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文蘭

鎖定
夏文蘭(1965年1月-2015年8月16日),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中國內地相聲女演員,政協鹽都區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南京秦淮區文化館研究員、曲藝家協會副會長,華恆昌南京相聲俱樂部秘書長,師承相聲名家姜昆
本    名
夏文蘭
性    別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鹽城
出生日期
1965年1月
逝世日期
2015年8月16日 [1] 
代表作品
百花盛開
永遠是朋友
五彩繽紛
曲苑雜壇
職    業
相聲演員
主要成就
首屆“火花杯”女子相聲比賽中獲得第二名
“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
職    稱
文化館研究員

夏文蘭人物生平

在丈夫倪明的影響下,走上相聲創作表演之路的。自1985年起,夏文蘭就悉心研究男女相聲的創作表演,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996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推出了《倪明夏文蘭相聲作品集》;2000年12月,江蘇衞視隆重推了《倪明、夏文蘭相聲專輯》。中國昆鵬網絡公司和湖南電視台聯合拍攝的12集大型專題片《中國相聲》中,介紹了倪明、夏文蘭的男女相聲。2002年8月,江蘇音像出版社推出了《倪明、夏文蘭相聲VCD專輯(上下集)》。2005年全國首屆相聲小品彙演,他們創作表演的《永遠是朋友》榮獲金獎。同時,他們創作了《五彩繽紛》、《悄悄話》、《家鄉美》等上百個相聲段子,其中許多段子,他倆不僅在中央電視台《曲苑雜壇》、《綜藝大觀》、《藝苑風景線》等欄目中演播,還在一些省市電視台的晚會中亮相。中國曲協的《曲藝》雜誌2002年8月號,刊登“倪明夏文蘭男女相聲”專輯,當期的封面封底均為彩照《夫妻笑星五彩繽紛——倪明夏文蘭舞台藝術集錦》。夏文蘭還是鹽城工學院、東南大學等高校特聘聘教授。
2015年8月16日14:30分因肝癌晚期治癒無效在江蘇腫瘤醫院病逝。 [1] 

