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重水複疑無路

鎖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  這是一聯膾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處,不僅在善於描寫難狀之景以及對仗的工巧,而是在於“等閒語言變瑰奇”,出語自然天成,又富於哲理,耐人咀嚼。
作品名稱
山重水複疑無路
作    者
陸游
創作年代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
作品出處
《遊山西村》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山重水複疑無路詞語釋義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這是動中即景,寫出曲折多變的景色。“山重水複”見地形複雜,顯出所經山水之無窮變化。一個“疑”字點明這變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所致。“又一村”則寫出自己的欣喜之情。這兩句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的境界,藴含着生活的哲理。

山重水複疑無路詞語出處

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遊山西村
遊山西村
作者:陸游 年代: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山重水複疑無路作品賞析

山重水複疑無路 山重水複疑無路
該詩寫於1167年(南宋孝宗 乾道三年),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為極力贊助張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結台諫,鼓唱是非,力説張浚用兵”的罪名,罷歸故里。詩人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於家鄉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詩人雖貌似閒適,卻未能忘情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否極泰來。這種心境和所遊之境恰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產生了傳誦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
這是一首記遊抒情詩。
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豐收歡悦的氣象。臘酒,指上年臘月釀製的米酒。豚,是烤乳豬。足雞豚,意謂雞豚足。這兩句是説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讚賞。
次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彷彿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於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
此聯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圖;下一聯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社”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着豐收的期待。這個節日來源很古,《周禮》裏就有記載。而陸游在這裏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讚美着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山重水複疑無路 山重水複疑無路
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並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無時,隨時。詩人已“遊”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後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於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願而今而後,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
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描寫豐收年景,農民熱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頷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描繪了山環水繞,草木自漸濃郁,蜿蜒的山徑也越來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無路可走之際,突然看見綠柳飄飄,花團錦簇,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本聯富深刻的哲理於自然景物的描繪中,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藴含希望。
頸聯:“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既寫出春社歡快,又表達民風的淳樸可愛。  尾聯:“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寫出詩人盼望着以後能夠有時間乘月色夜遊,隨時拄着枴杖來拜訪,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由衷的喜愛和不捨之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