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文廣

(北宋名將)

鎖定
楊文廣(?-1074年),字仲容,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太尉楊業之孫、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之子。北宋名將。 [4-5] 
1045年,楊文廣得到范仲淹的賞識,任部將,先駐守延州一帶與西夏作戰,後隨大將狄青南征廣西,在平儂智高之亂中立有戰功,知德順軍。1054年,宋廷以楊文廣有統御之才,出任廣西鈴轄,兼判宜、邕二州。1064-1067年間,遙領成州團練使,並提為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成為中央禁軍將領。1068年,為了抵禦西夏入侵,楊文廣被調往前線,任興州防禦使。篳篥城防禦工事完工,後楊文廣因功徙知涇州的鎮戎軍。 [6] 
1074年,楊文廣遷駐抗遼前線,任定州路副都總管,制定出收復燕、雲的作戰計劃,上報給朝廷。同年,卒於定州任所。 [6] 
別    名
楊仲容
仲容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
出生日期
999年
逝世日期
1074年
主要成就
參與平定儂智高、抗擊西夏,獻攻取幽燕陣圖
本    名
楊文廣
官    職
定州路副都總管、步軍都虞侯

楊文廣人物生平

楊文廣出身世家

楊文廣,生於鹹平二年(999年)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宋初抗遼將領楊業孫,白壽彝曾鞏隆平集》雲:“詔錄其子傳永、德徵、文廣有差。”認為他是楊延昭的第三子。
楊文廣以父蔭為官 [1]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陝西南部張海率饑民起義,轉戰陝西南部、河南西部和湖北西北部等地,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即按照為官的次序隨軍出征。出征歸來後,楊文廣以軍功升任殿直。四年(1044年),推行“新政”的參知政事范仲淹任陝西、河東路宣撫使。次年正月,范仲淹罷相,出任邠州(今陝西彬縣)知州兼陝西四路緣邊安撫使。在此期間,范仲淹和楊文廣有過交談,對他的軍事才能感到驚奇,將他置於麾下。然而,在前一年(1044年)宋與西夏已經議和成功,宋再繳納“歲幣”銀、茶、絹二十五萬五千求“和平” [7]  。楊文廣也就失去了殺敵報國的機會。

楊文廣平南立功

皇祐四年(1052年),行伍出身的樞密副使狄青以荊湖南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的東、西路經制賊盜事的身份征討盤踞邕州(今廣西南寧市)的蠻族首領儂智高的叛亂。狄青挑選陝西兵馬趕赴廣南兩路助戰,當時的德順軍(今寧夏隆德縣)的知軍楊文廣被調任廣西鈐轄。後任宣州(今廣西宜山縣)知州、邕州知州,其後楊文廣累遷左藏庫使帶御器械

楊文廣出戰西夏

治平年間(1064~1067),朝廷評議各地將領,趙曙説:“文廣,名將後,且有功。”(《宋史·楊文廣傳》)將其擢升為成州(今甘肅成縣團練使,任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後來,楊文廣升任興州(今陝西略陽防禦使秦鳳路副都總管。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陝西經略使韓琦奏請修建城堡,保護秦州西北邊境的居民,防範西夏党項人的入侵,朝廷准奏。七月,韓琦派秦鳳路副都總管楊文廣前往離秦州(今甘肅天水市)西北大約一百八十五里的地方修築篳篥城。由於先前宋軍修建城堡,西夏党項人都會出兵破毀工程。於是楊文廣採取聲東擊西策略,揚言要到某地修建噴珠城,西夏軍隊前去破壞,楊文廣即率部急奔篳篥,全面部署防務,次日清晨,上當西夏軍終於趕到篳篥。然而見到宋軍防守嚴密,無法推進,只好退兵,卻又留書聲稱回去奏請以數萬騎兵來驅逐宋築城部隊,楊文廣立即派兵遣將出擊追殺西夏党項軍,西夏兵大敗,宋軍殺獲甚眾。有人問他為什麼要追擊敵人,楊文廣説:“先人有奪人之氣。此必爭之地,彼若知而據之,則未可圖也。”(《宋史·楊文廣傳》)經此一擊,党項人後來不敢再搗亂。
同年九月,甘谷、篳篥等三個城堡修成,楊文廣受到宋神宗趙頊詔書褒諭,並將篳篥城賜名通渭堡。此後,楊文廣歷任涇州(今甘肅涇川縣北七里)知州、鎮戎軍(今寧夏固原縣)知軍。

