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和下西洋

(2009年羅嘉良主演的電視劇)

鎖定
《鄭和下西洋》是中央電視台出品。由馬驍執導,羅嘉良唐國強杜雨露於小慧領銜主演的大型歷史電視劇。
該劇講述了建文帝為鞏固皇權削蕃,歷經“靖難之役”後,朱棣登基,定都北京,國家迅速復興強盛。為“示天國德威”,他派遣鄭和七下西洋,促進與邦國的商貿與文化的交流。在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曾多次遭到部分官員的反對,雖在海上遭遇海盜的攻擊,歷經諸多磨難。在最後一次的航行中,鄭和想要越過“風暴角”,從海上去尋找大西洋和歐洲陸地。他不顧朝廷阻止,率船隊主力試圖穿越大西洋。 [1] 
2009年3月25日在央視八套播出 [2] 
中文名
鄭和下西洋
作品類型
歷史、航海
主    演
羅嘉良
唐國強
杜雨露
於小慧
製片地區
中國內地
導    演
馬驍
編    劇
朱蘇進
出品公司
中央電視台
首播時間
2009年3月25日
首播電視台
央視八套
網絡播放平台
優酷、土豆
集    數
59 集
每集時長
45 分鐘
發行公司
CCTV

鄭和下西洋劇情簡介

大明洪武年間,少年馬和從雲南被徵入宮為太監,分到燕王府當隨從。燕王朱棣胸有大志,在守邊歲月中經受了磨鍊,尤其結識高僧姚廣孝後,更是開闊了胸襟。他與父皇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越來越不合拍。在跟隨朱棣守衞北平和邊陲的日子裏,馬和逐步成長起來,其良好的素質,為以後的建功立業打下了基礎。
皇長孫朱允炆君臨天下,為鞏固皇權開始削藩,燕王朱棣首當其衝。為了生存,朱棣被迫裝瘋,飽受屈辱。鄭和的結拜姐姐宋蓮芯,也被奸臣所謀。朱棣在絕境中毅然率領八百壯士起兵,展開了爭奪皇位的“靖難”之役。戰爭中,馬和與姚廣孝、張玉等人一樣功勳卓著,尤其在鄭村壩一役,他奮勇救朱棣於危難,從此更被燕王視為心腹。
朱棣登基後,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決心直追漢武唐宗,開創一代盛世。登基之初,他賜馬和姓“鄭”,隨之,悄然改變朱元璋的禁海國策,任命35歲的鄭和為統率大明寶船隊下西洋的欽差總兵官。
永樂三年7月11日,鄭和率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從南京、太倉一帶至福建長樂太平港揚帆出海。鄭和寶船帶領着龐大的大明船隊,從此開始長達28年的海外宣揚國威和尋求貿易的遠航。
朱棣是大航海的決策者和組織者。從船隊出海的鄭和下西洋第一天起,他就在陸地上指揮、控制和支持着這一偉大的航程。他下令在江浙、福建、廣東、湖北一帶造船,並在全國範圍擴大瓷器、絲綢、茶葉等出口貨物的生產。同時,借大航海之機實施永樂盛世,開始編纂《永樂大典》,疏浚京杭大運河。他還與姚廣孝微服私訪,恢復生產,與民休息。徐皇后也勵行節儉,並抱病親身勸桑。從而,使國家迅速實現了復興,為下西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質保障。
截圖
截圖(13張)
鄭和率船隊第一次下西洋,恢復了明王朝對南洋諸島的管轄,命名了景弘島、永樂羣島等。此間,鄭和船隊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打擊大海盜陳祖義。此人在南洋地區多年為非作歹,無人治服,致使大明與南洋航道不通。鄭和率船隊與其鬥智鬥勇,終於為南洋各國除了一害。大明寶船隊在訪問了南洋和南亞的占城、爪哇、蘇門答臘、錫蘭、古裏、舊港等國家和地區,所到之處,均推行和平外交,迅速發展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響,尤其和當時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印度南部海域地區的人民,結成了無比親密的關係。
船隊歸來時,朱棣並沒有被勝利所陶醉。他的目光不再是停留在“宣揚國威”或暗中尋找建文帝的下落,而是決心以更加開放的思路,支撐起一個前無古人的大航海事業。這樣一來,從皇上到百姓的觀念都已轉變,使商品經濟的萌芽加快發生了。那個時代,海上航行的實力,實際代表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海船的鼎盛,又象徵着國家的富強、技術的發達,文化的進步。隨着鄭和船隊走向海外世界,這位君王不僅追求“四海賓服,萬邦來朝”的目標,而且,一心想開闢唐宋以來出現的海上絲綢之路,將中華民族的文明成果,廣泛傳播到東南亞和亞非大陸。在此基礎上,朱棣還開始了一系列更大的手筆。其中之一即決定將北平改為北京,下令大規模營建新的京城,包括今天的故宮,基本上還是明初打下的基礎。
劇照
劇照(21張)
朱棣讓鄭和在與西洋諸國交往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德服人,不恃強凌弱。經濟上則厚往薄來,給予各國諸多好處,樹立了泱泱大國的風範。在當時的世界上,大明船隊很好地發揮了一個大國維護地區和平的作用。鄭和在此期間,率領船隊在馬六甲和忽魯謨斯等國建立了貨棧,與阿拉伯人、波斯人、歐洲人廣泛展開貿易。錫蘭國篡位者亞烈苦奈兒背信棄義,想劫持大明船隊,鄭和出於無奈被迫還擊,但他始終堅持“自古知兵非好戰”的信條,以智慧和寬容,正義與威力,來化解兩國之間的危機。徐皇后的病逝,使朱棣傷心欲絕。好在大明船隊再次航海歸來,特別是鄭和將桀驁不遜的亞烈苦奈兒押來大明,聽候皇上裁決其生死時,朱棣以中華文明來處置此案,最終感化了這個兇暴的國王。鄭和越是走向未知,朱棣就越激起萬丈雄心。他不滿足於已知領域,想讓鄭和把船隊帶到更遠的地方,去窮盡整個世界。
姚廣孝以年邁之軀,向朱棣陳述自己的看法,多國使者對鄭和及船隊的肯定,尤其永樂朝和海外這些國家友好往來的鐵一般事實,讓朱棣又一次猛醒過來,他排斥了種種攻擊,重新讓鄭和回到船隊,踏上了遙遠的非洲東岸之行。此次,鄭和率船隊完成了從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歷史性跨越,與非洲各國建立起牢固的友好關係。朱棣多次親自率兵征討漠北,解除了北方最後的軍事威脅。此時,實現了大明對西南、西北、東北地區的完整管轄,奠定了中華民族寬闊的疆域版圖。在凱旋途中,他病情加重。臨死前,他仍然牽掛着身在海外的鄭和船隊。
鄭和船隊返航歸來,朱棣已病逝於漠北返程途中。皇太子朱高熾即位,果然馬上重施海禁。朱高熾放出了一直反對下西洋的户部尚書夏原吉,罷撤下西洋的一切活動。鄭和改職為南京守備,帶領船隊官兵負責修建大報恩寺。期間,鄭和被人視做禍國殃民的“國賊”,特別是他從海外帶入的新奇見解與知識,更為傳統觀念所不容!珍貴無比的《航海日誌》,也被當做妖言罪證焚燬,水師與海船盡遭裁撤。兇險莫測的命運,令鄭和痛苦欲絕,他深感“帝王不可信,親人不可期,榮辱不可計”,欲飲恨自盡。
這時,朱高熾卻突然病逝,年輕的朱瞻基即位。宣德帝發現祖父永樂朝轟轟烈烈的朝貢貿易,已經銷聲匿跡,前來謹見中國皇帝的外國使臣也大大減少,並且海上又開始不寧靜了。他領悟到下西洋的重要之所在,力圖恢復朱棣時代的鼎盛,於是下旨重用已經六十多歲的鄭和,讓他和王景弘一道,繼續接掌寶船隊,重建水師,再度巡洋。
宣德六年,鄭和率領二萬七千人,開始了第七次下西洋。這是鄭和最後一次出洋。他訪問了二十多個國家,讓各國重新看到了明王朝的威望,恢復和建立了相互友好關係和貿易。這次航程,鄭和感到身體已經每況愈下。他想率領船隊訪遍西洋諸國,便分出若干船隊,由副使們分頭率領,到一些國家去宣詔和貿易。
最後的航行中,鄭和的願望是要越過“風暴角”,從海上去尋找大西洋和歐洲陸地。他不顧朝廷命令,率船隊主力馳入南半球,他試圖穿越新大洋,接觸神秘的西方世界。但是,在距好望角近在咫尺的地方,鄭和被朝廷力阻回國。他已經快油枯燈盡,終於病逝于歸途。 [1] 

鄭和下西洋分集劇情

    第1集

      15世紀初,中國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大航海時代,將中華民族的文明傳播到亞非30多個國家,完成這一偉大創造的人,是明朝的鄭和,站在他身後的是永樂皇帝朱棣。1433年,正當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完成之時,反對者藉機搗亂。鄭和不甘認命,想在有生之年再現先帝朱棣的宏願。但當朝皇帝朱瞻基也下旨讓船隊返航。時光倒回鄭和的少年時代。1381年,鐵平將軍奉洪武皇帝之令,從雲南、貴州、廣西等地遴選農家少年進宮為太監。少年馬和被抓,企圖逃生,未獲成功,且遭車拖懲罰。漠北,年青的燕王朱棣率兵征討前元殘部,把對手打得落花流水。為保持邊疆和平,朱棣單槍匹馬來到敵軍陣前,曉之以情,動之以禮,不戰而屈人之兵,説服太尉阿里不花歸降明朝。這時,報信人送來消息,其母馬皇后病故。馬和大難不死,被閹割成太監。在馬皇后的靈堂前,當朝紅人方孝孺、齊泰質問朱棣,為何遠在漠北,卻如此之快來到南京。奇僧道衍(姚廣孝)機敏相助,幫助朱棣擺脱了困境。


    第2集

      朱棣按捺不住,又派心腹南軒公、張玉尋找姚廣孝。皇上賞賜燕王遴選來的小太監,燕王妃惟獨看中了少年老成,寵辱不驚的少年馬和。姚廣孝與朱棣見面,兩個胸懷天下的英雄惺惺相惜。朱棣守邊北平,豪氣萬丈,更對海禁等國策持不同看法。這讓姚廣孝慧眼識英雄,他甘願出山相助。徐王妃回到北平燕王府,馬和以其聰明機智一眼被朱棣看上,從此留在身邊。為節制朱棣,皇上派胡誠到北平任布政使。朱棣對父皇與太子黨的用心難以猜測。南軒公教王子朱高熾、朱高煦識天相。兩位王子都心不在焉,侍立一旁的馬和反倒專心致志地聽南軒公講述星座知識。姚廣孝來到北平,即成為朱棣的軍師。今天,朱棣到玉明寺拜見和尚,坦誠對新來的布政使有疑,而姚廣孝倒認為這是福不是禍。朱棣聽從姚廣孝的計謀,採取寬容的做法,竭力保護部屬不受“胡惟庸、藍玉”兩案的牽連,順手將那些桀驁不遜的將領們收歸旗下。正當燕王為受到皇上的嘉賞而高興之時,又傳來聖旨,要將其屬下南軒公調京,另有任用。朱棣知曉這是東宮出的主意,要挖他的能人。二王子朱高煦想教訓胡誠惹出大禍,反而嫁禍馬和。徐王妃調查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利用此機會整頓家風。馬和勇於冒死救主,忠心不二的精神,得到朱棣與徐王妃的獎賞。


    第3集

      徐王妃收留罪將之女宋蓮芯為義女。姚廣孝對馬和一番教訓,甚為賞識,當面向燕王要人,收此子為徒。這是一堂人生之課,姚廣孝告誡馬和,宦官不但要做人,而且要做個人上之人。朱棣同王妃正在談論岳父徐達的近況,小姨子徐妙錦趕來告知父親已歸天了。妙錦痛斥皇上加害於其父,也遷怒朱棣。八年後的馬和,已鍛鍊成材,成為燕王的心腹。朱棣此次進京,因堅持自己的主張要造大船,建水師,還要到海上去打倭寇。表面上得到皇帝的讚揚,賜他一本《祖訓錄》,實際意思是警示祖宗之法不可改。燕王失寵了。馬和告訴宋蓮芯天方是一個神住的地方。他一直有個信念,長大一定要像父祖那樣去海外看看。徐達死後,朱棣執掌北方軍務。軍營有人鬧事,朱棣要處理為首者,姚廣孝認為穩則消災,激能生變。緊要關頭,朱棣忍痛拿自己的愛將張玉開刀,在眾將面前樹起權威,讓三十萬將士同舟共濟,如同一體。


    第4集

      齊泰等上書,奏請削藩,朱棣、姚廣孝分析皇上的態度認為尚在權衡利弊。家丁劉業報告馬和與宋蓮芯偷情,接着便傳來蓮芯跳井的消息。姚廣孝提議殺了小人劉業。太子朱標病逝,朱棣悲痛不已。朱棣在靈堂裏與馬和聊天,問他有朝一日想不想去天方朝聖,馬和做了肯定的回答。面對突然變故,幾位將軍急於要見朱棣,可都被打發走了。馬和把燕王的情況告訴師父,姚廣孝認為火候沒到,務必給下一劑猛藥。胡誠認為朱棣有叛逆之心,琢磨如何為東宮立下首功。朱棣向姚廣孝討教以靜制動的辦法。姚廣孝要殿下即刻進京面見聖上,請辭軍權,放棄燕地。主動領取禁海事務,修建海邊衞所,以燕地賭天下。胡誠接到太子黨的密件,要他將北平的情況三日一報。


