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世科

鎖定
宋世科,祖籍安徽六安合肥人。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在粵軍任職。1916年,表弟衞立煌投奔,將其推薦給同為合肥同鄉的粵軍旅長吳忠信任隨從副官,第二年又由吳忠信介紹入大元帥府警衞團,任孫中山的衞士。1922年10月,任孫中山廣東東路討賊軍暫編第一統領部統領。1922年11月,任福建省建陽縣知事。1926年6月,第一次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十八師第五十三團團長。1929年,任皖北壽縣縣長兼壽、鳳、懷、定四縣民團總團長。1930年夏,在蔣、閻、馮中原大戰中,任“討逆軍第三支隊司令”,1931年7月改編為暫編第二旅任旅長,1932年改編為獨立第四十旅任旅長。1933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師副師長。抗戰後回鄉生活,在建國初鎮反運動中被槍斃。 [1-3] 
中文名
宋世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合肥

宋世科人物生平

宋世科早年經歷

宋世科,祖籍安徽六安合肥人。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在粵軍任職。 [3] 

宋世科引薦衞立煌

宋世科為衞立煌表親,在衞立煌從軍之前,宋就已經參軍。
1916年4月,衞立煌廣州投奔,宋世科將其推薦給同為合肥同鄉的粵軍旅長吳忠信任隨從副官,第二年又由吳忠信介紹入大元帥府警衞團,任孫中山的衞士。
黃埔軍校學員六安人李字梅,參加黃埔軍校一期第四隊的時候,介紹人也是宋世科。 [1] 

宋世科軍旅生涯

1922年10月,宋世科任孫中山廣東東路討賊軍暫編第一統領部統領。
1922年11月,宋世科任福建省建陽縣知事。 [6] 
1926年6月,第一次北伐,宋世科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十八師第五十三團團長。
1927年4月19日武漢政府北伐時,第三縱隊所部第六軍第十八師下轄三個團,宋世科為第二團團長。
1929年,任皖北壽縣縣長兼壽、鳳、懷、定四縣民團總團長。1930年夏,在蔣、閻、馮中原大戰中,任“討逆軍第三支隊司令”,1931年7月改編為暫編第二旅任旅長,1932年改編為獨立第四十旅任旅長。1933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師副師長。 [1] 

宋世科合肥任職

北伐勝利以後,宋世科轉到合肥任職,其間曾參與圍剿紅軍 [4] 
1937年,宋世科擔任合肥縣警備司令。 [5] 
1938年5月14日,日軍攻打合肥時,城裏的守軍正是宋世科的警備部隊。不過,平時管教訓練不嚴的士兵們,在大敵當前的時候卻發生兵變,致使看似防守森嚴的廬州城一觸即潰,合肥最終淪陷。
抗戰勝利以後,南京政府一度要追究廬州城失守的責任,但當時守城的除了宋世科的合肥警備部隊以外,還有其他軍隊。這些軍隊在後來對日作戰中有過戰功。
宋世科憑着自己的資歷和衞立煌的後台,躲過一劫。 [1]  [3] 

宋世科晚年經歷

抗戰之後,宋世科解甲歸田,在鄉下經營魚苗場、種植桃花園。
在1950年代初期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宋世科被槍斃。據宋村的老年人回憶,槍斃那天,村裏許多人都去位於今天合肥11中那裏的刑場觀看,屍體也被親戚運回宋村安葬。 [3] 

宋世科人物軼事

宋世科宋氏故居

宋氏故居位於合肥市包河區淝河鎮衞鄉村,是一幢建於民國時期的三層西式小洋樓,矗立在田野之中,周圍是零散的鄉村民居。
宋氏故居的主人名叫宋世科,是衞立煌的表哥。1918年,賦閒在家的宋世科無所事事,仿照上海武漢等地的建築樣式,修建了這組在當時轟動全廬州的中西合璧建築羣。
宋氏故居主要建築是西式風格三層高的洋樓,以及幾十間平房。建築底部都是石料所建,碼磚到頂。據説大門上曾雕刻有龍鳳呈祥、花鳥魚蟲圖案。西式洋樓主要講究石料的運用,而在中式房間,大量採用木刻梁、椽,就連磚牆上也刻有各種花紋,這應該是徽派建築裏的磚雕。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迴廊上的羅馬柱,雖然沒有奢侈到用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但也是水泥澆注。要知道,那個年代水泥還被稱作“洋灰”,是真正的“緊俏商品”,安徽本土沒有生產,要到南京才可以買到,不是普通人家可以使用的,而且這裏的羅馬柱還是合肥現存最早的水泥柱。
李鴻章故居陳列館副館長吳勝表示,宋世科故居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資源,隨着修復工程的立項、動工、修復,為合肥的城市建設增添了厚重的歷史人文內涵,填補了合肥文物保護史上與民國時期有關的文化空白。
衞立煌的侄子衞道詢老人表示,早在1996年,合肥包河區淝河鎮就成立了“衞立煌紀念館”建設暨衞立煌誕辰百年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打算對衞立煌家族故居進行修繕,其中就包括宋世科故居和吳氏炮樓。 這是一處具有獨特建築風格的人文景觀亮點。 [1] 

宋世科家鄉興學

合肥市包河區淝河鎮宋村中心小學歷史悠久,宋村小學的前身立志中學由衞立煌和他的表兄宋世科共同創辦,校名由二人名和字裏各取一個字組成。
1933年,宋世科正在合肥縣警備司令任上,為陸軍少將。衞立煌動議創辦立志中學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在故鄉任職的表兄,結果一拍即合。
宋世科與表弟衞立煌商議,利用宋氏住宅空餘的房間辦一所中學堂,位於義興鎮衞鄉村,二人共同創辦立志中學,校長由宋世科的長女宋珍健擔任。宋氏炫目的小洋樓,被分出一部分作為校舍。
曾經在宋村小學任教的吳義泉老師回憶,他1950年轉到宋村小學讀書,當時的宋村小學屬於肥西縣城南區,不久又劃為煙墩區,1978年劃為合肥市郊區。
剛解放時,這幢西式洋樓裏還開辦過掃盲班,合肥城裏來的幹部充當先生,在黑板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大家識字。小洋樓的牆上隱約看見標語的印記,尤其是紅色的“掃盲”二字依稀可辨。
文革期間,造反派來到宋氏故居“破四舊”,小洋樓裏的雕樑畫棟遭到嚴重破壞,再加上年久失修,許多房屋都搖搖欲墜,成了危房。村幹部們害怕發生坍塌傷及孩子們,早將校舍遷出。後經當地政府部門搶救性維修,重新對外開放展出。 [3] 
參考資料
  • 1.    《宋世科與西式洋樓》,《合肥晚報》2015年11月3日。
  • 2.    《宋世科何許人也?》,《合肥晚報》2018年1月14日。
  • 3.    李雲勝:《時光飛逝 炫目的洋樓如今早已褪色》,《江淮晨報》,2015年04月13日。
  • 4.    《紅二十五軍重建初期的反“圍”鬥爭》,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紅軍長征紀實叢書》紅二十五軍卷1,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年,第123頁。
  • 5.    戴文林等主編;安徽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安徽省志》18 軍事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96頁。
  • 6.    政協建陽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會:《建陽文史資料 》第10輯,1989年,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