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對越自衞反擊戰

(中國針對越南入侵的自衞還擊作戰)

鎖定
對越自衞反擊戰(英文:Counterattack in Self-Defense on the Sino-Vietnamese Border [35]  ,又稱:中越邊境自衞還擊戰 [33]  [35]  ),狹義是指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中越邊境地區爆發的激烈戰鬥;廣義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衝突 [11] 
20世紀70年代中葉,越南結束抗美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後,把中國視為“頭號敵人”,中越關係急劇惡化,中國邊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在此情況下,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雲南邊防部隊 [31]  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衞還擊作戰。3月16日全部撤回國內,完成作戰任務。 [9]  1979年對越自衞反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和越南的戰略部署,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1]  [9]  。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中國收復老山、者陰山之戰,中國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11] 
通過中越邊境自衞還擊戰,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對越南方面來説作戰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 [10] 
名    稱
對越自衞反擊戰
發生時間
1979年2月17日 至 1979年3月16日
參戰方
中國、越南
主要指揮官
中國軍隊方面:徐向前、許世友、楊得志;越南軍隊方面:黎筍、
外文名稱
Counterattack in Self-Defense on the Sino-Vietnamese Border [35] 
前期作戰地域
中國、越南邊境地區
後期輪戰地域
雲南邊境 老山 鎮南關等地
後期輪戰時間
1981年5月5日至1989年10月 [38]  [43] 

對越自衞反擊戰歷史背景

對越自衞反擊戰中國援越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對越南當局採取的是“同志加兄弟”式的睦鄰友好政策。
在20世紀50年代的越南人民抗法戰爭中,中國曾是僅有對越南進行援助的國家,不僅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軍事裝備和軍需物資,還派出軍事顧問團幫助越南軍隊建設和協助組織指揮作戰。在隨後的十年抗美戰爭中,中國政府和人民更是不遺餘力,從經濟和軍事上給予越南無私的援助。據統計,從1950~1978年,中國共向其提供了200億美元的援助款項(其中無償援助佔93.3%,無息貸款佔6.7%)、6.35億美元的自由外匯,以及總量達94.3億餘噸的無償軍援。不僅如此,應越南政府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派出了30餘萬高炮、鐵道、工程和通信部隊官兵,秘密出兵亞熱叢林,直接擔負起抗美援越的作戰和保障任務 [37] 

對越自衞反擊戰越南統一

越南是中國南方的鄰國,越南地區一直作為中國的郡縣歸屬在中國行政區劃中。隨着五代十國末年越南丁朝從中國南漢獨立,以及宋朝收復安南失敗後,越南正式成為被中國政府承認的獨立藩屬國 [4] 
接替胡志明主席的黎筍 接替胡志明主席的黎筍
近代以來,越南淪為法國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兩國命運相關,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唇齒相依情同手足。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國戰鬥的經歷,中越兩國共產黨在各自的民族獨立解放鬥爭中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越南領袖胡志明主席曾在廣東參加過中國的大革命。1951年印度支那共產黨召開二大改名為越南勞動黨時,將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在越南抗法鬥爭中,剛建國的新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指導越軍對法作戰,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在與法國開戰的第一次越南戰爭初期,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有着很緊密的關係。雙方都反對在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殖民政權。
在越戰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對美國。中國派遣防空部隊和工程部隊進入越南,作戰三年,擊落擊傷三千餘架美機,犧牲千餘人,還源源不斷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資。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國的三十年間,中國約提供給越南摺合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鬥爭 [4-5]  [12] 
1973年1月越美在巴黎簽訂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開始從南方撤走。1975年5月南方全部解放,1976年4月選出統一的國會,7月宣佈全國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3] 
1969年,胡志明在河內逝世,黎筍上台,取得北越領導權,並在1975年擊垮南越政權統一越南 [5] 
1975年以後,越南黎筍集團開始瘋狂反華,在中越邊境挑起武裝衝突,侵佔中國島嶼,蠶食中國邊境領土,迫使人民解放軍奮起反擊 [14] 

