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禹門口

鎖定
禹門口,在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黃河峽谷中,為黃河晉陝峽谷的南端出口。這裏兩岸峭壁夾峙,形如門闕,水勢洶洶,聲震山野,漢代的七祠八廟之首大禹廟位於此,三橋並列橫跨黃河,如三道凌空彩虹,增添了禹門口的不凡氣勢。侯禹高速橋貫穿而過,成為一座連接山西陝西的宏偉大橋。
中文名
禹門口
外文名
YuMen Kou
地理位置
河津市清澗街道龍門村 [2] 
氣候條件
暖温帶季風性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 全天開放
景點級別
山西河津黃河自然保護區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禹門口抗日英雄紀念碑
梯子崖
鴿子庵
黃河石門
抗日摩崖石刻(山西省保)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山西省河津市
人    物
大禹

禹門口水文介紹

黃河龍門大橋(1999年) 黃河龍門大橋(1999年)
禹門口,黃河最大流量每秒為21,800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為70立方米,一般流量為200至700立方米。最大流速每秒為10米,一般流速,每秒為1米。洪水時最大水深為11米,平時最大水深3至7米 [1] 
據黃河龍門站實測,多年平均含沙最每立方水為37.5公斤。最大含沙量每立方水為933公斤。含沙量大於166公斤的天數,每年不超過7天。大於133公斤的天數,每年不超過11天。

禹門口地理情況

禹門口
禹門口(5張)
黃河水流經禹門口,被約束在高山峽谷之間,愈近禹門口,河牀越窄。奔騰的黃河,受到峽谷約束,勃然大怒,橫衝直撞,雷霆萬鈞,卻被靜靜的高山峽谷擠壓在河牀中,潰到峽谷盡頭禹門口,一個急轉彎,又撞在峭壁上,它呼嘯着,飛出一層層凌空雪浪,掉過頭來,反撲對岸巨石,又一次咆哮着,飛出層層凌空雪浪。回撞河牀中的巨大礁嶼,再一次瘋狂地咆哮起來,將一道道水柱噴入天空,在一陣喧囂之後,從空中顫抖着落入谷底,跳出禹門口。這禹門三激浪,是黃河千百年來的奇觀,激起無數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如今,禹門口已新建起鐵索橋、公路橋、鐵路橋,溝通了秦、晉兩省。

禹門口地理特點

禹門口
禹門口(16張)
黃河流經禹門,河道漸狹,河水千迴百轉,奔騰澎湃,激山為浪,人稱"禹門三級浪"。禹門出口處,寬約百餘步,水流湍急,波濤洶湧,道是“平地一聲雷”。東岸有一塊二十多畝的平坦地面,上建禹廟,相傳是漢代創建,重修於唐、元、明、清。禹廟屏閣樓亭,畫樑雕棟,依山傍水,形勢壯偉。廟中明德殿,正祀大禹塑像,衣冠莊嚴,冠冕堂皇,神態栩栩,其容如生。可惜此建築在日寇侵華時期被日軍毀壞殆盡。

禹門口禹門故事

河津古禹門八景
河津縣誌》載"禹門八景"即:石棧連雲,鳴泉漱玉,南亭夜月,北口秋風,層樓倚漢,飛閣流舟,桃浪三級,雷聲一震。還有一些富有神話色彩的地方。例如,根據當地民間傳説,在龍門山北有門闕,很象龍門卻不能通。後人修的鐵索橋也能讓我們興奮一陣了。八條鋼索從兩岸扎牢,中間不鋪任何物體,想到秦地的韓城嗎,就得勇敢些,踏上這一百多米長的鐵索,那可是顫顫危危的了,距離水面約的三十米的高度,雖是無風的天氣(風天是封橋的)因為是太長了吧,在中間也有近十度的搖擺量,似騰雲駕霧,飄然欲仙。當我們小心謹慎的走過去後,頭一眼看到的就是八隻大缸一字排開,也是一景了。那是當地人為了澄清黃河水,特設在那裏。為每一個到達黃河西岸的人準備好的清水。我們的民族是多麼醇樸,這就足以證明。喝上一大碗清清的甜甜的黃河水,也不枉為炎黃子孫。八景是看不到了,只是在人的指點下看了些殘跡。那麼好的瑰寶確讓日本人給毀掉了,國恥是不能忘記的。

禹門口氣候特點

禹門口地區屬於暖温帶季風性氣候,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均氣温11—13度。夏季炎熱,冬季比山西省其他地方氣温高,早晚温差適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