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姑惡

(范成大詩作)

鎖定
《姑惡》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一首雜言古詩。前四句是曲意維護禮教者的言辭,後四句是詩人自己的不平之鳴。詩中有揭露,有憤慨,有同情,沒有什麼描寫、敍事,但構思巧妙別緻,語言簡勁有力。
作品名稱
姑惡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體裁
雜言古詩
作    者
范成大
出    處
《石湖居士詩集》

姑惡作品原文

姑惡(並序)
姑惡,水禽,以其聲得名。世傳姑虐其婦,婦死所化。東坡詩雲:“姑惡,姑惡!姑不惡,妾命薄!”此句可以泣鬼。餘行苕、霅,始聞其聲,晝夜哀厲不絕。客有惡之,以為此必婦之不孝者。予為作後姑惡詩
姑惡婦所云,恐是婦偏辭
姑言婦惡定有之,婦言姑惡未可知
姑不惡,婦不死。
與人作婦亦大難,已死人言尚如此 [1] 

姑惡註釋譯文

姑惡詩詞註釋

⑴姑惡(è):水鳥名,即白胸秧雞。其鳴聲作“姑惡姑惡”,故稱。此鳥,夏季遍佈中國長江流域。
⑵姑:古時婦女對丈夫母親的稱呼,俗稱婆婆。婦:兒媳婦。
⑶東坡詩:指蘇軾五禽言》詩之五:“姑惡,姑惡!姑不惡,妾命薄!君不見東海孝婦死作三年幹,不如廣漢龐姑去卻還。”東波,北宋詩人文學家蘇軾,號東坡。
⑷妾:古代女子的賤稱,此指為兒媳婦。
⑸泣鬼:使鬼神為之哭泣,言感人至深。
⑹苕(tiáo)、霅(zhà):苕溪和霅溪,均在浙江省,兩溪合流後注入太湖。
⑺哀厲:哀苦淒厲。
⑻惡之:討厭姑惡鳥的叫聲。
⑼後姑惡詩:因為蘇軾已有一首寫姑惡的詩,所以詩人稱自己的這一首為後姑惡詩。
⑽偏辭:片面的話。
⑾之:指婦惡的事實。
⑿未可知:未知是否屬實。
⒀大難:非常困難。
⒁如此:即指前四句偏袒婆母而獨責兒媳婦的一類話語。 [2]  [1]  [3-4] 

姑惡白話譯文

姑惡,是一種水鳥,因為它的叫聲像“姑惡”而得名。世代相傳婆婆虐待兒媳,兒媳死後化成姑惡鳥。蘇東坡有詩説:“姑惡,姑惡!婆婆不惡,是當兒媳的命薄!”這詩句可以使鬼神為之感動。我到了苕溪和霅溪一帶,才聽到姑惡鳥的叫聲,晝夜不停,哀怨淒厲。有的客人很煩惡,認為這一定是不孝順的兒媳。為此,我寫了這首《後姑惡》詩。
婆母惡,婆母惡,那是做兒媳的片面之詞。
婆説兒媳不孝,那肯定是事實,兒媳説婆婆兇惡,不知是否屬實。
如果婆婆不兇惡,兒媳就不會被折磨致死。
世上的兒媳真難做,死後還要被人説三道四。 [4]  [2] 

姑惡創作背景

該詩作於詩人早年。南宋高宗紹興十三年至二十二年(1143—1152)這十年間,詩人在家鄉附近(江蘇崑山)薦嚴寺讀書,其間曾赴禮部應太學試;紹興二十三年(1153)又曾赴金陵應漕試;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及第,赴安徽宣城溧水岳家省視。這幾次較大範圍的遠離家門的出遊,使他廣泛地接觸了社會。他風露江湖,關心現實,着意農事,同情民瘼,創作了如《樂神曲》《催租行》等詩篇。《姑惡》一詩,大概是在赴禮部太學試途經苕、霅時所寫,也正是他早期現實主義樂曲中的一章。 [5] 
詩人聽到了姑惡鳥的叫聲,想起了關於“姑惡”的傳説以及蘇軾“姑惡詩”和厭惡姑惡的“客”之説法,於是詩人把悲憤激發到不吐不快的境地,繼蘇軾之後便寫下了這首詩。 [5] 

姑惡作品鑑賞

姑惡文學賞析

該詩前有小序,小序分三層意思:其一,詩人聽到“姑惡”之聲悲哀尖厲,觸動了悲懷;其二,詩人由“姑惡”之聲聯想到蘇軾“姑惡詩”;其三,又由蘇軾“姑惡詩”想到了“客”的武斷之言。詩序的三層意思,在交代創作動機的同時,實際上已經把詩人關於“姑惡”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傾向十分明確地表達了出來。因此,詩篇本身主要是對“客惡”的批駁。
該詩的前四句模仿“客”的口吻,具體説明了客的“惡之”:婆婆壞,這是媳婦所説的呀,恐怕是媳婦的片面之辭吧!婆婆説媳婦壞,那沒錯;媳婦説婆婆壞,未必對!很明顯,“客”的意見完全是從“婆媳矛盾婆婆沒有錯”這一主觀假設出發,儘管振振有辭,其實不值一駁。詩人在這裏寫“客”散佈的流言以揭穿他封建孝道衞士的嘴臉,使人馬上想到這些“ 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魯迅語)”。
詩的後四句分兩層批駁“客”的流言。第一層明確指出“姑惡” 才使“婦死”這一封建社會中普遍的不平等現象,批駁“客”關於“姑言婦惡定有之”的流言。語句簡短有力,斬釘截鐵,不可移易。第二層針對“客惡之”的態度,進一步指出“與人作婦”之難:活着受姑虐待,死後中人流言。這一層,語意深曲,感倩強烈,表達了詩人對“子婦”的深切同情和對流言家的強烈憎恨。詩人在這裏勇敢地、直率地為被迫害婦女喊冤叫屈,在南宋時代應該説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該詩連同序文通篇都是議論。序以傳説和蘇軾詩為據,重點議論“姑惡”;詩以客,主論辯方式側重議論“客惡”。在議論中,作者巧妙地在兩個“惡”字上做文章。一是抓住“姑惡”的“惡(è)”,辯明姑惡婦不惡;二是抓住“客惡”的“惡(wù)”,説明“客惡”之可惡。詩就是這樣通過議論以説理,在説理中寄情。它和詩人其他“清新嫵麗”、“奔逸俊偉”之作不同,而是以語言的淺易、説理的質直和寄情的激切為自己的特色。 [5] 

姑惡名家點評

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燮《鄭板橋全集·詩鈔》:“忠厚之至,得《三百篇》遺意。” [6] 

姑惡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南宋詩人。紹興年間(1131—1162)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諡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詞,文賦也享有盛名。著作頗富,傳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存詩1900多首。 [7] 
參考資料
  • 1.    範寧,華巖選注.《宋遼金詩選注》:北京出版社,1988.09:第316-317頁
  • 2.    楊燕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范成大楊萬里詩詞選譯》:鳳凰出版社,2011.05:第12-14頁
  • 3.    (宋)范成大著;高海夫選注.《范成大詩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第8-10頁
  • 4.    劉逸生主編.《范成大詩選》:三聯書店香港分店,1986.04:第35-36頁
  • 5.    顧志興主編.《范成大詩歌賞析集》:巴蜀書社,1991.02:第17-19頁
  • 6.    (清)鄭燮.《鄭板橋全集.詩鈔》:齊魯書社,1985年版:第112頁
  • 7.    夏徵農等.《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7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