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宮中行樂詞

鎖定
《宮中行樂詞》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組詩作品,史載原有十首,傳世僅八首。這組詩是李白的“遵命”之作,寫的是宮中行樂。詩人抓住羅綺、寶髻、翡翠、鴛鴦、玉樓、金殿、宮花、綠樹、宮鶯、檐燕等一系列意象,寫盡了種種豪華綺豔,曼麗風神,隱含着詩人對行樂者的諷諫,反映了詩人憂世濟時的胸懷。全詩言淺而意深,意微而詞顯,顯示了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
作品名稱
宮中行樂詞
作品別名
宮中行樂詞八首
紫宮樂
醉中侍宴應制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宮中行樂詞作品原文

宮中行樂詞
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寶髻,石竹繡羅衣
每出深宮裏,常隨步輦歸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
其二
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
選妓隨雕輦,徵歌出洞房。
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
其三
盧橘為秦樹,蒲桃出漢宮
煙花宜落日,絲管醉春風。
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
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
其四
玉樹春歸日,金宮樂事多。
後庭朝未入,輕輦夜相過。
笑出花間語,嬌來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其五
繡户香風暖,紗窗曙色新。
宮花爭笑日,池草暗生春。
綠樹聞歌鳥,青樓見舞人
昭陽桃李月,羅綺自相親
其六
今日明光裏,還須結伴遊。
春風開紫殿,天樂下朱樓。
豔舞全知巧,嬌歌半欲羞。
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鈎
其七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宮鶯嬌欲醉,檐燕語還飛。
遲日明歌席,新花豔舞衣。
晚來移彩仗,行樂泥光輝。
其八
水綠南薰殿,花紅北闕樓。
鶯歌聞太液,鳳吹繞瀛洲。
素女鳴珠佩,天人弄綵球。
今朝風日好,宜入未央遊。 [1] 

宮中行樂詞註釋譯文

宮中行樂詞詞句註釋

⑴小小:少小時。金屋:用漢武帝陳皇后事。
⑵石竹:花草名。
⑶出:一作“上”。
⑷步輦:皇帝和皇后所乘的代步工具,為人所抬,類似轎子。
⑸散:一作“罷”。
⑹玉樓:華美之樓。巢:一作“關”,又作“藏”。翡翠:翠鳥名,形似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
⑺金:一作“珠”。
⑻妓:同“伎”。此指歌女、舞女。雕輦:有雕飾採畫的輦車。雕:一作“朝”。
⑼蒲桃:即葡萄,原產西域西漢時引種長安。
⑽還與萬方同:一作“何必向回中”。
⑾玉樹春歸日:一作“玉殿春歸好”
⑿竹:一作“燭”。
⒀青樓:古時指女子所居之樓。曹植美女篇》:“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⒁自:一作“坐”。羅綺:本指羅衣,此代指穿羅綺之美女。
⒂明光:漢宮名。此代指唐代宮殿。
⒃藏鈎:古代的一種遊戲。手握東西讓別人猜,猜中者即勝。
⒄遲日:春日白晝漸長,故曰遲日。《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毛傳:“遲遲,舒緩也。”
⒅彩仗:宮中的彩旗儀仗。
⒆南薰殿:唐興慶宮之宮殿名。
⒇鶯歌:歌如鶯鳴。太液:唐大明宮內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萊山。 [1]  [2-3] 