    第5集

      秦王、晉王密約燕王共同反對太子黨。朱棣一時不知如何才好。幕僚稟報朱棣收下二王密信。胡誠一心想要巴結東宮,便提前進京。姚廣孝告訴朱棣,燕王府的白布是他讓送的;調集大軍、替換將校,也是他授意張玉乾的!他想做的就是代天行道,想要的正是一位敢於進取、敢於開創的盛世君王。他希望燕王當機立斷,早下決心,爭取太子之位。馬和也勸燕王千萬不能坐以待斃。這些建議,皆遭燕王否決。寧王派人送給燕王兩百斤茯苓。朱棣感到意味無窮。胡誠拜見皇長孫朱允炆,出賣了朱棣,並得知天機。齊泰要胡誠回北平後,透露假情給朱棣:説皇上已秘密立儲,此人就是燕王。馬和去見師父,告訴姚廣孝聖旨已下,這一定跟立儲有關。姚廣孝斷定,儲君必然不是燕王。皇上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儲君之位已定。胡誠要求普天同慶,家家户户必須放鞭炮,掛燈籠。燕王府的人怎麼也高興不起來,與胡誠的手下鬧起糾紛,馬和只得出面調解。


    第6集

      今日的一敗塗地,朱棣認為留下姚廣孝,便是留下了天大的危險。於是命令馬和殺姚廣孝,不然就將馬和一道斬首。徐王妃勸王爺,從今以後,過自己的安生日子,不爭不鬥,祛災取祥。靈谷寺內,姚廣孝與馬和師徒二人坦然對酒當歌,兩人都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在王妃的開導下,朱棣幡然醒悟,為作出這一錯誤決定,親自去向大師賠罪。姚廣孝帶着馬和來燕王府,看朱棣如何殺了自己。他們相遇在橋上,一番言詞之後,激發朱棣繼續追求帝王事業。皇上令諸王進京。姚廣孝勸朱棣主動交出兵權,這樣既可自保,又可試探東宮意圖。秦、晉兩王拜見皇太孫,行完君臣之禮後,要求行家禮,方孝孺認為這樣不妥。朱棣也到東宮拜見,朱允炆要行家禮,反被燕王制止。朱棣還主動提出交出帥印兵權,放棄藩鎮屬地,懇請回京療傷。朱允炆被對方誠意感動了。齊泰希望借眾王進京之際,假聖上一雙鐵掌,削奪藩鎮。皇太孫朱允炆對此把握不定。


    第7集

      馬和請宦官弟兄在酒樓裏喝酒,瞭解到有些人家境困難,主動幫助解決。酒席散後,王景弘請馬和轉告燕王,皇上已臨大限,快不行了。為避大禍,朱棣請來御醫看病,沒料卻反遭算計。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朱棣與晉王、秦王喝酒。席間被兩位哥哥追逼,好在他的真情泄露卻讓密探看得清清楚楚。朱棣裝病事情敗露,前往東宮向皇太孫請罪。朱允炆感動之下竟認朱棣為周公。一回到北平,朱棣就去找姚廣孝,告訴在京城發生的事情。大師勸燕王趕緊準備應變,以免被動。宋蓮芯以為馬和太有心計,馬和只好向義姐表明,自己將那些兄弟們的親屬弄來北平,是在想辦法把他們保護起來。秦、晉二王相繼暴病而亡。姚廣孝提醒,下一個恐怕要輪到燕王了。朱棣表示,自己絕不會落到他們的下場。洪武三十一年,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病逝,朱允炆即位。


    第8集

      新主即位,眾臣建議裁撤藩鎮,將天下兵馬收歸朝廷。齊泰建議各藩鎮親王留守原地,不得赴京奔喪。朱棣一行在浦口被鐵平攔阻。僵持不下之時,馬和出面見鐵平,要求先把燕王迎進城,待報朝廷定奪是否入京。齊泰認為朱棣是抗旨奔喪,意在逼宮。建議皇上只准朱棣一人過江祭奠,趁機解除兵權,予以扣押,徹除後患。馬和看出其中陰謀,獻計讓兩位王子替燕王赴京,自己願意陪伴前行。朱棣反覆思量,同意走這一步棋。果真,拜祭完先帝,朱高熾與朱高煦向皇上請求返回北平,齊泰卻將二人強留京城做人質。兩位王子被拘,讓朱棣憤怒至極。姚廣孝反而祝賀燕王躲過一劫。同時建議朱棣,即刻上表,向朱允炆表示忠義之心。朱允炆聽從方孝儒的建議,開始裁撤各地藩王。各位王爺一一落馬。朱允炆還給朱棣下旨,讓他揭發諸王的罪狀,表態支持。朱棣一步步被逼,連三護衞都沒保住,但顧及到兩個兒子在朝廷手中,不敢輕舉妄動。姚廣孝也認為眼下起兵的條件還不成熟。部下調走了,朱棣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私銀奉送給他們,這番深厚情義,讓鐵平都感動不已。


    第9集

      危急關頭,為拖延時間,朱棣開始裝瘋。惟有馬和、張玉、姚廣孝知悉真情,連賢惠的徐王妃都被矇在鼓裏。徐王妃出於救回兩個兒子,請胡誠進京時,向朝廷彙報燕王的病狀,希望皇上賜恩,放回兩位王子。徐王妃賄賂胡誠大量珍寶後,此人又巧妙提出要得到蓮芯。馬和得知此事,心如刀割,卻想不出辦法來救蓮芯。蓮芯為報答徐王妃早年的救命之恩,不得已去了胡誠府宅。燕王府一時四面楚歌,風雨飄搖。面對危局,馬和想赴京告狀,臨行前姚廣孝向他密授機宜,讓將胡誠趁危強索燕王府侍女的事稟報給方孝孺。因此人平生最恨禽獸之徒,可能幫得上忙。


    第10集

      馬和在御花園見了朱允炆,哭訴朱棣一家的命運。方孝孺痛罵胡誠是個“禽獸”,大義凜然地建議朱允炆行古賢大義,放二位燕王子回家盡孝。兒子平安歸來,徐王妃喜極淚下。朱棣從病榻上起來,説自己根本就沒有瘋。一家人團圓時,朱棣得知救出兩個兒子的是馬和,他讓兩個王子拜謝馬和的救命之恩。胡誠查看了燕王府,沒有發現任何異樣。可隱藏在王府中的一個耳目,卻來報告燕府正在打造兵器,馬上就要反了。蓮芯乘着夜晚來到燕王府,要燕王攜家人趕緊逃跑。可朱棣將她視為胡誠的女人,讓她快滾。朱棣決定立刻舉兵,急召姚廣孝、張玉等眾將前來議事。無奈昔日的燕王,如今只有八百個將士。而整個北平都掌握在鐵平和胡誠手裏,他一兵一卒也調不動,幾乎無絲毫勝算。翌日,鐵平與胡誠的重兵團團圍住燕王府,北平城也全部封鎖。馬和以燕王病重為由,讓鐵平與胡誠進府宣旨。胡誠擔心有詐,鐵平卻坦然進入王府。結果,一個當場被殺,另一個被囚禁。朱棣誓師起兵,採取姚廣孝的建議,以“奉天靖難”為由,一舉拿下北平九門,收攏了許多舊部。由此,開始了三年的靖難之役。蓮芯穿着一身白衣,孤獨地進王府來給仇人胡誠收屍。聽了馬和苦勸,蓮芯輕輕地道出一句晴空霹靂般的話:我已經懷上了那個禽獸的孩子。


    第11集

      侍郎夏原吉斗膽進諫,先廢止削藩之策;再對朱棣圍而不打,挫其鋭氣、耗其精力。朱允炆情急,下旨拜李景隆為平燕大將軍,親自設宴送行。李景隆涕淚滂沱,立誓六個月內,提朱棣頭顱報效皇恩。北平王府,諸將得報朝廷派六十萬大軍進攻,俱有憂色。朱棣為振奮軍心,告訴燕軍將士,李景隆乃錦繡皮囊,朱允炆拜將此人北伐,不足畏懼。在旁的馬和,看到燕王在大敵壓境時如此智勇,感概不已。為化險殲敵,朱棣竟然將主力部隊全部拉出北平,到外圍去和南軍打運動戰,而將北平城做為一個巨大的誘餌。他讓徐王妃留下,又要求世子朱高熾必須堅守三十天。馬和到蓮芯家告別,要她等着燕軍將士凱旋。夏原吉奉旨前來北平,與朱棣一番舌戰,反讓燕王對他心生愛才之意。朱高熾臨危受命,成為全城最高統帥。他在母親的全力支持下,奔走在城防各處,動員所有兵民共同護城應敵。在押解糧草前往預定戰場的路上,二王子朱高煦中了調虎離山之計。鐵平在凌晨時奔襲燕軍的糧草大營,把十萬石軍糧全部焚盡。朱高煦準備以死謝罪,被馬和制止。


    第12集

      大戰前夕,朱棣接獲惡報,軍糧焚盡。燕軍三天後斷糧,敗亡已定。朱棣悲嘆陷入了真正的絕境,可是全體將士願意與他共存亡。姚廣孝此時也無計可出,只能為燕王祈福。北平城下,南軍發起強烈的攻擊。全城兵民見王子和王妃仍在危城中,人心振奮,誓死抗爭,擊退南軍多次進攻。鄭村壩大戰開始時,李景隆自恃兵多將廣,特別是得意焚燬了燕軍糧草,便大膽驅兵直進,意圖一舉消滅燕軍。南北兩軍數十萬兵馬絞在一起,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朱棣被團團圍住,鐵平喝令弓駑手萬箭齊備,想射死朱棣。張玉為救主被亂箭射殺。朱棣下定必死之心,以為這將是平生最後一戰。李景隆想起皇上的旨意,打算活捉朱棣,讓他終生守墓。這時,遠方突然響起鼓號――燕軍一支生力軍來到。在生死攸關的時刻,馬和殺到朱棣身前。燕軍鬥志沖天,南軍開始崩潰了。當夜,惡戰之後的朱棣顧不上休息,又親率精兵,馳援北平。果然,朱棣趕到北平城下,正是雙方都筋疲力竭之時。北平城頭,世子朱高熾看見父王前來援救,急忙下令開城追殺。南軍兩面受敵,大敗而逃。至此,李景隆的六十萬大軍竟然被數萬燕軍擊潰。相逢之時,朱棣面對立下大功的馬和,不禁感慨萬千。當即給馬和賜姓“鄭”。從此,馬和就叫“鄭和”。鄭和給蓮芯生下的男嬰取名字叫宋天。希望他長大以後,能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第13集

      南軍失敗後,齊泰提出釜底抽薪的計謀,讓朱允炆一口否定了。靖難之役已持續快三年,義軍儘管一次又一次擊敗朝廷的大軍,仍是“以一隅敵天下”。朱棣深感“靖難”苦難無邊。姚廣孝與朱棣可謂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告訴朱棣,要想徹底結束這種苦戰不休的局面,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置朝廷的各路兵馬於不顧,長驅直入,直取南京。一舉收取寧王三萬騎兵,是燕王的另一得意之作。鄭和單獨受領朱棣交給的一個秘密任務,潛身南下,謀取渡船。臨行前,鄭和到蓮芯家裏,要她搬到王府去住。蓮芯堅決不去,認為這裏就是她的家。朱棣告訴三軍:起兵二十八個月來,都是朝廷攻伐我們。現在,義軍要發起戰略進攻了――我們要飲馬長江,佔領南京,結束戰局。朱允炆得報,朱棣已經率大軍衝過淮河,數道封鎖線竟然都沒能堵住燕軍。齊泰等竭力安慰朱允炆,長江天塹不可逾越。朱棣只有步騎,根本沒有水軍,朝廷定能在長江邊將其殲滅。朱允炆立刻下旨釋放水師提督吳宣,令他殊死效忠。朱棣正在想辦法如何渡江,剛好來了南洋富商施進卿。他要給燕王送一份大禮,以助鼎定天下。


    第14集

      經過一番舌戰,鄭和又許諾吳宣以利益,促使對手決定投降,這讓朱棣非常高興。施進卿拜見燕王,朱棣問他想要什麼,施進卿説作為海外大明子民,惟盼殿下為帝之後,能夠開放海禁,允許民間貿易往來。這就是他要求的回報。看到大勢已去,朱允炆仰天長嘆,完全絕望了。他令所有太監侍臣各自逃命,自己準備懸樑自盡,以身殉國。這時,老太監王忠拿出太祖歸天前留下的銀盒,裏面有三張度牒,一套袈裟。朱棣率領將士進宮,怎麼也找不到朱允炆的下落,只發現幾具焦屍。姚廣孝説:其中有具焦屍就是朱允炆。鄭和稟報,四處都搜遍了,只找到一隻龍佩。朱棣説人證物證俱在,這個人就是朱允炆!他還收了朱允炆的貼身太監王忠。另一方面,他又命令大將朱能帶領人馬秘密追捕,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朱允炆給找回來。燕兵打開牢門,寧王告訴眾王:四哥已經打進南京城了,我是來救你們的。在奸臣榜前,王忠宣讀大明燕王令,名單中卻沒有方孝孺的名字。