對越自衞反擊戰中蘇交惡

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中蘇兩黨分歧加劇,兩國關係逐漸變冷。
1962年,蘇聯又利用中國經濟困難,製造“伊塔事件”,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區策動6萬多中國邊民越境去蘇。這樣,中蘇之間的分歧從兩黨意識形態擴大到國家關係方面。1965年3月,中國拒絕參加蘇共召開的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協商會晤。
1966年3月,覆信蘇共,表示不參加蘇共二十三大。從此,中蘇兩黨關係中斷。
隨着兩國關係惡化,20世紀60年代中期,蘇聯在邊境地區大量增兵,並派軍隊進駐蒙古,直接威脅中國安全。
1969年,先後發生了珍寶島事件和鐵列克提事件,中蘇雙方從意識形態冷戰演變為邊境衝突熱戰。
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發生後,兩國關係空前緊張。
中蘇敵對的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初 [5]  [18] 

對越自衞反擊戰中美建交

1979年2月鄧小平訪美 1979年2月鄧小平訪美
20世紀70年代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爭霸鬥爭中,出現了蘇攻美守的局面,美國為扭轉同蘇爭霸的不利局面,謀求從越南脱身,轉而同中國接近。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敏鋭地把握美國願與中國緩和關係的時機,接受美國提出的改善相互關係的建議,邀請基辛格和尼克松先後訪華,達成了《中美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中美關係的解凍,對國際形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71年聯合國以壓倒多數通過恢復中國的合法席位,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16]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發表了《中美建交公報》。中美兩國宣佈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公報重申上海公報中雙方一致同意的各項原則,並決定1979年3月1日互派大使並建立大使館。為了進一步增進中美雙方的瞭解、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鄧小平副總理應卡特總統的邀請對美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美,受到了美國政府和人民的歡迎 [5-6]  [17] 
在8天的訪問中,鄧小平與卡特總統進行了深入、坦率、誠懇的會談。會談中,鄧小平同卡特就國際形勢和中美關係深入交換了意見。鄧小平指出:“今天的世界很不安寧,存在着戰爭的危險,主要危險來自蘇聯。第三和第二世界應聯合起來反對霸權主義。這一反霸統一戰線,坦率地講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對付蘇聯稱霸世界,美國理所當然是一個主要力量,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美國在儘自己的責任方面有某些不足。蘇聯在世界各地擴張,特別是利用古巴在非洲插手,支持越南侵柬,沒有受到應有的遏制和懲罰。結果,世界形勢可以説一年比一年緊張。蘇聯終究是要發動戰爭的,如果我們工作做得好,可能推遲戰爭的爆發,如果無所作為,形勢會更加複雜。我們希望同美國從各自的角度出發,做各自應做的工作。”卡特則指出,美國對以下兩點特別關心,一是東南亞地區連同印度洋北部一帶直至非洲大陸的不穩定局勢,以及某些外來勢力乘機加以利用的傾向;二是蘇聯軍事力量的迅速增長。他表示同意中美加強合作,在一些麻煩的地區協調行動。 [17] 

對越自衞反擊戰越南反華

1975年越南抗美戰爭結束後,當時的領導人黎筍等沒有抓住機遇,集中精力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和發展經濟,而是被勝利衝昏頭腦,徹底背離了胡志明的路線。黎筍一夥對內在南方強制推行過左的社會主義改造,對外依仗蘇聯的支持,大肆推行地區霸權主義,妄圖拼湊“印支聯邦”。在這一錯誤路線指引下,越南公開反華 [15] 
越南當局背信棄義,恩將仇報。早在抗美戰爭尚在進行的1972年4月,越共中央保衞局長即在一次秘密報告中煽動説:“中國人是很陰險的,我們要提高警惕。”1975年越南北方和南方實現統一、黎筍集團反華、侵華的罪行更加緊鑼密鼓。原越共中央委員、黨中央機關報《人民報》總編輯黃松,在同瑞典記者埃裏克·皮埃爾的談話中一語道破天機:“在戰時,使中國和蘇聯盡力幫助北越,這對越南來説是最重要的。現在越南不再執行這一政策了。無論如何,來自北方的政治和文化壓力必須消除。蘇聯強烈地希望削弱中國在世界這個部分的影響,這一點正好同越南的利益相吻合。”在這種指導思想下,黎筍集團不惜出讓金蘭灣,徹底倒向蘇聯;在國內有計劃地大規模排華行動,並不斷侵佔中國領土,槍擊中國邊民。至1978年12月底,共有20餘萬華僑被驅逐出境,越方製造的邊境流血事件也上升至1108起,中國邊疆安全受到了越來越嚴重的威脅 [37]  。據2009年5月俄羅斯外交部解密的檔案資料顯示,1975年至1984年間,至少有150萬越南華僑被驅逐出境,而他們世代辛苦積累的財產也被越南當局據為己有 [44] 

