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宗(拼音:zō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金文 [2]  ,其古字形像設有先祖牌位的房屋,本義是祭祀祖先的場所,即宗廟,又指神廟。古人對宗廟中的祖先靈位十分尊敬,故又指尊崇、至高無上的。參加祖先祭祀的,通常為同一家族,故引申有祖宗、同祖家族等意義。祖宗是宗族的本原,因此“宗”又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圖,如:宗旨。 [13] 
中文名
拼    音
zōng
部    首
五    筆
PFIU [3] 
倉    頡
JMMF [3] 
鄭    碼
WDBK [3] 
筆    順
點、點、橫鈎、橫、橫、豎鈎、點、點
字    級
一級(編號:1275) [1] 
平水韻
上平二冬 [3] 
注音字母
ㄗㄨㄥ
筆畫數
3+5(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上下結構
統一碼
CJK 統一漢字-5B97 [3] 
四角碼
3090₁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會意字。甲骨文(圖1、2)的“宗”字,上部是“(mián)”,像房屋的側視形,此處可視為廟宇;下部是“”,像祭台,表示祖先的牌位。古人一般在室內祭祀祖先,所以“宗”是放置祖先神主的房屋。甲骨文“宗”裏的“示”一般寫作一橫一豎或兩橫一豎。後來為了字形的勻稱,又在豎兩側加上了裝飾性的筆畫,變形“示”形,這種寫法一直沿用下來。西周金文(圖3)與甲骨文大致相同。大約到春秋時期,有一部分字形的“宀”上表示屋脊的部分變為一點(圖4),併為隸書(圖7)和楷書承襲。從甲骨文到小篆,“宗”字一直為半包圍結構,隸書和楷書筆畫變得平直,字形變為上下結構。 [2]  [4] 
“宗”本義指宗廟,宗廟本是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祭祀祖先的場所,轉指祖先,引申出了祖先、祖宗的意義。詞組“列祖列宗”意思就是各代的祖宗,其中“祖”和“宗”同義。自古帝王視“敬天法祖”為立國之本,非常重視對祖先的祭祀,故“宗”又引申為尊崇、至高無上等意義。“宗”由祖廟,引申指神廟,特指祭社之神的地方。如《詩經·大雅·鳧鷖》:“既燕於宗,福祿攸降。”鄭玄注:“宗,社宗也。”“社”是土神,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本原。它在先民的觀念中,與祖先同樣尊崇,故借祖廟之宗代社神之廟。
上古時代,姓氏、家族和祖宗的關係是一致的,同姓的人出自同一家族和同一祖宗(後代則不盡如此)。因而,“宗”字也有“宗族”的意義,同一祖先的叫同“宗”。雖然是同宗的,由於存在着嫡庶的區別和繁衍的結果,關係也有親有疏,為了便於建立以家庭為中心的統治制度,中國封建社會規定了按血統遠近區別親疏的法則,這樣的制度叫“宗法制度”,這樣的社會叫做“宗法社會”。
宗族帶有派別的性質,因此“宗”字也有“派別”的意義。“宗派”一詞中“宗”和“派”意思相同,指政治、學術、宗教方面的自成一派而和別派對立的集團。不同的派別就叫不同的“宗”。比如“正宗”一詞原指佛教各派的創建者所傳下來的嫡派,後來泛指正統派,如少林正宗、梅派正宗。
祖宗是宗族的本原,引申指本原主旨。如“宗旨”。同一宗族往往有很多人,由此又引申為量詞,表示“批”或“件”,如:一宗事、大宗物品。 [4]  [13]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祭祀祖先的場所;祖廟。
ancestral temple
《尚書·大禹謨》:“正月朔旦,受命於神宗。”
孔子家語·哀公問政》:“故築為宮室,設為宗祧,春秋祭祀,以別親疏。”

家族的上輩,民族的祖先。
ancestor
左傳·哀公十四年》:“所不殺子者,有如陳宗。”
祖宗;列祖列宗;光宗耀祖
同一祖先的家族;同族。
clan
《周易·同人》:“同人於宗,吝道也。”
韓愈《贈族侄》詩:“擊門者誰子?問言乃吾宗。”
宗廟;宗法
指某一類事物中有統領楷模作用或為首的。
purport
漢書·溝洫志贊》:“中國川原以百數,莫着於四瀆,而河為宗。”
吳質《答東阿王書》:“還治諷採所著,觀省英瑋,實賦頌之宗。”
宗旨
嫡長子。

《詩經·小雅·白華》序:“以妾為妻,以孽代宗。”
《晏子春秋·諫上十一》:“長少無等,宗孽無別,是設賊樹奸之本也。”
宗派
派別。
faction
許渾《冬日宣城開元寺贈元孚上人》詩:“一缽事南宗,僧儀稱病容。”
禪宗;正宗;天台宗華嚴宗
根本;本意。

王吉《諫昌邑王疏》:“數以耎脆之玉體,犯勤勞之煩毒,非所以全壽命之宗也。”
魯迅《家庭為中國之本》:“這叫做千變萬化,不離其宗。”

特指佛教教義的真諦。

謝靈運《辨宗論》:“絕欲本乎見理,嬰累繇於乖宗。”

