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嶽

(中國京劇老生演員)

鎖定
孫嶽(1933年11月一2004年5月25日),出生於上海市,中國京劇老生演員。
自幼受父親孫鈞卿的薰陶,酷愛京劇。初由譚派名師產保福先生啓蒙學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京劇老生,他的妻子李韻秋是著名的京劇旦角演員。
孫嶽舞台生涯五十餘年,擅演劇目有:《失空斬》《羣借華》《洪羊洞《搜孤救孤》哭靈牌》《碰碑》《王佐斷臂《珠簾寨》《將相和》《奇冤報》《紅鬃烈馬》《四郎探母》《六郎探母》《滿江紅》《摘纓會》《定軍山》等。
2004年5月25日,孫嶽在北京病逝,享年71歲。 [1] 
本    名
孫嶽
性    別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33年11月
逝世日期
2004年5月25日
代表作品
洪羊洞
職    業
京劇演員
愛    好
京劇
行    當
老生

孫嶽人物生平

孫嶽像 孫嶽像
自幼受父親孫鈞卿的薰陶,酷愛京劇。初由譚派名師產保福啓蒙學藝,又得程君謀的指點。
10歲在上海卡爾登舞台演出。由於孫鈞卿、產保福先生崇尚譚鑫培,對餘叔巖的餘派老生藝術又深有研究,因而孫嶽從小又奠定了譚派餘派老生藝術的良好基礎。
1951年由上海南洋模範中學畢業考入中國戲曲學校,得著名餘派老生貫大元先生悉心傳授。
1956年在中國戲曲學校實驗劇團工作。
1958年到中國京劇院,參加了《楊門女將》《強項令》《初出茅廬》《滿江紅》等劇目的演出。
1961年,正式拜譚富英為師,得譚門親傳。不久由於十年動亂,致使他難以有機會登台演出,而這是他精力最充沛旺盛的而立之年,令其終生抱憾不已。
粉碎四人幫以後,孫嶽同志以滿腔熱忱、全身心地投入到排練和演出中去,並隨團長期深入工礦、農村、部隊、縣城等全國各地的基層演出。

孫嶽相關唱段

借燈光窺嬌娘用目觀望
攀衣攔馬哭聲慘
非是為伯傷心淚掉
站立店中用目灑
可笑他錯當我窮途志短
在黃羅寶帳領將令
兩國交鋒龍虎鬥
先帝爺白帝城叮嚀就
老只老孤的鬚髮老
賢弟抬頭來觀瞧
昔日有個三大賢
聽他言嚇得我心驚膽怕
休道我言語多必有奸詐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電聲)
自那日朝罷歸身染重病
嘆楊家投宋主心血用盡
恨薛剛小奴才不如禽獸
自盤古立帝幫天子為重
嘆英雄失勢人羅網
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嘆
嘆楊家秉忠心大宋扶保
範睢我不幸遭大難
見賈須不由我怒氣生
提龍筆寫牒文大唐國號
大老爺打鼓退了堂
一馬離了西涼界
一封書信到樊城
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

