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

鎖定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是北宋文人歐陽修所寫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主人公憑欄遠眺的感受,引出離別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離別相思的典故,使離愁別緒進一步深化。全詞以寫意為主,全憑涵詠的意境取勝。
作品名稱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
作    者
歐陽修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歐陽文忠公文集
文學體裁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作品原文

少年遊
欄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1]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註釋譯文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詞句註釋

①少年遊:詞牌名,始見於晏同叔《珠玉詞》。又名少年遊令、小闌干、玉臘梅枝。《詞譜》卷八調見《珠玉詞》,因詞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以為名。
②獨憑春:春天時獨自倚欄遠眺。
③晴碧:指藍天下的青草。
④謝家池:據《南史·惠連傳》載,族兄靈運激賞惠連之才思,嘗於永嘉西堂思詩競不成,忽夢見惠連,即得句雲:“池塘生春草。”
⑤江淹浦:指別離之地。指南朝文學家江淹作《別賦》描摹各種類型的離別情態。
⑥吟魄:指詩情、詩思。離魂:指離別的思緒。
⑦王孫:公子,指遠遊之人。 [2]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白話譯文

春天的日子,獨自憑欄遠眺,倚遍了一個個欄杆。這是一個晴日,碧綠的芳草綿延,與天邊的雲彩相連。放眼遠處,遼闊無際,千里萬里,時令正是盛春的二月三月間,遠行之人啊,你去也,行色匆匆,令我愁苦無窮。
謝家池塘邊,江淹浦的岸邊,獨自吟詩頌苦。怎能承受喲,黃昏時節,又飄落幾點疏疏的雨滴,更何況,此時此地,又想起了遠行之人。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創作背景

北宋時期,詞人歐陽修為了歌詠春草同時又兼涉離愁,故寫下了這首詞。 [3]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作品鑑賞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文學賞析

詞從憑欄寫入。“春”字點出季節,“獨”字説明孤身一人。當春獨立,人之了無意緒可知。“欄干十二”,着一“憑”字,表示憑遍了十二欄干。李清照《點絳唇》:“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辛棄疾《水龍吟》:“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倚遍”、“拍遍”,都是一種動作性的描繪。這裏説欄干十二,一一憑遍,説明詞中人物憑眺之久長、心情之焦切。這一句不只點出了時、地、人,還寫了人物的處境、動作和情態。
“晴碧遠連雲”承上句憑欄所見,以“晴碧”着色,正面詠草。江淹《別賦》雲:“春草碧色”。晴則色明。“遠連雲”,是説芳草延伸,至目盡處與天相接。杜牧《江上偶見絕句》:“草色連雲人去住。”可見此景確實關乎別情。
寫景如畫,亦有點染之法,即先點出中心物象,然後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之。“晴碧”句是“點”, “ 千里”兩句為“染”。“千里萬里”承“遠連雲”,從廣闊的空間上加以渲染,極言春草的綿延無垠。 “二月三月”應首句一個“春”字,從“草長”的時間上加以渲染,極言春草滋生之盛。
“行色苦愁人”句將人、景綰合,結出不勝離別之苦的詞旨,並開啓了下片的抒情。“行色”總括 “ 晴碧”三句,即指芳草連天之景這一遠行的象徵。這種景象在傷離的愁人眼中看出,倍贈苦痛,因為引起了對遠人的思念。
下片先用典來詠物抒情。“謝家池上”,指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這首詩是詩人有感於時序更迭、陽春初臨而發,故曰“吟魄”。 “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別賦》描摹各種類型的離別情態,其中直接寫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因為賦中又有“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所以歐詞中出現“江淹浦”與“離魂”字面。
接着“那堪”一句用景色的變換,將此種不堪離愁之苦的感情再翻進一層。“疏雨滴黃昏”,則是黃昏時分的雨中之景。至此,確知詞之主人公是思婦無疑。她於當春之際,獨上翠樓,無論豔陽晴空,還是疏雨黃昏,她總是別情依依,離夢纏繞。宋詞之由婉約到豪放,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歐公乃是這一過程中一位承先啓後的人物。這一點,在此詞中有集中體現。從藝術上看,此詞境界遼遠闊大,語言質樸清新,與一般描寫離別相思之苦的婉約詞已有所區別。 [4]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名家點評

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人知和靖《點絳唇》、聖俞《蘇幕遮》、永叔《少年遊》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正中‘細雨濕流光’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 [5] 
南宋筆記文作家吳曾能改齋漫錄》:“雖置渚唐人温、李集中,殆與之勺一矣。” [6] 

少年遊·欄干十二獨憑春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聖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曆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諡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説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7] 
參考資料
  • 1.    《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491頁
  • 2.    歐陽修著,中華文學百家經典 歐陽修集,時代文藝出版社,,第346-347頁
  • 3.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歐陽修詩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03,第99頁
  • 4.    李文祿 宋緒連主編 餘冠英 楊仁愷 張震澤 劉萬泉顧問,古代愛情詩詞鑑賞辭典,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第647頁
  • 5.    馬文作編,唐詩宋詞元曲鑑賞,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9,第180-181頁
  • 6.    陳曉芬,歐陽修作品賞析,廣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05月第1版,第58頁
  • 7.    《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