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外(拼音:wài)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最早與“卜”為同一字 [2]  ,本義一般認為是外部,與“內”“裏”相對。引申出外表、例外、額外、外國等。中國人往往稱女方親屬為“外”,如“外戚”“外姑”等。“外”有時也作修飾語用,指疏遠、遺棄之義。此外,也引申為威儀、言行等外在的儀容。 [5] 
中文名
拼    音
wài
部    首
五    筆
QHY [3] 
倉    頡
NIY [3] 
鄭    碼
RSID [3] 
筆    順
撇、橫撇、點、豎、點
字    級
一級(0293) [1] 
平水韻
去聲九泰 [4] 
注音字母
ㄨㄞˋ
總筆畫
3+2
異體字
𡖄
四角碼
2320₀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造字法
會意字
統一碼
5916 [3] 
國標碼
CDE2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外”字的構型含義尚不明確。甲骨文中的“外”與“卜”同形(圖1),當與卜問有關。到金文(圖2-4)在右部增一新月形。依《説文》的解釋,新月形為“”字(商周時期“夕”與“月”同形)。“夕”表示夜晚,與“卜”結合,表示在晚上占卜。據説古時候占卜必須在白天進行。如果占卜在晚上進行的話,就是例外了,肯定是有什麼重大的或緊急的事情發生。 [5] 
也有人認為新月形就是“月”字,“月”本義是地球的衞星月球,後引申為時間單位。從甲骨刻辭考察,預測以後日子是否發生某事,都以“昱”或“氣至”表示。“昱”不只表示第二天,也可以表示占卜日以後一月中的任何一天。“氣至”義為“到”,可以表示第二天,也可以表示兩天以上。“昱”與“氣至”預測的期限都不超過一個月。照此,一月以下則為內,一月以上則為外了。其實不然。殷人預測吉凶以旬為期限。《殷墟甲骨刻辭類纂》旬字條選錄了208條“旬亡(無)禍”或“旬㞢(之)殺”的文辭。據此推測,殷代預測的期限,旬和旬以下叫做內,旬以上到一個月之內叫做外。周代金文外字從月、卜會意,用文字記録了十天以上至一個月以內的時問是預期限以外的規定,直到秦漢仍然如此,保存在《禮記·曲禮》之中。因此,外字從月、卜會意,義為旬以上至一月之內預測期限,與旬或旬以下的預測期限相對。 [6] 
戰國之後,取從夕、從卜的字形而不再改變。《説文》中又收有古文(圖7),與篆文無別,只是筆勢稍作變化而已。 [2] 
“外”的基本義是“外邊,表面”,與“內”“裏”相對。如《易·兑卦》中“剛中而柔外”的“外”就是這個意思。後由內外的“外”泛指外面,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外結孫權,內修政理”的“外”。
“外”還特指外國,其義也是由本義引申出來的,如現代漢語中的“古今中外”“外資企業”。
“外”是一個方位詞,後引申作動詞用,意為“疏遠、排斥”,如《易·否卦》:“內小人而外君子。”(內:此謂親近;外:疏遠。)有時也作修飾語用,指關係疏遠的(人或事),《漢書·司馬遷傳》:“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宣帝時,遷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佈焉。”
中國古代男女是有別的。男的結婚叫“娶”,如“娶媳婦”,而與“娶”搭配的是“進”;女的結婚叫“嫁”,如“出嫁”,與之搭配的是“出”。當女方出嫁後,就成了男方家的一員,也就是屬於男方家的人了。於是男方的家就是她的家,而原先自己的家則成了“外”家。自己的母親、姐妹等就成了親戚,隨之也就有了“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外孫”“外甥”等的稱謂。 [5]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wài
名詞
方位詞。外面;不在某種界限或範圍之內的(與“內”“中”“裏”相對)。
outside;outer;
surface
《莊子·天下》:“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文言〉外表;儀表。
appearance
揚雄《法言·修身》:“其為中也弘深,其為外也肅括,則可以禔身矣。”

方位詞。某個地域以外的地方。
outside
《周禮·夏宮·大司馬》:“暴內陵外,則壇之。”
《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
《吳保安棄家贖友》:“﹝吳保安﹞遂撇了妻兒,欲出外為商。”

特指外國或外國人。
foreign country;
foreigner

外賓;外僑;崇洋媚外;古今中外
〈文言〉外物。

《禮記·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文言〉指吏役人等。

後漢書·孔融傳》:“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

稱母親、妻子、姐妹及女兒方面的親屬(因為都是外姓,故稱)。


外戚;外祖;外甥
舊時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因丈夫主外,故稱)。
husband
錢大昕《恆言錄》:“夫婦相稱曰外內,晉、魏以前無之。”

〈文言〉指外廷臣僚。

梁任昉《奏彈劉整》:“臣等參議:請以見事免整所除官,輒勒外收付廷尉法獄治罪。”

〈文言〉指地方官。亦謂京官調任地方官。

傅亮《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臣契闊屯夷,旋觀終始,金蘭之分,義深情感,是以獻其乃懷,布之朝聽,所啓上,合請付外詳議。”

方位詞。以外。
outside
《詩經·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茅盾《林家鋪子》六:“然而林先生除有莊款和客賬未清外,還有朱三阿太。”
此外;除外;課外
〈文言〉時間詞。以前。
before
《荀子·非相》:“五帝之外無傳人,非無賢人,久故也。”

〈文言〉用在數量詞之後,表示有零頭。

王萃元《星周紀事》:“﹝皂隸﹞即用十外斤大煉條套予頸,牽至陶然廬。”

