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寧武關之戰

鎖定
史載,明成化年間就設寧武關,所謂明“九邊重鎮”,山西鎮就駐寧武,以守偏頭、寧武、雁門關所聯結的內長城一線,是橫亙晉北五百里的一巨大屏障。另一方面,明朝各時期又對寧武關多有經營,周圍多建有以長城為連接的城堡以作拱衞,形成一個以寧武關為中心四面八方互為犄角互為應援的防衞集羣。如位於寧武以北12.5公里的陽方堡,古人稱之為“寧武關口”,坐落在恆山與管涔山結合部陘口地帶萬壽山上,為恢河北去出山的最後一個地形隘口,是寧武關的門户所在——當年李自成就是從此進入攻打寧武關城的。
名    稱
寧武關之戰
發生時間
1644年
地    點
寧武關
主要指揮官
周遇吉 李自成
朝    代

寧武關之戰戰役詳情

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土地兼併嚴重,加之旱災頻繁,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東北邊患又日甚一日,明政府顧此失彼,始終無良策解決。最終,煊赫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在饑民起義和滿洲侵襲的雙重打擊下轟然崩塌。明末的農民起義中,被稱為“闖王”的李自成乘明廷內部空虛,各地中逐漸強大起來。至崇禎後期,在吸收了下層知識分子階層後,李自成開始改變軍事策略並有了的政治訴求。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建元永昌崇禎十七年正月初八,李自成西安誓師北上,號稱百萬由禹門口東渡黃河,取道山西,直指京師。過河後,兵分三路,李自成自率東北一路主力約50萬北上,正月廿八攻陷平陽(臨汾),二月初二攻陷汾州(汾陽),二月初八攻陷太原,二月十六攻陷忻州後包圍了代州代縣)。之後,雖然被當時的山西鎮總兵周遇吉設計殺傷了萬餘人,但隨即周遇吉就因為食盡援絕而退守寧武關。一路上所向披靡的李自成以為這只不過是個小小插曲,似乎大明皇帝的寶座已經觸手可及,根本不會想到在兩三日後,就會碰到起兵以來最為頑強的抵抗,因為寧武關遠非他想象的那樣簡單。明朝寧武關建於管涔山雲中山兩山夾峙的巨大山口之間,恢河穿流而過,自古就是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間南北交通咽喉和戰略要衝,又因處於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接合地帶,為防備韃靼部落和瓦剌部落,明王朝更是全力經營。