    第15集

      靖難將軍李正禍亂百姓,事發後被燕王懲處。降臣們見燕王自斷手足,深感其愛民之心,無不懇請燕王承接大位,登基改元。齊泰被擒後,在大堂上質問燕王,關鍵時刻鄭和出面解圍。在方孝孺府,解縉、夏原吉等聚集商量“是順燕還是忠君殉節。”解、夏俱認為叔侄之間爭位,屬於皇家內部的爭奪,做臣子可以擇賢而事。方孝孺怒斥二人,他決心不惜以死盡忠。諸王爺及將領們都勸進燕王,受命於危難。姚廣孝也覺得眼下已眾口一詞,燕王不宜再拖下去。朱棣卻認為要想終成大業,還差一步棋。鄭和奉王命來請方孝孺出任司儀,主持祭奠,對方竟然不准他入大堂説話。鄭和飽受羞辱,仍然恭敬地傳遞了朱棣的美意。方孝孺仰天大笑。寧王府裏,寧王對眾王説,明天祭祖,必須見個真章;太祖陵前,大位務必落定。第二天,朱棣率眾臣祭明孝陵。方孝孺也帶着着眾多門生學子緊隨其後。祭奠開始,作為主持的方孝孺的祭辭,幾乎聲聲直指朱棣的脊樑,頓時震驚全場。


    第16集

      朱棣終被方孝孺激怒,下令誅其十族。在腥風血雨之時,鄭和心情極為難受,也被宋蓮芯深為誤會。在錦衣衞捕殺時,他竭力救下一孩子。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改元“永樂”。這個年號暗含着“天下子民永享歡樂”之意。奉天殿上,朱棣燒掉所有朝臣曾經提出“削藩”的奏章,解除了眾人的顧慮。同時,他不計前嫌,惟才是舉,起用解縉、夏原吉等人。皇上逐一褒獎了眾兄弟及靖難有功人員,惟有姚廣孝不接受那些身外之物。他仍然一身袈裟,平淡依舊。但是,居功爭權者也大為有之。寧王朱權就心懷不滿,以為應當得到更多獎賞。這件事讓徐皇后得知後,與皇上商量如何處置方才不失信於天下。皇后請寧王到慈寧宮赴家宴,肯定寧王在靖難中功不可沒,但表明天下絕不可分,應以大局為重。


    第17集

      寧王提醒皇上,近來有一批追隨方孝儒的士子,經常聚集在南京城郊的道觀之中,以一個女道士為領袖,集結成了一股勢力。這個女道士就是嫂子的胞妹。朱棣召見日本使臣,解縉當面揭穿了對方不誠實的真相。朱棣對日本做出二份國書很有看法。寧王又用立儲之事,引得朱棣心情不快。姚廣孝覺得永樂朝要想天下歸心,道路還很漫長。他要皇上大治天下,必須另謀新路。朱棣認為萬事開頭難,永樂新政,關鍵是如何邁出第一步。施進卿到鄭和家讓引見皇上,鄭和答應了。他猜出這位鉅商肯定是在海外遇到了什麼麻煩,有求於大明朝庭。鄭和把施進卿到京城的來意告訴皇上,朱棣則説此事不能急。吏部已經把七品以上官員的考評呈給皇上。朱棣對獎罰自有主張。朱棣認為眼下最合適的突破口,是衝開片板不得下海這塊堅冰,如此才能振聾發聵,勢如破竹。姚廣孝提出不如先破後立,跳出一子,盤活全局。奉天殿上,朱棣召見了施進卿。他告訴皇上和眾臣工們,我海外華商華民,久居異邦,遠離故土,心卻一時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故土。當得知海上不寧,朱棣堅決地表明心跡:大明的海域是流動國土,豈容海盜、倭寇橫行作亂。永樂王朝必要造大船,揚威海上。朱棣在家裏召集兩個兒子,寧王和解縉、夏原吉等人。請他們暢所欲言,説説下西洋的事,卻是碰了一鼻子灰。


    第18集

      朱高熾告訴母親,自己被下西洋的事情夾在兩難之間。而寧王則借解縉上門鑑賞字畫時,暗示皇上名為“揚威海上”,實則沽名釣譽。生氣後的朱棣對鄭和講了這件事,鄭和用公道自在人心的信念,堅定了皇上下西洋的決心。朱棣不顧一切地要使大明覆興,重振雄風。他發誓決不做温飽即安的井底之蛙,永樂新政就是要從國策的根本入手,奠定一代盛世之基石。皇上的決心得到鄭和、姚廣孝等人的堅定支持。於是,他命朱高熾總領六部九卿,督辦造船兼領籌劃下西洋所有事務;夏原吉協同户部、兵部、工部,會同南直隸、浙江、廣東、福建、山東五地,籌措專款,徵集工料、民夫及一切物資。永樂開元,舉國上下掀起了一波轟轟烈烈的大造海船的熱潮。鄭和奉命親臨工地,督造航海大船之具體事宜!事後,朱棣多次視察船塢工地,要求工程加快進度,按時交工。並要鄭和找到南軒公,共圖海上大業。吳宣聽到下西洋的風聲,夜晚拜見漢王朱高煦。表示從今往後,願做漢王的一杆槍,生死相隨。幾百艘寶船建造完成,下洋的貨物也籌劃的差不多了,眼下缺的是欽差正使的人選。朱棣徵求大臣意見,誰能當此大任。朝上推薦了幾個人都被否定了,寧王推薦了吳宣,也被否定了。其實,大臣們反對的要害問題,就在於認為違背了禁海的祖制。


    第19集

      正當朱棣與解縉對下海巡洋爭得不亦樂乎時,鄭和站出來,説自己願率船隊出使西洋。解縉認為鄭和沒有這個資格,太祖曾有聖命,“宦官與後宮不得干政”。朱棣早已認定鄭和既有荊軻之勇,又有諸葛之智,是心中的理想人選。海邊,朱棣對鄭和説,朕就賞給你這一片汪洋大海吧。我已選定你為大明船隊的巡洋正使兼船隊總兵官。鄭和去看蓮芯姐,承諾將來一定會有那麼一天,要讓她和孩子一起上船,漂洋過海,走遍天涯。長江口,朱棣親為鄭和賜酒餞行,為所有將士訂立禁令。他要的是一支王師,行的是和平之旅。鄭和已經打聽到南軒公還活着,只是不知現在究竟在何處。此人是海上通才,朱棣要鄭和找到他,拜為水師總舵,請他為大明效力。日本使節堅中圭密也來送行。他稟報大明皇帝陛下,日本沿海的海盜,已經如期剿滅了。活着的全部押赴大明,交陛下懲辦。他同時説,海上最大的海盜不在日本,而在大明。此人叫陳祖義。朱棣令鄭和在巡洋途中設法生擒此人,押送回國。朱棣親登寶船,出劉家港,順江而下,送鄭和與船隊至出海口。朱棣在天元號寶船上,反覆交待鄭和:你是朕最信任的人,朕給你一片天,送你一片海,朕要你為大明開創偉業,通好萬邦。鄭和船隊登上一個無名小島,在島上看到了漢器。説明漢人祖先早就登島來過。鄭和稱這片羣島為“萬里石塘”(即南海羣島)。船隊剛一出海,內部就出現了問題。鄭和要王景弘以大局為重,不予計較流言蜚語。王景弘則提醒鄭和:船隊的水手半數來自於長江水師,都是吳宣的舊部。吳宣也在背後罵太監是“烏殼貝”,如此出言不遜,嚴重傷害了鄭和。此時,又發生了兩船相撞的死亡事故。


    第20集

      南軒公被陳祖義綁架,被帶到海盜船上。鄭和在天元號甲板當着眾人的面調查兩船相撞的原因,重辦了肇事官員。鄭和告誡吳宣,今天這件事就證明太監劉太延,比令弟更像一個男子漢。南軒公質問陳祖義自己犯了什麼罪。陳祖義告訴他,大明皇帝派鄭和踏海巡洋來了。你是個海洋通才,不能讓他得到你,所以,南軒公必須死。陳祖義看到像一座流動島嶼般的大明船隊駛過來,斷定要逃跑已經來不及,他決定喬裝迎上去。吳宣疑心碰上了海盜船,可對方回答是瓊州吳家的護衞船,護送公子前往京城參加今秋考試。鄭和要求吳公子登船一述,陳祖義只好硬着頭皮答應了。陳祖義上了天元號,鄭和向他打聽建文帝等三件事,陳祖義都避實就虛地做了回答。經過此番冒險,他回到自己的船上時,令所有的海盜更加佩服。據此位吳公子報,永樂元年秋天,曾有幾百個內地難民,飄流到了萬安島。其中為首者,疑為遜帝朱允炆。鄭和傳命,船隊轉帆掉舵,直駛萬安島。王景弘稟報國使大人,這裏距渤泥國已經不遠了。該國使臣歸心似箭,可否考慮派兩艘戰船,護送渤泥使臣先行歸國。鄭和同意了,並告訴王子,長則半個月,短則十天,他和船隊會抵達貴國,敕封渤泥君王。國使麻那聽了十分高興。


    第21集

      船隊來到萬安島,雖然找到了前朝遺民,但未見朱允炆的消息,好在發現了南軒公。鄭和見到南軒公非常高興,也由此弄清那個公子原來就是海上巨盜陳祖義。鄭和想進一步瞭解朱允炆的下落,經過分析覺得這完全是陳祖義在虛張聲勢。南軒公登上天元號心情十分激動,感慨地説老夫航海幾十年了,都沒見識過這麼大的寶船。鄭和打算赦免那些前朝遺民,認為他們永遠無害於大明瞭。鄭和的言行感動了南軒公,他答應當船隊總舵,並願意隨鄭和走盡天涯海角。陳祖義指揮海盜悄悄地上了使臣船,把麻那和護送軍官吳勇綁架了。南軒公每到一處,就在海圖上畫下來。航行過的海洋越多,就越覺得無邊無際。鄭和以為海雖然很大,但比海更大的,應該是船、是人心。渤泥國王宮,陳祖義拜見國王。該國曾經屢受陳祖義騷擾,渤泥王一直對這位人稱“混海龍”的大海盜又恨又怕。這次,陳祖義來稟報渤泥王,“南洋所有邦國,都要大禍臨頭了。”


    第22集

     陳祖義還告訴渤泥王,您的兒子已經回不來了。海邊,渤泥王看到了部人的屍體,非常痛苦。渤泥國到了,海岸無船來迎。這種安靜就是最可怕的反應。南軒公估計,渤泥的男女老少,都藏進深山裏了。鄭和剛到岸邊,就發現護送麻那王儲的吳勇和水手們,像魚乾一樣釘在杆子上,被活活地曬死。鄭和想登岸弄個究竟,看到渤泥國眾壯漢們又在嚴陣以待。南軒公從地上撿起一支殘箭細細打量,提醒鄭和,這一切可能是陳祖義的陰謀。鄭和聞言一驚,當即決定忍冤含恥,收兵歸船。鄭和口授一道國書,盼渤泥王知善惡、明利害,勿被盜賊利用。同時,令水手從寶船搬下許多綿緞、陶器、茶葉等中土禮物,堆放在海岸上。渤泥王驚訝地看見巨大船隊離去,打開國書,頓時醒悟,後悔不已。海面上要起風暴了,南軒公採取了措施,命令各船拉開航距。吳宣看見有船隻沉沒,便準備改航。鄭和宣佈總指揮是南總舵,才讓整個船隊化險為夷。


    第23集

      船隊將要進入舊港,鄭和決定登岸尋找海盜陳祖義。來到島上,有的將士口渴喝水,哪知海盜已在井水裏下毒。就在此時,陳祖義率隊殺過來,沒想到卻被鄭和船隊將士打敗,陳祖義落荒而逃。蓮芯和妙錦去宮中探病,徐皇后很高興,但也透露了身體不如在北平時好。南京和北平相比,她更喜歡北平。朱高煦到寧王府見十七叔,寧王以為鄭和下了海,朱高熾領着夏原吉他們搶了頭功。朱高煦也覺得自己太委屈,寧王建議他去籌建市舶司。於是,朱高煦就在皇后面前提出這個要求。皇后想從心理上彌補二兒子,就在皇上面前建議讓朱高煦去管理市泊司。本來,朱棣是去查看夏原吉的家。當看到一家人身居陋室,三餐粗茶淡飯,心裏非常高興,反倒獎賞了這個廉潔的大臣。眾臣以為開國立儲天經地義,可見皇上仍推三阻四,便準備聯名上折。朱棣完全懂得他們的意思,當場要朱高煦統領廣東、福建、浙江三省市舶司,在三個月內做好準備迎接鄭和船隊回航。舊港島上水源被海盜下毒,致使船隊飲用淡水得不到及時補給,鄭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第24集

