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公生

鎖定
天公生是福建四川台灣等地傳統節日。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
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穀日,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
這一天婦女多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寄託了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中文名
天公生
節日時間
正月初九
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
閩台地區
節日活動
在天井巷露天地方膜拜蒼天

天公生簡介

天公生 天公生
作為民間信仰的一部分,在“天公生”這一天還有許多禁忌:早晨起來洗臉後洗臉水不可倒入污溝、地上,恐污了天公的臉,一旦倒了,不尊敬天公,恐遭天責。要將洗臉水倒於尿桶、尿缸、廁所(不露天的);當天露天場所不掃地,屋內掃的垃圾也要停放起來,第二天才倒外面;小孩不可在露天場所小便,否則是對天公不恭,天公必責;婦女內長短褲一律不準晾於外面,要在室內,否則有辱天公,陰陽相沖,必遭天責;大小便桶當天不可到池塘洗滌;農民不去挑糞,恐怕潑在地上污了天神、日爺。

天公生初九天日

天公生即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他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
初九天日 初九天日
正月九為玉皇聖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科儀。他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自午夜零時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都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
祭拜天公的儀式,相當隆重,在正廳天公爐下襬設祭壇,一般都是用長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紙再迭高八仙桌為「頂桌」,桌前並繫上吉祥圖案的桌圍,後面另設“下桌”。“頂桌”供奉用彩色紙製成的神座(象徵天公的寶座),前面中央為香爐,爐前有扎紅紙面線三束及清茶三杯,爐旁為燭台;
其後排列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綠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甜料(生仁、米棗、糕仔等)、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徵人之長壽)等祭玉皇大帝的從神。
舊時的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大樹下(最好是桂花樹)唱歌,請玉皇大帝最寵愛的小女兒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須歡樂吉祥,讓七仙女高興,她一高興,父皇玉帝就會保佑人間一切順利。

天公生祭拜開始

祭拜天公的時間約從正月初九這一天的子時,也就是凌晨十一點至一點之間開始,一直到隔天清晨七點前都可以,由於玉皇大帝是中國民間身份最大的神明,所以人們覺得他是至高無上,祭拜前全家必須要齋戒沐浴,祭拜時由家中的長者先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禮,再依長幼順序分別上香。
祭拜天公必須非常隆重,供品也必較講究,頂桌主要以清素齋品為主,下桌擺的五牲葷食是獻給天宮的部屬神明。而頂桌除了齋品外,還要鮮花、蠟燭各一對。並且還要以紅龜粿發粿來敬奉。因為紅龜粿代表吉祥,而上頭的龜甲圖案表示長壽,來説明天公有保育萬物之德,必須長長久久,地位遠超人類祖先。
至於獻給天公的銀紙錢則是需要用特別製作的‘天公金’,來代表人們對天公崇高的敬意。

天公生節日小禁忌

由於民間非常重視祭拜天公,所以這一天都有一些不可觸犯禁忌。如不可曝曬女性內褲、不可以隨便傾倒便桶、口出穢言…等等,以免褻瀆崇高的玉皇大帝

天公生閩台年俗敬天公

傳統的敬天思想是非常突出的,認為天乃宇宙的主宰者,對萬物具有強大的統治力、正是基於這種觀念,皇帝被稱為"天子"。天子也必須順應意,如果違反了,就喪失天命,就會有一位真命天子來取代他。
無形的"天"同時也被具體化了,稱為玉皇大帝,俗稱天公。每年的正月初九為天公生日。"天公生"是閩台民間一個極為隆重的節日。年初七就開始制米龜、圓、“牽”,蒸發粿、甜粿、鹹粿。初八晚上,暮色初合,便當"天"擺上八仙桌。沒有庭院的,則擺在窗口邊。隨後擺上十二碗乾鮮水果,十二碗素菜,以及蒸好的紅龜粿、面乾等。也有些人家供葷菜,那就要雙份的五牲,十分隆重。
敬天公的大紅燭是新的,香爐是專用的,燒的紙錢也是特製的"天公金"。"天公金"較一般紙錢大,正方形,刷金箔,而且必須折成金元寶的樣子。
當所有的供品都擺好後,一家人便開始點香拜夭公。連抱在懷中的嬰兒也不能免。往往由母親抱着,把點着的香塞在孩子手中,象徵性地拜幾拜。當母親的,口中還要念念有詞,祈禱孩子平安長大。一家人中若有一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到了深夜11時,子時已到,便是初九天公生日,開始燒"天公金",燃放鞭炮