寧武關之戰戰役經過

二月初二日(3,10),李自成率五十萬在沙渦口造船三千,並徵集民船萬餘渡過黃河,攻下汾州(今汾陽)及陽城(今晉城市陽城縣),乘勝攻下蒲州(今永濟)。初三日(3,11)攻下懷慶(大致在今河南焦作),殺盧江王載堙,時福王由崧逃至懷慶,崇禎帝發銀萬兩安置,城破時福王由東門逃出,到衞輝(今衞輝市,屬河南省新鄉市)依潞王(朱常淓,神宗朱翊鈞侄,萬曆四十六年(1618)襲潞王,封國衞輝)。
二月初五日(3,13),李自成攻太原,被革職的巡撫蔡懋德(尚未卸任)調朱孔訓,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戰,一軍盡歿,困守兩晝夜。初八日(3,16),李自成以守將張雄作內應,炮轟破城東南角,攻下太原城,蔡懋德自縊死,晉王求降。
二月十六日(3,24),李自成到忻州(今山西省忻州市),官民迎降,攻代州(今屬忻州管轄),在此李自成部遭遇總兵周遇吉憑城固守,連戰十餘日,殺敵萬餘,積屍幾乎與城牆平,因兵少食盡,退守寧武關,知縣降。李自成逼進寧武關,向關內發出通牒,五日不下,屠城。周遇吉悉力拒守,炮傷萬餘人,火藥盡,開門奮擊,殺農民軍千餘人,又趁夜率壯士二百,縋城入農民軍營,又大勝,農民軍退二十里,周遇吉堅守半月,援軍不至,開城門偽降,誘農民軍萬餘人進城,關下門閘,殺死農民軍四驍將,將進城農民軍,全部殺死。最後農民軍轟塌東城牆,引兵再進,周遇吉的夫人劉氏,蒙古人,饒勇異常,率婦女二十餘人登屋而射,被農民軍縱火全體燒死。周遇吉徒步跳蕩,手格殺數十人,矢集如蝟毛,被執,縛之高竿射殺,或説磔於市,也有説自刎而亡。寧武兵備副使王孕懋全家自殺。三月初一日,寧武關陷,李自成屠城。
周遇吉,字萃蓭,遼東錦州衞人.性魯直,少有勇力,後入行伍,用兵多智謀,戰輒先登,積功至京營遊擊.京營將多勳戚中官子弟,見遇吉質魯,意輕之.遇吉曰:「公等皆紈弟子,豈足當大敵.何不於無事時練膽勇,為異日用,而徒糜廩祿為!」同輩鹹目笑之。” 周遇吉先後跟從張鳳翼、孫應元、楊嗣昌等人與農民軍轉戰於河南、湖廣等地,因為屢次獲勝、將張獻忠逐入四川、保護獻陵等戰績加封為太子少保、左都督。
寧武關地形險要,東西兩側是呂梁山脈,兩山夾側形成一個異常險要的陘口,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咽喉和戰略要衝,明軍倚仗堅固的工事及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加上週遇吉部頑強抵抗。戰後,李自成農民軍死亡七萬餘人,對前進十分擔憂説:“寧武雖破,死傷過多,自此達京師,大同,宣府,居庸關重兵數十萬盡如寧武,吾輩豈有孑遺哉,不如還陝圖後舉。”(3)
李自成如果攻下太原後直接順路由真定,保定攻北京。勢必宣城、大同的勁旅回援京都,而先殲宣、大主力,就切斷了勤王之師的主要來路,別處援師就鞭長莫及。然而在攻下寧武后,三月初一日深夜,大同總兵姜瓖降表到,李自成甚喜,厚款之,剛坐定,宣城總兵王承允降表亦到,且以百騎來迎,李自成進大同後欲將姜瓖處死,經闖將張天林勸阻而釋放。至此京城告急,農民軍已順利取得攻打京城的道路。
明末,也是風雨漂遙。所有朝代的晚年,都是風雨漂遙的。周遇吉就出生在那個多事之秋、多難歲月。據説他本是錦州衞人,因為勇武善射,便投軍了。剛開始,他所在的部隊,與後金作戰,周遇吉極為勇敢,衝鋒陷陣,建功多多。出身下層人家的他,憑藉戰功,從一名普通士卒而得到了提拔,成為明朝軍隊的京營遊擊,大概相當於一名營級軍官。京營是明朝的新軍,當時,明朝軍隊已經腐敗,再無戰力,土木堡事變後,為扭轉兵士戰鬥力下降的困局,兵部侍郎于謙改革兵制,組建新軍,於是有了這支“營兵”,營兵長駐北京,亦稱京營。
到了明朝末年,這支新軍也開始腐敗了,京營將領,很多都是官宦子弟,他們靠家庭背景取得職位,既無心於戰事,也無心於朝庭,對於出身下層且忠厚魯直的周遇吉頗為輕視。周遇吉不以為然,説:“你們都是世家子弟,飽受皇恩,為什麼不勤於操練以抱效國家?”然而,忠直之言,引來的是同僚們的嘲笑!在那些人眼中,朝庭和國家,早已拋在腦後了。
