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花

(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烈性傳染病)

鎖定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人類是天花病毒唯一的宿主。天花病毒包括大天花病毒和小天花病毒,感染大天花病毒的天花更為嚴重,致死率可達30%,而感染小天花病毒的天花(亦稱類天花/亞天花/小天花)致死率較低,約為1%。未患過天花、未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都屬於易感人羣。
天花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以及接觸傳播。病毒的潛伏期為10~14天,感染後病毒先在呼吸道內繁殖,其後擴散到區域淋巴結。約感染後7~11天,繼發性病毒血症出現,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臨牀症狀,諸如發熱頭痛背痛疲乏等,隨後出現特徵性的斑丘疹
天花的治療主要是對症支持治療,包括維持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皮膚護理和處理繼發細菌感染等併發症。而Tecovirimat是第一個用於治療天花的抗病毒藥物。對於併發症,包括角膜炎肺炎等,應請相關科室醫師進行對症處理。
在全球範圍內,天花曾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在20世紀,天花造成了3-5億人死亡。然而,由於疫苗的引入和使用,天花已經被成功消滅。天花病毒僅存於兩個安全的冷凍庫中,分別是位於亞特蘭大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和位於西伯利亞地區科爾索沃的俄羅斯病毒學和生物技術載體研究中心。世界衞生組織於1980年正式宣佈天花已被消滅。
中醫病名
天花
外文名
Smallpox, Variola
就診科室
感染科、傳染病醫院
多發羣體
未患過天花、未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免疫力低於正常的人
常見發病部位
呼吸道,皮膚
常見病因
感染天花病毒
常見症狀
發熱,頭痛,背痛,乏力,口腔、面部和手臂斑丘疹,皮膚痂脱落
傳染性
傳播途徑
呼吸道傳播接觸傳播
是否遺傳
相關藥物
Tecovirimat(特考韋瑞),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天花病因

天花由感染天花病毒所致,天花病毒包括大天花病毒(variola major)和小天花病毒(variola minor),感染大天花病毒引起的天花更為嚴重,致死率可達30%,而感染小天花病毒所致的天花(被稱為類天花/亞天花/小天花)致死率較低,約為1%。

天花傳染源

人類是天花病毒唯一的宿主,天花患者為傳染源,從感染病毒到結痂均具有傳染性,出疹期間傳染性最強。天花病毒非常穩定,可以在瘡痂中存活數年。在自然條件下,天花病毒在幾周內仍然具有致病性。

天花傳播途徑

  • 呼吸道傳播:天花可通過患者的呼吸、咳嗽、打噴嚏等產生的飛沫進行傳播,和患者共處在狹小、密閉的空間可通過空氣傳播而感染。
  • 接觸傳播:天花可通過接觸患者皮損部位(如結痂、皰液等)進行傳播,甚至可以通過接觸患者的衣物、牀上用品等而傳播。

天花誘發因素

免疫力低於正常的人(包括服用免疫抑制類藥物者、艾滋病患者、孕婦等)感染天花病毒後病情更嚴重,死亡率更高。

天花症狀

天花的潛伏期為10~14天(7~19天),患者感染天花病毒後,病毒先在呼吸道內繁殖,然後遷移到區域淋巴結。原發性病毒血症無症狀,在感染後3~4天后,病毒可進一步遷移到脾臟骨髓和遠端淋巴結。繼發性病毒血症發生在感染後7~11天,隨後出現發熱、頭痛、背痛和極度疲乏,然後出現斑丘疹,逐漸變成水皰、膿皰,然後膿皰結痂,脱痂後留下瘢痕。
根據皮疹的形態,可分為普通型、改良型、扁平型、出血型和變異型。
  • 典型病程(大天花)
潛伏期:無症狀。
病毒樣侵入期:表現為突然開始的高燒、寒戰、頭痛、背痛、關節痛、乏力等流感樣症狀。
狀態期:出現斑丘疹,首先發生在口腔、面部和手臂,然後迅速擴散到軀幹和腿部。斑丘疹迅速潰爛,第3天變成水皰,第7天發展為膿皰,之後結痂。
乾燥期:如果患者存活下來,在第10~12天會有一個乾燥期,這時痂脱落,並留下永久性的疤痕。
  • 類天花的症狀
19世紀在南非和美洲中部曾發生毒性較弱的天花流行,死亡率為1%,這種毒性較弱的天花被稱為類天花(也叫亞天花、小天花)。其初始症狀與天花相似,但不那麼嚴重和廣泛。
  • 出血性天花的症狀
大約5%~10%的人感染了天花病毒後出現出血性或惡性(扁平型)皮疹,典型表現為融合的扁平非膿皰性皮膚病變及皮膚和(或)黏膜出血,幾乎總是致命的(致死率97%),患者往往在侵入期的第一個24小時後出現器官衰竭症狀而死亡。

