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原温氏

鎖定
太原温氏出自己姓、姬姓,分別為蘇忿生唐叔虞後裔。家族的歷代名人輩出:東漢護羌校尉温序、曹魏涼州刺史温恢西晉光祿大夫温羨 [5]  東晉開府儀同三司温嶠等人, [4]  最為著名的是初唐温氏三傑:温大雅禮部尚書)、温彥博(宰相)、温大有(中書侍郎、清河郡公)兄弟三人,温氏三傑俱為卿相之才。 [1] 
中文名
太原温氏
得姓方式
己姓、姬姓,分別為蘇忿生、唐叔虞後裔
籍    貫
太原郡祁縣
代表人物
温羨、温嶠、温彥博

太原温氏家族起源

太原温氏,是漢唐名門望族。“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關於温姓之源,過去有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説。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源説”和“多源説”。“三源説”主張温姓有三個源頭(其實第一説和第二説基本上是一個觀點):一是出自己姓,為顓瑞高陽氏之裔,是昆吾氏之子立温國後以國為氏。二是顓頊高陽氏之裔,昆吾氏之子蘇國之後,源於蘇國己姓。這支温氏與郗氏同出蘇忿生。 [2-3]  三是認為温氏源於姬姓,為唐叔虞之後。唐人林寶《元和姓纂》載:“温,唐叔虞之後,晉公族受封河內之温,因以命氏。又郤至食採於温,亦號温季。” [1]  [3] 

