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兒嗜鉻細胞瘤

鎖定
嗜鉻細胞瘤發源於腎上腺髓質,交感神經節,旁交感神經節或其他部位的嗜鉻組織,故可發生自頸交感神經鏈至盆腔的部位。這些細胞產生血管活性的胺類。腎上腺素僅產生於腎上腺髓質及主動脈旁體的腫瘤,而正腎上腺素產生於交感神經鏈的腫瘤。絕大多數小兒的嗜鉻細胞瘤手術時為4~6cm,切面呈棕黃至淺褐色,被受壓的正常腎上腺組織完整包繞,有出血或囊性壞死區。鏡下檢查很難鑑別為良性或惡性,主要根據臨牀,如有復發或轉移,則認為是惡性。在小兒很少是惡性,但較成人更多見腎上腺外病變,約佔30%,常見部位是主動脈分叉部及主動脈旁體。術中及術後即刻死亡多由於未發現有第2個腫瘤。在小兒嗜鉻細胞瘤另一特點是,有更多家族遺傳及併發多發內分泌腫瘤。

小兒嗜鉻細胞瘤病因

發病原因尚不清楚,與神經外胚層細胞的發育生長有直接關係。

小兒嗜鉻細胞瘤臨牀表現

臨牀症狀是由於血循環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過多所致。由於兩種激素分泌量不同,各病例臨牀表現也有差別。高血壓為本病特徵,90%以上為持續性高血壓,少數為陣發性高血壓,亦有為持續性而有陣發加劇者。開始時發作不頻繁,逐漸發作增多,有些由陣發性轉變為持續性。發作時伴有頭痛、心悸、出汗、蒼白、噁心、嘔吐及腹痛等症狀。在發作間期可以完全緩解。有時由於某些體位如側卧或屈曲身軀,或按壓腹部或腎區而引起高血壓的發作。然而,兒童常以有神經症狀如頭痛、視力障礙、驚厥或精神病而住院,有時誤診為腦瘤。此外,還有消瘦及多飲、多尿的症狀。多飲、多尿可以由於大量出汗所致,也因為兒茶酚胺有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持久的高血壓使心臟肥大,尤其以左心室肥厚明顯,引致高血壓性心臟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眼底可出現視盤水腫、出血和小動脈痙攣等病變。病孩可以有高血糖及糖尿,糖耐量曲線不正常。基礎代謝率往往升高。代謝異常特別在那些以分泌腎上腺素為主的腫瘤更為明顯。
少數嗜鉻細胞瘤發生於膀胱。瘤體常不太大,位於肌層內,覆有正常膀胱黏膜。臨牀特點為當膀胱膨脹或在排尿時血壓驟高及出現其他兒茶酚胺增多症的症狀。少數病人有血尿
小兒患高血壓除病史及體檢外,須作尿常規,尿培養,血清肌酐,尿素氮測定和靜脈尿路造影。最常用兒茶酚胺的代謝檢查是測VMA,如結果異常應考慮嗜鉻細胞瘤,最主要的定位檢查是腹部超聲和CT檢查。

小兒嗜鉻細胞瘤檢查

1.24h尿兒茶酚胺(CA)及代謝產物測定
3甲氧基-4羥基扁桃酸是兒茶酚胺最終代謝產物,正常值各實驗室不同,嗜鉻細胞瘤患者明顯升高,高血壓發作時可達2倍以上。
2.血CA測定
嗜鉻細胞瘤病人血CA升高,以NE升高為多見,其次是NE、E都升高。靜息卧位血漿CA升高具有診斷價值。
3.甲氧去甲腎上腺素敏感性與特異性強,惡性轉移性嗜鉻細胞瘤,血漿兒茶酚胺雖可正常,但甲氧去甲腎上腺素常升高。
4.藥物實驗
藥物實驗包括激發實驗和阻滯實驗。由於各種檢查手段的發展,且激發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目前很少應用。
5.影像學檢查。

小兒嗜鉻細胞瘤診斷

小兒患高血壓除病史及體檢外,須作尿常規,尿培養,血清肌酐,尿素氮測定和靜脈尿路造影,最常用兒茶酚胺的代謝檢查是測VMA,如結果異常應考慮嗜鉻細胞瘤,最主要的定位檢查是腹部超聲和CT檢查。

小兒嗜鉻細胞瘤治療

確診後應行手術摘除腫瘤。近年由於注意到腫瘤多發性的特點及手術前使用α及β受體阻滯藥,手術死亡率已大為降低。
術前使用α及β受體阻滯藥可使血壓,脈搏趨於正常,使心臟得到恢復,減少由心力衰竭而引起的手術死亡。一般先使用α受體阻滯藥酚苄明,直至血壓降至正常。術前3天可加用普萘洛爾。由於長期血管收縮導致血容量減少,故術前後應補充足夠血容量。近年有報道,術前使用鈣拮抗藥或三磷腺苷以穩定血壓,但在小兒尚缺乏這方面的經驗。
經腹腔手術,須注意多發瘤及腎上腺外腫瘤,術後須監測血壓變化及兒茶酚胺代謝的檢查,以防有腫瘤遺漏及復發。

小兒嗜鉻細胞瘤預防

1.避免有害物質侵襲(促癌因素)
就是能夠幫助我們避免或儘可能少接觸有害物質。
2.提高機體抵禦腫瘤的免疫力
能夠幫助提高和加強機體免疫系統與腫瘤鬥爭。
(1)避免有害物質侵襲 腫瘤發生的一些相關因素在發病前進行預防。大約80%的惡性腫瘤是可以通過簡單的生活方式改變而預防。我們目前所面臨的腫瘤防治工作重點應首先關注和改善那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因素,例如戒煙、合理飲食、有規律鍛鍊和減少體重。任何人只要遵守這些簡單、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能減少患癌的機會。
(2)促進身體的免疫力 提高免疫系統功能最重要的是:飲食、鍛鍊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和適宜的體育鍛煉可以使身體的免疫系統處於最佳狀態,對預防腫瘤和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同樣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