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孤山峽

鎖定
峽谷長約6公里,總體呈南北走向,峽谷左曲右折,懸崖壁立,海拔高度在600—800米之間,谷寬在200—300米之間。峽谷北端盡頭,為10平方公里的逢石湖,逢石河於逢石湖交匯。峽內有奇峯數十座,崖壁山石擬人狀物,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一處典型的風水寶地,有趙匡胤石牛發跡處的犀牛望月(現已淹沒水下)、旗杆山、雙轎峯、玉璽石、石獅守門,還有黃河大佛、孟良寨、焦贊坪、神仙洞、八角山、老禹窪、清河渡、翠屏峯、玄天洞、夫子堂、祖師廟、老君洞、娘娘洞等眾多景點,三步一景,五步一觀,為小浪底之精品峽谷。
中文名
孤山峽
約6公里
走    向
南北
海拔高度
600—800米之間

孤山峽名稱由來

孤山峽
孤山峽(6張)
黃河三峽之一。因峽尾有一三面環水的孤山而得名。

孤山峽黃河三峽

黃河三峽——孤山峽八里峽龍鳳峽
黃河三峽景區羣峯競秀、山水交融,三條峽谷各有千秋。孤山峽鬼斧神工、羣峯競秀;龍鳳峽九曲十折、峽深谷幽;八里峽峭壁如削、雄偉壯觀,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峽”。景區山水交融、港灣交錯、高峽平湖、奇峯林立,水映青山山繞水,構成一幅北國江南的壯麗畫卷,台灣教授金榮華考察後稱“美景勝過日月潭”。

孤山峽犀牛望月傳説

孤山峽 孤山峽
風水寶地——犀牛望月,這個傳説故事發生在孤山峽,與趙匡胤與楊家將有關。相傳,唐末時,河東(今山西)一楊姓官宦人家為求飛黃騰達,便帶領風水先生順着太行山系黑龍山脈趕風水,當到孤山峽石牛灣時,見羣山環抱,雄鷹盤旋,前有石獅守門,後有天然後花園,山水排列三折三進,收放開合恰如皇家三重院落,灣中有一石山,狀如卧牛,惟妙惟肖,牛頭向北孤山腳下一月牙地回望,人稱“犀牛望月”。石牛周圍有“旗杆山”、“雙轎峯”、“玉璽石”。風水先生認定“犀牛望月”是一塊典型的風水寶地,如在良辰吉時,能把楊家先人骨灰放進石牛口中,若干年後楊家定會出一帝王。可是,石牛的嘴在深水之中,他們均不會水性,怎麼辦?正在這時,他們看見石牛不遠處有一赤身孩童正在水中嬉戲、摸魚,於是,他們就把這個赤身孩童叫到跟前,問:“小孩,你姓什麼,叫什麼?”小孩説:“我姓趙,我經常在這裏摸魚,他們都叫我趙摸魚。”楊家老頭就對趙摸魚説:三天後,幫我放些東西於水下石牛口中,事成之後,我給你一個金元寶。趙摸魚答應了下來,趙摸魚非常聰明,他就反覆地想:他母親成年為別人縫補漿洗也掙不到一個元寶,他幹這麼點小事,就可得到一個金元寶,那石牛會不會是塊風水寶地,楊家所託東西會不會是骨灰,何不趁機將他爹的骨灰放進石牛口中,佔用此風水寶地,日後也能飛黃騰達。
三天後午時,紅日當頭,趙摸魚身着襤褸衣服,將他爹的骨灰非常隱蔽地藏在衣服裏。然後取得楊家老頭所託之物,跳入水中,游到石牛跟前,潛入水底。他先將他爹的骨灰放入牛口中,牛口忽然合上,他急忙從水中摸到一根柴禾棍去撬牛嘴,但怎麼撬也撬不開,他只好將楊家所託之物掛於牛角上。
趙摸魚上岸後,扭頭就跑,楊家老頭急忙上前送上金元寶,趙摸魚再三推讓,堅決不收,羞愧地説出了真相。楊家老頭聽後長嘆一聲,手中的元寶掉在了地上,風水先生説:“此乃天意,此乃天意。”到了大宋王朝,果然出了趙匡胤當上了皇帝,而且楊家世代保駕。在這之前還有個柴王稱王了一段時間,這就是那根柴禾棍沾了石牛的仙氣。至今這裏還流傳着一首詩:“石牛入水藏機關,謀事在人成在天。趙氏得地楊家保,卻讓柴榮佔了先”。

孤山峽真人真事

這個故事講到這裏,大家都認為這只不過是個神奇傳説罷了。可在近代這裏卻發生了這樣一件真人真事。1951年,當地一武姓人家也想佔用這塊風水寶地將來飛黃騰達,他們在“犀牛望月”地的鄰地扎墳(即:不是風水寶地的正穴),然而墳塋剛紮好不久,三里五村的耕牛象聚會一般忿然奔至那墳頭又抵又扒、鳴聲振天,無論怎樣抽打,均無濟於事,墳主不得不另遷墳塋。通過這件真人真事,讓人不得不相信“犀牛望月”這塊風水寶地的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