      朱棣最近對讀書人傳來的流言蜚語,很是惱火。姚廣孝認為要他們手裏有事可幹,腦子裏有事可想,就不會無事生非了。朱高煦一上任,賈招就來拜見二皇子。他想盡辦法讓朱高煦開心,實為看中了泉州市舶司提舉的位置。經過生死檢驗,朱高煦覺得賈招忠心耿耿。坐探稟報朱高熾,賈招在泉州口岸胡作非為,似有貪污受賄之嫌。漢王倒是除了花天酒地,暫時還沒有什麼動靜。南洋諸國使者前來拜見鄭和,試探打陳祖義的情況。鄭和作出承諾,大明朝説話是算數的,不剿滅陳祖義,船隊絕不班師回國。舊港市場恢復了,這裏人來客往,不知需要中土多少精美物品。鄭和怕貨源不足,準備上折催一批貨。徐皇后認為想要平息紛爭,避免禍端,還得早立太子。朱棣反問道,你説立誰呢?鄭和來信了,説財富取之於海洋。朱棣大喜,要求再造海船,並備齊船隊所需的各種貨物。夏原吉認為,鄭和可把這好端端的大明朝害慘了。徐皇后請來了織雲錦的師傅,要求後宮嬪妃都動手織錦,好讓寶船隊帶到海外去,為大明換回銀子。朱棣告誡夏原吉,下西洋絕不是弊政。但他又不能責罰這個清廉的反對者。


    第25集

      徐妙錦來皇宮看望皇后,認為姐姐活得很累。徐皇后卻説於國於家,我都應該助皇上一臂之力,哪怕只是滄海一粟。吳宣希望這貨運不來,好早日打道回國。因為,船上他的那些兄弟們早就想家了。朱高熾、夏原吉參見皇上,朱棣沒有理睬那麼多。他給臣工和子民們寫下一百個“福”字,也賞給勞苦功高的夏大人一張。讓他牢記出海巡洋的決心。打天下和坐江山,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姚廣孝對皇上説,讓兩位皇子這麼鬥下去,絕非朝廷的福分。為躲避尷尬,他提出想去受災的幾個地方轉一轉,也許還能為朝廷幫上一點小忙。離規定的限期越來越近了,朱高熾、夏原吉因無處籌錢,十分發愁。他們突然想到若去找一個人,或許能化險為夷,絕處逢生。姚廣孝親赴江北江南各地,使用“拆借之術”。拆東牆補西牆地撥來撥去,這盤棋就給搞活了,總算解了皇長子的難題。夏原吉等對這位奇人刮目相看,在望賢亭排下宴席相迎高僧。朱棣不僅要兒子多多倚重姚廣孝,還要讓長孫朱瞻基拜他為師,沾點兒靈氣。朱高熾聽了此話,知儲位落定,鬆了一口氣。徐皇后把第一批織出來的雲錦交給皇上查驗,同時提出把過了二十五歲的宮女都放回家。朱棣非常高興地同意了。


    第26集

      朱棣帶領王忠去了景德鎮,明察暗訪瓷器生產上存在的問題。地方官關可仁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被皇上逮了個正着。在朝堂上對質時,朱棣問他為何接了不可能完成的差使。他照實説了心裏話,覺得下西洋絕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從而得到皇上的諒解。姚廣孝也在民間借題發揮,力挺了航海之舉,又藉着皇上出巡,推動新政廣播於天下。朱棣抓住瓷器一事不放,是想説清楚一個道理:不管官窯還是民窯,只要能燒出好瓷來,就是好窯。他就是要借下西洋,拉永樂中興的這駕新車,作強國富民的大文章。宋天一天天長大,他焦急地問母親:舅舅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呀。邊關六百里告急,西域的帖木兒親率八十萬大軍,向大明邊境進犯。朱高煦希望父皇下旨,讓他率兵西征。夏原吉卻勸皇上,刀兵不可善動。各抒己見時,朱棣卻問王忠給鄭和運的貨到舊港了沒。王忠把剛接到鄭和上的摺子當眾念起來,以此轉移話題。


    第27集

      朱棣在書房裏告訴兒子,當此危難之時,朕的航海壯舉,將再顯威力。朱高熾這才清楚,父皇讓鄭和船隊西進,就是為了直插敵方的身後,讓帖木兒瞻前顧後,不敢貿然。眾王聚集在寧王家裏,商議聯名上書。要比照洪武規制,各自就藩,與皇上共主大明。寧王等人要跟皇上分天下,讓朱棣很是惱火。徐皇后勸皇上,千萬不可興殺伐,他們畢竟是你的親兄弟。徐皇后身在宮裏,心裏卻無時不在惦記着長大的兒子們,惟盼他們兄弟能夠同心同德。為了一家人在一起吃頓飯,皇后真是用心良苦。帖木兒死了。朱棣以為雖未發一兵一卒,那是因為鄭和船隊抄了敵方的後路,讓其受驚了,這是下西洋的又一勝舉。眾人為寧王做壽,周王回憶靖難的時候,皇上為何能直搗南京,一劍封喉。正在這時,朱棣進來當着大家的面讓寧王坐在身邊,説這叫平起平坐。王忠宣讀了五位王爺橫行朝野的劣跡,朱棣當眾處罰了他們。新一輪的“削藩”即刻被解決了。鄭和在逛古裏市場時,看到特魯斯有五船上等貨物半價出賣,原來是為了不失信對方。做生意如做人,這個道理使鄭和很受啓發。


    第28集

      夏原吉等人商議北邊七省的賦税,朱棣對收税六成不滿意,可大家又拿不出什麼辦法來。小朱瞻基插話,提出放三鬥,借七斗的辦法,竟讓龍顏大悦。朱高煦去看望父皇,朱棣教導兒子凡事要三思而行,對人要寬厚。因主管下西洋,朱高熾感到壓力太大,事態發展又碰到許多阻力,便想辭去“統領六部總監”之職。夏原吉也有同感,這時朱高煦卻願替君父分憂,替長兄解困。解縉認為朱高煦超越規制,只能禍亂國體。朱棣怕此事引發深層矛盾,故意責罰解縉閉門讀書。朱高煦在慈寧宮看望母親時説,從現在起一定好好幹,為將來的那一天做好準備。皇后勸他別胡思亂想。皇后對妹妹説,總是想起在北平燕王府的日子,那時過得踏實。可如今坐了天下,成了大業,一家人倒生分了。姚廣孝雲遊四方回到京城,讓皇上十分高興。説起學士們對處置解縉不滿的情緒,兩人都覺得大明的根基紮在這樣的土壤之中,是沒有生機的。決定要除舊佈新。


    第29集

      朱棣一上朝,眾大臣又提及立太子之事,皇上卻提出準備遷都北平,讓眾大臣吃了一驚。夏原吉提醒,當務之急是要拿到足夠的銀子,才能對變法圖新形成強有力的支持。朱棣比任何時候都盼望鄭和的船隊歸來,早日帶回銀子,使目前的危機迎刃而解。鄭和告訴特魯斯,由於大明國內出了一點意外,所以我們的貨不能按時運到。真誠感動了對方,不光得到了諒解,還使雙方展開更好的合作。徐皇后去給宋蓮芯過生日,這使昔日的侍女非常感動。她和宋天都從皇后那裏瞭解到鄭和的近況,一顆懸着的心放下了。陳祖義率領船隊來到魯艾島,以台中生意人的身份博得女酋長的感情。陳祖義告訴女酋長,大明船隊與鄭和都是十惡不赦的海盜,要她提防點。並向女兒國借一個小島,用於存放搶劫而得的寶物及關押麻那王子。有人來報告陳祖義正在魯艾島,鄭和決定立刻率領船隊去消滅。上了島,聽到一陣美麗的竹哨,只見幾十個漂亮的番邦女子,及一位渾身插滿孔雀羽毛的女酋長款款而來。南軒公向女酋長介紹正使鄭和,立刻有人上前將一隻花環套到他脖子上。接着,幾個健婦幾乎是綁架般地把鄭和抬到滿是鮮花的竹轎上。幸好,吳宣自告奮勇承接了這一風俗。


    第30集

      在鮮花和美女的簇擁下,大明官兵在女兒國受到極為熱情的歡迎。官兵、船員、商人和當地土著一起喝酒、唱歌、起舞。陳祖義把被俘的吳宣帶到一個房間裏,提議雙方合作,並明確了利益分配,吳宣默認了。鄭和率領隊伍在行進中,遭到了女酋長佈下的埋伏。鄭和積極抵抗時,陳祖義又殺出來。狹路相逢,陳祖義想生擒鄭和換寶船,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鄭和邊打邊退。吳宣乘機逃回了天元號,告訴王景弘等人,鄭和可能陣亡了。脱離險境的鄭和乘小舢板回到天元號,制止了吳宣矇騙部屬,企圖篡奪船隊大權的陰謀。有的省出現旱災、蝗災,各地布政使要求朝廷放糧賑災。天降奇惡,朝臣們擔心此乃天怒人怨之凶兆。朱棣疑心有人在利用天災做文章。魯艾島上發生的一切,讓鄭和與王景弘都感到不解。鄭和決定將計就計,準備讓吳宣再去攻打陳祖義。鄭和告誡吳宣:是非功過,自在人心。我再給你一個機會,如果你想戴罪立功,我會不計前嫌。


    第31集

      朱棣感覺到眼下財力的難題無處解決,已沒有了選擇取捨的餘地,決定讓鄭和船隊返航。這時傳來鄭和要跟陳祖義決戰的消息,借船隊之力指望不上了。女酋長髮現陳祖義是惡貫滿盈的海盜首領,知道受騙上當了,可陳祖義已搶先一步制服了她,海盜們霸佔了她的女兒國。陳祖義斷定鄭和還要來和他決戰,就動員全體海盜奮力一搏。此次鄭和率領官軍,乘着夜晚,出其不意殺入魯艾島,生擒了陳祖義。正當朱棣為國事煩惱時,姚廣孝建議皇上立太子,轉移視線,以退為進。麻那王子被救出,萬分感激鄭和,並請求船隊一定要去渤泥國。鄭和告訴他,由於船隊馬上將返航回國,答應下次一定去。大明官兵受到魯艾島極為熱情的歡迎,鄭和也向魯艾島女酋長贈送大明國朝服、《大統歷》等。女酋長動情地告訴鄭和,大明國是一個偉大的王國,你是一個偉大的男人。寧王和老臣們以為:立朱高熾符合祖制了,那下西洋就得停了。誰知朱棣對立太子之事做了一番自圓其説。朱高煦大失所望地發牢騷,遭到徐皇后的嚴厲批評。


    第32集

      朱棣意味深長地告誡太子:你是大明的儲君,父皇現在推行的“新政”,就是為了大明的未來,你要替父皇把這條路一直走下去,讓大明活力永駐。陳祖義被押在寶船的監艙裏提出要見鄭和,吳宣怕事情敗露,趕緊向陳祖義表明自己是冒着險來看他的。陳祖義知道吳宣來求他,於是要吳宣不能為難他的弟兄。回國之際,南軒公讓官兵抬了一些苗木到船上,要讓這些大明國內沒有的植物,在中華大地生根繁植。在舉行冊封國儲大典之時,有的老臣將太祖遺訓書寫於身,藉機敬獻皇上。為的是恭請要以祖訓為根本,罷黜遷都北平,指責下西洋為違逆之舉。傳來鄭和回航的消息,連朱棣都有點焦急了,不時詢問船隊走到哪裏了。鄭和船隊此次奉旨巡使西洋,航行兩萬三千餘里,巡使海外十五個邦國。多位海外使臣,隨船回拜大明皇帝。朱棣重賞了鄭和一行。鄭和回家與蓮芯、宋天團聚。小宋天向舅舅提出,將來我也要跟着你一起出海。宋蓮芯堅決不同意,而且告誡宋天,永遠也不許説這樣的話。朱棣下令殺掉陳祖義,一時人心大快。


    第33集

      皇上的和平外交政策收到了回報,但大臣們還想看到的,就是皇上説過船隊會帶來大量的銀子,而他們已知的則是一文不名。國宴時,美妙絕倫的青花瓷令外國貢使愛不釋手。過後清查,竟然少了許多,朱棣一聽反倒極其高興。吳宣在皇上面前告狀,説鄭和藉機弄權,獨斷專行,輕慢皇上。朱棣連夜將鄭和召進宮,他看到鄭和帶來的那份海圖,已比先前大了許多。許多聞所未聞的國家出現在圖上,更是大喜。問鄭和是否見過朱允炆的偽聖旨。得知確切回答時,朱棣反而表明,讓鄭和出海,並非為了那個幾年前就已經燒死在宮中的人。夏原吉上朝時抱怨船隊把那麼多的寶物帶出去,帶回來的卻是些蘇木、胡椒等物品,而且眼下連個倉庫堆放都沒有。針對如何處置,臣工們各持己見,鄭和提出搞個七天交易,得到了皇上的同意。朱棣和姚廣孝親臨市場,看到這熱鬧場面,決定讓他們自由貿易,七天之內,朝廷不收一文税銀,要的是海外對大明的嚮往。


    第34集

      番貨在此轉手,有人一夜之間可以營利十幾倍。朱棣親歷現場,分明感覺到坐而論道,不如親歷親為。七天貿易有冷有熱,香料、珠寶等供不應求,有些西洋藥材卻不討喜歡。麥守賢帶回的大量硫磺就無人問津。有人説中華地大物博,什麼中藥沒有。原靠做香料小本買賣的商人裘廣德,祖上曾是醫生。他沒弄到炙手可熱的香料,慧眼看中冷門,變賣家產、籌銀大量囤積腦香和硫磺,被人譏笑為傻瓜。年事已高,賦閒在家的鐵平將軍因朝廷兩月不曾發俸祿,府中無米,悶悶不樂。管家建議將家中的番貨拿到市場上出售,他倒將這些番貨統統燒燬。鐵平還讓人將鄭和請來,要讓他親眼目睹濃煙滾滾的場景。國子監的書生柳如明乃富豪之子,在七天貿易中下海經商,被查獲後引起解縉大學士不滿,除被除名,還捉拿下大牢,等待治罪。夏原吉與解縉對七日貿易難以理解,特別是出現像柳如明這樣的讀書人,也沾染上一身銅臭氣,更是痛心疾首。夜晚,鄭和在院中的躺椅上睡着了,宋蓮芯從鄭和的夢話中,知道他將再次出洋,無限傷感。