對越自衞反擊戰戰事起因

越南當局驅逐華僑 越南當局驅逐華僑
隨着中蘇交惡,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係——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在這一錯誤路線指引下,越南一面公開反華,一面加緊對老撾的控制,直至對柬埔寨發動武裝入侵。黎筍一夥的所作所為,導致越南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國際處境空前孤立,陷入極度的內外交困境地 [4]  [15] 
越軍入侵柬埔寨 越軍入侵柬埔寨
越南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衝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中越兩國的關係變得嚴峻 [7]  [12]  。越南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羣島西沙羣島中沙羣島南沙羣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羣島96%以上的島嶼 [4-5]  [8] 
從1978年8月至1979年2月,越南武裝挑釁達700餘次,入侵中國領土160餘處,打死打傷中國軍民300餘人,嚴重危害中國邊境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47]  儘管越南步步緊逼,中國政府秉承一貫的和平外交政策,對越南當局的挑釁一忍再忍,一讓再讓,不僅多次提出通過談判解決爭端、改善兩國關係,而且在邊境事件中,嚴令我方邊防部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打第一槍。但這一切都被越方視為軟弱可欺。最後,越方已經發展到了“談判不成,勸告不聽”的地步。迫不得已,中國政府不得不換用一種侵略者聽得懂的語言來和越南當局對話。
1979年1月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鄧小平訪問美國。在華盛頓,鄧小平擲地有聲:對於越南沒有必要的教訓,恐怕任何其它方式都不會收到效果。美國總統卡特謹慎地提到了美國在越南的“教訓”。鄧小平自信地回答:那要看是哪家的軍隊。據法新社2月7日河內報道,越南當局對於鄧小平最近連續發出的“威脅”保持沉着,表示“絕不驚慌” [37] 

對越自衞反擊戰作戰過程

對越自衞反擊戰戰前準備

對越作戰前線指揮
對越作戰前線指揮(2張)
自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以來,越南一面換取蘇聯的支持,一面加緊佔領柬埔寨。
1978年12月7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中央軍委會議,作出了自衞反擊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越自衞還擊作戰開始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12月8日,中共中央軍委正式下達命令,以廣州軍區昆明軍區部隊,擬殲滅越南第一線邊防部隊,摧毀其軍事設施,還擊越南當局奉行的侵略政策,保衞中國邊疆地區的和平安定 [37]  。中國軍隊開始了頻繁的調動,直至1978年12月底,中央軍委調動22.5萬大軍,隨時準備對越南發起突然襲擊。為了防止蘇聯的進攻,中國在南線部隊全面備戰的同時,與蘇聯、蒙古接壤的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也進入了一級戰備。
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關於對越進行自衞反擊、保衞邊疆戰鬥的通知》向全國發出,《通知》指出:
“事實反覆證明,同越南侵略者打交道,委屈已經不能求全,忍耐已經被當作軟弱可欺,勸告、警告一概成了耳邊風。他們最近所散佈的所謂和平談判完全是對世界輿論的欺騙。他們欺人太甚,我們忍無可忍。中央經過反覆考慮,決定進行自衞反擊、保衞邊疆的戰鬥,給越南侵略者以應得的懲罰。
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求得我國邊疆地區的和平和安定,以利於四個現代化的順利進行。戰鬥的地區、時間和規模,都是極為有限的,都是根據這一目的確定的。我們決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決不允許別人侵佔我們的一寸土地。我們的這個宗旨,早在一九六二年中印邊境衝突和一九六九年中蘇邊境衝突中得到確實無誤的證明,為全世界所周知。本來,越南人民在抗美救國戰爭勝利以後,也需要進行經濟建設的和平環境。黎筍集團投靠蘇聯社會帝國主義,甘當亞洲的古巴,推行地區霸權主義,是違背越南人民的願望的。中越之間有個和平安定的邊界,是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這個戰鬥的性質是正義的。我們的戰鬥,不僅將得到中國人民的擁護,而且將得到世界人民(最後也將包括越南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46] 
越軍兵力部署

