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姓

(中華姓氏之一)

鎖定
寧姓,中國姓氏,出自康叔之後衞武公少子季亹封邑在甯(今河南省獲嘉縣),後裔稱甯氏。 [1] 
先秦時,寧姓主要活動於河南北部地區。 [2]  宋朝時,寧姓人口稀少。寧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陝西、山西、甘肅、江西等地。 [2] 
明朝時,寧姓大約有8.1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9%,為明朝第一百六十位姓氏。寧姓在全國主要分佈於廣西、福建、山東、湖南,這四省區集中了寧姓人口的62%。其次分佈於江西、河北、山西、安徽等。廣西為寧姓第一大省區,大約佔寧姓總人口的29%。全國形成了以廣西、閩贛湘、魯冀為中心的三塊寧姓聚集區。 [2] 
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中)》數據表明:當代寧姓的人口大約有71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57%,排在全國第一百七十三位。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遼寧、湖南、河北、安徽、山西、廣西,這七省區大約佔寧姓總人口的61%。其次分佈於陝西、山東、黑龍江、江西、內蒙古、廣東,這六省區又佔了25%。 [2] 
中文名
外文名
nìng
得姓方式
以地為氏
主要郡望
齊 郡 [3] 
主要堂號
“齊郡堂”、“成德堂”等。
得姓始祖
季亹 [3] 
出    自
姬姓
讀    音
寧(níng),甯(nìng) [4] 
著名人物
寧俞、甯越、寧成等

寧姓歷史發展

寧姓姓氏源流

寧(甯)氏源出有: [5]  [3] 
  • 源於姬姓
寧氏的遠祖乃是周文王姬昌第九子姬封,因他初封於康,後人稱他為康叔。
據史籍《元和姓纂》中記載:“甯,衞康叔之後,至武公生季亹,食採於甯,弟頃叔生跪,跪孫速生武子俞,俞生殖,殖生悼子喜,九世卿族。”又據史籍《潛夫論》引《世本》記載:“甯氏出自衞武公子季亹,食採於甯,因以為氏。”再有史籍《姓氏考略》中也記載:“甯,衞康叔之後,至武公生季亹,食採於甯,以邑為氏。望出齊郡,又與寧通。漢甯成,史記作寧城。” [6]  到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寧俞後裔寧相、寧渝、寧喜等皆為史籍上衞國有名的大夫。其中一名甯戚者,從衞國遷去齊國的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居住,也當上齊國的大夫,後來世代為官。 [5]  [7]  [3] 
  • 源於嬴姓
據史籍《姓纂》、《急就篇》記載:“寧氏與秦同姓,秦襄公曾孫諡寧公,支庶因以為姓。”
春秋時期,秦國君主秦襄公嬴開有一個曾孫,他去世後諡號為“寧”。在其支庶子孫中,有以先祖諡號為姓氏者,世代相傳寧氏至今。 [5]  [7] 
  • 其他少數民族漢化改姓
寧姓 寧姓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錫伯族、滿族寧武圖氏多冠漢姓為寧氏、鈕氏、劉氏、武氏等。 [7] 
水族、壯族、布依族、瑤族等民族均有寧姓。 [5] 
蒙古族寧佳特氏 [5]  、蒙古族俄格德格氏 [8]  、蒙古族寧嘎德氏 [5]  、蒙古族吉喇特氏 [9]  ,漢姓為寧姓。

寧姓得姓始祖

季亹。甯氏之先,本姬姓。相傳,黃帝世居姬水,因以命氏。周人以後稷(名棄)為祖。本黃帝軒轅氏之後,亦姓姬。周文王姬昌乃黃帝十九世孫。周文王次子姬發伐紂建周,是為武王。周武王之九弟康叔受封於衞,乃西周衞之始祖。後十傳至衞武公,武公傳至季亹,受封於甯邑。於是食採於甯,因以為氏。 [15] 