    第35集

      朱棣肯定了七天貿易對大明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但秦淮河邊燈紅酒綠,腐敗風起。夏原吉與解縉都為歪風邪氣日益氾濫,好生擔憂。宋蓮芯因為船隊帶回來的番貨,助長了大明朝的奢靡之風,也與鄭和發生了爭執。船隊歸來,到底是禍是福,一時成為爭論焦點。朱棣和姚廣孝帶着高熾、高煦兄弟微服私訪秦淮河。高煦認為這一切正説明百姓口袋裏有了銀子,盛世自然有盛世的生活方式。高熾則認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必會導致國將不國。朱棣問姚廣孝怎麼看,他則稱兩位皇子把所有的話都説明了,自己無話可説。果然,朱棣把整治秦淮河的任務交給了高煦,要他與鄭和共同辦理。這一出乎意外的決定,惟有姚廣孝認為高明。就在這時,江南幾省瘟疫傳播甚快。中醫中藥療效慢,難以有效控制疫情,且藥材供不應求。裘廣德囤積的腦香和硫磺成為珍貴的特效藥,價格暴漲,裘廣德一下成為京城鉅富。朱高熾派人拘禁裘廣德,罪名為囤積居奇、大發不義橫財。鐵平也藉此揶揄萬民皆商,有意識地上街往皇上的臉上抹黑。滿朝文武又聯名上奏,讓趕快將番人逐出國門,封疆禁海。朱棣不閲也不批,卻把奏摺都轉給鄭和。鄭和鬱悶地來到宋蓮芯家裏,她早已聽了流言,她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重病在身的徐皇后召見了鄭和,她告訴下西洋是永樂新政的頭等大事。她聽説海外有個錫蘭山國是千年佛地,希望鄭和能替她去拜佛祖。


    第36集

      鄭和把徐皇后召見的事情講給師父聽。姚廣孝告訴鄭和,皇后深明大義,她是想利用自己的威望,力排眾議,用拜佛祛病的理由,讓鄭和率船隊儘快出洋。朱高煦堅持要把那些有傷風化的官員、番客一起拿下。鄭和覺得風氣要治,但得采取因勢利導的辦法,妥善地解決問題。朱棣親自組織了一次有聲有色的庭審。一同受審的不光有裘廣德,還有書生柳如明。主審官為鄭和與高煦。柳如明被書院除名是對的,既然不是讀書的料子,朱棣念其經商才華,將其派往市舶司任官。鄭和為裘廣德開脱,説他舉債囤積香腦、硫磺時,那些東西無人問津。再説一介商賈,天下熙熙,皆往利來,天下攘攘,皆往利往,商人賺錢,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朱棣判裘廣德有功無罪,但需要補交所獲暴利後的高額税款。朱棣對鐵平將軍賣劍一事,認定是為一時之怨,斷了君臣之情,當眾宣佈沒收功臣劍。一場大爭論到此為止畫上句號。宋天自從看見巨大的船隊之後,便醉心於海洋。朱棣率領眾臣為船隊送行時,宋天從被隔離的人羣中鑽出,來到鄭和麪前,要求出海。朱棣當即下旨,敕封宋天為水師百户,隨鄭和巡洋。宋蓮芯予以制止,但天子無戲言,宋蓮芯無奈地大哭而去。


    第37集

      靈谷寺中,新增了一位身穿素袍、帶髮修行的女子――她就是宋蓮芯。姚廣孝萬般無奈,只能收下她,讓其修心養性,供奉佛事。錦衣衞告訴太子,漢王這兩天在家裏忙着數銀子。這個事情使朱高熾、解縉和夏原吉都覺得有點怪。紀綱把漢王已經收了幾百萬兩銀子的事情,報告了皇上,朱棣大吃一驚。寧王到漢王府見朱高煦,對他的斂財意圖加以肯定,這使朱高煦更加堅信有錢可以收買人心。深夜,朱棣召見柳如明,説出讓他到市舶司任職的根本原因。船到滿剌加港口,得知該國面臨鄰國威脅,鄭和出面幫助調解了雙方的關係,使滿剌加從此不再受強國的侵擾。滿剌加酋長對大明朝心存感激,主動要歸附大明。鄭和派快船請示皇上,奏請讓滿剌加自立為國,大明船隊可租人家的地盤,做貿易中轉站,雙方共同牟利。朱棣准奏,聲明強不凌弱是中國邦交的原則。船隊駛往錫蘭山拜訪。誰知,該國執政亞烈苦奈兒一心想劫奪大明的財物。明朝厚待錫蘭國,多次賜恩贈物,今船隊受到如此侮辱,這讓將士們怎咽得下此口惡氣。特別是吳宣,恨不能立刻殺盡敵對者。鄭和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船隊先向西行,向各國説明錫蘭山挑釁大明的罪行,以期後發制人。柳如明給皇上送來密信,發現漢王與番人準備做軍火生意。朱棣見信後,給柳如明發了一道密旨。朱高熾將弟弟欲與番人做軍火生意的事情告訴母后,想讓母后勸高煦別被倭寇騙了。朱高煦告訴王斌,在交貨的時候,趁機把西郎給宰了,不許留下一點痕跡。


    第38集

      朱棣要紀綱親自帶錦衣衞去福建邊海,掌握可能發生的事情。王斌沒能實現漢王的意圖,好在柳如明果斷行事,沒有留下任何證據,這讓朱高煦對柳如明高看一眼。紀綱啓奏皇上,錦衣衞協同當地官兵,破獲了一起重大的軍械買賣案。柳如明以為皇上不可能捨得對漢王下手,才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了太子。不過柳如明也提醒漢王,可憐天下父母心,勸他得替皇上和病中的皇后好好想一想。朱棣趕到徐皇后身邊,聽了那些臨終囑託,不能自已。知道母后病危的消息,朱高煦急忙趕往慈寧宮,可錦衣衞奉旨不讓他進去。寧王大着膽對皇上説:我知道你恨我,你也知道我恨你,這件事兒這輩子怕是變不了。朱棣覺得兄弟間爭爭吵吵,打打鬧鬧,也是個樂趣。船隊快到忽魯謨斯了,據南軒公介紹,此地是西洋商賈彙集的中心。各國各地的奇珍異產、金銀百貨,都通過海、陸兩途,運送到這裏來交換。吳宣向鄭和提出,水師弟兄們出海已經漂泊了一年多。鄭和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也要他想想,若是同意弟兄們上岸買歡,此令一開,當地人將如何看待大明船隊。所以,他這次下達嚴令,船隊任何人均不得放縱。違者,重懲不貸。忽魯謨斯城堡裏的人們,發現海面上飄來座城市,十分恐懼。大酋長哈桑覺得,忽魯謨斯人必須抵抗。


    第39集

      忽魯謨斯商家雲集,他們都十分喜歡船隊帶來的大明絲綢和瓷器。鄭和告訴商賈們,只要你們有足夠的貨物,就可以得到大明的絲綢和瓷器,眾人無不歡呼。由於忽魯謨斯的市場,基本上由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佔領,大明船隊起初不免遇到了種種刁難。他國商人找到酋長的隨從杜賽爾,讓他想辦法不讓鄭和船隊卸貨,而由他們實行總代理。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酋長讓鄭和船隊得到一個偏僻的地方用於經商。部屬們心裏不痛快,鄭和卻覺得這個地方很寬敞,將來可以建中國商城。裘廣德隨大明船隊到此貿易,與當地人“擊掌定價,決不反悔”,做成了好幾單生意。忽魯謨斯人一改態度,希望船隊能夠長久以往來此貿易。鄭和到了兵器店,判斷遠方的那些軍士身材高大,異常兇猛,決定買下這些兵器,進一步瞭解那些神秘莫測的國家。鄭和在這裏還看到人販子正在販賣黑孩子,他不由動了側隱之心,買下那個落難的小黑奴。西洋人為了一句戲言,竟然非要決鬥。鄭和瞧着他們的活法,既羨慕,又糊塗,怎麼也想不明白。


    第40集

      哈桑酋長參觀大寶船,對這一海上宮殿感到不可思議。他問鄭和這船在海上靠什麼辨別方向。鄭和告訴他,我們有兩個寶貝,一是浮水羅盤,一是過洋牽星圖。儘管南軒公不願意把這兩樣東西展示給他們看,但鄭和還是熱情地讓他們隨意參觀。朱棣接到八百里急報,漠北的本雅失裏和阿魯台,竟然斬我使臣於和林。如今又聚攏兵馬侵我邊疆,殺我軍民,劫我財物。朱棣決意發兵前往征討,徹底剷除這兩個逆賊。丘福、朱高煦自告奮勇,都願意領兵出征,朱棣決定讓丘福掛帥。可夏原吉告訴皇上,剷除漠北叛賊,要籌劃銀兩和糧草,是不是把建新都的事先停一停。朱棣反駁,天子守邊不動搖,建北京新都不僅不能停,還要加快速度。正當夏原吉為銀兩和糧草發愁之時,寧王與其他諸王湊了一百多萬兩銀子,和三萬石糧食來見皇上。眾王的行動,讓臣工們積極響應,以國事為重,節衣縮食,促成大軍出征。王景弘告訴鄭和,又要到錫蘭山了。鄭和要王景弘多派哨船,詳加探查方圓百里內的海域,還告知船隊上下,務必要小心亞烈苦奈兒偷襲。誰也沒想到,此番亞烈苦奈兒偏盛情邀請,但是鄭和還是做好了兩手準備。那天,王子英格爾出面迎接,説其父王正在迎賓台恭候國使大人,鄭和一口答應。


    第41集

      見面之時,亞烈如此卑躬屈膝,幾乎讓鄭和忘掉兩年前發生的不快。根據國王的邀請,大明船隊將上岸進行貿易,雙方約好第二天在皇宮裏舉行拜盟儀式。翌日,王子前來引路,解除了船隊的戒心。鄭和僅率二千兵勇、船員,扛着貨物朝皇宮進發。他們行進到深山狹谷,海面上忽然傳來戰鬥號角――亞烈率部偷襲船隊。王景弘指揮船隊沉着應戰,雙方射箭、火攻、撞擊。鄭和大急,下令回援。但是後面傳來陣陣巨響,只見亂箭與滾石接連而下,堵塞了退路。兩邊山上殺聲四起,錫蘭國伏兵開始攻殺。鄭和臨危不懼,指揮兵勇拼死抵擋。激戰時,鄭和發現吳宣不見了,立刻派人去找,卻是生死不明。鄭和執劍逼向那個王子,然而,他卻終忍憤怒,反將人放走。其實,他是欲擒故縱,想讓仇人為船隊將士帶上一條生路。他判斷亞烈的大部兵力都在海邊,王宮必定空虛,可出其不意攻佔其老巢。黎明前,鄭和率軍攻佔了整座宮城,並且生擒了亞烈及所有王親。而此時,吳宣正召集各船總旗以上的文武官員至寶船聽命。吳宣高聲宣佈:“鄭國使遭遇不測,壯烈殉國。”亞烈的母親願意用巨大的代價換取兒子的生命。但她明白依照大明律,亞烈必須押解回中國,交由大明皇上審處。鄭和同意老太后的請求,但分文不要錫蘭國的金銀,只要求允許他替大明皇后拜一拜佛寶,這讓老太后感動不已。船隊返航,吳宣被流放到莫幹島上,鄭和讓他好自為之。鄭和把亞烈帶回大明,朱棣聽説亞烈殺了那麼多大明將士,責問鄭和為什麼不當場殺了他。鄭和告訴皇上他這麼處理的理由。朱棣決定讓臣工和各國使者詳議該如何處置作孽者,眾人一致認為亞烈該殺。


    第42集

      鄭和持不同看法,便向師父説出自己的心事。姚廣孝以為此案的關鍵,不在於亞烈一個人的生死,它事關大明如何以天朝大國的襟懷面對天下。亞烈被押到朝堂上審判。鄭和列數其罪行後,亞烈的氣焰仍然十分囂張。眾人認為亞烈惡意破壞和平,殺人必須償命。朱高煦稟報父皇,水師官兵們聯名上奏,指責鄭和在海外一意孤行。身居四品卻將吳宣這樣的二品大員流放荒島,這是越權行事,該當治罪。對鄭和擅權一事,朱棣同意交三法司徹察。鄭和須在家聽命,不得離京。朱高熾以為,亞烈不能殺。至於鄭和流放吳宣之事,不能因為鄭和的官職比吳宣低,就視為大逆不道。應先查明吳宣是否有罪,然後才可治鄭和之罪。朱棣看望有病在身的渤泥王麻那,他亦堅決要求殺亞烈。朱棣當晚召見了王景弘,這位副手認為鄭和對此事處理極為正確。各國使節贊同殺掉亞烈,分明是出於對大明的敬畏,深怕亞烈一事波及自身。朱棣認為他們多慮了,一個亞烈不會改變大明對海外的基本國策。此事盤根錯節,頗難定奪。寧王認為替皇上找到了癥結,這都是讓下西洋給鬧的。讓鄭和出海巡洋,才是一切禍亂的根子。他建議讓漢王接手船隊,從此鄭和永不續用。