〈文言〉特指八卦卦位的上位。

左傳·僖公十五年》“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
晉杜預注:“內卦為貞,外卦為悔。”

佛教稱其他宗教、思想為外,


外道
傳統戲曲角色行當,扮演老年男子。京劇即由老生擔任,不另分行當。



動詞
〈文言〉越出,超出。

荀子·禮論》:“步驟馳騁厲騖不外是矣,是君子之壇宇宮廷也。”
朱自清《中國歌謠》:“這是學術進化由渾至畫的必然的現象,文學亦當然不能外於此例。”

〈文言〉忘懷;超脱。

《莊子·大宗師》:“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

〈文言〉疏遠;排斥。
drift apart
《漢書·霍光傳》:“今將軍墳墓未乾,盡外我家。”

〈文言〉謂見外,當外人看待。
deviate
《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老弟今這回事,不是我外着你説。”

〈文言〉拋棄;廢置。
repel
《呂氏春秋·有度》:“許由非彊也,有所通也。有所通則貪污之利外矣。”

〈文言〉視為外物。
abandon
《孟子·公孫丑上》:“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

形容詞
指本人所在地以外的。
foreign

外市;外省;外國;外校
關係比較疏遠的。


外客;外人;見外
非正式的,非正規的。
unofficial

外號;外傳(zhuàn);外快
副詞
〈文言〉表面上。

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楊奉、董承外與傕和,內引白波、李樂等破傕。”

另外。
besides;other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想來是將才串店的這幾個姑娘兒,不入你老的眼,要外叫兩個。”
外加;外帶;外附

參考資料: [7-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夕部】五會切(wài)
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
𡖄,古文外。
〖註釋〗①“於事”句:張舜徽《説文解字約注》:“卜尚平旦,乃常例也。若遇急難,則不暇擇時,即以夕卜之,此乃稀有之事。許雲‘於事外矣’,猶今人言例外也。” [10] 

説文解字注

“遠也”注:此下當有從夕卜三字。
“卜尚平旦,今若夕卜,於事外矣”注:此説從夕卜之意。五會切。十五部。 [11] 

廣韻

五會切,去泰疑 ‖外聲祭1部(wài)
外,表也。遠也。五會切。一。 [12] 

康熙字典

【醜集下】【夕部】外
古文:𡖄
《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並歪去聲。內之對,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於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又葉徵例切,音制。《詩·魏風》:十畝之外兮。葉下泄逝。
《説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於事外矣。會意。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筆順 筆順
【筆順】①ノ(撇)②㇇(橫撇)③丶(點)④丨(豎)⑤丶(點)
【寫法】❶“夕”略寬,“卜”略窄,頂部“夕”低,底部“卜”低。❷“夕”,短撇撇尖收筆橫中線;㇇(橫撇)橫短撇長,折點在豎中線;點在橫中線上。❸“卜”豎在豎中線右方;點筆略長,收筆於橫中線。 [14]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ŋ
wɑd
王力系統
ŋ
uat
董同龢系統
ŋ
uɑd
周法高系統
ŋ
war
李方桂系統
ngw
adh
西漢



東漢





ad


ad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wɑi
北魏後期北齊

wɑi
齊梁陳北周隋

wɑ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ŋ
wɑi
擬音/王力系統

ŋ
uɑi
擬音/董同龢系統

ŋ
uɑi
擬音/周法高系統

ŋ
uɑi
擬音/李方桂系統

ng
wâi

參考資料: [15-16]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十四泰

合口呼
次濁
五會切
ŋuɑi
集韻
去聲
十四泰

合口呼
次濁
五會切
ŋuɑi
入聲
十三末

合口呼
次濁
五活切
ŋuɑt
l禮部韻略


去聲





五會切

增韻


去聲





五會切

中原音韻

去聲
皆來

合口呼

全清

uai
中州音韻


去聲
皆來





王恠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六泰


次濁
五塊切
ŋuai
分韻撮要

陽去
第十九栽宰載







參考資料: [17]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uai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55
去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uei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uai
35
去聲
文讀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ŋai
35
去聲
白讀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uai
13
去聲
未註明異讀原因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uei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uᴇ
53
去聲
文讀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ue
53
去聲
白讀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vai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ɦuᴇ
31
陽去
文讀
吳語
蘇州
ŋɒ
31
陽去
白讀
吳語
上海
ŋA
113
陽去

吳語
温州
va
22
陽去

湘語
長沙
uai
45
陰去
文讀
湘語
長沙
uai
21
陽去
白讀
湘語
長沙
ŋai
21
陽去
白讀
湘語
雙峯
ue
33
陽去
文讀
湘語
雙峯
ua
33
陽去
白讀
贛語
南昌
uai
21
陽去

客家話
梅縣
ŋɔi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ŋɔi
22
陽去

粵語
陽江
ŋɔi
54
陽去

閩語(閩南語)
廈門
gue
33
陽去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gua
33
陽去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gua
11
陽去

閩語(閩東語)
福州
ŋuei
242
陽去
文讀
閩語(閩東語)
福州
ŋie
242
陽去
白讀
閩語(閩北語)
建甌
ŋyɛ
44
陽去
未註明異讀原因
閩語(閩北語)
建甌
ŋuɛ
44
陽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8]  、漢典 [17]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03]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23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4-02-24]
  • 4.    平水韻 九泰  .搜韻[引用日期2020-02-03]
  • 5.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172-173
  • 6.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425-426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3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148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334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2[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923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35
  • 11.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2-03]
  • 12.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382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81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54
  • 15.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06]
  • 16.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06]
  • 17.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03]
  • 18.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5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