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奧塔·埃索里亞尼

鎖定
奧塔·埃索里亞尼,1934年2月2日出生於原蘇聯共和國第比利斯。從事電影創作多年,做過導演、編劇、演員、剪輯、還曾自己投資獨立製作小電影,是影視界的多面手,創作起來能夠獨當一面。1986年擔任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委員,2000年任La Fémis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本    名
奧塔·埃索里亞尼
外文名
Otar Iosseliani
性    別
民    族
格魯吉亞人
國    籍
格魯吉亞
出生地
第比利斯
出生日期
1934年2月2日
星    座
水瓶座
代表作品
星期一早晨
《冬之歌》
我們為什麼不歌唱
職    業
導演、編劇、演員、剪輯師
主要成就
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信    仰
東正教

奧塔·埃索里亞尼主要作品

奧塔·埃索里亞尼導演作品

2015年《冬之歌
2006年《秋天的花園
2002年《星期一早晨
1999年《我不想回家
1996年《強盜第七章
1992年《追逐蝴蝶
1989年《於是有了光
1984年《月神的寵兒
1975年《田園牧歌》
1970年《日常生活
1966年《落葉》
1961年《四月》

奧塔·埃索里亞尼編劇作品

2006年《秋天的花園
2002年《星期一早晨
1999年《我不想回家
1996年《強盜第七章
1992年《追逐蝴蝶
1989年《於是有了光
1984年《月神的寵兒
1975年《田園牧歌》
1970年《日常生活
1961年《四月》

奧塔·埃索里亞尼演員作品

2006年《秋天的花園
2002年《星期一早晨
1999年《我不想回家

奧塔·埃索里亞尼剪輯作品

2006年《秋天的花園
2002年《星期一早晨
1996年《強盜第七章
1992年《追逐蝴蝶
1989年《於是有了光 [1] 

奧塔·埃索里亞尼獲獎記錄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
歐洲電影獎

奧塔·埃索里亞尼基本簡介

男,生於1934年2月2日,前蘇聯,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第比利斯
星座:水瓶座

奧塔·埃索里亞尼個人經歷

奧塔·埃索里亞尼生平

十幾歲時在第比利斯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尤其專注於作曲,指揮和鋼琴演奏方面。
1953年他為了在大學學習版畫藝術而前往莫斯科,來到之後又決定主修數學。
1955年退學,轉而進入莫斯科著名的國家電影學院VGIK(Gerasimov Institute of Cinematography)。
1958年,埃索里亞尼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電影,一部名為《akvarel》的短片,在尚為學生身份的時候,他就回到格魯吉亞並以助理導演的身份進入了格魯吉亞電影公司(gruziafilmstudios),然後很快就升為導演。
1961年埃索里亞尼從VGIK畢業,同年在老家笫比利斯的一棟古老建築裏拍攝完成了名為《四月》(april)的五十分鐘長片。講述關於一對住在破舊公寓裏的年輕夫妻,他們之間的愛強烈到讓沒有水電的日子也甘甜如蜜。但是當他們有能力購買更多的傢俱和飾物的時候,卻開始爭鬥以至於發展到了分手。《四月》蘇聯當局以過度形式主義的理由禁映了,因為這是一部完全沒有對白的試驗電影,直到1973年才幾經刪減後勉強放行。
失望並憤怒於自己處女作的被禁,自尊心強烈的埃索里亞尼竟然選擇離開電影這一悠閒的文藝行當轉而去當體力工人。他在捕漁船上當過水手,還在格魯吉亞魯斯塔維市的鑄造廠熔爐車間當工人,被噪音圍繞,但“保持着思想的自由”。
1966年才正式回到電影界。兩年後拍攝了自己第一部得到公映的故事片《落葉》,奠定了他個人和格魯吉亞電影的國際聲譽,影片《落葉》一方面是純粹格魯吉亞式的。影片用紀實鏡頭表現了第比利斯的日常生活,開始時,它用一系列幾乎是夢境般的、音樂結構的畫面表現了在田野裏收穫葡萄的情景。另一方面,伊奧謝里阿尼諷刺了蘇聯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儘管本片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並被當作寬鬆文化政策的成果之一,但是由於蘇聯當局的阻擾,伊索塞里尼之後的作品還是極為稀少。
1975年埃索里亞尼導演了他在蘇聯時期的最高傑作《田園牧歌》。直到1982年也只獲准在格魯吉亞及少數地區小範圍放映。1982年獲柏林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FIPRESCI Prize)。
80年代初,為了擺脱蘇聯電影工業令人窒息的保守和政治化的煩擾,兩位導演從蘇聯來到歐洲,他們是塔科夫斯基和埃索里亞尼。初到法國時,埃索里亞尼和雷內·克萊爾(René Clair)和雅克·塔蒂(Jacques Tati)成為他的朋友,給他很多幫助,他的電影也受二者些影響。

奧塔·埃索里亞尼背景

他進入學院的時機非常恰當,1953年隨着斯大林的去世,蘇聯政治和文化氣候開始寬鬆,後世稱之為“解凍”。蘇共中央為此做出了增加電影生產的指示,從1919年起蘇聯的電影業就一直是國有併為國家所控制,從製片到發行都由1922年成立的Goskino(中央國家攝影-電影總公司)一手掌控,這也就意味着從電影題材到拍攝方式,從導演任命到影片上映都是黨辦機關説了算(當年塔科夫斯基《潛行者》的拍攝就在這上面惹了大麻煩),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蘇共的這一指示實際上就意味着要培養更多的電影導演。
埃索里亞尼入讀VGIK的時間和安德列·康查洛夫斯基(andreikonchalovsky)以及瓦西里·舒克辛(vasilyshukshin)和塔科夫斯基等人相近,結果最後這批人不是流亡就是早死。塔科夫斯基師從米·羅姆(mikhailromm),埃索里亞尼則拜在導演亞歷山大·杜輔仁科(alexanderdovzhenko)門下。杜輔仁科自己是烏克蘭人,拍攝的電影很多都有烏克蘭文化背景,被認為是俄羅斯第一位地域性導演。他的作品雖然不多,但是部部地位崇高分量十足,而且他在很多電影小組從事幕後工作。埃索里亞尼的格魯吉亞背景顯然和他非常合拍,有趣的是,導演的帕拉讓諾夫也是受其指導,甚至在入讀電影學院之前也和埃索里亞尼一樣在笫比利斯音樂學院學習音樂。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