夏文蘭演藝經歷

華恆昌南京相聲俱樂部
華恆昌南京相聲俱樂部是由江蘇相聲演員自發成立而言,成立於2008年,被譽為“北侯南張”中“南張”的國寶級相聲表演藝術家張永熙為名譽顧問,梁尚義為名譽主席,被譽為“柳活大王”呂少明為主席,李國先倪明夏文蘭為副主席。創立至今已有5年,俱樂部創立了全國首家公益惠民小劇場,每個週六的晚上,為市民免費上演相聲演出。
[6] 
呼籲相聲演員“嘴下留德”
作為從事文化工作30年,説相聲也有30年的倪明、夏文蘭,由於個人的喜好,兩口子一直在相聲舞台孜孜不倦的追求、打拼。迄今為止,他們已創作、表演了上百段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曲藝和相聲作品。儘管他們不是職業相聲演員,但在他們的創作、表演當中,始終堅持一條理念,那就是品味和格調,而這一點,正被一些演員,特別是一些年輕的相聲演員在淡化甚至忽視了。深受廣大觀眾喜歡的夫妻笑星倪明、夏文蘭日前對記者説,自古以來,中國相聲界就有“君子口下,留有三分”的説法,即使在舊社會那麼貧窮的情況下,演員賣藝抖包袱也要選擇對象和場合,絕不是逮什麼説什麼。著名相聲大師馬三立從學藝起就定下了“立德、立言、立功”的標準,把立德還放在了首位。天津的文哏大師蘇文茂先生更有“三不説”的標準,那就是:醜化歧視殘疾人、輕視侮辱女性形象的不説;違背倫理道德的不説;庸俗低級無聊、沒有文化品味的不説。
蘇先生就是以這“三不説”,加上自己的勤學苦練、功夫到家,成為了德高望重、卓爾不羣的相聲藝術大家。
倪明直言:在世風浮躁的今天,演藝界的一些演員為媚悦某些觀眾需求,放棄自尊、原則和藝德,胡編亂造,污染舞台,製造出一批缺乏文化素養與積累的所謂“快餐”節目,嚴重違反了曲藝表演的自身規律。不少相聲、小品、二人轉,當然包括某些電影電視劇和電視欄目,醜化嘲諷殘疾人、農民的情節和“噱頭”隨處可見,相聲表演中動輒稱搭檔為自己的兒子,隨口利用男女性別,佔人便宜更是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拿政治當笑話説。相聲當然需要笑,但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倪明介紹説,他曾經看過一場晚會,其中的語言節目充斥着油腔滑調、尖酸刻薄和自我醜化,更不乏當眾嘲弄孕婦和盲人、聾啞人、口吃的舉止體態,挖苦農民工生存狀態的情節,別説觀眾感到不滿意。自己都感到臉紅。
對此,倪明、夏文蘭呼籲:藝術不是用來醜化和泄憤的,作為有一定文化修養的演員,一定會自覺不自覺的擔當起引領和引導的作用,演員的表演要更講文明,笑料要更趨文雅,語言要更具文采,我們要學會尊重一切人,特別是尊重某些弱勢羣體。尊重別人才能讓別人尊重自己,這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更是藝術家的良知。這是一種人格追求,也是一種人性關懷。一句話,演員嘴下要“留有口德”! [7] 
南京相聲前景不容樂觀
夏文蘭——是我國80年代時期從事相聲藝術比較早的一位女笑星,作為相聲大師姜昆先生的一名女弟子,她的許多代表作如《悄悄話》、《怎麼了》、《五彩繽紛》等,一直被當今走紅的80後賈玲等學習模仿,作為南京市白下區曲藝家協會的主席、華恆昌南京相聲俱樂部的秘書長,前不久,夏文蘭參加了中國首次相聲小劇場論壇,作為全國的一支公益相聲團隊,夏文蘭和他的丈夫倪明為這個團隊傾注了很多的心血,面對全國的同行,夏文蘭有話要説。
夏文蘭坦言:在南京説相聲其實很不容易,因為江蘇有自己的三大麴種,蘇州評彈、揚州評話、徐州琴書,政府文化部門也把主要投入和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品牌生產上,曲藝家協會也是全力打造自己的優勢品牌,江蘇如果不推自己的產品,拼命推相聲那到奇怪了。南京相聲有過他閃亮的過去,但發展到了今天,前景不容樂觀,相聲在南京的生存狀態,説個不好聽的話,如同雞肋。不僅沒有好的演出場所,也沒有很好的市場,有些人雖説喜歡相聲,也只是一種愛好,不會拿這個當職業。我們就參加過好幾回年輕人的拜師儀式,但儀式之後幾乎沒有一個會專門來説相聲,基本上都幹別的去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都得養家餬口啊。説相聲不掙錢誰還會來説啊。青黃不接也是南京相聲的軟肋之一。