楊文廣獻策破遼

熙寧三年(1070年)十二月,楊文廣改任鄜州(今陝西富縣)權知州,後自西北邊防移向河北邊防,任定州路(今河北定州市)副都總管,升侍衞步軍都虞候。熙寧七年(1074年)三月,沉寂了大約三十年遼宋邊境又起爭端——早在宋仁宗趙禎慶曆二年(1042年),遼興宗耶律宗真見宋朝屢為西夏所敗,乘機要挾,要求宋朝割讓晉陽及瓦橋關以南十縣之地。而據《宋史》及《續資治通鑑》説:“晉陽及瓦橋以南十縣”,因此今有疑“晉陽”應為“高陽”,高陽在今河北雄縣南五六十里,正是河北邊關所在地,附近有雄州、高陽、莫州博野保州容城保定軍安肅望都、遂城、霸州,方圓約一萬平方公里
經此要挾,仁宗急命大臣富弼前往交涉,又增加“歲幣”二十萬(銀十萬,絹十萬),終於再得到三十年的“和平”歲月。而後遼朝遣使到宋朝,爭河東地界。定州路副都總管楊文廣獻陣圖及奪取幽燕地區的策略,

楊文廣壯志未酬

朝廷還沒有來得及審批和回覆。楊文廣就於同年十一月病逝,被朝廷追贈為同州觀察使

楊文廣事蹟補充

在民間大鼓書、戲曲楊文廣東南西北四大徵中,尚有《楊文廣徵東》,其主要根據《楊家府演義》故事所編,描寫楊家將宋神宗時期新羅國(朝鮮半島上的國家,歷史上滅亡於935年)國王李高材侵宋,以螃蟹精為軍師,楊文廣和妹妹楊金花,兒子楊懷玉徵東獲勝的故事,其中楊金花事蹟全部按照《楊家府演義》中楊宣娘故事改編,有大段和螃蟹精鬥法故事,因此段不符合歷史,且怪力神亂過多,1950年後楊家將故事整理、改編中《楊文廣徵東》被全盤去除。

楊文廣軼事典故

楊文廣收螟精

相傳北宋時,楊文廣領兵到南蠻收妖,先在甲子港收了鱷魚精,後在鎮前收了水龜精,最後接到報告:説大南山螟精四處食水稻。於是,楊文廣領兵來到大南山清剿。
螟精聽説楊文廣兵到,情知不妙,慌忙向大山溝裏逃竄。可它即將臨盆,腹痛難忍,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突然,它看見路邊的大樹下有個貨郎在歇腳乘涼,遂計上心頭,搖身一變成了孕婦,跑到貨郎面前求救:“請兄台想法救我母子兩條生命,再生之恩,日後自當報答。”
貨郎見這婦女苦苦哀求,起了憐憫之心。後面喊聲緊逼,來不及問明情由,便叫孕婦藏進貨郎擔裏,自己坐在一旁閉目養神。官兵追到貨郎擔前,問道:“可曾看見螟精經過?”貨郎答非所問:“是不是一個女子?”官兵道:“在哪兒?快説,她是螟精。”貨郎聽説是螟精,但又不大相信,於是吞吞吐吐,不肯説出。官兵便翻開貨郎擔進行搜查,此時的螟精已經分娩完畢,它便舍下螟卵,拼命逃跑,逃到大南山峯時,正好碰上楊文廣,被活活生擒了。
螟精雖然死了,但產在貨郎擔稻草堆裏的螟卵,孵化成蟲。從此,這種螟蟲專食水稻,不食其他作物。