    第43集

      鄭和想見皇上,卻被擋在門外。王忠見鄭和還跪在午門前,勸他還是回去為好,皇上在氣頭上不會見的。誰知鄭和不顧一切衝進午門。朱棣告訴鄭和,擅自闖宮,這可是殺頭滅門的大罪。鄭和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執意勸皇上不要意氣用事,泄一時之憤。此時若殺了亞烈,永樂新政將大打折扣,友鄰海外、共享太平的大業也將蕩然無存。朱棣簡直不敢相信,這番話是從鄭和嘴裏説出來的。大明作為一個大國,不以勢壓人只是一個好的開端,能承擔起一個大國的責任。以其自信和胸懷,對人寬,對已嚴,才能領袖於天下。朱棣再次上朝,要各位國君、使節,還有大明朝的各位臣工,對亞烈苦奈兒如何處置,盡請坦言。朱棣已經徹底想通,他絕不以強權壓人。大明天朝以德報怨,決定赦免亞烈。讓本已打算拼作一死的亞烈頓時慚愧萬分。朱棣告訴亞烈,給你一條活路,不予處死,正體現了上天的仁愛之心,應驗了佛祖普渡眾生的善緣。亞烈當場表示一定悔過自新,洗心革面,警示後世,告誡子孫,錫蘭山願與大明朝永結同好。朱棣同時宣佈鄭和官復原職,就此備船,準備送亞烈及各國使節回國。朱棣又來看望麻那。覺得自己已時日無多,便向大明皇帝提出特殊要求,朱棣答應。


    第44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連鄭和自己也弄不明白,寶船隊一回來,怎麼會滋生這麼多的變故。姚廣孝卻一針見血道出問題的根子。到了揭開矛盾的時候,朱棣把各位使節請來,當眾人之面把廣德客棧改作“信遠會館”,收歸朝廷所有。這樣,即便住在那裏,也就不違反大明的律令,訂立的契約仍舊有效。裘廣德被免了死罪,皇上希望他從錢堆裏爬出來。扎克走在南京街市上,人們看到這個黑孩子,覺得很新奇。宋蓮芯怕惹出事來,趕緊把他帶回家裏。漠北戰況傳來,丘福輕敵冒進,致使北征的十萬將士全部覆沒。朱棣大怒,準備御駕親征,要求夏原吉趕緊籌劃銀兩和糧草。鄭和聽説後,感到下西洋將遇到困難。果真,皇上為了徵漠北,拿走出海的銀子。這回,下西洋幾乎成了泡影。海外許多未知的東西,吸引着鄭和,也誘惑着朱棣。皇上明白鄭和很想出洋,可朝廷拿不出銀子,讓他自己找錢。這回,姚廣孝笑説鄭和勝過師父,真是很有鬼點子。


    第45集

      裘廣德想送給太子一樣東西,那就是漢王販運私貨的貨單。他這是為了表明忠心,可是朱高熾卻讓此人滾出去。太子動了情,願幫鄭和湊錢,讓他出海。不過他對鄭和説得很清楚,不是在支持下西洋,而是替父皇解憂。鄭和在出海前,大膽對皇上進了一言,説以往發生的番使私入民宅、漁民下海等等事由,皆出自海禁的祖訓未徹底破除。如果皇上能正本清源,船隊必將一往無前。朱棣明確告訴鄭和,西洋可以下,海禁可以松,但是“祖制”之名不能破。西郎要朱高煦把鄭和的《航海圖》買給他,朱高煦卻與他達成以《造船技藝》,換取由此人在海外替他訓練一批死士的交易。朱棣準備御駕親征,敕命太子監國。解縉又出來打了橫炮,説市舶司番商番使每日往來如織,所得税銀日進斗金。可是皇上親征漠北,船隊出使西洋的錢都湊不齊,這永樂盛世的錢,都到哪裏去了。朱棣勸他不要捕風捉影,危言聳聽,並將解縉貶為雲南都指揮使司同知帳下參議。朱高熾為解縉求情,毫無作用。還是夏原吉看得明白,皇上一會兒下旨擴建北平,一會兒又叫修長陵。其實是拿這些幹不完的事堵住朝臣的嘴,拴住眾人的心,不讓臣子們老是攪在朝野的紛爭裏。皇上也是為了保解縉,才把他貶到雲南那個地方。船隊經過莫幹島,鄭和去探望流放此地的吳宣。莫幹島上,鄭和覺得吳宣有悔過之意,將他帶回船上。


    第46集

      通過和吳宣的交談,讓鄭和對這個孤島產生了想法。鄭和認為歷來船隻沿着岸邊行走的日子,應該讓它結束了。南軒公贊成開闢印度洋新航線,以大明的航海技藝,船隊肯定能安全航行於茫茫大海之上。此次北征,報了仇,雪了恥,壯了大明的國威。可朱棣認為如果從北平出征的話,會節省多少財力、物力和時間。朱高熾稟報父皇,新都正在抓緊興建,長陵的事由於漢王的鼎力相助,也進展順利。對漢王中飽私囊一事,朱棣實際上已派皇太孫朱瞻基查賬去了。朱高煦意識到自己已被父皇困在南京,看來是要把他一點點拖垮熬幹。他決定不管聖旨,即刻出京。朱瞻基得知朱高煦已經回了泉州,就在城外找一家客棧住下來。朱高煦為了丟車保帥,當場把賈招給殺了。此人一死,朱瞻基認為唯有打道回京,才不會犯忌。解縉回到京城,告訴朱高熾一個天大的秘密,他查出了漢王與倭寇勾結的證據。朱棣知道後,再次把解縉送入刑部大牢。進了宮,徐妙錦才弄清,解縉是要逼着皇上拿高煦開刀。可他畢竟是個人才,不把解縉趕回雲南,就是怕高煦對他下手。船隊連日航行在大洋上,發生了一種可怕的病症,許多人都是牙牀出血。張聖手懷疑是不是什麼瘟疫,鄭和也擔心遇到災難,那可怎麼把這支船隊帶回大明。


    第47集

      看到南軒公以海苔為食,啓發鄭和去生豆芽,解決了船上缺蔬菜而引起的牙牀出血這個病。船隊與風暴搏鬥,終於脱離險境,可眾多弟兄卻在這場抗爭中,為國捐軀了。南軒公臨終前,委託鄭和將一個匣子交給皇上。朱高煦不知解縉怎會知道養死士的事。他琢磨此事可能與太子有關,不然就是內部有人告密。他問王斌,有什麼法子把解縉殺了。朱棣把朱能找來,要他親自去辦一件要事。他想起皇后的託付,不能看自己的兒子再住死路上走。王斌找到紀綱,用錢買解縉的首級,紀綱答應了。白茫茫的雪地中,一代才子倒地而亡。朱高煦正在為殺掉解縉感到慶幸,手下來報朱能帶人偷襲海島,把八百死士都給滅了,沒留下一個活口。柳如明勸朱高煦懸崖勒馬,真心悔過。臣工們認為解縉死得太冤了,要為他報仇,朱高熾父子也來弔唁。夏原吉等草擬了一份奏摺,大家都簽了名,他們還要求太子一道參予求誅紀綱。朱能來了,他不僅要帶走王斌,還要漢王一起進京面聖。徐妙錦想做頓飯,讓朱家父子坐在一起,好好説説話。朱棣告訴徐妙錦,不殺高煦不足以謝天下。


    第48集

      路口望賢亭,朱高煦一看見姚廣孝,就求大師救他。姚廣孝告訴朱高煦,你還有兩樣東西可以向皇上交賬,要麼交出你貪沒的髒銀,要麼交出你的腦袋。高煦自知無顏面對父皇,自囚府中,以贖其罪。柳如明前來面聖,交還市舶司印信,還有這些年攢的積蓄。朱棣核實是整整五百四十四萬兩。他對兒子拿朝廷的錢來作孝敬,感到荒唐、無恥。徐妙錦罵高煦是混帳。指出他是鬼迷心竅,執迷不悟。夏原吉懇請皇上剷除奸逆,還解縉以清白。朱棣想饒過走狗紀綱,夏原吉則提出對漢王之事也望皇上徹查。朱棣只得下旨殺了紀綱,以平息眾怒。此次泉州市舶司一事,王斌被斬首示眾,朱高煦也被裁撤所有護衞,囚禁封地山東樂安州。朱棣告誡西郎,大明對日本一直寬仁以待,禮尚往來,可如今你等又在興風作浪,圖謀不軌。他賜給對方一副枴杖,警告西郎若敢再踏入大明國土一步,就斷了他的雙腿。看到海鳥,鄭和估計沒準兒離陸地不遠了。這時,船隊已經直穿大洋三十天,鄭和感覺找到新航路了。扎克認定再往前走,不遠就是木骨都束。鄭和告訴扎克,馬上就要見到父親了。扎克這才説出,父親是一位酋長,他一定會感激鄭大人的。木骨都束的酋長髮布命令,號召勇士們快把妖魔趕走,決不能讓他們登岸。扎克站在父親面前,讓大酋長簡直不相信這是真的。扎克讓父親相信,這些來自遙遠東方的的客人,是他的救命恩人。


    第49集

      鄭和上岸與酋長見面,兩人成為真正的朋友。在木骨都束,鄭和通過漁民瞭解到,船越往南風浪越大,氣候跟這邊也不一樣。鄭和聽了很是奇怪,南北之間的氣候怎會如此不同。他很想去看看那個在夏天還穿棉襖的地方。當朱棣知道寶船隊橫跨印度洋,抵達黃金之國的東海岸,這前無古人的壯舉,讓他高興不已。姚廣孝粗略估計了一下,以往從中國到東非,就是順風順水,單程就得半年以上,現在鄭和開闢的這條新航線,足可節省一半以上的時間。《文獻大成》終於編纂完成。朱棣感覺這幾天一睜開眼,就有喜事臨門。永樂新政已經見了實效,他要夏原吉做好遷都北京的準備。王景弘的分舯船隊趕來東非,告訴鄭和船隊到了阿拉伯海的盡頭,因木馬魯克王朝已佔領紅海周邊,對大明去尋找泰西人有戒心。為避免發生爭鬥,考慮再三還是返航了。在荒蠻窮困的東非部落,鄭和派船隊的官兵幫當地人建房、修渠、教種水稻。酋長高興地告訴鄭和,王宮很快就要建好了。鄭和建議在王宮的邊上,增添一條商業街。到那時,貴國更會人財兩旺。這次船隊到達黃金之國,建成了新的貨棧。鄭和看到這裏與滿剌加和忽魯謨斯之間,正好形成一個三角,今後船隊在世界各地之間貿易,就不需要等着國內將貨物運來了。皇上來了聖旨,讓船隊立刻返航,參加遷都北京的慶典。鄭和想趁此機會,把番人帶進宮,讓皇上知道遠方的葡萄牙,也有人在作跨越大海的嘗試。朱棣見到蓮芯,告訴她遷都的時候,應當一起北上。宋蓮芯卻説,自己已經置身世外,只想陪皇后娘娘度過餘生。可朱棣不準,要她等着鄭和和宋天回來。回到家的宋天,有一種非常温暖的感受。宋蓮芯告訴他們,皇上同意從此不用再出海。鄭和去見師父,得知姚廣孝惟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下西洋的事。鄭和發誓,航海是自己此生最大的心願。即使有一天,皇上不讓下海了,他也要傾盡所有下洋踏海。朱棣和眾臣巡遊紫禁城,深感這兒才是永樂一朝,再造輝煌的大本營。


    第50集

      海外番國進獻奇珍方物,為新都大添光彩,皇上面對萬國來賀,完全陶醉了。他問鄭和,大明是天地的中心,北京是大明的中心,紫禁城是北京的中心,奉天殿是紫禁城的中心,那朕是什麼呢。紫禁城在‘舉國同賀’時,徐妙錦説有特別的祥瑞之物要進獻給皇上。朱棣問是什麼奇物,徐妙錦説這是天精地華,人生五味。這份壽禮,不能當眾展示。她送來的實為一包沙土,是想借此讓皇上醒過來,不要再沉溺於過去的豐功偉績。道衍大師遷來北平之後,已經連續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在為大明祈福,在為死於饑荒、瘟疫的百姓超度。朱棣來拜送大師,沒想到人已仙逝。面對姚廣孝的亡靈,他領悟到了上下求索,一生博弈的意境。鄭和給皇上帶來兩件禮物。一把長刀,是法蘭克騎士的馬刀;一套盔甲,屬於威尼斯的宮廷衞士。朱棣以往從不信有誰比大明更強大,可透過這些兵器,他知道泰西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可能已經趕上了大明;威尼斯的航海技術,也已經到了很高的地步;夷人不僅尚武,為了牟利更是不遺餘力。皇上答應見見那兩個威尼斯人。朱棣對泰西人用刀叉這種“兵器”進膳覺得很有意思,並從商人那兒瞭解到,他們的國王很熱衷於派人去探險、去尋找財富。鄭和讓朱棣聽到了來自泰西的聲音,如同警鐘長鳴。


