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容城縣

鎖定
容城縣,隸屬河北省保定市,由雄安新區託管。 [1]  為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駐地,位於河北省中部,保定市東部,全境西北較高,東南略低,為緩傾平原,土層深厚,地形開闊;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總面積314平方千米 [26]  ,轄5鎮3鄉2片區。截至2020年11月,容城縣常住人口為273164人。 [27]  [31] 
容城自秦置縣,屬上谷郡,初名“桑丘”或“宜家”,漢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設容城侯國,被省政府認定為“千年古縣”。容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境內有上坡新石器時期“磁山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可推斷出7000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古村落。容城境內遺址眾多,元初著名學者劉因、明朝忠烈楊繼盛、清初大儒孫奇逢被譽為“容城三賢”。亦是狼牙山五壯士中胡德林、胡福才的故鄉。 [2]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 [3] 
2023年,容城縣地區生產總值158.2億元,增速21.9%。 [40]  2020年12月,入選河北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31] 
中文名
容城縣
外文名
Rongcheng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130629 [3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保定市
地理位置
冀中平原中部,太行山東麓
保定市東部
面    積
314 km²
下轄地區
5鎮3鄉
政府駐地
容城鎮
電話區號
0312
郵政編碼
071701—071799 [34]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明月禪寺
磁山文化遺址
宋八王衣冠冢
楊六郎晾馬台
火車站
白洋淀站
車牌代碼
冀F、冀X [30] 
地區生產總值
130.06 億元(2022年) [31] 
人    口
273164人

容城縣歷史沿革

秦朝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實行郡縣制,始置縣,屬上谷郡。
西漢初分封諸侯,劃分諸侯國,本縣最初的侯國名為深澤。縣治在今城子村一帶。高帝六年(前201年),封董渫(匈奴人)為成侯於深澤地。連襲兩代。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在今昝村一帶建易縣。景帝中元三年(前154年),以匈奴降王徐盧封容城侯,始置容城侯國。王莽立新朝,恢復舊制,置深澤縣。
三國魏文帝黃初五年(224年),廢容城入范陽國。晉武帝重置容城縣,屬范陽國。
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廢容城入范陽縣。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改范陽國為遒縣,屬上谷郡,轄容城地,治地在今城子村一帶。
唐聖歷二年(699年),契丹入侵,縣民奮勇抵抗,縣治城池得以保全,故御賜名全忠縣,中宗神龍二年(706年),仍為遒縣。玄宗天寶元年(724年),恢復容城縣。代宗大曆二年(767年),改容城屬雄州。
五代,容城屬契丹易州。
宋建隆四年(963年),宋收復容城境南,移縣治於雄州境內,屬雄州。契丹亦於拒馬河以北新城境內,僑置容城縣。形成南北兩個容城。金滅遼、宋,南北容城歸一,縣治地仍在城子一帶,屬雄州。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容城屬保定路雄州。
明初,容城隸屬雄州。洪武十四年(1381年),復置容城縣,屬京師保定府。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縣治由城子村遷往現址。
清朝,容城隸屬直隸省保定府
民國二年(1913年),容城屬范陽道,次年范陽道改為保定府,仍屬之。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同時廢道,容城直隸屬河北省。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日本侵略軍和偽軍冀東保安隊侵佔容城縣城。同年9月,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冀中行署4專區領導。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屬晉察冀邊區第十專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8月,成立容定新雄霸聯合縣。根據形勢的需要,聯合縣多有變化。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聯合縣撤銷,恢復容城縣建制。
1949年,容城縣屬河北省保定專區。
1958年,曾一部分劃歸定興,一部分歸雄縣,同年又劃歸徐水縣
1962年1月,恢復容城建制。
1970年,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容城縣屬保定地區。
1994年,地、市合併,容城縣屬保定市 [5-6] 

容城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10月,容城縣轄5鎮3鄉2片區,為容城鎮小裏鎮南張鎮大河鎮晾馬台鎮5鎮,賈光鄉八於鄉平王鄉3鄉,容東片區容西片區2片區。 [33]  縣政府駐容城鎮。 [7] 

