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寧海之戰

鎖定
威寧海之戰,又稱威寧海子之戰,為明憲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明軍於威寧海(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黃旗海)擊敗蒙古韃靼軍的一次奔襲戰。
名    稱
威寧海之戰
發生時間
成化十六年(1480年)
地    點
威寧海
參戰方
明朝韃靼
結    果
明軍獲勝
參戰方兵力
明軍21000人
傷亡情況
韃靼被生擒一百七十餘一人,斬首四百三十七級
主要指揮官
王越
汪直;亦思馬因

威寧海之戰背景介紹

正統年間,明軍經過官山之戰、豐州之戰後,開始加強對官山(與威寧海毗鄰)、豐州灘、百眼井等地區的巡邏及控制。然而土木之變後,明軍疏於防備。鑑於此,天順中,石彪鎮大同,請置城於威寧海,不果。明憲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據延綏鎮守太監張選報,韃靼亦思馬因將進攻延綏(今陝西榆林)。 [1]  大臣餘子俊反對出兵,兵部尚書王越力勸太監汪直出兵。 [11] 

威寧海之戰經過

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十六日,憲宗詔命保國公朱永平虜將軍總兵官,汪直監軍,王越提督軍務,前往討伐亦思馬因。 [2]  [3] 
二月,明軍至延綏,王越偵知亦思馬因無犯延綏意,並已西遷至威寧海子(今內蒙正黃旗察哈爾南),欲以計襲擊,於是勸汪直讓朱永率大軍由南路進,自己則與汪直率輕騎順塞垣西進,到榆林會合。行至大同,才告訴汪直敵帳在威寧海子,於是盡選京營及大同、宣府兩鎮精兵兩萬一千人,出孤店(今山西大同東北),分數道進,值大風,風雪晦冥,潛行至威寧海子,亦思馬因猶不知,乃掩擊破之,殺其老弱。 [4]  [2]  [3] 
此役,明軍生擒幼男婦女一百七十餘一人,斬首四百三十七級,獲馬駝牛羊六千,不至榆林而還。 [2]  [3] 
十二月,亦思馬因為報威寧海子之仇,進攻大同,為大同鎮將範瑾擊退。 [5] 

威寧海之戰結果

此役,王越以功封威寧伯,歲祿一千二百石;汪直增祿至三百石,升官者達二千九百餘人,被賞者達一萬七千九百餘人。在明軍取得紅鹽池之戰、威寧海之戰、黑石涯之戰、收橐駝城的勝利後。成化二十年,李晟上奏威寧海、河套可耕可牧,請置城移民,因以薦用舊臣,非所宜言,降調為通判,下錦衣衞獄。致使後世明朝北虜之眾凡有三窟,一屯河套,近延綏;一屯威寧海子之北,近大同;一屯北口青山(開平興和附近),近宣府。連歲窺伺。其中以威寧海部最強。 [6]  [11] 

威寧海之戰分析

考慮到明朝前中期對於斬首的苛刻計算標準,斬首400餘級,敵軍傷亡往往多達數千。明清兩朝之所以史料中斬首數顯得較低,是因為前代史料中的斬首數,往往是以實際斬首數推算估測出來的殲敵數,而且很多時候在此基礎上還有誇張。而到了記載較為豐富的明清二朝,則一般採取原始斬首數據計入史料。
“獲馬駝牛羊六千”這樣的繳獲,亦不在諸葛亮滷城之戰“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的戰果之下,足可見威寧海之戰確可以稱作大捷了。
這次勝利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就是朱祁鎮被蒙古俘虜期間,就被關押在威寧海子。朱見深特別高興,破格把王越加封為“威寧伯”。