寧姓繁衍播遷

寧姓發源於春秋時衞國之寧邑,得姓不久,便風光顯赫,見諸史冊者有寧俞(甯武子)及其子寧相等,另有被放逐於秦的衞國大夫寧跪,這樣寧跪子孫和秦寧公之支庶便在陝西相融合,另甯戚仕於齊,子孫便落籍山東。
戰國時,有周威王師、趙國中牟(今屬河南)人甯越,秦時有魏(今河北臨漳)人寧昌,東陽(今安徽天長)人寧君,西漢時有東平亢父(今山東濟寧)人寧壽,南陽穰(今河南鄧州)人寧成,東漢有朝歌(今河南淇縣)人寧季,廣漢(今屬四川)人寧叔。
寧姓家譜 寧姓家譜
這些史實表明,在兩漢時寧姓已分佈於今河南、河北、陝西、山東等黃河中下游省份,並有進入安徽、四川等南方省份者。 [7] 
魏晉南北朝時,寧姓曾繁盛於今山東濟南一帶,故後世寧姓有以濟南為其郡望堂號的。
當然,這一時期的寧姓也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樣,有避亂南遷進入今湖北、湖南、江蘇、浙江、江西等省份者,就連祖國西南端的廣西也有了寧姓人家的足跡。
隋唐兩代,寧姓名人再次多見於史冊,一改魏晉南北朝時期沉頓的局面,使寧姓發展呈現新局面。
兩宋以後,寧姓人南遷者漸漸多起來,並逐漸播遷於廣東、福建。
明初,山西寧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安徽、浙江、河南、山東、河北、北京等地。明中葉以後,有河北、京津等地之寧姓進入山海關以北繁衍生息,並有四川、廣西之寧姓入遷雲貴。張獻忠屠川后,有湖南、湖北之寧姓填四川。
清康乾年間以後,山東、河北、河南之寧姓隨闖關東的風潮進入遼寧、吉林等地,並有閩粵沿海之寧姓入居台灣,山西之寧姓入遷內蒙,陝西之寧姓進入甘肅。 [7] 

寧姓字體變更

袁義達、邱家儒《中國姓氏大辭典》載:寧、甯本一姓。 [5]  甯姓與寧姓通。 [3] 

寧姓傳統文化

寧姓郡望堂號

寧姓主要郡望有齊郡。 [10] 
寧姓主要堂號有“齊郡堂”、“達孝堂”、“篤親堂”、“成德堂”等。 [10] 
陵陽甯氏宗祠 陵陽甯氏宗祠

寧姓宗祠楹聯

  • 四言通用聯
奇才霸國;史筆直書。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雲南宣威甯氏大宗祠 雲南宣威甯氏大宗祠
上聯典指春秋時衞國人甯戚,想輔佐齊桓公,但又因窮困無法自薦,於是為商旅挽車到了齊國,住在齊都東門外為人喂牛。一次,他見桓公出東門,便扣牛角而歌道:“南山矸,白石爛,後不遭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Gàn 音贛,意小腿),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桓公聽了,認為他是異人,便用為上卿,後遷國相。下聯典指唐代寧悌原,累官至諫議大夫。修國史直刺王妃,玄宗欲易之,不從,遂以違旨名去官。 [10] 
匡勷桓公;師事威王。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甯戚扣牛角而作歌,齊桓公用為大夫,遂成霸業。下聯典指戰國時趙國人甯越,耕種之餘,發憤讀書,十五年後終成為西周威公(週考王所分封的小國西周國君)之師(一説為齊威王之師)。 [10] 
  • 五言通用聯
嚴肅朝廷相;勤奮帝王師。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骨史寧成。寧成,南陽人。執法嚴峻,為宗室、豪強所畏懼。武帝時任內史。下聯典指西漢趙國人甯越,原為中牟農民。因努力求學,十五年後即成為周威公之師。 [11] 
  • 七言通用聯
禮賢下士稱良將;博學鴻儒任大臣。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師職寧玉,禮賢下士,人稱有古良將風。 下聯典指清代實錄總裁官寧完我,擢宏文院大學士,後授議政大臣。 [11] 
修史直書全其節;輔君復國表其忠。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人寧原悌,曾參與修國史,因違逆玄宗旨意而去官。下聯典指春秋時衞國大夫寧俞,衞成公被晉國抓獲時,他以忠輔君,終於復國。 [10] 
祖德綿長光衞國;宗功赫爵耀齊邦。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寧氏宗祠齊郡堂通用聯。全聯典出寧氏先祖在春秋戰國時代衞、齊兩國的事蹟。寧氏在衞國九世卿族,權重一時;後甯戚又在齊國任大夫,輔佐齊恆公。齊郡堂為寧氏之堂號。 [10] 
福海恩深宗源遠;鰲山德高世澤長。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新圩鎮堯家村寧氏福海公支系祠堂聯(1) [12] 
  • 七言以上通用聯
扣角興歌,得為霸佐;讀書發憤,終成王師。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甯戚為人挽車,至齊,於車下飯牛,扣牛角而歌,桓公聞而異之,拜為上卿,後遷國相。下聯典指春秋時甯越苦耕勤讀,卒為西周威公師(一説為齊威王師)。 [10] 
勤學直書,應念先人之德;輔君佐霸,當弘乃祖之功。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阜陽市寧氏宗祠聯。上聯典指戰國時趙國人甯越、寧原悌事典。下聯典指春秋時衞國人甯戚、寧俞事典。 [10] 
濟水分流,千年尚識支派;鰲山肇啓,百世難忘本源。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新圩鎮堯家村寧氏福海公支系祠堂聯(2) [12] 
奇才霸國,名高衞國無雙士;史筆直書,吏列齊卿第一人。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寧氏宗祠齊郡堂通用聯。 [11] 
或智或愚,成保身濟君宏業;且歌且挽,儲為卿作相奇才。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11] 
上聯典指周代甯武子事典。下聯典指戰國時衞國卿士甯戚事典。
統系接閩江,由茲派別分支,數十世來綿兩粵;祠堂歸化縣,此後宗聯本根,五百年前證一家。 [13] 
——佚名撰寧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廣東省化州寧氏宗祠聯。