    第51集

      朱棣更為清楚,應抓緊讓大明船隊走得更遠。鄭和和他的船隊,就是大明的腿腳和雙眼呀。朱棣承認,本想喘口氣,歇一歇,享享清福,顯顯風光。沒想到讓徐妙錦撒了一臉沙子,讓姚廣孝踢了一腳,讓鄭和帶來的兩個威尼斯人驚了好夢。朱棣向鄭和交代,準備帶船隊再次起航。他想弄清海外有多少物品可以為我所用;外夷有多少優長能供我取捨。普天同慶到了第七天,朱棣為自己準備了一份壽禮:他讓王忠宣讀了《罪己昭》。朱棣告訴大家,朕認定下西洋這條路能夠強國富民,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要一往無前。皇宮剩下朱棣與王忠,皇上問貼心太監,你歷經三朝,伺候過朱家三代,説句真心話,朕和朱允炆比到底有何區別。王忠説,朱允炆是一個好人,但他不是一個好皇上,因他不能強國富民。朱高熾啓奏父皇,想回南京幫鄭和做些事情,好讓船隊儘快出航。可他一到南京,便為海外貨棧廣招人手,而且下令撒換船隊原有人員。鄭和對此琢磨不透。吳宣拉攏眾將軍在一起喝酒,以漢王的名義當眾獎賞,製造矛盾,以圖東山再起。朱棣瞭解到鄭和即將起航,堅持要來南京送行。


    第52集

      朱棣到鄭和家吃飯,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感覺普通人比自己有福氣。太子招募的水手和船隊的舊屬發生火拼,死傷情況不明。鄭和覺得有人想趁船隊出使西洋,做自己的文章。他向皇上建議,用大明船隊的水手作為主體,再僱傭當地人士,參與管理貨棧。既可節省人力糧餉,還可以取信海外諸國。朱棣的到來,使船隊比原定時間早一個月出航。但鄭和出發時沒有再見到皇上一眼,帶着惆悵踏上了遠航之路。抱病在身的朱棣,剛送走船隊,又為漠北的事犯難了。韃靼阿魯台部,兵臨邊城已半月有餘。朱棣命夏原吉準備三十萬兵馬的用度,限於二十日內完成。朱能拜見皇上,願親率十萬兵馬北征。朱棣笑着對他説,你老了,朕也老了。徐妙錦去樂安州找了朱高煦,試探他對北征的態度。又到南京見太子,要他提出讓朱高煦替父皇北征。朱高熾搪塞説,一切聽父皇的。大明船隊到了滿剌加、舊港等地,受到熱烈歡迎,貿易獲得成功。錫蘭國亞烈等人,與大明使節簽訂協約,願大明與這些國家的友誼長存。朱能連夜進宮,只為了給皇上講一個笑話。


    第53集

      此次,朱能提出告老還鄉,辭官歸隱。朱棣卻要他居中都督府,執掌兵權。聽説皇上又要親征漠北,朝中一片反對。朱棣瞭解到這回還是夏原吉挑頭,就下令把他關起來。朱棣到獄中看望夏原吉,讓他明白這才是真保護他。臨行前,朱棣請妙錦在自己北征期間,幫他約束兩個不孝之子。夏原吉在獄中告訴太子,臣在監獄,殿下監國,都是在為皇上分憂啊。皇上就是希望臣子們能止步於結盟和黨爭。眼下,吳宣和漢王兩人均已失勢,他倆卻在想法子扭轉逆勢,手中惟一的牌就是大明船隊。鄭和在莫幹島建立了貨棧,使它為征服大洋,起到關鍵的補給保障作用。然後,船隊直插東非海岸。朱瞻基問皇爺爺,皇叔是一員猛將。此次北征為何不讓他來助一臂之力。朱棣説,我老了,你尚年輕,萬一大權旁落就會生變。朱高煦在樂安州繼續練兵。有人來報,太子突然南下,正朝樂安州進發。朱高熾看到這黃河故道里的風沙,把漢王殿下快給吹成個農夫了。便勸弟弟設法回京城,高煦沒有吭聲。何公公的到來,讓鄭和得知原本抱病親征的皇上,這會病得更重了。鄭和覺得如果不見皇上最後一面,將會抱恨終生。他決定讓船隊立刻返航。


    第54集

      回航途中,王景弘看見鄭和在寫開闢海域疏,才明白鄭和這段時間關着門不見人的原因。鄭和把自己寫的內容講給王景弘聽,如果他同意,可以聯名上奏,王景弘卻不敢簽字。為堅守莫幹島,鄭和動員部分官兵長住下去。有些人還在猶豫,宋天第一個響應,在他的影響下,報名的官兵很踴躍。漠北的夜晚颳着寒風,朱瞻基告訴皇爺爺,多虧鄭和送來的番藥,起了大作用。此次北征,沒有找到阿魯台的主力,朱瞻基準備率鐵騎深入沙漠。朱棣卻説,自古王者制匪夷之患,驅之而已,從不窮追。徐妙錦冒着風寒來到大營,把真相告訴皇上。朱棣擔心太子會否把永樂新政給毀掉。聽説皇上突然下旨,放漢王出山東,回京替皇后娘娘守靈。朱高熾又驚又怕,感到真是天意難測。夏原吉道明,皇上是在考他。吳宣與眾將請漢王喝酒。眾人表示願追隨殿下,再圖大業。裘廣德告訴太子,自己拼着性命説出這些情況,就是希望殿下早作應對。現在,京城裏已經風聲鶴唳,漢王的聲勢實在太大,超出了人們的想像。船隊返航到了劉家港碼頭,鄭和感覺到有點怪,原來是封海了。監國太子指責鄭和違規越制,擅自歸航,輕慢國事,有負聖恩。下令立即裁撤所有官職,待聖上歸朝之後再作處置。宋蓮芯問鄭和,天兒怎麼沒有回來。鄭和告訴她,宋天留守在莫幹島了。重病在身的朱棣聽説鄭和率船隊突然回到南京,被太子軟禁了起來,這讓朱棣病上加氣,一時不省人事。裘廣德想盡辦法,要讓水手們揭發鄭和,可大夥全都為自己的統帥説好話,怎麼也沒拿到鄭和謀反的證據。但聽説鄭和寫了一份《開闢海域疏》,他認為可以拿這個做由頭,把鄭和圖謀海外的罪做實,順着這根藤再去摸漢王這個瓜。王景弘來看望鄭和,被老友誤解是搞陽一套陰一套,見風使舵,王景弘不明白鄭和的意思,待鄭和挑明瞭原因,王景弘斷定是身邊的錦衣衞乾的。


    第55集

      朱高熾告訴裘廣德,到該收網的時候了,要把總賬全都算一算。朱高煦問柳如明到底是什麼人。柳如明坦然告訴他,我本是個讀書人,幸得皇上恩寵,不僅免去了當年犯下的“荒唐之過”,還被委以重任。朱高煦這才明白,這些年所有的事,都是這個手下捅到皇上那去的。柳如明臨死前,提醒漢王千萬不要惹得天怒人怨,不要讓皇上老年喪子。韃靼部的知院阿失帖木兒、古納台等人,率領妻兒和三萬部眾前來歸降。現於十里外紮下大營,聽候皇上召見。朱棣雖病情很重,仍想親自去安撫。歸順的人見皇上如此誠意,向着大草原發誓,從今往後甘願與大明真心通好,永不反叛。朱瞻基通過這次跟着皇爺爺領悟了許多道理。朱棣以為五徵漠北,用去了大半個國庫,還死傷了不少生靈,可鄭和僅率兩百多條海船,就結交了近四十個番邦友鄰,這才是功德無量的壯舉。朱瞻基卻説皇爺爺過於自謙,鄭和下西洋,首先得益於皇爺爺的高瞻遠矚,雄才大略。王景弘告訴鄭和,咱們得沉住氣。等皇上回來就好了。可是,皇上什麼時候能回來,鄭和對此不免憂心重重。夜裏,朱棣讓王忠陪他説説心裏話。王忠的確有句話要告訴皇上,他伺候皇上二十二年了,從第一天起,就想要皇上的命。可在皇上身邊待了多年,朝夕相伴,親眼目睹了太多的事情,算是真正折服了。朱瞻基不知為何有蒙元人馬尾隨跟來,人數不下十萬。他已命將士們做好準備,才來請皇爺爺下旨,全殲來敵。


    第56集

      皇上走了,誰還會讓再下洋,鄭和像瘋了一樣。寧王也十分悲痛地哭喊四哥,如果有來世,他真想一切從頭再來。儲君朱高熾即位,年號洪熙。以永樂二十二年為洪熙元年。朱高熾初登大寶,裘廣德冒死奏請皇上,恢復太祖洪武朝律例,徹底閉關禁海,罷黜巡洋,永不復議。朱高熾同意了,其間,他問夏公為何一言不發。在他眼裏,夏原吉一直是不計安危,反對下西洋的第一人。夏原吉推託説,皇上今天的話,老臣聽不懂,皇上的國策老臣也看不清。臣老了,懇請皇上恩准老臣辭官歸隱。徐妙錦責問新皇,剛一登基,為何就公然改變國策,廢棄利國利民的巡洋偉業。王忠則更把死亡丟在一旁,説先帝屍骨未寒,英靈不遠,有人竟敢違背先帝的遺願,罷黜大航海,真是天下第一大逆子。朱高熾問朱瞻基,先帝臨終前説了些什麼。朱瞻基不肯告訴他,只説皇爺爺問起過鄭和,朱高熾認為那不過是順嘴一説。朱高熾要吳宣督率一千兵馬,突擊裁撤莫幹島等全部海外貨棧。朱高煦告訴吳宣,你以為自己賣身求榮,就會平安無事,朱高熾不會給你好果子吃。他不發聖旨,讓你出海搗亂,是為了讓你承擔罪責。吳宣準備此行可借裁撤貨棧之機,秘密替換心腹官兵,勘查海外要地,兵不血刃就可控制海上的力量和航運命脈。漢王若選擇時機,舉兵起事。成,則可入住紫禁城,敗,則可以退守到海外去,佔地為王!這樣一來,鄭和多年經營的心血,就將化作漢王海外立國的基石。朱瞻基告訴徐妙錦,這些天自己同樣倍受煎熬。但只要瞻基在,先帝的海船必將重歸大海。吳宣帶着兵馬,上了莫幹島,引起宋天的警覺。吳宣把來意説完,就賜酒給各位官軍。宋天不喝,吳宣認為他抗旨。這時喝了酒的水手已經倒下了,頓時引起雙方爭鬥。


    第57集

      宋天讓劉正龍划船逃走,自己把吳宣的官軍引到山頂斷崖邊,最終縱身跳海。吳宣認為大功告成,就回朝覆命了。劉正龍回來後找到宋蓮芯與鄭和,把莫幹島發生的一切告訴他們,鄭和悔恨不已,卻又萬般無奈。鄭和覺得自己有負聖恩,愧對蓮芯姐和宋天,正準備自刎,被趕來的徐妙錦制止了。她告訴鄭和,正因為先帝的夙願未了,你我就都沒有權利沉湎於一己之怨。鄭和明白了,自己是能把大航海進行下去的惟一希望,無論如何都沒有資格斷送生命。新皇上廢除巡洋國策,生怕難以服眾,還給漢王起兵以口實。所以,無論怎樣都要把下海巡洋的危害做實,讓天下人無話可説。他在奸臣裘廣德的挑唆下,已經想好找一頂帽子,硬戴在鄭和頭上。三堂會審,這些罪名卻被鄭和批駁得體無完膚。裘廣德等無奈拿出《航海日誌》《開闢海域疏》還有《航海圖》,準備付之一炬。惱羞成怒的朱高熾見鄭和不認罪,繼續威逼他。夏原吉聞訊鄭和在絕食,趕來獄中看望,勸他保重身體。鄭和堅定地告訴他,捨命易,認罪難。夏原吉記得皇上説過,牢房是個難得清淨的地方,可以養養身子,想想事兒,將來厚積薄發,一飛沖天。他開導鄭和去向洪熙皇帝悔罪,代君受過,替主蒙冤。


    第58集

      鄭和為了心中的先帝,為了保住幾百艘大明的寶船和三萬名航海精英,還是來到朱高熾面前,違心承認下西洋是自己一人的過錯,請皇上治罪。這可讓朱高熾有了面子,他看到鄭和一片忠心,便命鄭和任南京守備兼大報恩寺督造之職。但從此不能再對巡洋心存僥倖,想入非非。鄭和正在用海圖指導原來的屬下怎麼航行,卻被錦衣衞發現並要搜查,就在這時徐妙錦趕來解了圍。吳宣來看鄭和,假惺惺地希望他早日把海圖修補完成。朱高熾見吳宣與鄭和有往來,就讓錦衣衞盯住這兩人,一定得找到他們藏東西的地方。公元1425年,繼位僅十個月的明仁宗朱高熾病逝。朱瞻基繼位為帝,昭告天下,一切國策均沿襲永樂舊制。夏原吉上朝表白,自己已到了耄耋之年。這一輩子精於計算可目光短淺,反對了一輩子下海巡洋,給永樂新政添了一生的障礙;直到今天,自己才徹底看明白,成祖開新政,高瞻遠矚;下西洋,恩澤萬代。他今天給皇上帶來的不僅僅是這些話,還為皇上請來了一個人-----鄭和。朱瞻基充分肯定鄭和是成祖一朝的股肱之臣,可惜皇爺爺走得太急,航海大業遇阻,鄭和也遭受了株連。他重申要秉承先祖遺訓,重興航海偉業。當場拜託鄭和接受重任。夏原吉代皇上前來送行,特賜鄭和天子劍、紫金印,使鄭和等感謝不盡。正要起航,宋蓮芯提出要跟他一起再去找宋天,她不相信孩子就這樣走了。漢王自逃回山東之後,以明仁宗罷黜大航海,違背了成祖的遺訓為由,傳檄天下,誓師起兵。朱能讓兒子把書信交給皇帝,表達自己這匹老馬,依然可用。在朱能的影響下,許多官吏也同仇敵愾,助皇上穩定大局,再圖新政。朱瞻基決定御駕親征,封趙實為平叛總兵官,率兵十五萬,即日討逆。宋蓮芯看見了莫幹島,還發現島上有炊煙。吳宣聽説莫幹島上還有人?心裏一驚,立刻做了應對的準備。宋蓮芯一上莫幹島,就大聲呼喚兒子,鄭和要手下鳴號。宋天看清船隊奔向海邊,母子重縫了。宋天把自己怎麼活下來的,一一告訴了鄭和。要求裁決吳宣等惡人。船隊眾將士皆認為吳宣論罪當死一百次了。鄭和以為如何懲罰吳宣,是皇上的事,他讓大夥以大局為重,不要再追問這件事了。這時,吳宣拉着張成貴在喝酒,將當年主上的聖意和盤托出,以推卸罪責。