楊文廣楊文廣跳澗

楊文廣為先鋒,統領二十萬大軍,前往征討。他們過江蘇,穿浙江,入福建,一天來到永春地界,但見層巒迭蟑,林木茂密。突然一陣鑼響,衝出一夥強人。為首的姓鮑名大登,年約五十開外,生得虎背熊腰,滿臉絡腮鬍子,騎着一匹高頭駿馬,掄着兩把開山大斧,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他身邊立着的彪形大漢,是他的兒子,名叫鮑世卿,舉着朴刀,十分威武。他們欺楊文廣年輕,又生得臉自皮嫩,象個大姑娘似的,認為一定沒有什麼本領,便一齊包抄過來。楊文廣一時性起,揮舞金槍,左衝右突,殺得眾嘍羅呼爹喊娘,抱頭鼠竄。那鮑世卿不知進退,肩上早已吃了一槍,險些墜下馬來。鮑大登見勢頭不妙,急招呼敗兵殘卒,沿山凹落荒而逃。楊文廣也不追趕,指揮大隊人馬,繼續前進。
卻説鮑大登跑過幾座坡嶺,驚魂猶然未定,忽聞半空裏傳來黃鶯般清脆的聲音:“父王別慌,小女來啦。”鮑大登抬頭一望,見是親生女兒鮑飛雲帶着女兵前來解救,頓時喜出望外,叮嚀道:“女兒小心為要。”這鮑飛雲年剛十六歲,長得窈窕秀麗,天姿國色,自幼拜過名師,練得一身好武藝,十八般武器,件件精通。慣使雙劍,天下無敵,兼且練就一手飛石,百發百中,要打你的眼睛,絕不會打到你的鼻子上,十分厲害。她昕了父親的話,嬌嗔道:“爹親何故出此言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難道他是三頭六臂不成?”“那小子確實有些手段,我和你哥哥都不是他的對手,你千萬不可輕敵!”
鮑飛雲微微一笑,別了父親,抄小路來到平坦的大道上,擺開陣勢。
暫不説她如何在此嚴陣以待,再説楊文廣那邊,早有探馬飛報:“前面一夥女賊,攔住去路。”楊文廣聞訊,迅疾跑馬上前,但一看見鮑飛雲,竟愣了神哪,心裏嘀咕道;“古人言,百步之內,必有芳草,實在千真萬確。看這荒山野嶺,竟有這樣的絕代佳人,可惜當了草寇。”鮑飛雲一看見楊文廣,也覺得臉燒耳熱,胸口象揣着一隻小鹿,蹦蹦亂跳。他倆就這樣四隻眼睛,成了兩條直線,久久地一動也不動,惹得那羣女兵都掩着嘴巴,竊竊私語。鮑飛雲聽到後面吃吃笑聲,回頭罵了聲:“死婢。”然後勒馬進了兩步:“請問來將尊姓大名?”楊文廣定了定神,答道:“我是平南大元帥楊宗保的長子、先鋒楊文廣。你是何人,膽敢攔我去路?”“晤,你就是楊文廣?沒聽説過,我是雪山寨大王的長女鮑飛雲。我們這裏的規矩,凡官商人等從此路過,都得留下買路錢,你懂嗎?”“這山是大宋的山,路是大宋的路,我是朝廷的將領,要過路還得什麼買路錢呀?”“哎喲喲,看你多兇呀!虧你是楊府子弟,難道不懂得‘強龍鬥不過地頭蛇’的道理?你既然要借路過,就該有禮貌,陪笑臉,説好話,何以恃強逞能呢?須知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呀。”
楊文廣年少,血氣方剮,聽了這些不軟不硬的話,憋了一肚子火,於是大喊一聲;“少説廢話,看槍。”便刺了過來。飛雲急架相迎。兩人一招一架,一來一往,打了整整三百個回合,殺得塵土飛揚,日月無光。飛雲眼看不能取勝,跳出固外,在袋子裏抓出一粒石子,手一揚,石子就象流星似的朝文廣的心口飛來。文廣眼精手快,用槍頭一撥,“劈”的一聲,石子飛得無影無蹤。説時遲,那時快,又有一粒石子飛近,文廣伸手一接,抓在手中,哈哈大笑道;“你有多少石子,儘管來吧。”飛雲見文廣如此英雄,不敢再戰,還在馬上拱手道:“先鋒請了,天色不早,各自鳴金收軍吧 !”
“原來你認輸了!”楊文廣坐在馬上,得意洋洋。飛雲心高氣傲,怎肯認輸?她柳眉倒豎,杏眼圓睜:“待我喝一口水,再來與你較量 !”
“等你吃一頓飯再來也行,我是連一口水也不用喝的。”楊文廣此話原無意説的,不料給飛雲一個啓示。她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於是撥轉馬頭:“好哇,今天就與你見個高低。”兩人戰了數合,飛雲佯裝戰敗,望東南方向跑去。楊文廣不知是計,緊追不放。到了一個峽谷邊,鮑飛雲兩腿往馬肚上一夾,騰空飛了過去;楊文廣狠抽一鞭,亦輕輕一躍而過,並留下馬蹄跡,“馬跳”就由此而得名。鮑氏受降,同時與楊文廣成親,然後隨夫出征。 [3] 