孫嶽藝術特色

孫嶽宗譚學餘,天賦優越,嗓音純正、甜潤。他把譚派之委婉、疏朗與餘派之蒼勁、雄渾有機地融合,使自己的行腔既有挺拔之勢,又不失婉轉之美,吐字收韻清晰而又含蓄。

孫嶽活動年表

1961年11月22日,農曆辛丑年十月十五日:北京京劇團1961年集體拜師儀式舉行
北京京劇團在北京護國寺人民劇場舉行隆重的集體拜師儀式。共12位青年演員。其中,張學津馮志孝拜師馬連良,孫嶽、施雪懷和蔣厚禮拜師譚富英楊秋玲李玉芙夏美珍拜師張君秋吳鈺璋孟俊泉拜師裘盛戎王曉臨拜師李多奎,李宇秀拜師趙燕俠
1985年2月1日,農曆乙丑年十二月十二日:慶祝上海演出公司成立京劇專場舉行
2月1日至2月5日,上海演出公司為慶祝成立舉行京劇專場,特邀孫嶽、李欣李巖等和上海京劇院合作演出《漢宮驚魂》《失空斬》《龍風呈祥》等劇。
1986年3月23日,農曆丙寅年二月十四日:中國京劇院1986年赴滬演出
即日起中國京劇院二團在人民大舞台演出。由孫嶽、齊嘯雲張曼玲李鳴巖、高牧坤等演出《劫魏營》《李陵碑》《珠簾寨》《姚期》《將相和》等。
1989年4月10日,農曆己巳年三月初五日:上海首屆國際旅遊節京劇藝術欣賞周舉辦
4月10日至4月16日,上海招商國際旅遊公司、上海魯迅藝術學校在人民大舞台舉辦上海首屆國際旅遊節京劇藝術欣賞周,邀請北京孫嶽、景榮慶,江蘇鍾榮、楊小卿等和上海京劇院二團合作演出《搜孤救孤》《羅成叫關》《白門樓》《羣借華》《荒山淚》等。並有業餘組織大江京劇研究社的祝賀演出。
1990年10月,農曆庚午年:香港舉行紀念徽班進京200週年演出
香港舉行紀念徽班進京200週年演出,大陸與台灣京劇演員首次同台合作。
參加者有大陸的杜近芳李世濟、梅葆玖、譚元壽、張春華、葉少蘭劉長瑜、景榮慶、吳鈺璋、梅葆玥王樹芳於魁智、張學津、孫毓敏馬長禮俞大陸、張曼玲、馬玉璋等(中國京劇院、天津京劇團、戰友京劇團和北京京劇院共130人)和台灣的郭小莊、王海波及香港名票李尤婉雲等,陣容硬整,劇目眾多。
劇目有:
《鍘美案》(王海波,於魁智,尚明珠
《紅鬃烈馬》(於魁智,許嘉寶等)
《四郎探母·交令出關》(於魁智等)
《徐母訓子》(王晶華,於魁智)
《文昭關》(於魁智)
《打金磚》(於魁智)
《羣借華》(張學津,孫嶽,葉少蘭,景榮慶)
《穆桂英掛帥》(梅葆玖)
《玉堂春》(李世濟)
《霸王別姬》(郭小莊,景榮慶)
《淮河營》(張學津)
《黃金台》(馬長禮)
《借扇》(董文華)
《洪羊洞》(孫嶽)
《紅娘》(孫毓敏)
《紅樓二尤》(孫毓敏)
《金玉奴》(孫毓敏)
《霍小玉》(孫毓敏)等。
1993年5月12日,農曆癸酉年閏三月廿一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一場
中國京劇院赴台演出團一行97人首次赴台灣演出,他們受《中國時報》和傳大藝術公司的邀請,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此為赴台演出第一場。
演出劇目
《楊門女將》(楊秋玲飾穆桂英,馮志孝飾寇準,寇春華飾王輝劉琪楊文廣劉學欽飾採藥老人,孫少東飾張彪,陳真治飾孟懷遠,司騂飾楊洪,王晶華飾佘太君,孫嶽飾宋王,林燕飾楊七娘,李嘉林飾王文,王望蜀飾柴郡主,孫元意飾焦廷貴,張宏逵王翔
1993年5月15日,農曆癸酉年閏三月廿四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四場
中國京劇院赴台演出團一行97人首次赴台灣演出,他們受《中國時報》和傳大藝術公司的邀請,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此為赴台演出第四場。
演出劇目
《羣英會·借東風·華容道》袁世海飾曹操,馮志孝飾孔明,孫嶽飾魯肅,江其虎飾周瑜,袁小海飾關羽,寇春華飾蔣幹,陳真治飾黃蓋,高牧坤飾趙雲)
1993年5月21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一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八場
中國京劇院赴台演出團一行97人首次赴台灣演出,他們受《中國時報》和傳大藝術公司的邀請,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演出,此為赴台演出第八場。
演出劇目
《龍鳳呈祥》(甘露寺·美人計·回荊州·蘆花蕩)(馮志孝飾前喬玄、後魯肅,杜近芳飾孫尚香,於魁智、孫嶽分飾劉備,袁世海飾張飛,王晶華飾吳國太,陳真治飾孫權,俞大陸飾趙雲,於萬增飾周瑜,寇春華飾喬福)
1993年5月25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五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一場
中國京劇院赴台演出團一行97人首次赴台灣演出,他們受《中國時報》和傳大藝術公司的邀請,在台北市立社教館演出,此為赴台演出第十一場。
演出劇目
《楊門女將》(楊秋玲飾穆桂英,馮志孝飾寇準,寇春華飾王輝,劉琪飾楊文廣,劉學欽飾採藥老人,孫少東飾張彪,陳真治飾孟懷遠,司騂飾楊洪,王晶華飾佘太君,孫嶽飾宋王,林燕飾楊七娘,李嘉林飾王文,王望蜀飾柴郡主,孫元意飾焦廷貴,張宏逵飾王翔)
1993年5月26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六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二場
中國京劇院赴台演出團一行97人首次赴台灣演出,他們受《中國時報》和傳大藝術公司的邀請,在台北市社教館演出,此為赴台演出第十二場。
演出劇目
《獅子樓》(俞大陸飾武松,俞雷飾西門慶,馬建華飾周天)
《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於魁智、孫嶽分飾諸葛亮,李嘉林飾馬謖,陳真治飾司馬懿,劉學欽飾王平,司騂、呂崑山飾老軍)
1993年5月29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九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五場
中國京劇院赴台演出團一行97人首次赴台灣演出,他們受《中國時報》和傳大藝術公司的邀請,在台北市社教館演出,此為赴台演出第十五場。
演出劇目
《龍鳳呈祥》(甘露寺·美人計·回荊州·蘆花蕩)(馮志孝飾前喬玄、後魯肅,杜近芳飾孫尚香,於魁智、孫嶽分飾劉備,袁世海飾張飛,王晶華飾吳國太,陳真治飾孫權,俞大陸飾趙雲,於萬增飾周瑜,寇春華飾喬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