寧姓家譜文獻

族譜名稱
修撰人
編撰方式
藏地
其他信息
江西,永新《神泉甯氏七修族譜》
寧正仁(纂修,清)

上海圖書館
存卷3、4、6、7、9、12、13、16-18書名據版心題
湖南,攸縣《楚攸寧氏五修族譜》
寧之瑞(纂修)

上海圖書館

湖南,茶陵《楚南雲陽寧氏六修族譜》
寧隆名(纂修,清)

上海圖書館
存卷1、2、4版心題楚南洣水寧氏重修族譜
廣東欽縣《嶺南寧氏家乘初稿》
寧可風
民國三十八年刊本、不分卷、一冊
香港大學

【浙江】《寧氏重修族譜》一卷

清道光十四年(1834)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五里鄉大弄村
始修於清康熙五十八年。
【浙江】《寧氏重修族譜》二卷
(清)季作舟重修
清咸豐十一年(1861)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五里鄉大弄村(二部)
始修於清康熙五十八年。
【浙江】《寧氏重修族譜》二卷
(清)吳聚文重修
清光緒二十年(1894)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五里鄉大弄村(三部)

【浙江】《安吉寧氏族譜》不分卷

清光緒三年(1877)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大橋頭鄉青石塢(不全)

【安徽石台】《陵陽寧氏宗譜》三十六卷首三卷續 補編一卷補遺一卷

清光緒十七年(1891)木刻本 四十冊
河北大學

【安徽懷寧】《寧氏家譜》□□卷
(清)寧南樵重修
清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慶市圖(存卷9、卷末)
記事至清同治六年。
【安徽懷寧】《寧氏家譜》□□卷

民國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慶市圖(存卷1、2、4、5、8-10)
記事至清光緒三十二年。
【河南沁陽】《河內寧氏族譜》

一九八五年河南沁陽縣新華複印杜影印清鈔本
河南大學

【湖南】《三陽寧氏宗譜》不分卷
(清)寧世封重修
清道光四年(1824)種德堂活字本 二冊
北圖 吉林大學
散居衡陽、邵陽、祁陽等地。
【湖南長沙】《卯田寧氏二修族譜》十四卷首一卷
(清)寧願肫纂
清光緒元年(1874)濟陽堂活字本 八冊
湖南圖

【四川成都】《華陽寧氏族譜》二卷
(清)寧宗愚纂修
清光緒間刻本 二冊
四川圖

《寧氏族譜》六卷
(清)寧汝栻續修
清道光十年(1830)刻本 六冊


家譜來源: [14] 

寧姓文物遺蹟

季亹墓 季亹墓
寧姓始祖季亹墓,在獲嘉縣張巨鄉李村東北300米處,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5] 

寧姓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寧姓歷代名人31名,佔總名人數的0.07%,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二百零八位;寧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04%,排在並列第二百三十九位;寧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3%,排在並列第二百四十一位。 [16] 

寧姓先秦秦漢

甯戚:衞國人,春秋時齊國大夫。
甯喜,又稱寧子、寧氏,諡悼子,寧殖之子。春秋時期衞國卿大夫。
甯越:(生卒年待考),中牟人(今河南中牟)。戰國時期周朝大夫。
寧成:南陽穰(今河南鄧州)人,西漢酷吏。

寧姓隋唐五代

寧賡: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唐代官吏。僖宗廣明中黃巢起兵,賡與弟寧袞統鄉兵拒之,守饒、歙二州。官至御史大夫。

寧姓宋元

寧時鳳:饒州浮樑(今屬江西)人,南宋官吏。進士出身,官蘄春主簿。金兵至,眾皆驚懼,獨時鳳慷慨陳詞,卒死於難。
寧玉:孟州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元代將領。膂力絕人,從世祖渡江有功,授百夫。後攻襄樊、滅南宋,累官浙西道都元帥兼沿海上萬户。