對越自衞反擊戰戰事爆發

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論 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論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評論文章,正式宣告將與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規模“進行自衞反擊、保衞邊疆的戰鬥” [19]  [42] 
1979年2月17日拂曉,從中國南疆幾個前線機場一批批戰機起飛巡航;南海海域,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一支支由驅逐艦、護衞艦、導彈快艇、魚雷快艇、高速炮艇和獵潛艇組成的混合編隊,巡邏遊弋在北部灣、西沙羣島和海南島西南海域。根據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此次對越還擊作戰將是一場“有限目的,有限時間,有限地區,有限規模”的邊境局部作戰。因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不做主動出擊,而是以實際行動對越南空海軍實施威懾,配合邊防部隊的還擊作戰;“三北”戰區按兵不動,密切監視蘇聯當局可能採取的對越配合行動。考慮到蘇軍完成軍事動員大約需要2周時間,中國軍隊的還擊作戰將以此為限,力求“有理、有利、有節” [37]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雲南前線部隊進入陣地完畢。火炮脱掉炮衣,標定射擊諸元;工兵準備好爆破器材;坦克裝滿油彈;通信兵做好架線的一切準備;步兵進入衝擊出發陣地,有的已進入越軍陣地的“鼻子底下”;偵察兵正在攀山越嶺……。廣西前線指揮部坑道的作戰室裏,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坐在作戰部署地圖旁,緊盯着懷錶的指針。突然,許世友抬起頭來宣佈:“時間到,還擊開始!”頃刻間,萬炮齊發,作戰開始 [45] 
部隊宣誓 部隊宣誓

對越自衞反擊戰反擊作戰

  • 總體進程
對越自衞反擊作戰,分別以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兩個作戰方向,總體進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共中央向全國公開下達了準備開始自衞還擊作戰的通知,向全世界表明,中國對越南的打擊是自衞還擊作戰。
第二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了越南境內的軍事要塞諒山市。
第三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交替掩護、邊清剿邊撤退的方式,於1979年3月6日至3月16日全部軍隊撤回中國境內。 [19] 
  • 具體作戰
具體作戰進程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從1979年2月17日開始到26日結束歷時10天。以殲滅越南高平老街之敵為目標,同時對同登、芒街和封土地區之敵實施牽制性攻擊 [33]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雲南邊防部隊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在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同時向越軍發起攻擊。參戰部隊的步兵、裝甲兵等陸軍部隊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一舉擊退了入侵越軍。廣西邊防部隊採取南北對進的作戰手段,於22日完成了對越南重鎮高平之越軍的合圍,戰至25日,攻佔了高平。雲南邊防部隊發起進攻後,右翼部隊強渡紅河,迅速殲滅了對岸守敵,左、右兩路達成對老街地區越軍的合圍,激戰至20日,殲滅了老街守敵大部,攻佔了市區。22日一部奪佔了代乃,切斷了越軍頑抗部隊同增援部隊的聯繫,爾後,反擊作戰部隊分左右並肩突擊向縱深發展,25日雲南方向參戰部隊佔領柑糖市和柑糖礦區 [38]  [43] 
第二階段,從1979年2月27日開始到3月5日結束,歷時7天。以奪取諒山市和殲滅龜縮在沙巴地區之敵為主要目標,造成在戰略上威逼河內的態勢。作戰達到預期目的後,根據中央軍委指示,3月16日,各戰區部隊全部撤出越南境內。對越自衞還擊作戰宣告結束 [33] 
1979年2月27日,廣西邊防部隊分三路向諒山發起攻擊,3月4日,反擊作戰部隊在強大炮火掩護下,越過奇窮河,佔領了諒山市,控制了市區以南各要點。雲南邊防部隊於27日對越軍增援部隊發起攻擊,至3月3日,攻佔了沙巴、鋪鏤、郭參、封土等要點。3月5日,中國邊防部隊推進到淺近縱深20~40千米,攻佔諒山、高平、老街等省城和20多個邊境城鎮及戰略要點 [38]  [43]  。3月上旬,解放軍殲滅了越軍346師。中國軍隊攻克越南北部一系列重鎮,越南首都河內已經完全暴露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火力射程下 [27]  [42] 
1979年3月5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自衞還擊作戰的預期目的已經達到,自當日起參戰部隊開始回撤。並重申:“我們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絕不容許別人侵犯我國領土。 [38]  [43]  ”至3月15日22點20分,中國軍隊最後一輛軍車回到中國領土。3月16日,中國宣佈完成撤軍行動,對越自衞反擊戰結束 [27] 
中國軍隊作戰