夏文蘭介紹説:南京相聲俱樂部成立四年,就換了四個地方,真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最好的一年是2012年,在江蘇省文化館小劇場,因為緊靠鬧市區,人員稠密,觀眾進出也方便,如果沒有很好的市場和人氣,説相聲要想在南京靠賣票養活自己恐怕很難。
夏文蘭説:我們説是公益演出,但演員是有補貼的,一般在小劇場演出每人200元。如果到外地慰問,相對會再高一點。老少一樣,童叟無欺。按照這個標準,政府部門的那點補貼根本就不夠用,因為只要演出,演員是不管你的,沒補貼可能根本就不會來了,所以,我們找到了江蘇華恆昌集團的董事長朱華先生,朱總因為是我們的好朋友,也非常喜歡傳統文化,他二話沒説,當場拍板決定支持我們做公益善事,這才有了華恆昌南京相聲俱樂部的長足發展,應該説是企業家掏錢,老百姓得實惠,南京的相聲人賣了個好名聲。也正是由於企業的支持,我們才能放心大膽的走進基層,走進社區。才能到西安、天津、重慶、上海等地進行學習交流。同時,還把一些相聲名家請到南京來獻藝送寶。 [8] 
懷念師爺馬季先生
近幾年,中國相聲界走了不少大師級的人物,很讓喜歡相聲的粉絲們傷感,特別是相聲界里程碑式的人物馬季先生的離世,更讓相聲藝術受到了重創。馬先生走了,帶着他那標誌性的微笑走了,他帶走了微笑,帶走了歡樂,似乎也帶走了相聲。
有一個網友曾經排出了一個已故相聲大師們在天堂演出的節目單,看完之後確實讓人感到痛心,眼看着這些國寶級的人物一個個的遠離我們而去,相聲界的同仁們恐怕就不能僅僅沉浸在悲痛之中了吧?因為我師從姜昆先生,而姜先生又是馬季先生的大徒弟,所以我們理應尊稱他為師爺!
我第一次認識他老人家,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那時的相聲藝術可以説是十分“火爆”,那真是無相聲不成晚會,無相聲難言快樂。1987年冬天,江蘇省曲藝家協會等單位在徐州組織了一個相聲邀請賽,馬師爺應邀擔任評委主任,我當時的搭檔叫馬季江,因為是第一次見面,我就把馬季江介紹給師爺,沒想到師爺非常幽默的説,“我叫馬季,你還將了我一軍,你連我都能將,你肯定能獲獎”。果然不出馬師爺所料,馬季江獲得了優秀演員獎,也就在那次邀請賽上,徐州的韓蘭成幸運的成了馬師爺的弟子,當時真讓我們好生羨慕。
我和我愛人夏文蘭剛開始從事男女相聲的創作表演時,雖説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但生存壓力還是特別大的,那時候既有行內人不看好,(仍然還有不少人瞧不上男女相聲)也有輿論上的不關注,我們又生活在南方,這條路能走通嗎?
90年代初,在首屆江蘇省相聲、小品大獎賽上,馬師爺看了我和夏文蘭創作、表演的《百花盛開》後,大為讚賞,他當時就對我們説,這種既有文學色彩,又比較清新雅緻,還不失女性幽默的作品,你們就應該多演,這就是你們的出路。師爺的一番話,讓我和夏文蘭很受鼓舞,從此堅定了我們説好男女相聲的信心。那幾年,我們一下子就拿出了好幾個作品參賽,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對我們的男女相聲表示欣賞和支持的還有劉梓鈺、薛寶琨、鍾藝兵、戴宏森等一批專家學者。然而,現實情況是男女相聲依然生存艱難,我很納悶,難道那些專家、學者的學問和審美觀念存在誤區,難道馬師爺對我們的支持也只是安慰我們的?
後來我才知道,馬師爺對安徽的盧小紅,廣州的邢瑛瑛等不少女相聲演員都表示了非常大的關注和支持,這些女演員也確實在一定階段推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文藝兵》、《悄悄話》、《男兵女兵》等。直到今天,我終於明白了一點,那就是馬師爺提倡的什麼叫繼承下的創新,什麼叫創新下的發展,無論是他的《宇宙牌香煙》、還是《五官爭功》,都有着與眾不同的創新和突破。
我有一個搞文學創作的同事,過去,他對相聲藝術似乎一直不屑一顧,可是當他在當年的《人民文學》上讀到《五官爭功》這篇相聲時,他立馬改變了對相聲的看法,甚至有一段時間成為我們很好的合作伙伴。
學者餘秋雨先生曾經在一次學術講座中坦言:“馬季先生是學者型的相聲大家,他不僅讓人們改變了對相聲的認識,更主要的是奠定和提高了相聲藝術本身和從業人員的社會形象和地位,在這一點上,他確實繼承和發展了侯寶林大師的藝術思想和藝術主張。”
我不知道相聲界的同行們聽了這番話會作何感想?君不見老先生們都棄之不用的東西,今天有人又當作“法寶”似的耍弄開了。陳佩斯有句名言,從事喜劇的人一定要懂得被別人俯視,但千萬別把自己不當人看,否則就什麼也不是了……
馬師爺,您放心,您老雖遠離我們而去,但您的藝術還在,您的魅力永存,我相信,即使在天堂裏也有您那令人回味的笑聲! [9] 