亂世中的周遇吉,主要軍事生涯都在與農民起義軍的交戰之中渡過。周遇吉先後與多支農民軍交戰,從河南到河北,再到山西。他的著名戰功,當是將張獻忠逐入四川、保護獻陵等。因此,他加封為太子少保、左都督。
亂世識賢良。1642年冬季,山西總兵許定國被處死,周遇吉接任山西總兵。赴任時,他效仿漢大將軍衞青的作法,淘汰老弱殘兵,僅留壯勇之士。上任後,他又修繕火炮弓矛,全力準備一戰。而此時,大明天下,內憂外患,明軍在與農民軍的戰役中屢遭慘敗,主力喪失殆盡,只有困守的份了。1643年冬,兵強馬壯的李自成,攻佔陝西,取道山西進攻北京。周遇吉就這樣被又一次推到了與農民軍決戰的境地。然而,此時北京已無兵可調,不可能給周遇吉什麼支援了,吉凶全憑他自己。周遇吉於危難之際,趕赴代州為北京建立阻擊防線。1644年正月,平陽守將陳尚智投降李自成,勸降了周遇吉的部將熊通,熊通又來遊説周遇吉歸降。周遇吉怒斥道:“我受國家的厚恩,怎麼可能跟着你叛逆?!你統兵兩千,不去殺賊,為什麼反而要做説客?!”周遇吉怒斬熊通。
二月七日,李自成攻取太原,原任山西巡撫蔡懋德自盡身亡。李自成在太原休整八天,揮師北進,攻取忻州,急攻代州。周遇吉在代州堅守數天,糧盡援絕,退保寧武關。寧武關,也就此成為周遇吉生命的最後關口。
李自成數十萬大軍直通寧武,而周遇吉僅數千人馬。大敵當前,他無論如何備戰,都難以相抗衡。寧武關地勢險要,而農民軍又志在必得。好在周遇吉火炮兇猛,致使農民軍傷亡慘重。於是,農民軍傳話:若不投降,城破之日,必當屠城!一些將領也曾勸説周遇吉不要一味硬拼,但被周遇吉斷然拒絕。他説:“一軍皆忠義,何須要投降?”
於是,死戰難免了。李自成手下的將領們再次對寧武關發起了猛攻,在火炮的轟擊之下,關城不斷坍塌,農民軍前赴後繼,終於攻破寧武關。農民軍攻入關城之後,周遇吉繼續指揮巷戰,從戰馬上摔下來後又徒步奮戰不止,身中數箭,被農民軍生擒後仍不屈服,農民軍將周遇吉懸吊於高竿之上亂箭射死,然後又將屍體肢解。周遇吉的夫人劉氏素來勇健,帶領幾十名婦女拒守公廨,登上屋頂向農民軍放箭,全部被農民軍燒死。他和他的家庭以及四千名士卒一起做了明王朝的殉節。寧武關破。農民軍蜂擁北進,直取居庸關,直下北京城。
甲申國變,明軍一觸即潰,多少世受皇恩的能文武將,跑的跑,降的降,獨有周遇吉凜然不動,以死相報。明亡之後,福王在南京即位,追封周遇吉為太保,諡號忠武,列祀旌忠祠。寧武關戰事很短,規模也不大,但這些絲毫不影響周遇吉本人“捨身取義”的價值。
崇禎皇帝十八年在位,殫精竭慮,他並不是個荒淫的皇帝,可接手的就是個爛攤子,他的哥哥當了七年皇帝,一味重用太監魏忠賢一夥,有勇有識的文臣武將,殺的殺,逐的逐,滿世界已是烏煙瘴氣,明王朝早已搖搖欲墮。崇禎從死去哥哥手中接下玉璽時,非雄才大略之主已經不可逆轉。更可嘆的是,崇禎登基之後,力圖中興,雖然清除了閹黨,但想法和做法又一錯再錯,導致東林黨為代表的文官集團充斥朝堂內鬥不斷。然而,北京城破,崇禎步出宮門,環顧左右,僅有一名小太監相隨。他曾經寄予厚望的文官集團,已作鳥獸而散,再沒有一個周遇吉可以抵擋一二,再沒有一個周遇吉可以讓這個皇帝死得哪怕體面些。即便是攻入北京的農民軍,士卒們也説:“如果每一鎮的主將都象周總兵那樣,我們如何能夠到達這裏?”然而,畢竟再也沒了周遇吉,東林黨徒一羣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軟蛋,乾脆就是漢奸。死不瞑目的崇禎,跑到煤山吊在一棵歪脖子樹上。
清代,寧武縣有關周遇吉的歷史遺存是當地的名勝。傳説中,周遇吉的原墓地受到恢河洪水沖刷,有平毀的危險,這時卻出現兩座土山護衞墳墓。晉人張珉所著《記周遇吉將軍》,對此詳有記述。
冬天的寧武,好冷,縣糧食局大院中,周遇吉的那點兒遺蹟上,滿是冰茬子,空氣中凝固着逼人的寒氣。陳舊的建築,也是冷冰冰的,冷得就象一部沉睡的歷史,讓人顫抖!歷史是沉睡千年的哲人,歷史也是冰封千載的火焰,説不定某一天突然閃動在你的眼前,讓你冷,讓你驚,讓你清醒!沒有清醒,就只有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