天公生正月初九天公生

中國的傳統易理,對數目字的認識,是以一到九為實數;以一為陽數之始,以九為原始之。
在道教,玉皇天尊被認為是天界的大羅天界的主宰,尊貴非凡,因此,以象徵“始”和“終”的日子作為其神誕。
同時,卦象中“一”和“九”,象徵了人間必需的“”和“”。
閩南風俗,對“天公生”的注重,比之慶祝新年元旦有過之而無不及

天公生傳説

閩南人流傳的一則傳説把“天公生”看得比新年重要,並且對傳説內容作了解釋。
傳説中,在唐朝黃巢的軍隊曾在新年間從北方到南方(也有人説是宋朝楊宗保,又有人説是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總之,是傳説!),北方軍隊在遇到服飾與語言不同的福建居民時,由於聽到這些居民自稱是“狼”(閩南音“人”的讀音),而大開殺戒。
面對北方強兵的福建居民,只好紛紛逃到甘蔗園內躲避。一直到北兵弄清楚是怎回事,停止了殺戮。南方的福建人才走出蔗園。
據説,僥倖僅存的福建人便把走出蔗園的日子,即正月初九日,用來補過新年,形成了後來的風俗。
在初八晚過後,初九的子時,即是祭神時間。這時,信仰天公的家庭都會準備祭品拜天公。
講究儀式的家庭,會在户外或在户內院子裏選擇一處沒有遮攔、可以直對天際的空間,用兩張桌子重疊成高壇,又在兩側各放一枝甘蔗,以便朝望天空祭神。祭神的甘蔗須帶葉,以徵節節上升甜節節和開枝散葉。

天公生意義

天公誕雖然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和天公誕有關的傳説,卻反映了積極的反戰思想,強調不同語言文化溝通的重要。警惕我們戰爭的可怕與平民的無辜。它也説明,族與族,以及人與人互相接受才能止殺;為了和平,人們主動深入了對方和溝通是很重要。
題圖:貢品
【介紹】: 閩南與台灣民間的神明許多是屬於想像神,人類為要探究宇宙萬物的奧秘,便由離奇的思想形成了神話。神話便是由於實在的事物而產生之幻想故事。所以閩南與台灣民間的想像神許多來自神話。所以古代人很容易想像神明界也有最高神,神格至尊 玉皇大帝,簡稱玉帝,俗稱天公。宇宙中一切的神明,都是在他的統轄下,沒有天地以前,就先有了他,天地萬物由他而創造,他本身永住天上,但委派諸神到世間來觀察人間的善惡,因此,他可以説是統一神,神格至尊,一般人信奉他為至高無上之神。閩南與台灣民眾奉祀“玉皇大帝”是神中的至尊,或稱“玉天大帝”、“玉皇上帝”、“昊天上帝”、“天租公”、“天帝”、“玉皇”,俗稱“上帝”、“天公”等。“玉皇大帝”居住在天上的玉京,故名之“玉皇”。不但授命人界的天子管轄民眾、還統攝天、地諸神,可謂神中之神。