對越自衞反擊戰邊境作戰

中國廣西、雲南邊防部隊回撤後,中國政府一再建議越南政府同中國舉行邊界談判,協商解決兩國爭端。但越南當局表面上接受中國的建議,暗中卻加緊擴軍備戰,繼續侵犯邊境地區要點,對中國邊境地區軍民進行襲擾,使中國邊境地區人民不能開展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為了創造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廣西、雲南邊防部隊又實施了收復法卡山、扣林山戰鬥,收復和保衞老山和者陰山作戰 [38]  [43] 
  • 法卡山、扣林山戰鬥
解放軍122毫米榴彈炮炮兵陣地 解放軍122毫米榴彈炮炮兵陣地
法卡山,位於中國廣西寧明縣上石地區邊緣,海拔500米,由3個高地組成,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越軍侵佔法卡山後,利用有利地形,經常襲擊中國邊境軍民 [29] 
扣林山,位於雲南省麻栗坡縣猛侗東南,由1705.2、1682.3和1574.7等幾個高地組成。越軍在侵佔扣林山諸高地後,繼續向中國境內進犯,襲擊中國軍民 [30] 
1981年5月5日,廣西邊防部隊對佔領法卡山之越南侵略軍實施反擊,當日收復了法卡山,爾後轉入保衞法卡戰鬥。解放軍於當日、10日、16日、19日、6月7日,先後擊退越軍團營規模的反撲,牢牢守住了陣地。5月7日,雲南邊防部隊對侵佔扣林山的越軍實施了反擊,當日收復了扣林山。在此後兩個多月的時間裏,粉碎越軍組織的營以下規模的反撲192次,狠狠打擊了越軍的囂張氣焰 [43] 
  • 老山、者陰山戰鬥
老山,位於雲南省麻栗坡縣境內,是中越邊境主要通道,主要包括老山、662.6高地、八里河東山等邊境要點。老山主峯海拔1422.2米,是扼制邊境通道的制高點,地位十分重要,1979年中國邊防部隊對越自衞還擊作戰回撤後,越軍搶佔老山主峯及邊界線中國一側的有利地形,建立幾個軍事據點,並不斷製造邊境挑釁事件,給中國邊境人民的生產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者陰山,位於雲南省麻栗坡縣楊萬地區邊緣,中越邊界雲南三、四段10號界碑以西。1979年3月越軍非法侵佔了者陰山51個高地。1981年,越軍收縮了3個高地的兵力,重點加強1250和1052.4高地,並在這兩個高地上修築了永備和半永備工事 [28] 
1984年4月2日,雲南邊防部隊發起了收復老山、者陰山作戰。4月2日至27日,中國邊防部隊對越軍實施了持續的炮擊,重創入侵老山的越軍陣地、指揮所等目標千餘處,為收復老山、者陰山創造了條件。1984年4月28日、30日、5月15日,中國邊防部隊先後攻佔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至此,全部收復老山地區被越軍侵佔的中國領土。
從1984年5月中旬起至1989年10月止,中國邊防部隊在老山地區組織堅守防禦,先後粉碎越軍7次師團規模的反撲和1700餘次的襲擾 [43] 
邊境輪戰

對越自衞反擊戰作戰結局

對越自衞反擊戰作戰影響

中越邊境自衞還擊作戰,沉重地打擊了越南當局的侵略擴張氣焰,用鮮血和生命捍衞的中國的尊嚴,保衞了中越邊境地區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了東南亞地區的和平。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作戰中經受了複雜惡劣環境的考驗,取得了邊境地區長期堅守防禦作戰的寶貴經驗 [19]  [43] 