宮中行樂詞白話譯文

其一
自幼入宮,生長於金屋之中,長大之後,輕盈的舞姿便經常在宮殿中皇帝面前表演。
頭上佩戴鮮豔的山花,身穿繡着石竹花圖案的羅衣。
經常出入深宮大殿之中,常常侍從於皇帝的步牽之後。
只怕有朝一日,歌舞一散.自己便像天上的彩雲一樣,隨風而去,再也見不到皇帝的面了。
其二
春日楊柳的嫩芽,色澤像黃金,雪白匡梨花,散發着芳香。
宮中的玉樓珠殿之上,有翡翠鳥在結巢,殿前的池水中置養着成到的鴛鴦。
於是皇上從後宮中選能歌善舞的宮人,隨輦遊樂。
能職善舞者,在宮中誰可推為第一呢?當然非居住於昭陽殿的趙飛燕莫屬了。
其三
苑林中長着盧橘,宮廷中種着葡萄。
在落日煙花之下,絲管齊鳴,春風駘蕩。
羌笛之聲如龍吟出水,簫管之聲如鳳鳴下空。
莫説君王多遊樂之事,如今天下太平,天子正與萬民同樂呢!
其四
玉樹影斜,日暮下朝之時,宮中多有樂事。
由於君王白天忙於政務,至夜晚才乘着輕輦來到後宮。
嬪妃們在花間恣意談笑,在明燭下嬌聲唱歌。
在月光下盡情地唱吧,跳吧,莫要叫明月歸去,我們還要請月宮中的嫦娥一起來歡歌醉舞呢!
其五
宮殿內香風和暖依舊,紗窗外已現出黎明的曙光。
宮中的花朵競相對朝日開放,池塘中已暗暗地長出了春草。
綠樹間的小鳥開始歌唱,宮殿中舞女的身影在晨光中逐漸清晰。
昭陽殿前桃李相間,明月漸斜,雖天色已明,但宮中的美人狂歡了一夜,興猶未盡,仍在追逐嬉戲。
其六
今日在明光宮中,還要結伴相遊。
春風吹開了紫殿大門,一陣天樂吹下了珠樓。
舞女們的舞蹈跳得惟妙絕倫,歌女們的歌聲嬌裏嬌氣。
更令人開心的是在花香月明之夜,宮女們在玩藏鈎的遊戲,好一幅春官遊樂圖!
其七
傲雪的寒梅已盡,春風染綠了楊柳。
宮鶯唱着醉人的歌,檐前的燕子呢喃着比翼雙飛。
春日遲遲照着歌舞酒筵,春花燦爛映看漂亮的舞衣。
傍晚時斜輝照着皇帝出遊的彩仗,光彩一片,好不氣派!
其八
龍池之水映綠了南薰殿,北闕樓在一片紅花中顯現。
從太液池上傳來陣陣鶯鳴似的歌聲,笙簫之音繞着池上的蓬萊山打轉。
一陣仙女玉佩的碰擊的叮咚響聲傳來,原來是宮人們在玩着扣彩毯為遊戲。
今日天氣真好,正是宮中行樂的好日子。 [3] 

宮中行樂詞創作背景

這組詩為唐玄宗天寶二年(743)春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奉詔為唐玄宗所作,大約與《清平調詞三首》作於同期。關於這組詩,孟棨的《本事詩》中記載了相關的故事,説唐明皇因宮人行樂,特召李白,“命為宮中行樂五言律詩十首”,以“誇耀於後”。李白因作這組詩。這種説法有個佐證,便是敦煌殘卷《唐詩選》選錄了這組詩的前三首,題作《宮中三章》,下署作者為”皇帝侍文李白“。《文苑英華》錄這組詩二首,題作《醉中侍宴應制》。 [4]  [5] 

