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彥博

(唐朝宰相)

鎖定
温彥博(575年-637年),字大臨,幷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 [25]  隋朝泗州司馬温君悠次子,禮部尚書温大雅的弟弟。唐朝宰相。 [26] 
温彥博出生於書香之家,自幼聰悟,有口才,博涉經史筆記。隋文帝末年(604年),温彥博二十七歲,為州牧秦孝王楊俊所薦,授文林郎、直內史省,轉通直謁者。隋煬帝大業十二年(616年),隋虎賁郎將羅藝起兵攻佔柳城、懷遠等地,自稱幽州總管,温彥博被引為司馬。唐武德二年(619年),羅藝歸附唐王朝。温彥博預謀此事有功,被任命為幽州總管府長史,封西河郡公。不久,拜為中書舍人,又擢為中書侍郎。貞觀二年(628年),温彥博任御史大夫,仍檢校中書侍郎職務。 [27] 
貞觀四年(630年),升任中書令,負責草擬皇帝詔誥及有關國家重大方針政策,成為宰相,晉爵虞國公。温彥博提出安置突厥人,以尊重突厥人的生產方式、風俗習慣為基點,給予突厥人以某種限度的自治權力,顯然是在團結的基礎上,採取開明的民族同化政策。貞觀十年(636年),温彥博又升為尚書左僕射,其鞠躬盡瘁,全力以赴國事,多次受到嘉獎。貞觀十一年(637年),温彥博病故。 [27] 
別    名
温彥博
彥博
所處時代
隋末唐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幷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
出生日期
574年
逝世日期
637年7月1日
主要作品
《温彥博集》
本    名
温大臨
官    職
尚書右僕射
爵    位
虞國公
追    贈
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
諡    號
家    世
太原温氏

温彥博人物生平

温彥博早年經歷

温彥博出生太原温氏,生性聰穎,能言善辯,又博覽羣書,受到薛道衡李綱的讚譽,並得到秦王楊俊的舉薦,授為文林郎,宿直內史省,後改任通直謁者。616年(大業十二年),羅藝自稱幽州總管,温彥博被引為司馬 [1] 

温彥博歸降唐朝

618年(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淵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同年十二月,羅藝降唐,被封為幽州總管。温彥博因預謀有功,授幽州總管府長史,不久被徵召入朝,歷任中書舍人、中書侍郎,封西河郡公 [2] 
624年(武德七年),唐高祖封高句麗國王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承認高句麗的藩屬國地位。 [3]  此前,唐高祖曾欲放棄對高句麗的統治。温彥博進言道:“遼東之地在周朝是箕子之國,在漢朝則是玄菟郡魏晉以前便是中國疆域,不可以放棄。如果放棄對高句麗的統治,四夷諸國如何瞻仰大唐威儀。”唐高祖這才作罷。 [4] 
625年(武德八年),突厥入侵。温彥博被任命為幷州道行軍長史,隨行軍總管張瑾出兵抵禦。八月,唐軍在太谷戰敗,温彥博被突厥俘虜。頡利可汗知道他是皇帝近臣,向他逼問唐朝兵力虛實。温彥博堅貞不屈,不肯吐露,被流放到陰山苦寒之地。 [5] 

温彥博累職拜相

温彥博碑實物圖 温彥博碑實物圖
626年(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繼位,並與頡利可汗在渭水會盟。温彥博得以回朝,被授為雍州治中,檢校吏部侍郎。他恪守職責,後被提拔為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6] 
628年(貞觀二年),温彥博改任御史大夫,仍代理中書侍郎事務。 [7] 
630年(貞觀四年),温彥博升任中書令,進爵虞國公。當時,東突厥歸附,朝臣都建議將其遷徙河南,散居郡縣,實行漢化。温彥博提出不同意見,他主張採納漢武帝安置匈奴的做法,將突厥安置在朔方,保全其部落、風俗。唐太宗採納了他的建議,但魏徵表示反對,兩人為此爭論數年。 [8] 
636年(貞觀十年),温彥博升任尚書右僕射 [9] 