古代帝王廟號之一。有德者稱宗。

《尚書·無逸》:“昔在殷王中宗,嚴恭寅畏,天命自度。”

官職名。掌管祭祀之禮。

國語·魯語上》:“夏父弗忌為宗。”
荀子·正論》:“出户而巫覡有事,出門而宗祀有事。”

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劃和機關,相當於縣。

絳邊加錯《吉祥的彩虹》:“高志誠率領十幾名戰士來到扎青宗建立兵站,為大部隊渡江作準備。”

姓氏用字,參看“宗姓”。



動詞
尊重;尊崇。
honour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
宗仰
諸侯夏天朝見君主的禮儀。也泛指朝見。

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
《尚書·禹貢》:“江漢朝宗於海。”(此處借喻為眾水歸海)

量詞
用於事物、貨物、錢款等,相當於件、批。

紅樓夢》第三五回:“這一宗東西,家常不大做。”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十二:“你一宗他一宗,從晌午説到太陽落,一共説了五六十款。”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宀部】作冬切(zōng)
尊祖廟也。從宀,從示。 [7] 

説文解字注

“尊祖廟也”注:宗尊雙聲。按當雲尊也,祖廟也。今本奪上也字。《大雅》:公屍來燕來宗。傳曰:宗,尊也。凡尊者謂之宗,尊之則曰宗之。《大雅》:君之宗之。箋雲:宗,尊也。《禮記》: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凡言大宗小宗,皆謂同所出之兄弟所尊也。尊莫尊於祖廟,故謂之宗廟。宗從宀從示,示謂神也。宀謂屋也。
“從宀、示”注:會意。作冬切。九部。按《唐韻》當在一東。 [8] 

廣韻

作冬切,平冬精 ‖宗聲終部(zōng)
宗,眾也。本也。尊也。亦官名,《漢書》:“宗正,秦官也,掌親屬。”亦姓,周鄉宗伯之後,出南陽。又漢複姓,二氏。《前漢》有宗伯鳳。《南燕録》有宗正謙,善卜相。作冬切。二。 [9]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 宗;部外筆畫:5
《唐韻》作冬切。《集韻》《韻會》祖賨切。《正韻》祖冬切,竝音㚇。《説文》:尊祖廟也。《白虎通》:宗者何,宗有尊也,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刑昺曰:宗者,本也。廟號不遷,最尊者祖,次曰宗,通稱曰宗廟。《禮·祭法》有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賈誼曰:祖有功,宗有德也。
又流派所出為宗。《禮·喪服小記》: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為小宗。程頤曰:凡言宗者,以主祭祀為言,人宗於此而祭祀也。
又同姓曰宗。《詩·大雅》:宗子維城。注:同姓也。
又《書·舜典》:禋於六宗。注:謂所尊祭者,其祀有六,寒暑日月星水旱也。賈逵曰: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司馬彪曰:天宗日月星辰寒暑之屬,地宗社稷五祀之屬。
又秩宗,官名。《書·舜典》:諮伯,汝作秩宗。注:主郊廟之官,掌敍鬼神尊卑,故曰秩宗,周禮謂之宗伯。
又曰祝宗。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
又瞽宗,殷學名。
又人物所歸往亦曰宗。《書·禹貢》:江漢朝宗於海。注:言百川以海為宗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
又姓。
又葉則郎切,音臧。《史記·司馬遷自敍》:蠲除肉刑,開通關梁。廣恩施博,厥稱太宗。
《説文》:從宀從示。徐曰:宗廟,神祇所居。示,古祇字。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宗”字書寫演示 “宗”字書寫演示
【規範提示】“小”第二筆楷體是點。
【寫法】❶“宀”扁、寬,“示”大、略窄,“宀”蓋住“示”。❷“宀”,首筆點在豎中線上端。❸“示”,兩懂上短下長,上橫在橫中線上側;豎鈎的豎段在豎中線;左點和右點分寫在亅(豎鈎)左右,寬度窄於“宀” [11]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s

先秦
王力系統
ts
先秦
周法高系統
ts
əw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ts
əngw
西漢



東漢




ong


o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東冬鍾江

wo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冬鍾江

wo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冬鍾

wo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ts
uo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ts
uo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ts
uo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ts
uoŋ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ts
uo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ts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二冬

合口呼
全清
作冬切
tsuoŋ
集韻
平聲
上平二冬

合口呼
全清
祖賨切
tsoŋ
禮部韻略


平聲





祖冬切

增韻


平聲





祖冬切

中原音韻

陰平
東鍾

合口呼

全清

tsuŋ
中州音韻


平聲
東鍾





茲松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一東


全清
祖冬切
tsuŋ
切韻

平聲

合口呼
全清
作琮切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suŋ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tsuŋ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suoŋ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oŋ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oŋ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səŋ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oŋ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tsu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tsoŋ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tsoŋ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tsə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tsan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tsuŋ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tsuŋ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tʃʊŋ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tʃʊŋ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sɔŋ
55
陰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soŋ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su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sɔŋ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1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11-10]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63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3]
  • 4.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839
  • 5.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3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347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731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1997.07:1001
  • 8.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19-11-10]
  • 9.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33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221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70
  • 12.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10]
  • 13.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4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176-177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6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