宮中行樂詞作品鑑賞

宮中行樂詞整體賞析

李白的《宮中行樂詞》,今存八首,是李白奉詔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
第一首寫一位宮中歌妓的愁情。這位歌妓,身居皇宮,歌舞帝前,生活奢侈。但她並非嬪妃,不能受到皇帝的親倖,歌舞一散,各自回家。因而處境尷尬,心理失衡。“愁”為全詩之眼。首二句言居室華貴,且在皇宮。三四句言服飾奇特,山花插鬢,石竹繡衣。五六句言其身份,出入宮闈常隨天子車駕。末二點明詩旨,表現出歌妓歡愉後的內心孤寂。這首詩四聯全都對偶。
第二首寫歌妓中有人偶然被皇帝看中而極度受寵。其得幸的原因和趙飛燕完全相同,故以趙飛燕比之。前四句為比興,以景物環境烘托宮女歌妓之美。首二室外花木,暗示美人嫩、白、香。三四殿內鳥雀,暗示善舞能言。五六句寫選妓徵歌。七八句寫歌妓因能歌善舞而寵榮至極。這首詩前三聯對偶。
第三首寫天子賞樂。“君王多樂事”為全詩之綱。首二句似寫風景,細品卻是説龍恩撫遠,萬方朝貢。三四句言風光宜人,音樂醉人。五六句言音樂之美妙,笛聲如龍鳴水中,簫聲如鳳鳴,遂使鳳凰紛紛從空中飛下。簫聲之妙,如同簫史。末二句似稱頌君王與民同樂,實際暗含諷喻,且與首二句呼應。
第四首寫帝與妃子嬉戲玩樂。“金宮樂事多”為全詩中心句。首句言宮中美景,且點明時令值春,以此陪襯。三四句言帝夜間無事,宮中路過。五六句寫妃子花間遊憩,帝過而笑,奔出花間;嬌態可掬,為帝而歌。末二句言帝與妃子意興不盡,願明月遲度。此二句字面意思是留住明月,好讓月中嫦娥玩樂醉酒,實則讓時光慢行,好多玩樂。
第五首寫在春光明媚的宮殿,帝與妃子相信相愛。“羅綺自相親”是全詩中心句。首二句寫宮廷門户,曙光初照,風香日暖。風香實為花香。三四句寫陽光照耀,百花爭豔,池草碧綠。“爭”“暗”是詩眼。爭,見花之鮮豔繁多,暗,示草長疾速,為人不覺。五六句寫鳥歌人舞,自然景象與人類活動相媲美。“昭陽”句總括以上六句,為下句作陪襯。“羅綺”句為全詩主旨。綜上,全詩八句,前六句全是寫景,第七句總括前六句,修飾限制帝妃活動的時令環境。前七句都是為最後一句作陪襯的。
第六首寫宮女結伴遊玩。“結伴遊”為全詩之綱。“光明裏”點明處所。中四句寫宮中歌舞奏樂。樂為天樂,見其美妙;舞為豔舞,見其服麗;巧則舞姿嫺熟;歌為嬌歌,見其情態;半羞則嬌態畢現。末二句寫時至夜晚,宮女們趁月光、玩藏鈎之戲。“花月夜”,一則點明遊樂至夜,二則點明遊樂環境之美。着一“笑”字,熱鬧場面躍然報紙上。“笑藏鈎”與“結伴遊”遙相呼應。
第七首寫宮中行樂。“行樂好光輝”為全詩中心句。詩分兩段。前四句寫景,為主體部分作了很好的渲染。首二句寫冬盡春來,梅落柳黃,為花木之景。“盡”“歸”是詩眼。“盡”是説梅花整個落完;“歸”使柳人格化。歸在這裏是使動用法,即春風使柳歸來。三四句寫鶯歌燕棲。為鳥雀之景。“嬌欲醉”“語不飛”俱用擬人,極其生動。後四句寫歌舞行樂。是全詩主體部分。五六句寫日照歌席,花映舞衣,不勝光輝豔麗。第七句寫時至夜晚,彩仗逶迤,宛若游龍,氣勢恢宏。第八句,“行樂”點明主體,“好光輝”盛讚行樂輝煌榮耀。
第八首仍寫宮女遊樂。首二句寫宮殿樓觀水繞花簇。“綠”“紅”是詩眼,突出了水與花的特徵,使之色彩更為鮮明。三四句樂聲,以鳥鳴為喻,使讀者易於體會。五六句寫宮女遊樂,其中有聲有色。七八句言趁風日好,去遊未央宮,拓展了遊樂的地域範圍。
唐玄宗的旨意,原是再清楚不過的,就是要李白粉飾宮中的樂事。李白不能抗命,但遵命又違心。作為天才詩人,他想出了絕招:始則託言“已醉”,繼而請求“賜臣無畏”。寫的是“行樂”。詩人卻有所“畏”,這就透露了消息。
組詩中的景物:嫩柳梨花,春風澹盪,正是良辰美景;金屋、紫微,玉樓,金殿,不啻人間仙境;盧橘,葡萄,為果中珍品;盈盈,飛燕,乃人寰絕色;徵之以歌舞,伴之以絲竹,正所謂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皆備。於是盛唐天子醉了,滿宮上下都醉了。昏昏然,忘掉了國家黎民。他們拼命享樂,縱慾無已,全不顧自己正躺在火山口上,更看不到他們一手豢養的野心家已開始磨刀。而自稱”已醉“的詩人,恰恰是這幅宮中行樂圖中唯一的清醒者。他在冷靜地觀察,嚴肅地思考。他原有雄心壯志,遠大理想。奉詔入京,滿以為可以大展宏圖了,然而此時的唐玄宗已經不是勵精圖治的開元皇帝了。此時天才卓絕的李白,也只能做一個文學弄臣而已。如今偏要他作宮中行樂詞,失望、痛苦,悲憤,齧噬着詩人的心。幸虧他有一枝生花妙筆,皮裏陽秋,微言諷喻,盡在花團錦簇中。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蛾眉粉黛,遍於宮廷,唯獨沒有賢才。“每出深宮裏,常隨步輦歸。”“選妓隨雕輦,徵歌出洞房。”宮裏宮外,步步皆隨聲色,無暇過問朝政。內有高力士,外有李林甫,唐玄宗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他給自己的唯一任務,就是享樂。要享樂,就要有女人,於是楊玉環應運而生。這情景,令詩人想起漢成帝寵幸趙飛燕的歷史教訓。“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是諷刺,還是讚美,不辨自明。可惜,這當頭棒喝,並沒有驚醒昏醉的唐明皇,他完全沉淪了。行樂者已病入膏肓,天才詩人的苦心孤詣,畢竟敵不過絕代佳人的一顰一笑。李白最終認識到自己的諷喻無力,憤然離開了長安。
李白的這組詩,寫的是宮中行樂,種種豪華綺豔,曼麗風神,可謂應有盡有。但詩人孤標獨醒,傲骨錚錚,偏要在“遵命”的文字中,加幾根刺,挫一挫行樂者的興頭。他憂心如焚,透過這諸般“樂事”,看到的是行樂者的醜惡靈魂,想到的是荒淫誤國的前車之鑑。因此,盈盈,小小,羅綺,寶髻,翡翠,鴛鴦,玉樓,這美不勝收的一切,經李白的妙筆一點,便在讀者心目中統統化為一片污穢。只有詩人憂世濟時的胸懷,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德,言淺而意深、意微而詞顯的高超技巧,永遠為後人所景仰。 [3]  [4]  [5]  [6] 