温彥博憂勞病逝

637年(貞觀十一年),温彥博病逝,終年六十四歲。唐太宗嘆道:“彥博因憂慮國家,耗盡心力,這兩年精神不濟。只可惜沒能讓他閒暇安逸,以致過早去世。”又命官府為其營建正堂,追贈特進,賜諡號為恭,並陪葬於昭陵。 [10] 

温彥博軼事典故

温彥博善於言辭,每逢御前答對、宣讀詔命,他都聲調清朗,響徹殿堂,進退舉止,雍容不迫,彷彿事先背好。唐高祖曾宴請羣臣,命太宗宣詔,又問侍臣道:“比起温彥博來如何?” [11] 

温彥博人物評價

薛道衡:卿相才也。 [12] 
王珪: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不如温彥博。 [13] 
李絳: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齡、杜如晦輔相聖德,魏徵、王珪規諫闕失,有温彥博、戴胄以彌縫政事,有李靖、李勣訓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 [14] 
劉昫:①彥博自掌知機務,即杜絕賓客,國之利害,知無不言,太宗以是嘉之。②得人者昌,如諸温儒雅清顯,為一時之稱;叔達才學明辯,中二國之選。皆抱廊廟之器,俱為社稷之臣。威守道,軌臨戎,抗居喪,靜經略,璡音律,仍以懿親,俱至顯位;才能門第,輝映數朝,豈非得人歟?唐之昌也,不亦宜乎!然彥博之褊,竇軌之酷,亦非全器焉。 [12] 
曾鞏:當房、杜之時,所與共事則長孫無忌岑文本,主諫諍則魏鄭公、王珪,振綱維則戴胄劉洎,持憲法則張元素、孫伏伽,用兵征伐則李勣、李靖,長民守土則李大亮。其餘為卿大夫,各任其事,則馬周、温彥博、杜正倫張行成李綱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勝數。 [15] 

温彥博個人作品

温彥博著有文集二十卷、《古今詔集》三十卷。 [16] 

温彥博家庭成員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温彥博出身於太原温氏,是曹魏揚州刺史温恢的後裔。温恢九世孫温裕,仕北魏為太中大夫。其子温君悠,入隋後官至泗州司馬。 [17] 
太原温氏世系表(部分)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温君悠
温彥弘(温大雅)(禮部尚書)
温無隱(工部侍郎)
温克讓
温克明
温晉昌
温彥博(温大臨)
温振(太子舍人)
温翁歸(庫部郎中)
温翁念(太僕少卿)
温翁愛
温挺千金公主駙馬)
温常傑
温彥將温大有)(中書侍郎)
温瓚
温焯
温煒
温炫
温瑜(祠部郎中)

温瑾

温璩(職方郎中)
温延賞(陳州刺史)
温慎微(鄭州刺史)
温道衝(和州刺史)
表格參考資料: [18] 

温彥博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 [12] 
新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十六》 [19]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六·唐紀二》 [20]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唐紀七》 [21]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二·唐紀八》 [22]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三·唐紀九》 [13]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四·唐紀十》 [23]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五·唐紀十一》 [24] 

