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婦道
【拼音】fù dào
【釋義】
1、指婦女,舊時對成年女子的通稱。
例:一個婦道人家是辦不成這樁事的。
2、指婦女應遵守的道德規範。
例:《西遊記·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怎麼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
婦道詞語信息
編輯【拼音】fù dào
【釋義】
1、指婦女,舊時對成年女子的通稱。
例:一個婦道人家是辦不成這樁事的。
例:《西遊記·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怎麼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
婦道引證解釋
編輯“婦道”一詞在中國古代寶庫如下兩種內容:
1、為婦之道。傳統意義指貞節、孝敬、卑順、勤謹而言。
《穀梁傳·襄公三十年》:“遂逮乎火而死,婦人以貞為行者也, 伯姬 之婦道盡矣。”
《史記·五帝本紀》:“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
《後漢書·列女傳·鮑宣妻》:“修行婦道,鄉邦稱之。”
唐 韓愈《楚國太夫人墓誌銘》:“皇姑以夫人能盡婦道,稱之六親。”
清 李漁《蜃中樓·怒遣》:“我兒,爹爹與叔叔替你許下人家了,不久就要于歸,勤勤的學些婦道。”
2、指兒媳的行輩。
婦道解釋與來源
編輯婦道,在指古時指做媳婦必須遵守的規矩。在《孟子·滕文公下》一書中有:“以順為本者,妾婦之道也。”即妻子對丈夫、媳婦對公婆要絕對順從。這種禮法制度早在奴隸社會末期就已形成,到封建社會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婦女必須遵守三從四德,在封建時代,三從四德是婦女的行為規範。“三從”出自《禮記.喪服.子夏傳》,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説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份,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裏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四德”出自《周禮.天官.九嬪》,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就是説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女子的從一而終、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男女有別、家長制、夫權統治等,表達了封建經濟和封建政治對婚姻家庭制度的要求。
- 參考資料
-
- 1. 婦道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