天公生玉皇大帝

道教稱天界最高主宰之神為玉皇大帝,猶如人間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仙和人間、地府之事。亦稱為天公、天公祖、玉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據《玉皇本行集》記載:光明妙樂國王子捨棄王位,在晉明香嚴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救民,渡化眾生,歷億萬劫,終為玉帝。有説玉皇大帝就是道教的‘元始天尊’(即玉清元始天尊的簡稱。道教所供奉最高的神。)敬天畏命古人認為“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萬物生長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順天行道。於是“天”命令天子來人間執政治民,天子必須順應天意,這樣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否則天子違反了天道,天就會降下各種災害懲罰。天子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天子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的“祭天”,就不但是天子必行的職責,也是國家的大典。天子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可是“天”是無形的、渺茫的,人又怎麼能祭祀他呢?為此便把“天”具體神化,稱之“玉皇大帝”。因玉皇大帝是由人想像而來的神,所以原無神像,到宋真宗時,才為他塑像,視其自家祖先,封其為玉皇。統領天、地、人三界據閩南與台灣民間傳説,“玉皇上帝”不但授命於天子,統轄人間,而且也統轄諸神仙,以及自然神和人格神——即古來所謂的天神、地祇、人鬼都歸其管轄,天神就是屬於天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涵日、月、星辰、風伯、雨師、司命、三官大帝、五顯大帝等,而玉皇大帝也屬天神之一,地祇就是屬於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涵土地神、社稷神、山嶽、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人鬼就是歷史上的人物死後神化的,包涵先生、先公、先租、先師、功臣,以及其他歷文人物。抑且,玉皇上帝統領天、地、人三界神靈之外,對於天地,宇宙萬物的興衰隆替、吉凶禍福都得管,因此便有像人間那種政治組織,所以通俗又認為玉皇上帝之下,在中央行政方面,有管理學務的文昌帝君,有管理商務的關聖帝君,有管理工務的巧聖先師,有管理農務的神農先帝;在地方行政方面,有城隍爺、境主公、土地公、地基主、東嶽大帝、青山王,在司法方面,有鄂都大帝和十殿閻王;總之,玉皇上帝為神中之神,所以人人都以玉皇上帝為神中的至尊。地位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卻是中國最大的神祇,是眾神之王。
在《西遊記》中,玉皇上帝管轄着一切天神、地祇、人鬼。他住在天上宮闕里,辦公衙門是金碧輝煌的靈霄寶殿,手下的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叱太子、巨靈神、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五方揭諦等,文神有李老君、太白金星、文曲星、丘真人、許真人等。他還管轄着四海龍王、雷部諸神,以及地藏菩薩、十殿閻君等。
玉帝源於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時期,人們稱最高神為帝,或天帝、上帝,這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文武仙卿的大神。周朝及後世統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權神授”,極力宣稱自己是天帝的兒子,故稱“天子”。本土道教產生,道徒們便把天帝請了進來,讓他當了神仙界的皇帝,並總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玉皇大帝成為全民(以漢族為主)崇拜的最高神。神格化的形象原來比較抽象、概念化的天帝,被進一步神化和人格化。
傳説三界大亂,太白金星、李老君、如來佛一商議:要選一個德才兼備格能人,來做天上個皇帝。哪曉消息一傳出,許多天神總要爭了做。人間有位張友仁天天做好事,再冷再苦也能忍耐,所以人家幫他取個綽號叫張百忍。 [1]  太白金星變作一個乞丐,來到張家門前,張百忍細心照料。太白金星因他德才兼備,推薦他為玉帝。正月初九,張百忍生日全家雞犬升天。玉皇剛到天庭,不知如何治理。太白金星説:“最有治理之才個要算西天的如來佛,只有找他取經,方成大事。”張百忍對佛祖説:“佛祖,我本凡間一位凡夫俗子,才疏學淺,我想你在西天治理多年,必有大志,小民故此登門取經,萬望賜教。”如來佛説:“天帝,何必客氣,你在凡間實屬德才兼備、精明能幹之人,故此請你上天治理三界之亂,大同小比,一樣道理。小者治家,大者治國,為人必須自正,然後才能正人。正心修身,不可忘卻,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百忍聽到如來説,字字句句記在心。 [2] 
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畫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道士們只能用世間最高貴的形象去塑造諸神之王,人間帝王也很樂於看到仙國主宰的身上有自己的影子。由於先民的繪聲繪影,無怪閩南與台灣地區以往的一些善男信女,都認為玉皇大帝是操縱人間禍福吉凶的主宰,更確信他也掌握人間萬物生長、保育和賞罰的大權,是一位極具威嚴的神,所以玉皇上帝的聖誕祀,更莊重於一般諸神的祭典了。
因為玉皇大帝是由人們所想像而來的神,視其為自然祖先,封其玉皇。因此玉皇大帝是如此的崇高偉大,所以民間無法為他塑造神像,而以“天公爐”象徵。如果信徒要祭拜玉皇大帝,就每天對“天公爐”焚香膜拜;另有一説:玉皇大帝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故而供奉“三界爐”上香致意。有些鄉下民家僅在庭院門前豎立一根插香竹竿,表示玉皇大帝的無影無形,每天早晚燒香祭拜。

天公生禮拜儀式

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開始,一直到天亮為止。在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須齋戒沐浴,以莊嚴敬畏的心情舉行祭拜,家家户户都在正廳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壇,供桌上備神燈、五果(柑、桔、蘋果、香蕉、甘蔗)、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等),並面線塔,另設清茶三懷,還有甜粿、社龜,到了時辰,全家整肅衣冠,按尊卑挨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禮拜,然後燒天公金。農曆正月初九為玉皇上帝誕辰,那麼難道正月初一至初八就沒有天地嗎?傳説各住家的灶神監視其家人的善惡,於農歷二十四日夜晚,上天向玉皇報告,而玉皇上帝於二十五日隨着諸神巡視諸天,並決定人民來年的福禍。因此,一般人就齋戒沐浴並焚香崇拜他。閩南與台灣地區不少民眾,尤其是鄉村十分崇拜玉皇大帝,對玉皇大帝的普遍敬奉,反映了人們對未知世界的神往和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對神權的敬畏和對不死的追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