容城縣地理環境

容城縣位置境域

容城縣地處河北省中部,保定市東部,冀中平原中部,京、津、保三角腹地,位置在東經115°45′26″~116°04′02″、北緯38°57′04″~39°08′32″之間,東西最長26.85千米,南北最寬21.38千米,總面積314平方千米 [26]  ,其中耕地面積2.08萬公頃。 [8] 

容城縣地形地貌

容城縣境位於太行山東麓、 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沖積扇上,屬太行山麓平原向沖積平原的過渡帶。全境西北較高,東南略低,海拔標高(黃海)7~19米,自然縱坡千分之一左右,為緩傾平原,土層深厚,地形開闊,植被覆蓋率很低。基底構造屬於牛駝鎮凸起的西南部分,為地震比較活躍區,裂度7度,但境內基底層未見斷裂。第四紀上厚約400~500米。地表以下18~147米,是亞沙土、亞粘土及沙層;地表以下254~430米,是粘土、亞粘土及沙層。以上諸土、沙層的水平構造,呈由西北而東南方向的不連續性條帶狀分佈。從剖面看,土層和沙層的連續性也差。縣境北部沙層厚達70米,南部在50米以下。 [9] 

容城縣氣候

容城縣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涼氣爽,冬寒少雪。全年平均氣温11.9℃,極端最高氣温40.9℃(1972年6月10日),極端最低氣温-21.5℃(1970年1月5日),最熱七月平均氣温26.1℃,全年無霜期191天,最長205天,最短180天,初霜日平均出現每年10月19日,終霜日平均出現每年4月12日。年日均氣温0℃以上的持續時期273天。平均年降水量為522.9毫米,年極端降水量最大為1237.2毫米(1954年),年極端最小降水量207.3毫米(1975年)。全年以偏北風最多,年平均風速2.1米/秒。歷史極端最大風速為20米/秒(1972年3月)。

容城縣水文

容城縣三面環河,一面靠澱。北有南拒馬河,東有大清河,白溝引河從容城縣東部南北穿過,南靠白洋淀,西有萍河流過容城縣。 [10] 

容城縣自然資源

容城縣水資源

容城縣北部和定興縣交界處的南拒馬河,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設計行洪流量4640立方米/秒,堤防安全超高2.0米,容城縣境內的右堤為主堤,長13.9千米。南北拒馬河在容城縣王家營匯流後,到新蓋房樞紐為大清河,設計行洪流量5000立方米/秒,容城縣境內5.6千米的右堤為主堤,安全超高2.0米。全縣地表水資源年平均為2599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7139萬立方米。 [10] 

容城縣礦產資源

容城縣已發現的礦產資源主要有兩種:一是磚瓦製造用粘土;二是建築用沙。兩種均屬於不可持續開採的礦種。按照國家《土地管理法》和《礦產資源法》的有關規定,在耕地的使用和礦點的選擇與開採方面都有較強的侷限性,因此,儲量無法計算。 [10] 

容城縣人口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總户數91188户,户籍總人口273407人,常住人口266799人,城鎮人口124146人。城鎮化率達到46.53%,比上年提高2.76個百分點。 [4]  居民大多數為漢族,另有白、滿、蒙古、回、壯、朝鮮等21個少數民族。 [8] 
2019年末,容城縣户籍人口為279912人。 [26] 

容城縣政治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長
縣委副書記
人大常委會主任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公安局局長
參考資料: [25]  [35-39] 

容城縣經濟

容城縣綜述

2016年,容城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9.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9.80億元,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33.40億元,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6.15億元,增長5.6%。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16.5%、56.3%和27.2%,財政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8%。
2016年,容城縣固定資產投資539000萬元,同比11.6%。其中:建設項目投資265000萬元,,房地產投資274000萬元。年末全縣全部從業人員179280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44646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92354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2280人。
2016年,容城縣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0329萬元,同比下降17.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5475萬元,同比下降27.1%。全部税收收入完成30353萬元,同比下降14.0%。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11438萬元,同比增長0.5%。全年縣財政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764萬元。
2016年,容城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6元,比上年增長8.0%,人均消費支出16824.79元,比上年增長210.51%,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0.46%,比上年下降1.5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14893收入元,增長10.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458.89元,下降0.77%;農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2.51%,比上年下降2.21個百分點居民。城鎮居民現有住房人均建築面積33.02平方米,農民人均居住面積36.12平方米。 [4] 
202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0.06億元,同比增長16.7%;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2億元;縣本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9億元,同比增長3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6.87億元,同比增長5.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4269元、22631元,同比分別增長6.2%和5.6%。 [31] 