楊文廣楊文廣寶劍

楊文廣在馬跳澗跟鮑飛雲交戰時掉下了一把寶劍,據説此劍殺敵無數,以血磨刃,削鐵如泥,吹髮即斷。
清末有位賣麥芽糖永春商人路過此地,看到馬跳澗底有閃光,就從擔子上解下草繩,並在草繩上塗滿麥芽糖,然放至谷底想把寶劍黏上,可惜寶劍被黏起的途中又一次掉進谷底,從此再未有人見過此劍的蹤影。

楊文廣楊黎娘傳説

北宋年間,壯族首領儂智高在廣西發動起義。宋仁宗任命樞密副使狄青為主帥進行平叛,徵調駐守陝西的楊文廣等參加南征。楊文廣率領八妹、楊黎娘(又名楊金花)等楊家將領來到了湖南廣西交界之地的徽州(今綏寧、靖州、通道、龍勝一帶)。楊文廣同駐地百姓關係十分融洽,經常召集當地苗民瞭解軍事地理情況,並把糧食分發給困難羣眾。憑藉天時地利人和,南征部隊連續取得勝利。但在之後的戰鬥中南征部隊出現了失誤,先是主帥狄青被叛軍圍困,然後是楊文廣率軍救援時,擔任先鋒官的楊黎娘輕敵冒進,也中了敵人的埋伏。楊文廣衝鋒陷陣,衝散敵軍,才把楊黎娘接應出來,但部隊損失慘重,救援主帥的軍事目標也沒有達到。楊黎娘被楊文廣軍法責罰,杖責了八十軍棍。後來經過楊文廣等諸多將領浴血奮戰,終於將主帥狄青救了出來。
狄青軍中一個名叫王反(有的傳説故事中稱之為反王)的部將,嫉妒楊文廣的名聲地位,在狄青面前告黑狀,把楊文廣救濟苗民作為證據,誣陷楊文廣與南蠻勾結,説他圖謀陷害主帥,故意遲緩救援。楊文廣因此入獄,而負責看押的正是告黑狀之人王反。王反知道楊文廣罪不至死,便暗中指使牢頭,要牢頭想辦法把楊文廣害死。但楊文廣身為武將,身強體壯,武藝高強,牢頭無法正面下手,便想通過不給水喝、不給飯吃的辦法來餓死他。因此楊黎娘每次送去的飯食均被獄卒搶吃一空。楊文廣因多日未進食而飢腸轆轆,渾身無力。
楊黎娘見兄長危在旦夕,火速返回駐地商量解救辦法。大家商議,不能率兵強攻,只能用智取的辦法來營救,而營救的關鍵是怎樣讓楊文廣恢復體力。一個苗族老大爺為楊黎娘出了一個用藥水染飯的主意。楊黎娘按照老大爺的指點,上山遍嘗百草百木,終於找到了一種名叫“南燭樹”(又稱烏飯樹)的樹葉。這種味道有點酸酸的樹葉,能將白米染成黑色。楊黎娘將樹葉採摘回來,搗碎後用汁液將白米染成黑米,然後蒸成黑米飯。
楊黎娘將短刀藏在黑飯中,用竹籃裝好,傍晚時分親自將黑飯送到牢中,對牢頭説道:“兄長犯罪當死,但他身為朝廷大將,死也要死得體面,不能做餓死鬼,這飯裏下了毒藥,給他吃了吧。”牢頭及獄卒見送來的米飯烏黑烏黑,還有草藥的氣味,明顯是有劇毒的樣子,自然不敢像往常一樣搶食。牢頭見是楊家人自己給楊文廣下毒,正中下懷,趕緊讓楊黎娘把黑飯送進獄中。楊黎娘悄悄與楊文廣商定了聯絡暗號。楊文廣吃黑飯時發現了短刀,悄悄將短刀藏到墊草下。吃完黑飯後,楊文廣體力基本恢復,但佯裝中毒躺在墊草上麻痹獄卒,等待時機準備越獄。
第二天是農曆四月初八,深夜,楊黎娘及手下化裝成老百姓,與幾個武藝好的苗族兄弟一起,悄悄潛到牢獄附近的樹林中,假裝布穀鳥的叫聲,給楊文廣發信號。楊文廣聽到信號,就用力捏爆竹籃飯盒上的竹節,發出爆竹般的響聲。楊黎娘聽到捏竹之聲,知道楊文廣已恢復體力,便率領眾人趁黑殺向牢獄,並用當地苗語大聲呼喊。王反以為叛軍來犯,匆匆應戰,被身穿苗服手持長槍的楊黎娘截住。楊文廣在獄中發力掙脱枷鎖,拿出短刀趁亂殺出。楊黎娘與王反大戰十個回合,最後一槍刺中了王反。這時,楊文廣大聲吼叫着從牢獄中衝了出來。 [2] 