對越自衞反擊戰作戰結果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不斷武裝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地區霸權主義者進行自衞反擊戰。在20多天的作戰中,中國邊防部隊重創越軍4個正規師10個團,斃敵37300餘人,俘敵22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摧毀了越南北部地區針對中國構築的大量軍事設施,給越南侵略者以有力的打擊,在政治上、軍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在完成預期目的之後,中國邊防部隊於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34]  [41] 
1979年對越自衞還擊作戰,中國參戰部隊廣大指戰員,繼續發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和作戰作風,勇敢戰鬥,不怕死,不怕累,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戰後評選,僅雲南參戰部隊,就有9000個集體,60000多人榮立戰功;70000多人受到嘉獎 [36] 
1979年9月17日,中央軍委發佈命令,授予對越自衞還擊、保衞邊疆的52個英雄模範單位、79名解放軍指戰員和12名民兵以榮譽稱號 [2-3]  [10] 

對越自衞反擊戰越方傷亡

  • 廣西方向
中國軍隊突入敵縱深20~40千米,攻佔了高平諒山2個省會城市,以及河廣和茶靈等11座縣城,基本殲滅敵2個師、3個團和9個營,大部殲滅敵2個團和6個獨立營,部分殲滅敵14個團和1個裝甲旅,共殲敵40671人,繳獲大批的武器裝備,摧毀了敵人一批軍事設施 [36] 
  • 雲南方向
中國軍隊突入敵縱深40千米,攻佔老街和柑糖2個市,以及孟康、沙巴、壩灑、封土和保勝5個縣城,前出郭參、鋪樓、外波河、黃連山口和封土地區,共殲敵16480餘人 [36] 

對越自衞反擊戰中方傷亡

中國軍隊傷亡情況,雲南方向是7886人,其中犧牲2812人,失蹤15人;廣西方向未見公開披露的數字 [36] 
另據報道,作戰期間中國軍隊犧牲總數為6000多人,負傷戰士為21000多人。同時,在救護傷員方面,中國軍隊也與以往有不小的改進,隨着戰鬥的進程,大批直升飛機24小時連續工作,將傷員陸續運回中國國內救治,從而降低了死亡率 [39] 
對越自衞反擊戰

對越自衞反擊戰後世紀念

對越自衞反擊戰烈士陵園

中越邊境自衞還擊作戰自1979年2月17日開始,先後經歷了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作戰,以及扣林山、法卡山戰鬥,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戰鬥等,歷時近十年,數以萬計的中國熱血青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軀體倒下了,但精神與世長存。在1300多千米的中越邊境線上,至少有14個陵園安葬着中越邊境自衞還擊作戰中犧牲的烈士,他們依然堅守在祖國邊疆 [22] 
中國邊境各地烈士陵園
名稱
備註
廣西靖西烈士陵園
靖西縣烈士陵園位於靖西縣新靖鎮環河村球路屯東高坡嶺上,是為1979年2、3月間安葬在邊境自衞還擊戰中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園內安葬的1089名烈士中,大多來自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省區。
雲南蒙自烈士陵園
蒙自烈士陵園位於雲南蒙自縣城南郊的小新寨水庫東側,安葬着290餘名1979年中越邊境自衞還擊作戰中犧牲的13軍烈士,包括跟隨13軍作戰的20餘名支前民兵。
廣西寧明烈士陵園
寧明革命烈士公墓共安葬烈士675名,部分為紅軍、抗日陣亡將士、解放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烈士,其餘大部分為1979年對越作戰犧牲的人員,主要為43軍127師、128師、,55軍164師、50軍148師442團等。
廣西防城烈士陵園
廣西防城革命烈士陵園主要安葬着廣西獨立3師參加1979年對越作戰犧牲的烈士,他們來自54206、54207、54208、54218部隊,其中以廣東、江蘇、湖南籍居多。他們原安葬在東興那良鎮,1990年全部遷到防城。
廣西憑祥烈士陵園
廣西憑祥市匠止烈士陵園主要安葬着1979年對越作戰陣亡的55軍163師官兵、163師組建的廣西邊防3師、支前民兵、部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憑祥公安局等烈士合共1008人。
雲南河口水頭烈士陵園
陵園裏長眠着358名烈士,是1979年2月在對越自衞反擊戰中英勇犧牲的解放軍指戰員,支前民兵以及1995年特大洪災搶險救災中犧牲的武警戰士。
雲南屏邊烈士陵園
屏邊烈士陵園在雲南屏邊苗族自治縣城郊,園內安息着解放初期剿匪鬥爭、對越自衞反擊戰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部隊官兵、地方幹部、民兵、幹警等烈士1046名,其中,自衞還擊戰鬥中犧牲的有988人,建國初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有58人。
廣西那坡烈士陵園
廣西那坡烈士陵園位於那坡縣新村街,安葬着1979年對越作戰中犧牲的41軍及配屬部隊的烈士,其中部隊721人,民兵民工215人。
廣西憑祥匠止(丈止)
烈士陵園
936位55軍為國捐軀的烈士。
雲南西疇南疆烈士陵園
位於雲南省西疇縣城東郊花果山,陵園內安葬着在者陰山作戰中犧牲的214名烈士。
雲南麻栗坡烈士陵園
麻栗坡烈士陵園,位於雲南省麻栗坡縣城北郊4千米處,從山腳至山頂共安放着21排937名烈士遺體,其中英雄台安葬着被中央軍委和軍區授予"戰鬥英雄"稱號的15位英雄。
雲南馬關烈士陵園
馬關縣烈士陵園(即馬白烈士陵園和仁和烈士陵園),佔地54658平方米,安葬革命烈士761人。其中馬白烈士陵園安葬現園內安葬有烈士230名(對越作戰犧牲的有159名)。仁和烈士陵園安葬538人。
廣西憑祥法卡山烈士陵園
憑祥法卡山烈士陵園:位於憑祥市夏石鎮322國道旁,由憑祥上石舊法卡山烈士公墓搬遷而來,共安葬着1981年5月在收復和堅守法卡山的戰鬥中犧牲的廣西邊防部隊154名烈士。
雲南金平烈士陵園
金平烈士陵園位於雲南金平縣城西北角山上,陵園內現安葬有全國20個省135個市縣的烈士814名。在自衞還擊作戰犧牲烈士中,有9位烈士被中央軍委、昆明軍區分別授予各種英模稱號,他們分別是:戰鬥英雄蔣金柱、楊正喜、蘭世洪、劉全旺、胡樹;“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陶少文;“英勇獻身的模範指導員”和自興;“模範教導員”鄧如良;“模範衞生員”孫振旺。
廣西龍州烈士陵園
龍州烈士陵園位於廣西龍州縣上龍鄉弄平村弄平屯,陵園共安葬2008人,其中對越作戰犧牲1879人。
資料來源: [20-22] 

