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晾馬台鎮

鎖定
晾馬台鎮,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下轄鎮,由雄安新區代管,地處容城縣東北部,距容城縣城15千米,東隔大清河與雄縣相望,北隔南拒馬河與高碑店市相鄰,西與八於鄉大河鎮接壤,東南與平王鄉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4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46千米, [1]  總面積33.8平方千米,户籍總人口26933人(2018年)。 [2] 
“晾馬台”因北宋將領楊延昭御邊抗遼所築而得名。1953年,建晾馬台鄉,鄉政府駐晾馬台。1961年3月,建晾馬台人民公社。1984年,復置晾馬台鄉。1995年,鄉政府遷駐王家營村。2009年9月,晾馬台鄉改鎮。 [1]  截至2019年10月,晾馬台鎮轄18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王家營村津保公路52號。有省道333線、津保公路(北線)、津雄高速公路過境。 [1] 
晾馬台鎮形成了以白溝橋南市場為中心,毛絨玩具加工產業聚集區、特色種植區、服裝產業聚集區、拉鍊產業聚集區、高效農業聚集區共同發展的“五區一場”經濟發展格局。2017年,晾馬台鎮企業個數共568個,企業從業人數3917人,其中工業企業521個,規模以上10個。 [4]  2018年,晾馬台鎮有工業企業528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2] 
中文名
晾馬台鎮
行政區劃代碼
130629104000 [1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下轄鎮
地理位置
容城縣東北部15千米
面    積
33.8 km²
下轄地區
1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王家營村
電話區號
0312
郵政編碼
071700
車牌代碼
冀X [9] 
人    口
26933人(2018年)

晾馬台鎮歷史沿革

晾馬台鎮在容城縣的位置 晾馬台鎮在容城縣的位置
“晾馬台”因北宋將領楊延昭御邊抗遼,所築而得名。
1953年,建晾馬台鄉,鄉政府駐晾馬台。
1961年3月,建晾馬台人民公社。
1984年,復置晾馬台鄉。
1995年,鄉政府遷駐王家營村。
2009年9月,晾馬台鄉改鎮。 [1] 

晾馬台鎮行政區劃

2013年末,晾馬台鎮轄南陽、東北陽、西北陽、劉合莊、東王莊、晾馬台、辛莊、東李家營、西李家營、張莊、南劇、北劇、南王昝、北王昝、王家營、猛進莊、復興莊、崇明莊等18個村民委員會。 [1] 
截至2019年10月,晾馬台鎮轄18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王家營村津保公路52號。 [1] 
晾馬台鎮區劃詳情
晾馬台村
南陽村
王家營村
南劇村
崇明莊村
東李家營村
東王莊村
東北陽村
南王昝村
北劇村
猛進莊村
西李家營村
劉合莊村
西北陽村
北王昝村
張莊村
復興莊村
辛莊村

晾馬台鎮地理環境

晾馬台鎮位置境域

晾馬台鎮地處容城縣東北部,距容城縣城15千米,東隔大清河與雄縣相望,北隔南拒馬河與高碑店市相鄰,西與八於鄉大河鎮接壤,東南與平王鄉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4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46千米, [1]  總面積33.8平方千米。 [2] 

晾馬台鎮地形地貌

晾馬台鎮地處冀中平原中部,屬太行山麓平原向沖積平原的過渡帶。 [1] 

晾馬台鎮氣候

晾馬台鎮屬東部季風區暖温帶半乾旱氣候,四季分明。

晾馬台鎮水文

晾馬台鎮境內河流屬海河流域大清河北支水系,主要有南拒馬河、大清河、白溝引河。南拒馬河、大清河沿境西北部交匯後,沿北、東邊界流入白洋淀:白溝引河從境內穿過,為19年開挖的人工河,南北長9.4千米。南拒馬河境內長0.5千米,大清河境內長3.8千米。 [1] 

晾馬台鎮自然災害

晾馬台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温、霜凍等。

晾馬台鎮人口

晾馬台鎮
晾馬台鎮(2張)
截至2013年末,晾馬台鎮轄區總人口2554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3人。另有流動人口1030人。總人口中,男性14142人,佔55%,女性11402人,佔45%;14歲以下3474人,佔13.6%,15~64歲19745人,佔77.3%,65歲以上2325人,佔9.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25467人,佔總人口的99.7%;少數民族有滿族77人。2013年人口出生率16.4‰,人口死亡率5.94‰,人口自然增長率10.4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45人。 [1] 
截至2017年末,晾馬台鎮常住總人口27242人。 [4] 
截至2018年末,晾馬台鎮户籍總人口26933人。 [2] 

晾馬台鎮經濟

晾馬台鎮綜述

2013年,晾馬台鎮農業總產值1.28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農民人均純收入11500元;工業總產值16億元。 [1] 
2017年,晾馬台鎮企業個數共568個,企業從業人數3917人,其中工業企業521個,規模以上10個。 [4] 
2018年,晾馬台鎮有工業企業528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3個。 [2] 
晾馬台鎮形成了以白溝橋南市場為中心,毛絨玩具加工產業聚集區、特色種植區、服裝產業聚集區、拉鍊產業聚集區、高效農業聚集區共同發展的“五區一場”經濟發展格局。

