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奉酬永叔見贈

鎖定
《奉酬永叔見贈》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詩作。此詩前四句抒寫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是對歐陽修贈詩前四句的回答;後四句寫對歐陽修的尊敬和受到歐陽修隆遇的感謝之情,是對歐陽修贈詩後四句的答謝。全詩緊貼對方的贈詩,抒發了自己的志趣,表達了對歐陽修的酬謝之情,感情深摯,口吻謙謹,用語得體,融化典實也很自然。
作品名稱
奉酬永叔見贈
出    處
全宋詩
作    者
王安石
創作年代
北宋
創作時間
1056年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字    數
56

奉酬永叔見贈作品原文

奉酬永叔見贈
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
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
摳衣最出諸生後,倒屣嘗傾廣座中
只恐虛名因此得,嘉篇為貺豈宜蒙 [1] 

奉酬永叔見贈註釋譯文

奉酬永叔見贈詞句註釋

⑴奉酬:為酬答師長而作文字。永叔: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人(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文學家。
⑵強學:勤勉地學習。窮:窮盡。形容達到了極點。
⑶他日: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被認為是孔子學説的繼承人。
⑷韓公:韓愈,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
⑸摳衣:提起衣服前襟,這是古人迎趨時的動作,表示恭敬。諸生:指弟子。
⑹倒屣:急於出迎,錯把鞋倒穿。屣:鞋。倒屣嘗傾廣座中:這裏化用《三國志·王粲傳》的典故:蔡邕聽説王粲在門外求見,沒有來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
⑺嘉篇:美好詩篇、文章。貺:贈、賜。蒙:受。 [1]  [2] 

奉酬永叔見贈白話譯文

我想要傳揚孔孟道義的雄心還在,但勤勉學習寫文章卻感到力不從心。
將來如果能窺探到孟子道義的精髓所在,就心滿意足了,我終生又怎敢奢望在寫作方面超過韓公?
我跟隨在您的諸位學生後面恭敬地前來拜訪您,您匆忙出門來迎接,以至於錯把鞋子都穿反。
能得到您高度重視與褒獎,我惶恐不安,只怕以後因此而浪得虛名,您贈給我的詩篇及崇高評價,我又豈敢坦然承當。 [2] 

奉酬永叔見贈創作背景

王安石這首七言律詩,作於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滿之後(1054),赴闕。朝廷先除集賢校理,不就;再除羣牧司判官,猶力辭,歐陽修諭之,方就職。歐陽修又薦安石充諫官,留中不出。嘉祐元年,歐陽修再薦安石充館職,又作詩《贈王介甫》相贈。歐陽修時任翰林學士,是當時主盟文壇的領袖。他雖不認識王安石,卻對其才識文章十分欣賞,一再推薦。為酬答歐陽修贈詩,王安石作了這首詩。 [2] 

奉酬永叔見贈作品鑑賞

奉酬永叔見贈整體賞析

此詩的首聯提出兩條端緒,以為一篇之脈。“欲傳”句,強調自己的理想是傳承先賢道義;“強學”句,則謙稱自己的文章已經難得有多少進步了。領聯分承首聯,“他日”句,説自己以孟子作為傳承道義的榜樣;“終身”句,則説自己的文章無論如何努力也是難以達到韓愈的境界的。這四句都是為了回答歐陽修的“後來誰與子爭先”之類的評價和期望的。其中既有自謙也有自信。頸聯兩句,一説自己若是作為歐陽修的弟子,也只能排位末座;然而歐陽修卻偏偏賞識自己。感戴之意被形象地表達出來。末聯就得到贈詩而表達過蒙寵信的惶恐。
以王安石的才華,可以説開頭詩句“強學文章力已窮”是自謙之詞,同時也暗示了他更注重傳播孟子道義的壯志;三、四句“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表達了王安石求學不止的理想和追求;詩的後四句寫出了王安石對歐陽修的尊敬,以及歐陽修愛惜人才獎掖後輩之舉讓王安石感到受寵若驚,於是暗下決心一定要繼續努力,不然只怕自己徒有虛名,唯恐辜負前輩的重望,甚至不敢心安理得地接受歐陽修的贈詩。
全篇緊緊圍繞歐陽修的贈詩,抒發了自己的志趣,表達了作者心中對歐陽修的酬謝之情。此篇起句突兀,而議論從容。語言樸實,但命意誠厚。 [1]  [2] 

奉酬永叔見贈名家點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總編輯高克勤王安石詩詞文選注》:歐陽修時任翰林學士,是當時主盟文壇的領袖。他對王安石的文章才識十分欣賞,其《贈王介甫》詩有“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之句。王安石在答詩中對歐陽修表達了欽敬之情並表示了自己要以孟軻、韓愈為榜樣,“傳道義”“學文章”的決心。此詩起句傲兀,議論從容,顯示了王安石詩的風格特點。 [3] 

奉酬永叔見贈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慶曆二年(1042)進士。宋神宗朝兩度任相,實行變法。封舒國公,改封荊國公。晚居金陵。卒,諡曰“文”。詩文皆有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詞作不多,風格高峻,一洗五代綺靡舊習。著有《王臨川集》《臨川先生歌曲》。 [4] 
參考資料
  • 1.    王兆鵬 黃崇浩.王安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35-37
  • 2.    東籬子解譯.王安石集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69-71
  • 3.    高克勤.王安石詩詞文選注.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3:17-19
  • 4.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