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津老城廂

鎖定
公元一四零四年(明朝永樂二年),天津設衞築城。此後,富豪商賈陸續雲集老城廂,使天津迅速成為中國北方的經濟重鎮。老城廂是天津舊城所在地,該地區以鼓樓及鼓樓商業街為中心,由東馬路、西馬路、南馬路、北馬路圍合而成,總佔地面積94公頃,約有居民2萬户。
中文名稱
天津老城廂
外文名稱
Travel to watch industry
地理位置
宣武門外南橫街西口
氣候類型
暖温帶半濕潤氣候區

目錄

天津老城廂建立

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説,老城廂作為天津的搖籃,藴藏着濃郁的民俗民風和文化藝術精華,堪稱天津城"活化石"。

天津老城廂發展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老城廂的改造和拆遷被納入了天津市改善城市景觀和環境面貌的總體部署中。從2003年開始,改造和拆遷工作陸續展開,除了具有保留價值的建築和古蹟外,窄小的衚衕、危舊的房屋將隨之不復存在,伴隨着它們退出歷史舞台的腳步,具有百年曆史的老城廂將漸漸離我們遠去。百年滄桑,留下多少令人回味的東西,從歷史的長河中採擷一些,留做一份永久的記憶。

天津老城廂歷史

據專家介紹,金元時期,天津聚落形成,初建直沽寨,其規模只是個大漁村。元代中葉為海津鎮,遂成鎮制。明永樂二年(1404年),設衞築城,修建門樓,挖護城河,蔚為壯觀。天津衞城為土築,垣長9裏13步,高2丈5尺。設4門,門上建有城樓,由於衞城建得整齊雄偉,因此有"賽淮安"的美稱。弘治初年,改建成磚城,四門上重建城樓,並分別題名為:鎮東、定南、安西、拱北。天津市衞城的平面是東西寬,南北窄,呈矩形,狀如算盤,也稱算盤城。衞城的格局如傳統中國縣城,當中有溝通南北東西的十字街,向外延伸可通四鄉大道,十字街交叉處建鼓樓。衞城初建,當局設管理漕糧鹽和民刑機構衙門、倉廒、文廟、武廟、衞學、清軍廳、集市等。明崇禎十七年,天津衞城三衞軍士舉行起義,高擎"天民順"大旗迎闖王李自成,但李巖率大軍到天津南郊並沒進城即回北京,天津被清軍攻破。清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三衞合為一衞,雍正三年(1725年)改衞製為州制,後升為直隸州。雍正九年(1731年)設天津府。清代從順治到嘉慶140多年間,天津城重修12次。其中,雍正三年天津衞城落地重建。重修後的天津城,城高2丈4尺,共有城垛1454個。東西寬504丈,南北長324丈,成為東西南北四條馬路的雛形。義和團運動期間,天津城被義和團和清朝官兵用作抗擊八國聯軍的"制高點",使侵略者遭到重創。1900年7月,八國聯軍攻破天津城,第二年,由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天津城牆,從那時起,具有496年曆史的天津城垣不復存在。1901年,在原址建成東南西北四條馬路,各方投資者紛紛在這裏興建門臉房,商業日漸繁榮。解放後,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老城"也只成為市區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