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兒盜汗

鎖定
小兒盜汗,表現為睡時全身汗出,醒則汗止,常兼五心煩熱,口乾口渴的一種疾病症狀。現代醫學認為,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屬生理現象;中醫學認為小兒盜汗是由於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導致汗液外泄失常。分為生理性盜汗、病理性盜汗;治療及預防根據不同病因而不同。
中醫病名
小兒盜汗
多發羣體
嬰幼兒
常見發病部位
全身
常見病因
陰陽失調、腠理不固
常見症狀
睡時全身汗出,醒則汗止,常兼五心煩熱,口乾口渴

小兒盜汗病因

現代醫學認為,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屬生理現象。佝僂病患兒出於身體虛弱,在白天過度活動晚上入睡後往往多汗,此屬盜汗。另外,活動性肺結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風濕熱等病證也可出現盜汗現象。中醫學認為小兒盜汗是由於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導致汗液外泄失常。多與心肺腎三髒陰虛有關。

小兒盜汗臨牀表現

常見症狀為睡時全身汗出,醒則汗止,常兼五心煩熱口乾口渴等。脾虛易感的小兒通常表現為生長髮育較正常兒童差。並會出現自汗盜汗,夜啼,厭食,頭髮稀疏缺少光澤,面色蒼白,或萎黃,大便不凋(或乾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熱,經常感冒,咳嗽等症狀。舌質淡,苔薄或有剝脱苔,脈細無力。化驗檢查可有貧血免疫球蛋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

小兒盜汗治療及預防

對於生理性盜汗一般不主張藥物治療,而是採取相應的措施,去除生活中的導致高熱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動量過大,或飽餐高熱量的食物導致夜間出汗,就應該對小兒睡前的活動量和進食量給予控制,這樣也有利於睡眠和控制小兒肥胖,有益於小兒的身心健康。有的小兒的夜間大汗,是由於室温過高,或是蓋的被子過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為宜;被子的厚薄應隨氣温的變化而增減。一般説來,若家長注意到上述幾種容易引起產熱增多的誘因,並給予克服,出現盜汗的機會會自然減少。即使小兒偶爾有一二次大盜汗,也不必過分擔心,盜汗所丟失的主要是水份和鹽份,通過每日的合理飲食是完全可以補充的。
對於病理性盜汗的小兒,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缺鈣引起的盜汗,應適當補充鈣、磷、維生素D等,並應做到以下幾點:
  1. 多接觸日光,包括户外光線及反射的光線。可在户外活動,不要隔着玻璃曬太陽。
  2. 大力提倡母奶餵養。
  3. 早產兒、雙胎,經常腹瀉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兒應注意加用維生素D
  4. 北方農村或寒冷的地區要按計劃地採取“夏天曬太陽,冬天吃D劑”的預防佝僂病措施。
  5. 加強營養,合理膳食,多進高蛋白和蔬菜類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葷素搭配,粗細兼吃,糾正患兒的偏食,厭食習慣,以增強體質。
  6. 注意鍛鍊身體。如游泳、滑冰、球類、跑步等運動,可酌情安排。
  7. 避免接觸感染。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場所去,室內不要吸煙,保持空氣流通。可用温鹽水漱口。
  8. 可採用食療方法,配合滋陰清熱止汗的中藥,增強脾胃功能,加強療效。如:山藥胡蘿蔔粥:山藥去皮切片,放胡蘿蔔,與白米同煮,早晚服食;還可以根據情況加蓮子、大棗、薏苡仁、黃芪等。
  9. 耳針及按摩療法:
(1)耳穴選肺、脾、皮質下穴,按摩出現熱脹感而止,每穴60下,10天為一療程。或選上述穴位貼耳豆,保留15~20天;
(2)按摩腹部,揉中脘,補脾土(拇指指末節指腹螺紋面),按揉足三里穴。
方法一
1.常用手法
  • 補肺經200次,清心經200次,補腎經200次。
  • 揉腎頂1分鐘,揉腎紋2分鐘。
  • 補脾經200次,退六腑200次。
  • 揉湧泉30次。
  • 捏脊5~10遍。
2.隨證加減
心陰虛型:症見睡時汗出,醒則汗止、伴心慌,心煩,多夢手足心熱舌質紅,苔薄少津,常用手法加
  • 清天河水100次,清肝經200次。
  • 按揉百會10次。
  • 按揉神門穴20次。
肺陰虛型:症見睡時汗出,醒則汗止、伴咳嗽、氣短,痰少而粘,五心煩熱;舌質紅少苔。常用手法加
  • 清天河水200次,揉小天心20次。
  • 清大腸100次,退六腑加至300次。
  • 揉豐豐隆0次。
腎陰虛型,症見睡時汗出,醒則汗止,伴腰膝痠軟,腰痛,五心煩熱,舌紅少苔。常用手法加
  • 補腎經加至400次。
  • 揉腎頂加至2分鐘。
  • 揉湧泉至100次。
方法二
1.常用手法
  • 點按、彈撥足三里、足三里、太溪穴各1分鐘。
  • 患兒仰卧,家長以大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揉拿四肢內側面2~5分鐘。
  • 患兒俯卧,家長以大拇指按揉心俞、肺俞、脾俞、腎俞穴各1分鐘。
  • 以大拇指掐陰郄穴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