温彥博墓葬紀念

温彥博碑拓本 温彥博碑拓本
温彥博墓
温彥博墓是昭陵陪葬墓之一,位於陝西禮泉縣
虞恭公碑
虞恭公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温公碑》,又稱《温公碑》、《温彥博碑》,是昭陵陪葬碑之一,現存於昭陵博物館,由岑文本撰文,歐陽詢書寫,共36行,滿行77字。
歷代書家對此碑評價甚高,《金石錄》(趙明誠撰)、《石墨鐫華》(趙崡撰)、《庚子銷夏記》(孫承澤撰)等書均有著錄。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温彥博傳》:彥博幼聰悟,有口辯,涉獵書記。初,其父友薛道衡、李綱常見彥博兄弟三人,鹹嘆異曰:“皆卿相才也。”開皇末,為州牧秦孝王俊所薦,授文林郎,直內史省,轉通直謁者。及隋亂,幽州總管羅藝引為司馬。
  • 2.    《舊唐書·温彥博傳》:藝以幽州歸國,彥博贊成其事,授幽州總管府長史。未幾,徵為中書舍人,俄遷中書侍郎,封西河郡公。
  • 3.    《舊唐書·高麗列傳》:七年,遣前刑部尚書沈叔安往冊建武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仍將天尊像及道士往彼,為之講《老子》,其王及道俗等觀聽者數千人。
  • 4.    《舊唐書·温彥博傳》:時高麗遣使貢方物,高祖謂羣臣曰:“名實之間,理須相副。高麗稱臣於隋,終拒煬帝,此亦何臣之有?朕敬於萬物,不欲驕貴,但據土宇,務共安人,何必令其稱臣以自尊大?可即為詔,述朕此懷也。”彥博進曰:“遼東之地,周為箕子之國,漢家之玄菟郡耳。魏、晉已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若與高麗抗禮,則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國之於夷狄,猶太陽之比列星,理無降尊,俯同夷貊。”高祖乃止。
  • 5.    《舊唐書·温彥博傳》:其年,突厥入寇,命右衞大將軍張瑾為幷州道行軍總管,出拒之,以彥博為行軍長史。與虜戰於太谷,軍敗,彥博沒於虜庭。突厥以其近臣,苦問以國家虛實及兵馬多少,彥博固不肯言。頡利怒,遷於陰山苦塞之地。
  • 6.    《舊唐書·温彥博傳》:太宗即位,突厥送款,始徵彥博還朝,授雍州治中,尋檢校吏部侍郎。彥博意有沙汰,多所損抑,而退者不伏,囂訟盈庭。彥博惟騁辭辯,與之相詰,終日喧擾,頗為識者所嗤。復拜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 7.    《舊唐書·温彥博傳》:貞觀二年,遷御史大夫,仍檢校中書侍郎事。
  • 8.    《舊唐書·温彥博傳》:四年,遷中書令,進爵虞國公。初,突厥之降也,詔議安邊之術。朝士多言:“突厥恃強,擾亂中國,為日久矣。今天實喪之,窮來歸我,本非慕義之心也。因其歸命,分其種落,俘之河南,散屬州縣,各使耕田,變其風俗。百萬胡虜,可得化而為漢,則中國有加户之利,塞北常空矣。”惟彥博議曰:“漢建武時,置降匈奴於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為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而撫之。一則實空虛之地,二則示無猜之心。若遣向西南,則乖物性,故非含育之道也。”太宗從之,遂處降人於朔方之地,其入居長安者近且萬家。議者尤為不便,欲建突厥國於河外。彥博又執奏曰:“既已納之,無故遣去,深為可惜。”與魏徵等爭論,數年不決。
  • 9.    《舊唐書·温彥博傳》:十年,遷尚書右僕射。
  • 10.    《舊唐書·温彥博傳》:明年薨,年六十四。……及薨,謂侍臣曰:“彥博以憂國之故,勞精竭神,我見其不逮,已二年矣。恨不縱其閒逸,致夭性靈。”彥博家無正寢,及卒之日,殯於別室,太宗命有司為造堂焉。贈特進,諡曰恭,陪葬昭陵。
  • 11.    《舊唐書·温彥博傳》:彥博善於宣吐,每奉使入朝,詔問四方風俗,承受綸言,有若成誦。聲韻高朗,響溢殿庭,進止雍容,觀者拭目。高祖常宴朝臣,詔太宗諭旨,既而顧謂近臣曰:“何如温彥博?”
  • 12.    舊唐書:列傳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7]
  • 13.    資治通鑑:唐紀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7]
  • 14.    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9-18]
  • 15.    曾鞏集:卷十五 書十首   .閲讀網[引用日期2015-08-11]
  • 16.    舊唐書:經籍志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7]
  • 17.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5-29]
  • 18.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温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5-29]
  • 19.    新唐書:列傳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7]
  • 20.    資治通鑑:唐紀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7]
  • 21.    資治通鑑:唐紀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7]
  • 22.    資治通鑑:唐紀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7]
  • 23.    資治通鑑:唐紀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7]
  • 24.    資治通鑑:唐紀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17]
  • 25.    温彥博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6-15]
  • 26.    白居正編著.唐太宗和造就貞觀之治的人們[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01.第424頁
  • 27.    白居正編著.唐太宗和造就貞觀之治的人們[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01.第424-42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