楊文廣史料記載

宋史》 記載:
文廣字仲容。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范仲淹宣撫陝西,與語奇之,置麾下。從狄青南征,知德順軍,為廣西鈐轄,知宜、邕二州,累遷左藏庫使、帶御器械。治平中,議宿衞將,英宗曰:“文廣,名將後,且有功。”乃擢成州團練使、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禦使。秦鳳副都總管韓琦使築篳篥城,
文廣聲言城噴珠,率眾急趣篳篥,比暮至其所,部分已定。遲明,敵騎大至,知不可犯而去,遺書曰:“當白國主,以數萬精騎逐汝。”文廣遣將襲之,斬獲甚眾。或問其故,文廣曰:“先人有奪人之氣。此必爭之地,彼若知而據之,則未可圖也。詔書褒諭,賜襲衣、帶、馬。知涇州、鎮戎軍,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候。遼人爭代州地界,文廣獻陣圖並取幽燕策,未報而卒,贈同州觀察使。

楊文廣藝術形象

楊文廣文廣出生

演義中,楊文廣祖父為楊延昭,父親為楊宗保,母親為穆桂英,當其出生時,正逢其母穆桂英臨陣時,緊急時刻,女將王蘭英及時出現,才救助了陷入臨陣產子危難中的穆桂英,最終一起打敗敵軍。

楊文廣刀劈王倫

遼國侵宋,朝中比武選賢,十五歲的楊文廣刀劈王倫奪魁。經寇準保薦,宋皇請穆桂英掛帥。穆桂英因朝廷冷落本已心寒,經佘太君勸勉,慨然接印,整肅軍紀,懾服先鋒楊文廣的傲氣,出征保國,收復瓦橋三關。

楊文廣替父報仇

西夏犯境,楊宗保戰死沙場, 佘太君掛帥率十二寡婦徵西,得勝回朝,楊文廣參與了此戰。

楊文廣文廣招親

藩王李青造反,平西王狄青保舉長子狄龍徵南。仁宗愛才,賞賜狄龍半副鑾駕,狄龍誇官路經楊府不下馬,還命人推倒下馬牌,怒打老總管楊洪。佘太君問明原由,息事寧人,偏有楊排風怒氣不息,告知小姐楊金花,主僕二人女扮男裝,小校場比武奪印,引出了楊金花奪印和狄家恩怨的故事,後宋皇欽點穆桂英掛帥南征,楊文廣作為先鋒,在朱茶關吳金定活捉楊文廣兄妹,吳金定和楊文廣緣定三生,楊文廣返回宋營,誤入二路帥狄龍營中,楊文廣險些被以臨陣招親罪名而公報私仇所殺,狄龍囚禁了前來求情的穆桂英、楊八姐楊九妹,杖責隨行的楊排風四十軍棍立威,幸吳金定和楊金花搬動三路帥呼延慶和監軍潞花王趙璧(八賢王趙德芳之子)及時趕到,救出文廣,八寶公主和狄龍、狄虎母子畏罪逃往八寶公主孃家單單國,文廣則與呼延慶等隨同穆桂英一起最終平定李青。