容城縣第一產業

2016年,容城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1097萬元,其中:農業實現87061萬元,畜牧業實現87117萬元,林業實現1627萬元,漁業實現1545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3747萬元。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實有耕地20403.66公頃,糧食種植面積30181公頃,比上年減少53公頃,下降0.18%;糧食總產量達到205756噸,增長1.24%;其中:夏糧產量94069噸,增長0.07%;秋糧產量111687噸,增長2.25%。棉花播種面積137公頃,與上年持平;總產量153噸,與上年持平。油料播種面積1286公頃,減少1.3%;油料總產5337噸,下降1.31%。蔬菜播種面積2770公頃,下降0.18%;總產量188894噸,增長2.37%。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463公頃,產量25395噸。
2016年,容城縣肉類總產量29229噸,下降0.32%;牛奶產量14540噸,下降1.41%;禽蛋產量6302噸,增長0.05%。水產品產量1381噸,下降1.0%。
2016年,容城縣畜牧業生產情況:豬出欄34.95萬頭,增長0.37%;牛出欄0.49萬頭,同比下降3.92;羊出欄3.1萬隻,下降6.8%;禽出欄119.86萬隻,增長8.18%;豬存欄17.22萬頭,下降2.05%;牛存欄0.65萬頭,下降4.41%;羊存欄2.14萬隻,下降3.6%;禽存欄73.82萬隻,增長2.06%。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73.6%,增長0.4個百分點。有效灌溉面積19660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281704千瓦,農村用電量10263萬千瓦小時。 [4] 

容城縣第二產業

2016年,容城縣完成工業總產值898574.1萬元,增加值完成30095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6842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4%;規模以下工業完成增加值132533.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9%。
2016年,容城縣在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家,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8166人,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387882.9萬元,同比增長9.16%;工業產品銷售率89.73%,比上年上升3.44個百分點;實現利税24091.8萬元,同比增長32.95%。
2016年,容城縣完成建築業增加值33040萬元,比上年增長5.8%。 [4] 

容城縣第三產業

2016年,容城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9207.5萬元,同比增長11.2%,從規模看:限額以上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9715.3萬元,同比增長14.4%,限額以下完成消費品零售總額419492.2萬元,同比增長10.9%。
2016年,容城縣完成出口創匯21841萬美元,同比增長11.87%,引進省外資金6.1億元,同比下降67.2%。有三資企業14家,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完成120萬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20萬美元。
2016年,容城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4277萬元,比上年增長6.9%。年末固定電話用户28706户,年末移動電話用户達到255754户。全縣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户總數達284460户,電話普及率達到312部/百户,其中:移動電話普及率達部280.5/百户。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數達51808户。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38625萬元,比年初增加153244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903647萬元,比年初增加89211萬元;各項貸款餘額587408萬元,比年初增加153846萬元。 [4] 

容城縣社會事業

容城縣科學技術

2016年,容城縣共向上級申報科技項目5項。全年專利授權數22件。 [4] 

容城縣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2613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672人;普通中學10所,在校生6840人;小學61所,在校生21870人;幼兒園58所,在園幼兒8017人。 [4] 
2020年5月19日,容城縣入選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11] 

容城縣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有劇場、影劇院2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6萬冊。廣播電視台1座,電視覆蓋率100%,廣播人口覆蓋率100%。 [4] 

容城縣醫療衞生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共有醫院5家,衞生院8家,村衞生室335家,個體診所18家。牀位1057張,衞生技術人員919人,其中醫師和助理醫師451人,註冊護士266人。 [4] 

容城縣體育事業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有體育館1個,有體育場地26處,建成了20餘處健身路徑,完成了投資8000萬元的容城縣市民體育運動中心的建設。2016年全年分別組織參加了3場籃球聯賽,舉辦了4場乒乓球賽、舉辦了1場羽毛球賽。 [4] 

容城縣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6479人,比上年末增加751人。其中企業在職參保職工6547人,離退休2649人;機關事業在職參保人員5570人,離退休1713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7039人,比上年增加3000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達1815人,比上年減少24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12500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647人;企業參加工傷保險人數7853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13312人,與上年持平。全縣農民有193057人蔘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7.05%。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4271人。
2016年,容城縣有5663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減少186人,其中農村4730人,城鎮933人。全縣農村五保供養户數665户,供養人數684人。全縣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數1個,牀位數750牀。 [4] 

