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8·13中蘇鐵列克提衝突事件

鎖定
1969年8月13日,我國一支邊防巡邏分隊進行日常巡邏,行至鐵列克提遭遇前蘇軍數百人的伏擊,經過4小時激烈戰鬥,中方巡邏隊官兵全部壯烈犧牲,蘇軍控制了鐵列克提地區,這就是中蘇鐵列克提衝突事件。
名    稱
8·13中蘇鐵列克提衝突事件
發生時間
1969年8月13日
參戰方
中國、前蘇聯
赫魯曉夫上台後,公開否認斯大林的一切成果,提出“和平過渡”,中蘇雙方開始產生分歧。赫魯曉夫執政時期(1953-1964)後期中蘇兩黨和兩國政治和經濟關係惡化,撕毀兩國簽訂的協議,中止援助,在共和國困難時期要求中國償還項目資金,包括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用的蘇造飛機、坦克、槍支彈藥、裝備、物資。
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參與推翻赫魯曉夫的政變,任蘇共第一書記。勃列日涅夫執政後,前蘇聯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大國。勃列日涅夫意圖干涉中國內政,兩國關係迅速惡化並演變成兩國的軍事對峙和局部軍事衝突。他任期間,曾想用核武器攻擊中國並已挑起邊界事件1700餘起。
1969年3月2日,前蘇聯方聲稱有中國人悄悄潛入珍寶島,打着維護領土完整的旗號派遣邊防巡邏隊上島驅逐。中方早已知悉蘇聯的狼子野心,派遣軍隊在島上設下埋伏,交火過程中打傷蘇軍數十人。衝突結束不過半月,3月中旬,蘇聯再次挑釁,這次蘇聯大張旗鼓,不僅派遣正規軍,還攜帶了大量武器,包括飛機、裝甲車、坦克以及新研製出來的火箭炮。中方軍隊被迫反擊,裝備以反坦克炮和無後坐力炮、40火箭筒等輕武器為主。雖然裝備不及蘇聯,但解放軍們頑強拼搏,將損失降到最小,最終成功擊退了蘇軍的進攻,掌握了珍寶島的控制權。
兵敗珍寶島後,中蘇關係越發緊張。面對珍寶島造成的“巨大損失”,莫斯科方面更是揚言要“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
1969年8月13日7-8時(北京時間,比當地時間早2.5小時),蘇軍先後出動2架直升機侵入中國領空,沿邊境低空偵察。9時15分我巡邏組在原副站長裴映章同志的率領下出發巡邏。當他們還未到達邊境巡邏線,蘇直升機就在頭上盤旋。巡邏隊向指揮所報告,認為蘇已發現我行動,請示改變巡邏計劃。指揮部請示新疆軍區,軍區指示按原計劃進行。巡邏組進入邊境一線巡邏,蘇開槍射擊,巡邏組第二次報告蘇已開槍。指揮部下令巡邏隊繼續前進。那是一片開闊地,9時50分敵人輕重機槍一切開火。我巡邏組速向中路掩護組無名高地靠攏,與其匯合展開自衞還擊。蘇發現無名高地掩護人員,蘇軍步兵裝甲車協同,反覆衝擊無名高地,被擊退後改為使用車載火炮遠距離射擊。至正午12時許,蘇軍裝甲車開上無名高地。其間,我軍的掩護組曾經試圖接近無名高地增援,但因被蘇軍火力壓制而行動未果。據稱,蘇軍是到15時30分才完全佔領的無名高地,此前於14時30分停止了射擊。也就是説,至少在12時到14時期間,無名高地上仍有剩餘的個別戰士(據其他分隊觀察,11時左右,無名高地上就僅剩下我方“幾個人”而已)在做最後的抵抗。戰鬥中前沿指揮所請求烏魯木齊軍區重火力支援,上級指示“堅持到晚上九點,炮兵部隊就能趕到”。在我無名高地部隊遭到重創後,北路掩護組副連長肖發剛帶領的預備隊發起了3次進攻,營政委蒲齊武命令肖副連長一定要炸掉蘇軍裝甲車,肖連長向敵衝擊時,右腿中彈,蘇軍火力密集猛烈,我軍無法接近蘇軍。巡邏組和無名高地掩護組的20人,除兩名重傷被俘,其餘人員全部犧牲。其中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攝像記者温炳林和戰士袁國孝受重傷被蘇俘到蘇境內,記者躺在擔架上掙扎着對剛剛甦醒的袁國孝説:“小夥子,要堅強,勝利屬於我們。”記者因失血過多,蘇又沒有及時搶救,壯烈犧牲。躺在擔架上的袁國孝,在無名高地上被蘇軍炮彈掀起的一塊石頭砸在頭上當場昏迷不醒,被蘇軍抬到火車站方才甦醒過來。
1969年9月上旬蘇聯總理柯西金訪問越南 [2]  ,13日在北京與周恩來總理就緩和邊境局勢雙方達成諒解。經過多次交涉,蘇方同意9月18日將19名中國軍人的遺體就地交還我方。在移交現場,蘇還説在不遠的石頭山上還有我方兩名軍人屍體,但我到現場只見一具屍體。9月19日,蘇方將中國軍人遺體裝入棺材移交我方,我方將遺體轉入自備的棺材全部運回,蘇方棺材就地燒燬。這些烈士遺體大都安葬在托里縣烈士陵園,部分安葬在塔城烈士陵園。9月22日蘇方才將袁國孝通過巴克圖會晤交回我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