寧姓明清

寧正:鳳陽府壽州(今屬安徽)人,明初將領。沉着有膽略,隨朱元璋征討四方,並屯田數萬頃,兵農饒足,積功至四川都指揮使,後守雲南。
寧欽:湖廣衡陽(今屬湖南)人,明代官吏。正德時為御史,諫武宗南巡。又奏革吉王府漁税,定遞馬之制,減帶徵之數。
寧完我:清朝初期大臣。 [20] 

寧姓近代以來

寧賢文(1913—1994),湖北省大悟縣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2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甯調元:湖南醴陵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詩人。留日期間入同盟會,民國成立後,任廣東三佛鐵路總辦。後因參加二次革命,被袁世凱所殺。有《太一遺書》。 [21] 
寧澤濤:1993年3月6日出生於河南鄭州,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游泳隊運動員。主攻短距離游泳,主項為自由泳。
寧靜:1972年4月27日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模特進修班,中國女演員。
寧靜 寧靜

寧姓人口統計

先秦時,寧姓主要活動於河南北部地區。 [2] 
宋朝時,寧姓人口稀少。寧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陝西、山西、甘肅、江西等地。 [2] 
明朝時,寧姓大約有8萬1幹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9%,為明朝第一百六十位姓氏。宋元明600年間,寧姓人口增長率遠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率,這可能與南方土著寧姓的漢化加速有關。寧姓在全國主要分佈於廣西、福建、山東、湖南,這四省區集中了寧姓人口的62%。其次分佈於江西、河北、山西、安徽等。廣西為寧姓第一大省區,大約佔寧姓總人口的29%。全國形成了以廣兩、閩贛湘、魯冀為中心的三塊寧姓聚集區。 [2] 
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中)》數據表明:當代寧姓的人口大約有71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57%,排在全國第一百七十三位。從宋朝至今1000年中,寧姓人口增長率呈∧形的狀態。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遼寧、湖南、河北、安徽、山西、廣西,這七省區大約佔寧姓總人口的61%。其次分佈於陝西、山東、黑龍江、江西、內蒙古、廣東,這六省區又佔了25%。河南為當代寧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寧姓總人口的12%。全國重新形成了以中原河南為中心,北連河北與遼寧,南接湖南和廣西的寧姓分佈區。 [2] 
寧姓在人羣中分佈在豫陝、河北東北、山西大部、甘肅東部、新疆西北、山東西段、湖北大部、重慶北部、安徽南端、江西、湖南南部、福建西部、廣東南部、海南、廣西大部、雲南西段、黑吉遼、內蒙古東北,寧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2%以上,有的達到0.3%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8.8%,居住了大約57%的寧姓人羣。在粵湘大部、廣西北部、貴州南部、雲南東端、福建南部、浙江西部、皖魯大部、江蘇西北、河北大部、京津、山西北部、內蒙古中部、寧夏、甘肅大部、四川北段、重慶中部、湖北東部和南部,寧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0.12%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21.9%,居住了大約31%的寧姓人羣。 [2] 
當今全國自然村用“寧”冠名者甚多,經初步統計近700個,其中山東112個,河南85個,大多以甯姓村民為主,只有個別寧村現已無甯氏居住。但也有很多甯姓聚居村,其村名並不戴“寧”,如湖南隆回縣7萬/邵東縣4萬甯氏,卻無寧莊村,山東寧陽縣、陝西武功縣、河南漯河市、河北清河縣等地,雖是甯姓大村也未冠“寧”字。 [19] 
附:中國各省級行政區寧姓村莊數量(部分地區未做統計,數據截至2015.3.10):
山東省 112、河南省 85、湖北省 82、陝西省 40、河北省 38、安徽省 38、廣西壯族自治區 34、山西省 26、遼寧省 26、四川省 21、湖南省 19、江西省 18、浙江省 17、雲南省 16、廣東省 15、江蘇省 13、黑龍江省 12、青海省 11、重慶市 9、內蒙古 8 、天津市 8、福建省 7、吉林省 7 、甘肅省 7 、貴州省 7、北京市 5、海南省 1 [19] 
全球甯氏人口粗略統計表
省、區
人數(萬人)
百分比(%)
主 要 聚 居 地
廣西區
22.20
22.20
嶺南派,集中於靈山、浦北、玉林、橫縣、博白
湖南省
18.00
18.00
三陽派,集中於隆回、邵東、衡陽、桂陽、瀏陽
山東省
10.0
10.00
齊郡派,集中於寧陽、章丘、臨沂、青島、鉅野
河南省
6.00
6.00
大槐樹系,集中於三門峽、封丘、濟源、扶溝
江西省
5.00
5.00
集中於鄱陽、永豐、蓮花、南豐、寧都、湖口
山西省
5.00
5.00
集中於稷山、新絳、河津、晉中、清徐、萬榮
東三省
4.50
4.50
小云南派,集中於遼南的大連、瓦房店、東港
安徽省
3.20
3.20
集中於肥東、青陽、阜陽、臨泉
廣東省
2.70
2.70
集中於吳川、台山、信宜、化州、廣寧
河北省
2.70
2.70
集中於樂亭、寧晉、遷安、大名、館陶、灤南、南和
陝西省
2.60
2.60
集中於臨潼、武功、鳳翔、岐山、漢中、禮泉
四川省
2.60
2.60
集中於南充、成都、渠縣、瀘州
湖北省
2.50
2.50
集中於大悟、孝昌、洪湖、監利
福建省
2.50
2.50
集中於建寧、寧化、邵武
雲南省
2.00
2.00
集中於宣威市、會澤縣
江蘇省
1.50
1.50
集中於豐縣、沛縣、常熟
浙江省
1.50
1.50
集中於江山、蕭山、台州
重慶市
1.20
1.20
集中於彭水、梁平、墊江、大足
天津市
1.20
1.20
集中於津南區、寧河、靜海
其它省
2.00
2.00
黔、甘、青、寧、新、蒙、藏、瓊,京、滬
台港澳
0.80
0.80
集中於台灣的台北地區(桃源縣)
國 外
0.30
0.30
馬來西亞近2000,越南近1000,以及美、加等國
合 計
100
100
僅以現有資料作粗略估計,有待不斷補充完善。
截至2012年12月粗略估計數。廣西+湖南佔總數的40.2 %,再加山東即佔一半以上。
參考資料: [17] 