晾馬台鎮第一產業

2013年,晾馬台鎮耕地面積3.345萬畝,人均1.2畝,水澆地佔耕地面積的90%以上,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糧食作物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2013年晾馬台鎮生產糧食19139噸,其中小麥7619噸,玉米1152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3年晾馬台鎮蔬菜種植面積2300畝,產量8222噸。
畜牧業以養豬、牛、羊、家禽為主。2013年末晾馬台鎮豬存欄5200頭,牛存欄500頭,羊存欄3000只,家禽飼養量0.8萬隻。 [1] 
晾馬台鎮特色種植區,位於鎮北,為東李家營、西李家營、東張莊、南王昝、北王昝、王家營六個村的千畝河套機動地,引種蘆筍甜高粱等多種特色農作物。

晾馬台鎮第二產業

晾馬台鎮南劇村 晾馬台鎮南劇村
晾馬台鎮工業以服裝加工、毛絨玩具加工、拉鍊為主。
毛絨玩具加工產業聚集區,位於晾馬台鎮西的南劇、北劇村。品種以毛絨玩具、玩具包、汽車墊、沙發墊、服裝、小飾品等為主。
服裝產業聚集區,位於晾馬台鎮南的東北陽、西北陽、南陽三個村。
拉鍊產業聚集區,位於晾馬台鎮東的猛進莊、崇明莊、復興莊三個村。
2013年,晾馬台鎮工業總產值16億元,擁有工業企業435家,職工4200餘人。 [1] 

晾馬台鎮第三產業

2013年末,晾馬台鎮有商業網點1500個,職工2800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0.95億元;城鄉集貿市場4個,其中白溝橋南市場,與白溝一橋之隔,佔地面積750畝,分佈匹、拉鍊、毛絨玩具原輔料、皮革、魚肉蔬菜5個專業市場,擁有攤位2000個,日客流量1萬人,年交易額25億元,是容城、白溝及周邊各縣(市)輕工業的原輔料供應基地。
2013年末,晾馬台鎮有郵政局1個,報刊年發行4000份,業務總量5萬元,其中純收入1.2萬元。電信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34萬門,固定電話用户7100户,電話普及率89%;移動電信用户1.5萬户,寬帶接入用户4000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360萬元。 [1] 

晾馬台鎮交通運輸

晾馬台鎮
晾馬台鎮(2張)
2013年,晾馬台鎮有津雄高速公路、津保公路(北線)、省道333線等過境。所有村全部實現柏油路或水泥路與國道、省道相連接。容城縣5、12路公交車線路貫穿全鎮12個村,日發客運汽車40班次,日均容重50餘人次。有途經轄區發往北京、天津、保定等市及周邊縣市的客車。 [1] 

晾馬台鎮社會事業

晾馬台鎮教育事業

2013年末,晾馬台鎮有幼兒園7所(其中民辦1所),在園幼兒423人,專任教師23人:完全小學9所,在校學生1702人,專任教師11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其中公辦、私立各1所,在校學生983人,專任教師12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3年晾馬台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524萬元,比上年增長3%。 [1] 

晾馬台鎮體育事業

2013年末,晾馬台鎮有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3%。 [1] 

晾馬台鎮文化事業

2013年末,晾馬台鎮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處,圖書室18個,藏書3餘萬冊。 [1] 

晾馬台鎮醫療衞生

2013年末,晾馬台鎮有衞生院1所,門診樓1座,有牀位30張,固定資產總值1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8名,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4人。2013年晾馬台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萬餘人次。村級醫療室18個。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8%。 [1] 

晾馬台鎮基礎設施

2013年末,晾馬台鎮建有自來水供水站2座,有深水井4眼及成套淨化設備,年供水1萬餘立方米,保障全鎮18個村的安全飲水。有35千伏變電站1座。鎮駐地人均公共綠地達到25平方米,鎮區以外14個村人均綠地達到17平方米。全鎮森林覆蓋率19.81%。 [1] 

晾馬台鎮社會保障

2013年末,晾馬台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20户,26人,支出5萬元,月人均16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2人次,共支出574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32户,人數523人,比上年增長2%,月人均110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1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5665人,參保率95.62%。

晾馬台鎮歷史文化

晾馬台鎮名稱來歷

晾馬台鎮,因鎮政府原駐晾馬台村得名。 [1] 

晾馬台鎮南陽遺址

南陽遺址,位於容城縣晾馬台鎮南陽村村南,佔地面積42萬平方米,是春秋戰國時期遺址。
南陽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600米,南北寬700米,文化層0.3~1米,遺址北坡高出地表2~3米,南坡高出地表0.5米,東坡高出0.3米。出土文物有帶“燕王職戈”、“西宮”、“左徵”等銘文的鼎、簋、壺、戈等青銅器和陶器,具有燕國風格。 [5] 
2006年5月,南陽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晾馬台鎮晾馬台遺址

晾馬台遺址,是商周時代遺址,位於容城縣城東17千米的晾馬台鎮晾馬台村西北。遺址為一長方形高台,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00米,面積為15000平方米,高出地平面2至4米。遺址上為明月禪寺,南、北、西三側均為耕地,遺址保存狀況基本完好。 [7] 
晾馬台遺址 晾馬台遺址

晾馬台鎮明月禪寺

明月禪寺位於雄縣晾馬台鎮晾馬台村西北角,晾馬台遺址的土台上。始建於唐代(642~712年)。五代時期至清朝乾隆年間,明月禪寺被毀多次,僅存千年古柏和“明月禪寺石碑”等遺蹟。1992年,容城縣人民政府向地區行政公署申請修復開放明月禪寺。重建大雄寶殿於1996年竣工。 [8] 
明月禪寺 明月禪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