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菊花

(2003年1月出版的圖書)

鎖定
《山菊花》是2003年1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德英。
中文名
山菊花
作    者
馮德英
出版時間
2003年1月1日
出版社
春風文藝出版社
定    價
55 元 [1] 
裝    幀
平裝 [1]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字    數
850000
版    次
1
ISBN號
753132493

山菊花小説提要

人們習慣於把拙著《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上、下)統稱為“三花”,向我索書定要“三花”,認定“三花”是一部不可分割的三部曲。其實並非如此,這三部長篇小説相互之間的人物關係、故事情節,都沒有直接地聯繫和瓜葛,是獨立成書的。當然,它們也有很大的共同點,三部小説都是描寫山東半島膠東地區人民鬥爭生活的.時代的連貫性——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結合緊密,書名都是花字,又出自同一作者之手,如此便是“三花”的由來吧!
每個作家的創作道路是不完全相同的。這是因為,作者為什麼要寫——創作的動機,寫什麼——創作的題材,怎麼寫——創作的方法,都和其本人的生活閲歷、個性愛好、立場觀點、周圍環境密切相關。而這些方面,很難是人人相同的。
之所以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並且能比較早地“少年得志”、“一鳴驚人”,不是年輕幼稚的作者有什麼特別的天才,而是得益於從童年時代開始所處的革命戰爭環境和我接觸過、看到過、聽到過、參加過的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人和事。在那如火如荼的鬥爭中,周圍的親人、村問鄰居,不分男女老少,同仇敵愾,為正義的鬥爭,獻出自己的所有。無數的共產黨員,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指戰員,革命幹部羣眾,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業,浴血奮戰,其英雄的壯舉,崇高偉大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得天獨厚地有幸生長在那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耳懦目染英雄人民的可歌可泣的業績,為我儲存了一個開發不完的高尚品德、優美情感、善良性格、堅貞不屈的犧牲精神的寶藏,使創作激情和原料,有了用之不竭的旺盛的源泉。為此,特別熱戀我的故鄉昆嵛山,愛那裏的人民、風俗語言、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作家的作品是時代的產物。只有表達了人民的實際生活真實心願的作品,才是時代腳步的記錄,才具有時代精神,才有審美價值和傳世的生命力。

山菊花作者簡介

馮德英 (1935~)當代作家。山東牟平(今屬乳山市)人。1935年2月出生於一個貧苦而富於革命傳統的農家。父母兄姐都是共產黨員,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全家人積極投革命洪流。他上小學時,當兒童團長、少先隊長。黨的教育,根據地人民的革命精神、艱苦卓絕的鬥爭和可歌可泣的事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植下了革命的種子,也他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生活基礎。
1949年初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並先後入解放軍通信學校學習,畢業後任報務員、電台台長、雷達指揮排排長職。 1950年受《洋鐵桶的故事》(柯藍著)的影響,愛上了文學。他如飢似渴地閲文學作品,常被書中那些為革命事業而忘我戰鬥的英雄人物感動得流淚,併產生了現自己熟悉的英雄的創作衝動。1953年開始寫作練習,1955年春正式撰寫第一部長小説《苦菜花》,1958年《苦菜花》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 1958年起從事專業作,併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翌年,第二部長篇小説《迎春花》問世。
這兩部作均以作者少年時代的家庭生活為“藍本”,展現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膠東據地軍民反對日偽漢奸“掃蕩”、抗擊國民黨軍隊進攻的英勇鬥爭,人物形象鮮,鄉土氣息濃郁,受到讀者的歡迎,並被譯成日、俄、英等國文字。粉碎“四人幫”,描寫抗戰前膠東曲折複雜階級鬥爭的長篇小説《山菊花》(上、下集)(獲解放文藝出版社首屆優秀長篇小説獎)出版,至此,完成了“三花”姊妹篇的創作。 86年又出版了反映建國後膠東人民生活的長篇三部曲《大地與鮮花》的第一部《血染土地》。曾任空軍政治部文化部創作員、濟南市文聯副主席、《泉城》主編。
他的主要作品除《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之外,尚有《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等。他的小説絕大多數是反映山東膠東人民歷史和現代生活情景的,曾被翻譯成俄、、英、越、朝、蒙、羅等外文出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