容城縣交通運輸

境內交通以公路為主,有京雄高速津雄高速通過;有(天)津保(定)公路北線,即省級112國道,境內長22.7千米。容(城)雄(縣)公路,容(城)固(城)公路,容(城)安(新)公路,容(城)賈(光)公路,為縣級公路。縣城內街道為五橫八縱,五橫即奧威路、和平路、金台路、團結路、豪丹路;八縱即津海大街、平安大街、羅薩大街、板正大街、永貴大街、澳森大街、大水大街。
2016年,容城縣公路里程376.34千米,其中國道(高速)25.1千米,省道92.25千米,縣道33.85千米,鄉道56.92千米,專用路9.07千米,農村公路193千米。津保鐵路里程33.75千米.年末擁有長途客車28輛,貨車5500輛,出租車66輛,農村客運60輛,縣內公交13路,共40輛,私家車40211輛。 [4] 

容城縣地方文化

容城縣縣名來源

容城之名始見於漢代。據《容城縣誌》記載,漢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以匈奴降王徐盧封容城侯,是為容城侯國。據《容城縣誌》記載:“漢封降王有容氏於此,置容城縣。”容城一名的由來,蓋從“有容氏”與“成侯國”各取一字衍變而來,後來成漸變為城。
又據傳説:道家始袓名叫容成子,道號易家,他曾腳踏龜背,觀日月星象,受龜紋啓示,繪成陰陽道紋。後周丞相姜子牙在此基礎上繪成八卦。文王演《易》後,感容成子之功,追封容成子後代。封號稱易家。封地之內,不納税賦,不服徭役。後秦皇“焚書坑儒”,此地漸漸荒蕪。後代感念始袓恩德,此地改叫容成子,後衍變為容城。 [12] 

容城縣傳統文藝

傳統文化-鼻孔嗩吶
傳統文化-鼻孔嗩吶(2張)
容城縣歷史悠久,上坡新石器時期的磁山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可推斷出7000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古村落。民間的娛樂活動也是豐富多彩,舞獅、頂盤、鼻孔嗩吶、二鬼摔跤等民間傳統技藝不斷被流傳發展。