威寧海之戰評價

鄭曉:①威寧出塞,俘馘甚多,自永樂以來,唯此奪其氣。 [7] 國榷》引)②威寧之捷,足稱敵愾。 [8] 《皇明北虜考》
章潢:迨至成化,諸豪競起,分部爭雄,各據水草,殘我邊郡。河套沃土,棄為巢穴,威寧之捷,足稱敵愾。顧茲讒口,反謂貪功,刀筆因而舞文。干城為之解體。不惟大寧、興和、開平已非我有。朔方、河南亦非職方之舊。而河西、遼東徼外城郭,諸國堡塞,奚夷,漸亦攜貳。於是並塞萬里,所在將屯,官益多。力益分,財益匱,中國益困。 [12] 《圖書編》
黃道周:諜賊威寧,乘風襲取。功成捷聞,威寧封補。 [9] 廣名將傳
顧其言:孫子曰: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越夜襲威寧而俘斬虜寇。又曰:形之敵必從之,越揮兵上山,而賊不敢擊是也。 [10] 《皇明百將列傳評林》
參考資料
  • 1.    《明史·卷三百二十七·列傳第二百十五》:十六年春,邊將上言,傳聞敵將渡河,遽以永為將軍。直與越督師至邊,未及期,襲敵於威寧海子,大破之,又敗之於大同。
  • 2.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一》:丙戌,監督軍務、太監汪直,提督軍務、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奏威寧海子之捷,雲:自二月二十二日,選調京營大同宣府官軍二萬一千出自孤店關,夜行晝伏二十七日至貓兒莊,分為數道,值大風雨雪,天地昏暗,急趣前進,黎明去威寧海子不數里,虜猶不覺,因縱兵掩殺,生擒幼男婦女一百七十一,斬級四百三十七,獲旗纛十二、馬一千八十五、駝三十一、牛一百七十六、羊五千一百,盔甲、弓箭、皮襖之類一萬有奇。
  • 3.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十六年春,延綏守臣奏寇潛渡河入靖虜,越乃説直出師。詔拜保國公朱永為平虜將軍,直監軍,而越提督軍務。越説直令永率大軍由南路,己與直將輕騎循塞垣而西,俱會榆林。越至大同,聞敵帳在威寧海子,則盡選宣、大兩鎮兵二萬,出孤店,潛行至貓兒莊,分數道。值大風雨雪晦冥,進至威寧,寇猶不覺,掩擊大破之。斬首四百三十餘級,獲馬駝牛羊六千,師不至榆林而還。永所出道迂,不見敵,無功。
  • 4.    佚名著,朱風、賈敬顏譯.《漢譯蒙古黃金史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
  • 5.    陳顯泗 主編.《中外戰爭戰役大辭典》:湖南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95頁
  • 6.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由是封越威寧伯,世襲,歲祿千二百石。
  • 7.    明·談遷·《國榷·卷三十九》
  • 8.    明·鄭曉·《皇明北虜考·序》
  • 9.    明·黃道周·《廣名將傳》
  • 10.    明·顧其言·《皇明百將列傳評林·卷三》
  • 11.    《明實錄》
  • 12.    章潢《圖書編》:正統十餘年間,貢使往來,好語相怵,謾和親於漢姬,委賜物於宋幣。戎心狡焉,覬覦非望,重以奄寺鴟張,柄臣首鼠。垣墉既潰,羈靮弗䖍,卒致六師失次。將相輿尸,駱馬被遮,四郊多壘,三陵徹祀,萬雉幾搖。頼天之靈,景皇知人善任,文武大臣,艱難宣力。禹鼎遄歸,堯封如故。彼亦散亂,叛殺相尋,我得寧輯。顧其書詞桀傲,使價驕凌。稍示包荒,治以不治。爾天順時,我懷平城之警,彼遘呼韓之隙。雖有寇掠,亦能悍御。迨至成化,諸豪競起,分部爭雄,各據水草,殘我邊郡。河套沃土,棄為巢穴,威寧之捷,足稱敵愾。顧茲讒口,反謂貪功,刀筆因而舞文。干城為之解體。不惟大寧、興和、開平已非我有。朔方、河南亦非職方之舊。而河西、遼東徼外城郭,諸國堡塞,奚夷,漸亦攜貳。於是並塞萬里,所在將屯,官益多。力益分,財益匱,中國益困。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