寧姓史籍記載

《潛夫論·志氏姓》:寧氏,“襄卄五年《左傳》杜注,寧氏出自衞武公。
《氏族略》三雲,衞武公生季亹,食採於寧,因以為氏。”
《元和姓纂》卷九,寧為“衞康叔之後,至武公,生季亹,食採於寧。弟頃叔,生跪,跪孫速,速生武子俞,俞生殖,殖生悼子喜。九世卿族。”
《古今姓氏辨證》七,所謂寧:“《元和姓纂》曰:出自姬姓,衞康叔之後,衞公生季亹,食採於寧,其地懷州修武縣是也。季亹弟頃叔生跪,以邑為氏,跪生速諡莊子,莊子生武子俞,俞生惠子殖,殖生悼子喜,代為衞卿,謂之九世卿族。齊桓公之相有甯戚,周威王之師有甯越。”
《世本》(秦嘉謨輯補本):“寧氏,出自衞武公子季亹,食採於寧,因以為氏。”而且該本所列譜系為“武公生公子季亹,亹生頃叔,頃叔生文仲跪,跪生穆仲靜,靜生莊子速,速生武子俞,俞生成子相,相生惠子殖,殖生悼子喜。”
《通志·氏族略》三,則有“寧氏,杜雲汲郡修武縣。按修武,今屬懷州武陟,然獲嘉有寧城,晉有寧嬴。”又據《姓觽》卷八:“甯,乃定切或作寧。
《姓源》雲,衞武公子季亹,食採於寧。
《左傳》:衞有寧速、寧俞、寧相、寧殖、寧喜、寧跪,皆其後也。《千家姓》雲,齊郡族。《史記》有周威烈王師甯越,齊桓公師甯戚。《漢書》有酷吏寧成。
《唐書》有寧嘉、寧勳、寧原悌。《宋史》有寧子儀、寧智。”《姓解》三十七,“寧,《春秋公子譜》:寧氏出自衞武公之後。古有甯越為周成王師,衞有大夫甯武子。《列仙傳》有寧封,後周河陽令寧詡。”而在《姓氏急就纂》中,則有“寧氏,與秦同姓,秦襄公之孫諡公,支庶以國為氏。
《呂氏春秋》:楚有寧國,一曰甯、寍、甯本一姓。衞寧俞之後,《史記》甯成,作寍成。”
《獲嘉縣志》載:《姓源》甯姓,衞康叔之後,食採於甯,以邑為氏。按春秋時衞人甯戚以飯牛於齊桓公,衞甯俞有道則智,無道則愚,皆甯氏之後也。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