對越自衞反擊戰影視作品

中越邊境自衞還擊作戰後,中國文藝工作者創作了一批反映作戰英雄事蹟的影視作品,包括《雷場相思樹 [25] 鐵甲008 [24] 高山下的花環》《自豪吧,母親》《花枝俏 [26] 芳華 [23] 閃電行動 [32]  等。
反映對越自衞反擊戰的影片

對越自衞反擊戰總體評價

中越邊境自衞反擊戰,沉重地打擊了越南當局的侵略擴張氣焰,用鮮血和生命捍衞的祖國的尊嚴,保衞了中越邊境地區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了東南亞地區的和平。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作戰中經受了複雜惡劣環境的考驗。針對亞熱帶叢林地區高山、密林、谷深、路險等特點,發揮強大的地面火力威力,採取多路迂迴、向心攻擊,進攻和搜剿相結合的戰術手段,給越軍以沉重打擊。克服了毒蛇、潮濕自然氣候條件等危害,取得了邊境地區長期堅守防禦作戰的寶貴經驗 [38]  [43]  。(中央電視台、國史網 評
1979年對越自衞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越南的戰略部署,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20]  。(中華英烈網 評
中越邊境自衞還擊作戰,沉重地打擊了越南當局的侵略擴張氣焰,越南的軍力一蹶不振,很快從柬埔寨撤軍,大越南的夢想被中國軍隊擊成了泡影,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出了士氣,打出了軍威。同時對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的影響還包括,蘇聯也被拖入越南這個無底洞,其亞洲擴張野心受到遏制。每年對越南數十億美元的援助和蘇軍侵略阿富汗的戰爭極大的削弱了蘇聯,也是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隨後柬埔寨也再次擺脱越南,轉而向中國示好,老撾也開始更多轉向北京 [40]  。(鳳凰網 評
對越自衞反擊戰中,中國邊防部隊發揚了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苦,不怕犧牲,英勇頑強,勇往直前,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湧現出大批的英模人物和先進集體 [33]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史要》 評
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