容城縣歷史古蹟

明月禪寺
明月禪寺 明月禪寺
晾馬台明月禪寺位於晾馬台鎮晾馬台村西北角,晾馬台遺址的土台上。始建於唐代(642~712年)。五代時期至清朝乾隆年間,明月禪寺被毀多次,僅存千年古柏和“明月禪寺石碑”等遺蹟。1992年,容城縣人民政府向地區行政公署申請修復開放明月禪寺。由唐玉先生引資重建大雄寶殿,於1996年竣工。趙樸初先生為大殿手書“大雄寶殿”四字。 [13] 
南陽遺址
南陽遺址位於容城縣城東14千米的南陽村南200米處,其西、南、東三面均有古河道,遺址東西長600米,南北寬700米,總面積42萬平方米,文化層0.3~1米。1981年春,容城縣文化局在晾馬台鄉考古調查,在此徵集到曾出土的銅鼎、銅壺、陶缽、陶罐。此外,這裏還出土銅鏃、陶鼎、豆、燕國刀幣等。在該處遺址範圍內,近20年已徵集到刻有銘文的"西宮"銅壺、"左徵"銅壺蓋、"燕王職"銅戈、內有"易市"字樣的陶文等一批重要文物。這些器物都具有燕文化風格,其地理位置也與史書中所記載的燕國都城"臨易"相近,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和學術價值。由於遺址尚未進行考古發掘,無法確定文化層的詳細情況。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14] 
晾馬台遺址
晾馬台遺址是商周時代遺址,位於容城縣城東17千米的晾馬台鎮晾馬台村西北。遺址為一長方形高台,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00米,面積為15000平方米。高出地平面2至4米。遺址上原有鄉政府、學校校舍等建築,現為明月禪寺。南、北、西三側均為耕地,遺址保存狀況基本完好。197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容城縣文化局聯合在晾馬台村進行晾馬台遺址出土的陶鬲考古調查時發現了這處遺址,暴露的遺址文化層厚度在2-3米之間。在調查中發現了粗繩紋三足紅陶鬲及陶豆等灰陶器,後又發現了鹿角、蚌刀、陶罐和用鹿角磨製的魚梭標等文化遺物。經分析鑑定,屬於商代的文化遺物有粗繩紋陶鬲、鹿角制魚梭標和雙孔蚌刀等;屬於周代的文化遺物有筒狀陶鬲、球形蓋豆等。由於此遺址尚未經考古發掘,因此還無法確定文化層堆積的詳細情況。晾馬台遺址於1982年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15] 
上坡遺址
晾馬台遺址 晾馬台遺址
上坡遺址位於容城縣城南上坡村南的台地上。為新石器時代至商代遺址。遺址為長方形,南北長100米,東西寬20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1981年4月至1982年5月,省、地、縣文物工作者對上坡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988平方米,文化層堆積一般在1~3米左右,共分四層,從上至下依次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商文化。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500多件。磁山文化層出土有陶盂、支架、磨盤、磨棒等。器物形制和組合特徵均與磁山文化遺址相同;仰韶文化層出土有彩陶缽和雙耳褐陶罐;龍山文化層中出土有折腹盆、籃紋陶罐和雙耳罐;商代文化層陶器有鬲、簋、豆、盆、紡輪、網墜等。骨器有骨錐、刀、匕和鹿角錘。石器有刀、鐮、斧、鑿、杵、磨盤、磨棒等。此外還發現了商代晚期的2座房址和83個灰坑。房址為長方形,有門口、門檻、頂柱(僅存柱洞)以及門口外的排水設施,房內門口均有做飯用的灶,並有煙囱通往室外,這些遺蹟揭示了3000年前商民居住和生活的背景。上坡遺址的發掘,把磁山文化的分佈範圍由豫北冀南擴大到保定以北地區,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和考古價值。該遺址也是保定地區首次發現的磁山文化層。1982年7月,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2] 
烈士紀念館
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容城縣城關鎮上坡村,建於1986年,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五壯士中容城籍烈士胡德林胡福才和高家壕戰鬥中犧牲的八路軍將士及自1926年容城縣建立中國共產黨組織以來,在歷次戰鬥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們而建。紀念館南側為梯形,北側為三角形,南北最長66米,東西最寬52米,面積2560平方米。內有展廳兩座,碑亭三座,北後台烈士陵園全貌向南2米至圍牆,向北房四間。東側牆外是縣城中心大街,南側為衚衕。西側、北側為居民區。保存完好。 1987年8月,該紀念館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6] 

容城縣著名人物

段春華,男,漢族,1959年10月生,河北容城人,198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12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曾任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天津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17] 
孫奇逢(1584~1675)字啓泰,號鍾元,學者稱夏峯先生,容城北城村人,明萬曆廿八年舉人,明末清初理學家,詩人,書法家,晚歲移居蘇門之夏峯,與黃宗羲,李顒並稱清代三大儒,著《經疏要旨》《讀易大旨》《理學宗傳》《夏峯先生集》等。 [18] 
楊繼盛(1516~1555)字仲芳,號椒山,諡忠愍,容城北河照村人,明嘉靖廿六年進士,官兵部員外郎,性剛烈,嫉惡如仇,仗義執言,因彈劾嚴嵩被害。當時震動朝野,歷代稱頌不衰,深受羣眾愛戴,有《楊忠愍公集》傳世。 [19] 
劉因(1249~1293)字夢吉,號靜修,容城溝市村人,世代書香,祖父劉秉善,父親劉述均刻意問學,邃性理之説。元代詩人,學者,清人全祖望推他和許衡為元北方兩大儒,自選詩集《丁亥集》已佚,有《靜修先生文集》傳世。 [20] 

容城縣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3日,容城縣獲評第一屆河北省文明縣城。 [21] 
2020年6月30日,容城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2] 
2020年12月,入選河北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23] 
2020年12月,入選複查確認保留稱號的河北省文明縣城名單。 [24] 
2021年10月9日,入選河北省縣級城鄉客運一體化試點公示名單 [28] 
2022年1月,入選河北省平安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公佈的2017-2020年度平安河北建設示範縣名單。 [2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