太原温氏家族名人

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人,東漢建武初,受弓裏戍賞識推薦,被漢光武帝越級提拔為御史,累官至護羌校尉。 [6]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舉孝廉,歷任廩丘縣長、鄢陵縣令、廣川縣令、彭城相、魯國相,頗有政績。得到曹操賞識,授丞相主簿,出任揚州刺史。曹魏建立,授侍中,出任魏郡太守。黃初四年(223年),任護羌校尉、涼州刺史。 [7] 
温恭,字仲讓,太原祁人,温恢之子。曹魏濟南郡太守,夫人太原郭氏。兒子温羨、温襜。 [8]  [11] 
温羨,字長卿,太原祁人,兄弟六人並知名於世,被稱為“六龍”。少以朗寤見稱,先被齊王司馬攸辟命為掾,後遷尚書郎。晉惠帝繼位,歷任豫州刺史、散騎常侍和尚書。齊王司馬冏於永寧元年(301年)擊敗司馬倫後掌政權,因温羨曾任父親司馬攸的屬官而特別親近,讓他改任吏部尚書。 [8] 
温嶠,字泰(太)真,太原祁人,博學孝悌,善於清談,起家司隸校尉都官從事。舉秀才出身,授司徒東閣祭酒、潞縣縣令。進入司空劉琨的幕府,拜司空左長史。西晉滅亡後,擁戴晉元帝即位,拜散騎常侍。兼任太子中庶子,輔佐東宮太子(司馬紹),結為布衣之交。晉明帝即位,拜侍中、中書令,從平王敦之亂。晉明帝病重,隨王導郗鑑等同受顧命,拜平南將軍、江州牧。從平蘇峻之亂,拜驃騎將軍,冊封始安郡公。咸和四年(329年),病逝,時年四十二歲,追贈使持節、侍中、大將軍,諡號忠武。 [9] 
温大雅,字彥弘,幷州祁人。唐朝禮部尚書。 [1] 
温大有,字彥將,幷州祁人。唐武德元年,擢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與兄温彥宏温彥博,時稱“一門三公”。去世,追贈鴻臚卿,諡號“敬”。 [1] 
温彥博,字大臨,幷州祁人。唐貞觀四年(630年),升任中書令,成為宰相,封虞國公。貞觀十年(636年),任尚書左僕射。 [1] 
温造,宇簡輿,號水南山人,幷州祁人。早年酷愛讀書,隱居於王屋山。為張建封幕僚,出使幽州,事後隱居於東都。唐穆宗繼位,任京兆司錄參軍,出使宣慰河朔,轉殿中侍御史。酒後得罪宰相,出任郎州刺史,勵精圖治,開通灌田“右史渠”,使百姓獲利,歷任侍御史、左司郎中、御史中丞、尚書右丞,冊封祁縣開國子,賜金紫。唐文宗即位,歷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兵部侍郎、東都留守、河陽懷州節度使、禮部尚書。在此期間,平定興元兵變,開浚了懷州古泰渠枋口堰。大和九年(835年),去世,終年七十歲,獲贈右僕射。 [1] 
温庭筠,本名岐,字飛卿,又作庭雲、廷筠,號温鍾馗,世稱温方城、温助教,幷州祁人。唐初宰相温彥博後裔,中國晚唐時期詩人、詞人。 [1]  [10]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十六》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0-05-29]
  • 2.    《史記·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莊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秦不絕其祀,以陽人地賜周君,奉其祭祀。使蒙驁伐韓,韓獻成皋、鞏。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二年,使蒙驁攻趙,定太原。三年,蒙驁攻魏高都、汲,拔之。集解徐廣曰:「一作『波』。波縣亦在河內。」正義汲音急。括地誌雲:「高都故城今澤州是。汲故城在衞州所理汲縣西南二十五里。孟康雲漢波縣,今郗城是也。」括地誌雲:「故郗城在懷州河內縣西三十二里。左傳雲蘇忿生十二邑,郗其一也。」
  • 3.    《史記·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五年,釐王崩,子惠王閬立。〔一〕惠王二年。初,莊王嬖姬姚,〔二〕生子穨,〔三〕穨有寵。及惠王即位,奪其大臣園以為囿,〔四〕故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五〕謀召燕、衞師,〔六〕伐惠王。惠王奔温,〔七〕已居鄭之櫟。〔七〕正義:《左傳》雲蘇忿生十二邑,桓王奪蘇子十二邑與鄭,故蘇子同五大夫伐惠王。温,十二邑之一也。杜預雲河內温縣也。
  • 4.    《晉書·卷六十七·列傳第三十七·温嶠》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5-29]
  • 5.    《晉書·卷四十四·列傳第十四·温羨》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1-05-29]
  • 6.    《後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列傳第七十一》: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人也。仕州從事。建武二年,騎都尉弓裏戍將兵平定北州,到太原,歷訪英俊大人,問以策謀。戍見序奇之,上疏薦焉。於是徵為侍御史,遷武陵都尉,病免官。
  • 7.    《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喪還歸鄉里,內足於財。恢曰:“世方亂,安以富為?”一朝盡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舉孝廉,為廩丘長,鄢陵、廣川令,彭城、魯相,所在見稱。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4-03-19]
  • 8.    《晉書·卷四十四·列傳第十四·温羨》:温羨,字長卿,太原祁人,漢護羌校尉序之後也。祖恢,魏揚州刺史。父恭,濟南太守。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4-03-19]
  • 9.    《晉書·卷六十七·列傳第三十七·温嶠》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4-03-19]
  • 10.    《新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十六·温彥博附温庭筠》:彥博裔孫廷筠,少敏悟,工為辭章,與李商隱皆有名,號"温李"。然薄於行,無檢幅。又多作側辭豔曲,與貴胄裴諴、令狐滈等蒲飲狎暱。數舉進士不中第。思神速,多為人作文。大中末,試有司,廉視尤謹,廷筠不樂,上書千餘言,然私佔授者已八人,執政鄙其為,授方山尉。徐商鎮襄陽,署巡官,不得志,去歸江東。令狐綯方鎮淮南,廷筠怨居中時不為助力,過府不肯謁。丐錢揚子院,夜醉,為邏卒擊折其齒,訴於綯。綯為劾吏,吏具道其汙行,綯兩置之。事聞京師,廷筠遍見公卿,言為吏誣染。俄而徐商執政,頗右之,欲白用。會商罷,楊收疾之,遂廢卒。本名岐,字飛卿。
  • 11.    東晉《温嶠墓誌銘》:祖濟南太守恭,字仲讓,夫人太原郭氏。父河東太守襜,字少卿,夫人穎川陳氏,夫人清河崔氏。使持節、侍中、大將軍、始安忠武公、幷州太原祁縣都鄉仁義裏温嶠,字泰真,年卌二,夫人高平李氏,夫人琅邪王氏,夫人廬江何氏。息放之,字弘祖;息式之,字穆祖;息女膽;息女光。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