宮中行樂詞名家點評

唐代孟棨《本事詩》:(玄宗)嘗因宮人行樂,謂高力士曰:“對此良辰美景,豈可獨以聲伎為娛?倘時得逸才詞人吟詠之,可以誇耀子後。”遂命召白。時寧王邀白飲酒,已醉。既至,拜舞頹然。上知其薄聲律,謂非所長,命為《宮中行樂》五言律詩十首。白頓首曰:“寧王賜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賜臣無畏。始可盡臣薄技。”上曰:“可。”即遣二內臣掖扶之,命研墨濡筆以授之,又令二人張朱絲欄於其前。白取筆抒思,略不停綴,十篇立就,更無加點。筆跡遒利,鳳跱龍拏。律度對屬,無不精絕。 [7]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太白《清平調》三絕,一時高興耳。其詩殊未至也。……此雖流麗而未免淺薄,然較三絕句差勝。 [7] 
明末清初唐汝詢唐詩解》:《宮中行樂詞》八章,語極綺麗,有江、庾遺音;不為高、李所取者,為其祖春花而忘秋實也。然其託興超凡,意出言表,迥非江、庾所及。 [7] 
明末清初唐汝詢《彙編唐詩十集》:太白《宮中行樂詞》,豔時浮,輕而少骨。掇江、庾之綺麗,離鮑、謝之沉雄,選李者信不當採。然題曰《行樂》,要是龜年所唱。假令王、孟作之,尚能清真耶?越人治病,隨俗而變;藝苑評詩,隨題時變可也。 [7]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苑囿聲樂,足稱巨麗,君上豈可獨享其樂?末句託諷昭然。一篇得此結,振起幾多聲調! [7] 
明末清初賀貽孫詩筏》:太白《清平》三絕與《宮中行樂詞》,鍾、譚譏其淺薄。然大醉之後,援筆成篇,如此婉麗,豈非才人! [7]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原本齊、梁,緣情綺靡中不忘諷意,寄興獨遠。 [7] 
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蕭士贇雲:太白詩用意深遠,非洞悟《三百篇》之旨趣,未易窺其藩籬。《清平調詞》、《宮中行樂詞》,其中數首全得《國風》諷諫之體。如曰“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是諷其玉樓金殿不為延賢之地,徒使女子小人居之也。“選妓隨雕輦,徵歌出洞房”,是諷其不好德而好色,不聽雅樂而聽鄭聲也。“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是以飛燕比貴妃,妃與飛燕事蹟相類,欲使明皇以古為鑑,知飛燕之為漢禍水,而不惑溺於貴妃也。“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是諷其與民同樂也。“今朝風日好,宜向未央遊”,是諷其輟遊宴之樂,而臨政視事於未央也。是時明皇有聲色之惑,多不視朝,故因及之也。言在於此,意在於彼,正得譎諫之體。太白才得近君,當吋人所難言者,即寓諷諫之意於詩內,使明皇因詩有悟,其社稷蒼生庶有瘳乎!豈曰小補之哉!琦按:蕭氏此説甚鑿,使解詩者必執此見於胸中而句度字權之,則古今之詩無一而非譏時誹政之作,而忠厚和平之旨,蓋於是失矣。尤而效之,幾何不為讒邪之嚆矢哉! [7] 
清代喻文鏊《考田詩話》:黃徹《鞏溪詩話》謂李、杜齊名,而太白集中愛君憂國如子美者絕少。然《蜀道難》《遠別離》,忠愛之忱,溢於楮墨;《戰城南》《獨漉篇》《梁父吟》等作,亦寓憂時之意。第其天才縱軼,出入變幻,令人莫可端倪。且凡不能顯言者,每隱言之,是其忠愛之心,不能已也。至《宮中行樂詞》,一曰“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一曰“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一曰“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既規諷之,又深警之。徒以玉樓、金殿、翡翠為豔詞,則失之矣。 [7] 
清代郭兆麒《梅崖詩話》:太白七言近體不多見,五言如《宮中行樂》等篇猶有陳隋習氣,然用律嚴矣。音節稍稍振頓。 [7] 
清代陳僅《竹林答問》:太白《宮中行樂詞》諸作,絕似陰鏗。 [7] 

宮中行樂詞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最具個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8]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8
  • 2.    管士光.李白詩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94-97
  • 3.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9-185
  • 4.    鬱賢皓 編選.李白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08-113
  • 5.    裴 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50-54
  • 6.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45-246
  • 7.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02-604
  • 8.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