    第59集

      鄭和與宋天交談,若船隊沿非洲東岸,一直行駛下去,肯定能在某個地方,與大西洋相通。宋天明白鄭和的意思,決定自己帶一舯船隊先行南下。朱高煦正在為自己的如意算盤感到慶幸時,徐妙錦趕來讓他懸崖勒馬,他根本聽不進姨娘的話,堅持一意孤行。一個將領來報,皇上統帥京師精鋭,全線殺過來了。朱瞻基在陣前説,皇叔,別鬧了,你現在已經山窮水盡,無路可走,快投降吧。徐妙錦求皇上能夠恩准朱高煦不死,她可以作保,從此遁入深山,幫他修心養性,永不返回京城。朱瞻基説皇叔已經走的太遠。眼下,鄭和正在海上揚帆遠航,相信不久就會傳來喜訊。越到這個時候,他就越發擔心下西洋這面旗,是否已經被打到頭了。果然,由於他堅持不返航,欽差又宣讀另一聖旨:大明寶船奉使西洋已近三年時限,正使鄭和年逾花甲,操勞過度,宜多加修養。即日起由副使王景弘接掌船隊,從速返航,不得有誤,違者斬立決。王景弘告訴宋天,我接旨是為了要保護船隊,更是為了保住鄭大人的一世清名。我是想讓大明船隊走得更遠,讓大航海夢想成真啊。王景弘瞭解到蒙面人闖入宋天的官船,搶奪海圖,是受吳宣指使,決定立刻捉拿吳宣歸案,可來人報告,吳宣帶人去刺殺鄭大人了。這時張國舅正在讓錦衣衞聽命,船隊若有膽敢造反者,格殺勿論。張國舅和宋天一直把吳宣追到懸崖邊,宋天對吳宣説,你作惡多端,天怒人怨。今天,我要你新仇舊賬一起償還。吳宣逆賊叛亂,咎由自取墜崖而亡。鄭和聽到後説,好啊,惡有惡報。鄭和病重,船隊有所失控,加之吳宣一死,他的舊部開始鬧事,更是引起人心惶惶。鄭和抱病出來見大夥,明白相告,皇上已經下旨讓回航了。這是第七次下西洋,也許是最後一次了,先帝正在看着船隊將走向何方。抗旨之罪,殺頭之罪,滅族之罪,讓鄭和一個人來承擔!他傳令,船隊繼續向前航行,進入新大洋。這是鄭和船隊所到達的印度洋與大西洋交界的厄加勒斯特海域。這個地區離南極圈的緯度僅差25度。鄭和透過望遠鏡,看見了很美的海,大明船隊正在千帆齊發,順風破浪。公元1405年至1433年,鄭和率大明船隊與眾多的國家建立了友好的關係,持續二十八年的大規模航海,為維護海上秩序,保護商路暢通,為亞非各國之間的和平交往,做出了巨大貢獻。不僅使人看到一個泱泱大國的風範,更是不能不讚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雖然時空已跨越六百年,當我們再次回味起這一偉大壯舉時,更清晰地瞭解了自己的國家,也瞭解了世界。歷史這樣告訴我們:創造和平、安定、友愛的國際環境,應是人類的共同嚮往與追求。


[以上資料參考 [3]  ]

鄭和下西洋演職員表

鄭和下西洋演員表

    • 羅嘉良 飾 鄭和
      配音  芒萊
      備註  三寶太監
    • 唐國強 飾 朱棣
      配音  原音
      備註  朱元璋第四子,後發起“靖難之役”奪得皇位
    • 杜雨露 飾 姚廣孝
      配音  原音
      備註  朱棣謀士,法名道衍,靖難之役主要策劃者,人稱“黑衣宰相”
    • 於小慧 飾 徐皇后
      配音  晏積瑄
      備註  徐達之女,朱棣正妻,明成祖仁孝皇后
    • 餘小雪 飾 宋蓮芯
      配音  金雁
      備註  罪將之女,後被徐皇后收為義女
    • 孫強 飾 吳宣
      配音  宣曉鳴
      備註  建文朝水師提督,倒戈朱棣,後擔任鄭和船隊副使
    • 張浩 飾 夏原吉
      配音  茅菁
      備註  永樂朝大臣,為人正直、清廉
    • 章劼 飾 朱高熾
      配音  陳浩
      備註  朱棣長子,後被封為太子,明仁宗
    • 楊帆 飾 朱高煦
      配音  金永鋼
      備註  朱棣次子,漢王
    • 李大光 飾 王景弘
      配音  張震
      備註  鄭和好友
    • 李淇 飾 朱權
      配音  李智偉
      備註  寧王
    • 蔣昌義 飾 解縉
      配音  孫佳禾
      備註  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後被凍死在雪中
    • 侯祥玲 飾 陳祖義
      配音  姜廣濤
      備註  海上巨盜
    • 李士才 飾 王忠
      配音  張磊
      備註  太監總管
    • 嚴洪智 飾 張玉
      配音  張磊
      備註  靖難名將
    • 劉海濤 飾 朱能
    • 馬庭俊 飾 柳如明
    • 李婉僮 飾 女酋長
      配音  金雁
      備註  莎娜爾
    • 杜劍 飾 麻那王子
    • 陳偉榕 飾 亞烈苦柰兒

鄭和下西洋職員表

出品人 朱彤、吳龍海
製作人 李濟昌、黃海濤、李丹丹
監製 傅思、周莉
導演 馬驍、劉海濤
編劇 朱蘇進
攝影 強軍
剪輯 洪梅
道具 劉曉剛 梁輝 宋華程
美術設計 那樹峯
展開
[以上資料參考 [4]  ]

鄭和下西洋角色介紹

  • 鄭和
    演員 羅嘉良

    12歲的鄭和被淨身送往京城,燕王朱棣舉兵用武力奪得皇權。鄭和成為朱棣的得力助手,並將朱棣下西洋的構思變為現實:消滅海盜陳祖義,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時想穿越大西洋,但因航線有誤等原因最終失敗。

  • 朱棣
    演員 唐國強

    朱棣開元登基後,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決心直追漢武唐宗,開創一代盛世。登基之初,他賜馬和姓“鄭”,隨之,悄然改變朱元璋的禁海國策,任命35歲的鄭和為統率大明寶船隊下西洋的欽差總兵官。他是大航海的決策者和組織者。從船隊出海的第一天起,他就在陸地上指揮、控制和支持着這一偉大的航程。

  • 道衍
    演員 杜雨露

    本名姚廣孝,元至正十二年出家為僧,法名道衍,通儒、道、佛諸家之學,善詩文。朱元璋選高僧侍諸王,為已故馬皇后誦經薦福。經人舉薦成為燕王朱棣的重要謀士,隨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慶壽寺。從此經常出入燕王府,參與奪位密謀,成為朱棣的重要謀士。

  • 徐皇后
    演員 於小慧

    徐皇后做為妻子,在朱棣竭力為自己“正名”的時候,她也傾盡全力幫助丈夫。她飽讀書史,幫丈夫朱棣撰寫了聲言丈夫“君權天授”的經書序言。她還編寫了《內訓》二十篇,《勸善書》一部,並都頒行天下。這些文字旨在推行針對女性的教育,並倡導修德勸善,為自己更為丈夫贏取民心,製造聲勢。

  • 陳祖義
    演員 侯祥玲

    青年才俊,有識、有才之士,風流倜儻,但他不該有把小島變成小國、自己當君主的野心。朱棣知道他的野心後,把他召回皇宮問話,他在朱棣面前依然很有個性,和皇上唇槍舌戰,最後招來殺身之禍。

  • 宋蓮芯
    演員 餘小雪

    罪將之女,徐王妃將其收為義女,與馬和一起長大。為報答徐王妃早年的救命之恩,不得委身於胡誠。胡誠死後回到馬和身邊。

  • 吳宣
    演員 孫 強

    下西洋之前,曾有大臣舉薦吳宣出海,結果被否決。作為副使與鄭和一同出海,在海上,鄭和在處理吳宣之弟和一位太監失職之時,對其弟從輕發落,為此向鄭和表示衷心。

  • 莎娜兒
    演員 李婉僮

    女酋長,天真、美麗又充滿了正義感。在陳祖義的欺騙下曾經設下陷進伏擊鄭和。發現陳祖義是惡貫滿盈的海盜首領,當她知道受騙上當後,陳祖義已搶先一步制服了她,海盜們霸佔了她的女兒國。

  • 朱允炆
    演員 藺達諾

    朱元璋之孫,父親朱標病逝後,朱元璋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謀臣齊泰希望借眾王進京之際,借朱元璋之手削奪藩鎮,朱允炆卻對此猶疑不決。

  • 麻那
    演員 杜劍

    渤尼國王子,因麻那歸心似箭,鄭和派兩艘戰船護送渤泥使臣先行歸國。陳祖義卻指揮海盜暗中將麻那和護送軍官吳勇綁架了。

[以上資料參考 [5-8]  ]

鄭和下西洋幕後花絮

  1. 羅嘉良稱由於這部戲是在北京、海南拍攝,一個冷一個熱氣候差異很大,而且拍攝週期很緊,導演要求盒飯必須在3分鐘之內吃完,然後就接着拍。 [9] 
  2. 其中有一場是拍唐國強扮演的永樂帝跳下水抓魚的戲,從水池子上來的時候唐國強的臉都是青紫的,而到了海南又酷熱難耐。 [10] 
  3. 這次在《鄭和下西洋》中,是唐國強第33次飾演皇帝了。 [11] 
  4. 有一次在橫店明清宮苑拍朱棣醉酒殺人的戲,拍攝前馬驍找到唐國強,告訴他可以讓化妝師化成醉酒的樣子。但唐國強認為這樣不真實,於是讓助理臨時去橫店好樂多超市買來一瓶二鍋頭,喝了半瓶,等酒勁上來後才開始拍攝。 [12] 

鄭和下西洋穿幫鏡頭

  1. 鄭和在對建文帝彙報胡誠的惡行時,建文帝身後大殿的匾額上赫然是一行漢字和一行滿文。
  2. 劇中,道衍大師説“當年太祖倉促立朱允炆為太子”,太祖指的是朱元璋,朱允炆是他的孫子,稱為太子,可差着輩份呢。 [13] 

鄭和下西洋幕後製作

鄭和下西洋創作背景

該劇是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而特別拍攝的,《鄭和下西洋》自1999年開始籌劃,到2009年正式播出足足10年時間,真是“十年磨一劍”。 [12]  [14] 

鄭和下西洋拍攝過程

該劇的前期攝製達7個多月,從北京、河北、無錫、橫店一直拍到海南島。 [14] 
該劇先後輾轉北京、無錫、瓊海等地進行拍攝,海戲部分主要在瓊海完成,在文昌市會文鎮新村海灘進行了部分外景拍攝任務。
為重現鄭和航海之旅,劇組在海南瓊海一個三面臨海的海域,搭了一艘75米長、28米寬的大船,在海灣實地拍攝。 [15] 

鄭和下西洋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播出平台
2009年3月25日
央視八套 [16] 

鄭和下西洋劇集評價

劇中並未僅僅將故事起點定位於航海史上的“第一次下西洋”,而是將敍事的時間原點與意義原點錯位,將1381年少年鄭和被遴選進宮作為故事的起點,寫了燕王征討漠北、建文削藩、靖難之役等重大歷史事件,既增強了此劇歷史厚重感,也透出一種“最是無情帝王家”的歷史滄桑感。該劇人物設置合理,人物性格鮮明。《鄭和下西洋》高明之處就在於無論多麼重大的歷史事件,人物設置始終以鄭和為軸。即使其他人物的“戲份”遠遠多於鄭和,但是,起到“穿針引線”的關鍵行動角色始終是鄭和。鄭和的每一步行動都與重大歷史相勾連,也處理好了“朱棣”這一個極易喧賓奪主的人物戲份。(人民網評) [17] 
《鄭和下西洋》以鄭和的成長過程為主線,描寫了1405年至1433年大明船隊七下西洋,把中華文化傳遍亞非各地的故事。同時,也突出了永樂皇帝朱棣為何起兵靖難,並決策派出大明船隊巡視世界的背景。劇中場景製作場面與景象都非常逼真。劇中不僅再現了明朝的航海技術,還包括鄭和船隊如何穿越印度洋,如何闖過大洋上的狂風暴雨,還有打擊海盜的激烈海戰場面。(網易評)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