天花就醫

世界衞生組織已經宣佈天花被消滅,因此一般不會出現天花患者。但是如果懷疑天花,須通過血液檢查和皮膚檢查來確診。一旦確診天花,將成為全球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疾控部門需立即採取行動,隔離患者及與之接觸的人。

天花就診科室

感染科或傳染病醫院

天花相關檢查

病史和查體
  • 流行情況:有無天花流行;有無天花病毒實驗室工作暴露;
  • 個人史:年齡、既往身體狀況、是否接種過天花疫苗、是否接觸過天花患者等;
  • 自覺症狀:有無高熱、乏力、頭痛、背痛等症狀,出疹是否有一定的規律;
  • 體格檢查:是否可見典型皮損(包括斑丘疹、皰疹、膿皰疹等)。
免疫學檢查
  • 補體結合試驗;
  • 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
  • 中和試驗。
病原學檢查
  • 電鏡:可用於觀察天花病毒。
  •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用於檢測病毒DNA。

天花鑑別診斷

猴痘病毒感染也可引起類似於天花的症狀,需通過病原學檢查等進行鑑別。

天花治療

天花治療的主要是對症支持治療,包括維持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皮膚護理和處理繼發細菌感染等併發症。

天花一般治療

嚴格隔離
  • 感染天花病毒者必須嚴格隔離直至痊癒;
  • 患者的衣物、被褥及其他用品均需嚴格消毒;
  • 與患者或其用品有過接觸的人員也應隔離觀察,並接種天花疫苗。
支持治療
保證患者的營養供給,必要時可行靜脈營養。

天花藥物治療

Tecovirimat(特考韋瑞)是第一個用於治療天花的抗病毒藥物,於2018年7月在美國獲准使用。

天花對症支持治療

  • 合併細菌感染的患者可應用抗生素治療。
  • 高熱患者可應用藥物降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藥物。
  • 疼痛明顯的患者可應用止痛藥。
  • 皮疹可請皮膚科醫師會診,應用藥物對症治療。
  • 發生角膜潰瘍和口腔潰瘍的患者可請眼科和口腔科醫師會診,對症治療。

天花其他治療

併發症的治療:出現腦膜炎、骨髓炎、肺炎等併發症的患者,應請相關科室醫師進行對症處理,減輕患者痛苦。

天花預後

不同類型的天花預後不同,典型天花(大天花)死亡率約30%,類天花(小天花)死亡率約1%,出血性天花死亡率高達97%。如能存活,則可獲得終身免疫。
併發症
天花患者可有多種併發症,如皮膚繼發細菌感染、角膜炎和角膜潰瘍導致失明、病毒性關節炎和骨髓炎、細菌性肺炎、睾丸炎、腦炎等。

天花預防

此病以預防為主,提倡接種天花疫苗種痘)。
參考來源: [1-11] 
參考資料
  • 1.    馮龍斐,杜冰,黃瀅潔, 等.基於LAMP法快速檢測天花病毒[J].中華實驗和臨牀病毒學雜誌,2019,33(3):314-318. DOI: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9.03.018.
  • 2.    李曉溪,邵帥,楊美燕, 等.抗天花病毒藥物特考韋瑞處方前研究[J].國際藥學研究雜誌,2016,43(3):557-561. DOI:10.13220/j.cnki.jipr.2016.03.030.
  • 3.    鄺麗詩,馬伯英.天花病毒實驗室保存失誤事件回顧和泛思[J].中華醫史雜誌,2013,43(4):211-213. DOI:10.3760/cma.j.issn.0255-7053.2013.04.004.
  • 4.    嚴有望,李少安.儲存天花病毒的銷燬[J].國外醫學(病毒學分冊),2002,9(3):73-75. DOI:10.3760/cma.j.issn.1673-4092.2002.03.003.
  • 5.    Thèves C, Crubézy E, Biagini P.History of Smallpox and Its Spread in Human Populations.Microbiol Spectr. 2016 Aug;4(4).
  • 6.    Thèves C, Biagini P, Crubézy E.The rediscovery of smallpox.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4 Mar;20(3):210-8.
  • 7.    Voigt EA, Kennedy RB, Poland GA.Defending against smallpox: a focus on vaccines.Expert Rev Vaccines. 2016 Sep;15(9):1197-211.
  • 8.    Sinclair R, Boone SA,et al.Persistence of category A select agents in the environment.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8 Feb;74(3):555-63.
  • 9.    Merchlinsky M, Albright A,et al.The development and approval of tecoviromat (TPOXX®), the first antiviral against smallpox.Antiviral Res. 2019 Aug;168:168-174.
  • 10.    Khan F, Ali M.The last case of smallpox.Lancet Infect Dis. 2018 Dec;18(12):1318.
  • 11.    Stamm LV.Smallpox redux?JAMA Dermatol. 2015 Jan;151(1):13-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