楊文廣掛帥徵南

廣西南天王儂智高起兵,狄青被圍,楊文廣掛帥南征救援,其妹楊金花為先鋒,首戰冒進中計,被敵方女將段紅玉打敗,損兵折將,楊文廣不徇私情,重責楊金花八十軍棍,但段紅玉文武兼備,文廣受困蒙雲關,在單單國的八寶公主和狄龍、狄虎母子因狄青關係,帶領單單國兵馬來援助宋軍,宋皇下詔赦免狄龍之罪,段紅玉在陣前和狄龍一見鍾情,後設法使得父親段洪(蒙雲關守將)獻關投宋,狄楊合兵,經過一番血戰,終於平定了儂智高的叛亂。

楊文廣平閩十八洞

南閩王藍鳳高建都福梁城,統有十八寨。稱雄謀反,楊文廣南下平討南閩王,楊文廣統領宋兵進閩,南征到永春,有楊文廣跳澗,與鮑飛雲婚配的傳説,故事中楊文廣和鮑飛雲先後跳過峽谷,並留下了馬蹄跡,之後楊文廣一寨一洞破去閩軍,終於打下福梁城,勝利班師。

楊文廣文廣封王

楊文廣因功封太平王,宋皇將百花公主下嫁與他,楊文廣共有十九個妻子:百花公主,吳金定,金平珠,杜月英,竇錦姑,鮑飛雲,齊長善,蘇三娘,慕容英,農豔花,李玉茹,柳香春,曾鳳英,梅若蘭,趙春蓉,薛百花,慕容昭容,範文縈。其中作為原配的吳金定和宋皇賜婚的百花公主併為楊文廣正妻,楊文廣膝下共有四子,以小兒子懷玉最為出眾。

楊文廣文廣結局

關於楊文廣結局,不同的文藝作品產生了不同的版本。
1、在明清時期演義故事中,楊文廣結局為壽終正寢,在《後宋慈雲走國全傳》中宋神宗時期,太平王楊文廣和平西王狄龍等眾王爺還力保慈雲太子不受奸臣陷害。而《楊家府演義》則記載,宋神宗時因朝廷不容,楊懷玉把病重的楊文廣帶到太行山隱居,不再為朝廷出力。而楊家世系後來也是至楊懷玉為止,後來楊再興為楊懷玉子(《岳飛傳》中承襲這一説法,記載楊再興為楊六郎之玄孫),楊再興曾在宋徽宗時小科場比武,此結局相對符合歷史楊文廣結局和宋朝年代世系。
2、在後期地方大鼓書和評書中,在楊懷玉和楊再興之間又連加數代,故事情節都是老楊家將演義翻板,又把楊文廣結局改成陣亡。典型如現代張賀芳評書《五虎演義》及書籍《小五虎演義》第五十回中,楊文廣是被山靈道打死。此結局不符歷史楊文廣結局,而此版本楊家世系也完全背離宋朝年代世系,難以協調。故此現代楊家戲曲一般多隻演到楊懷玉為止。

楊文廣親屬成員

名稱
正史
評書演義
曾祖父
楊信:官至麟州刺史。
金刀令公 楊繼業
祖父
楊業:官至雲州觀察使、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追贈太尉、中書令、大同軍節度使。
三關元帥 楊延昭
父親
楊延昭:官至保州防禦使、高陽關副都部署。
徵西大元帥 楊宗保
參考資料
  • 1.    曾鞏.隆平集:中華書局,2012
  • 2.    楊黎娘傳説  .邵陽日報網[引用日期2023-05-01]
  • 3.    民族宗教-民風民俗-走進永春-  .永春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5-12]
  • 4.    楊文廣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6-08]
  • 5.    張文達編.中國軍事人物辭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08.第187頁
  • 6.    楊慶化著.汴京楊姓名人[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08.第11頁
  • 7.    《宋史夏國傳》:凡歲賜銀、綺、絹、茶二十五萬五千,乞如常數,臣不復以他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