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鶴庚

鎖定
宋鶴庚(1883一1952) 名仕章,字阜南,金藪鄉獨石村人。幼失怙而家道中落,由姑母代撫。光緒二十四年(1898)去上海謀生。二十八年考入湖南武備學堂。三十一年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加入同盟會。宣統三年(1911)歸國,聞武昌起義,自天津轉上海趕赴漢陽前線,襄助戰時總司令黃興率民軍抗擊清軍,後奉命回湘求援,留任湖南都督府第三科科長。 [1] 
中文名
宋鶴庚
別    名
字皋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湘鄉
出生日期
1883年
逝世日期
1952年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九期步科
主要成就
1916年先後兩次參加討袁
進軍湖北,與北洋軍閥王佔元吳佩孚作戰。

目錄

宋鶴庚人物生平

1913年(民國2年),任鐵道守備連長、營長;7月率部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去職。
1916年(民國5年),6月被湘督湯薌銘起用為“湖南護國第一師”第三團團長;不久該團轉為反袁反湯的湖南護國軍一部,駐守衡山。
1917年(民國6年)10月2日,響應孫中山號召,在寶慶、武岡參加護法運動,與朱澤黃旅接戰於青樹坪、永豐;31日在衡陽雙山鋪挫敗朱軍;11月13日克復湘鄉,會同粵桂大軍北進,直抵湖北公安。
1918年(民國7年),直皖聯軍反撲,退守醴陵,奮力拒湘贛檢閲使兼第二路軍總司令張懷芝,升任旅長;7月與趙恆惕、廖家棟、馬濟等退守永興,與北軍對峙兩年餘。
1920年(民國9年),春夏配合民眾驅張運動,率部推進攸縣、醴陵、長沙,驅逐皖系軍閥部隊出省。旋在長沙開辦講武堂一期。12月任湘軍第一師師長。
1921年(民國10年)7月21日,升任援鄂軍第一軍軍長兼總指揮,率部自嶽州挺進汀泗橋,擊潰孫傳芳部,湘鄂議和後仍整編為第一師師長。
1922年(民國11年)3月2日,移駐湘西,8月間指揮葉開鑫唐生智賀耀祖各旅攻下武岡,收編陳嘉佑部。
1923年(民國12年)2月9日,與吳劍學謝國光會商於湘鄉,支援受孫中山派遣的譚延闓返湘組成湖南討賊軍。7月16日,孫中山特任譚為湖南省長兼湘軍總司令,宋受任湘中第一軍軍長,與湘南第一軍軍長謝國光、湘南第二軍軍長吳劍學並稱為湘軍湘鄉系三台柱。陳炯明叛變後,孫中山急電譚延闓所屬各軍赴粵靖亂,宋時卧病湘鄉縣城,所部委託方鼎英代率,由陸路先行赴粵,自己稍後扶病輾轉上海抵穗,12月21日任湘軍前敵總指揮兼第一軍軍長。
1924年(民國13年)元月15日,在北江擊敗流竄桂軍沈鴻英部,4月23日援助第五軍陳嘉佑部突圍並擊潰陳炯明殘軍黃業興李易標兩部,6月主持革命政府與陳炯明屬部林虎和議,10月受任建國軍北伐中央總指揮。12月連克南康、贛州、豐塘,直逼吉安城下,突遭背信棄義的贛軍方本仁、粵軍林虎前後夾攻,趙恆惕亦出兵修水、萬載一線狙擊。
1925年(民國14年)元月,北伐軍被迫南撤廣東,所部湘軍渴望返省,棄械潰逃,損失嚴重。宋遭此挫敗。2月辭職回長沙。
1926年(民國15年)7月,受任廣州革命政府特派湖南宣撫使
1927年(民國16年)春,廣州國民政府遷武漢,往見譚延闓,未獲適當安置,遂赴上海閒居。6月赴南民政府謁蔣介石,被委為兩廣宣慰使,赴廣東聯繫省長李濟琛並視察南雄錢大鈞部,接見來自湖南的許克祥部屬蔣翊唐,為蔣介石招降納叛和宣傳防止“共產黨暴動”。9月,策動許克祥等通電討伐唐生智。
1929年(民國18年)4月,受任為湖南省政府委員,7月兼建設廳長,命令各礦局設立礦警隊,防止“32人暴動”。
1931年(民國20年),因遭省主席何鍵猜忌,辭去建設廳廳長職。6月,受任南京政府中央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
1932年(民國21年),辭去中央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的職務。
1935年(民國24年),辭去省政府委員職。閒居上海、長沙、湘鄉,以繪畫、學佛、遊山玩水自娛。
1949年,拿出自有槍支,授意侄兒宋敏之建立湘鄉縣花橋警察隊,投奔中共地下武裝姜亞勳部。
1952年1月,湘鄉縣人民法庭以宋鶴庚一貫危害人民、反抗革命等罪判處死刑。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縣人民法院複查案卷,並報請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審批,認定宋早年投身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27—1930年雖跟隨蔣介石,但在解放前夕做過有益於人民的工作,不咎既往,撤銷原判,按起義投誠人員對待。
參考資料
  • 1.    湘鄉縣誌編纂委員會編,湘鄉縣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12,第10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