夏文蘭藝術風格

夏文蘭表演原則

女性表演相聲的要訣,夏文蘭總結有三條,第一就是一定要表現出女性美。詼諧而不滑稽,即使自嘲,也注意不要損害自己的形象;第二是要圍繞女性話題,不是用男性化的動作語言來娛樂觀眾;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要表演的時候讓大家過度關注個人的外貌和身材,而是要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作品上。 [5] 

夏文蘭表演風格

舞台上,夏文蘭傾情演繹、昇華作品的內涵和品味,或説或唱,或逗或噱,舉手投足,活潑而不潑辣;談事論理,文雅而不沉悶;細語淺笑,詼諧而不滑稽 ;狀人抒情,機智而不狡猾 ;即使相聲中需要必不可少的自嘲時,夏文蘭也十分注意莊諧有度,不影響自己的端莊韻致和柔美形象,不耍貧嘴,不譁眾取寵,而是着力靠對語言材料的準確把握來旁逸斜出,釀造出温文爾雅的幽默效果 ;貶損自身形象的包袱即使再響再叫座,夏文蘭也絕不使用 ;萬不得已需要演員出乖露醜時,也是由擔當捧哏角色的倪明自告奮勇地搶過去,達到令觀眾開懷大笑的效果。他倆還善用子母哏,文蘭慣於脱口而出簡潔對仗的語句,用女性特有的機智優雅,把倪明“裝進語言的陷阱裏去”,由之爆出相聲特有的藝術效果。

夏文蘭表演成就

自1985年起,夏文蘭悉心研究男女相聲的創作表演和發展路數,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87年,她表演的《百花盛開》在江蘇曲藝大賽中一舉獲得二等獎。1991年,在全國青年業餘相聲比賽中,她表演的《五彩繽紛》獲得逗哏二等獎。這是建國以來,女相聲演員在同類比賽當中獲得的最高獎次。1993年,在首屆“火花杯”女子相聲比賽中獲得第二名。同年,在“馬三立杯”中國業餘相聲邀請賽上,她表演的《悄悄話》獲得二等獎。1995年,在全國首屆“侯寶林金像獎”電視相聲大賽中,她創作表演的《怎麼了》獲優秀作品獎,個人獲“熒屏獎”。1996年,夏文蘭和倪明共同推出了我國第一部男女相聲專輯《夏文蘭、倪明相聲作品選》,該書系江蘇省建國50週年優秀曲藝作品叢書之一。同年,夏文蘭獲得鹽城市“八五期間建設標兵”、“新長征突擊手”、“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等稱號。1997年,夏文蘭。倪明在故鄉鎮江舉辦了兩場個人相聲專場,全部收人捐贈給希望工程。《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揚子晚報》、《今晚報》、《曲藝》等報刊介紹了夏文蘭和她的男女相聲。夏文蘭表演的相聲,先後在中央電視台以及江蘇、山東、上海、河北、湖南等電視台播出。在創作表演之餘,夏文蘭還發表了《男女相聲瑣議》、《談相聲表演中的女性美》等文章。姜昆稱她的表演清新別緻、富有個性、機智幽默、雅諧共賞。

夏文蘭人物評價

馮鞏盛讚夏文蘭倪明新作《我這30年》
新華網南京12月11日電 (劉濤)由中國文聯、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3全國優秀相聲、小品新作品展演活動日前在北京結束。著名夫妻笑星夏文蘭、倪明表演的新作品《我這30年》受到高度讚譽。
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馮鞏坦言,夏文蘭、倪明作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夫妻搭檔,30年來堅持不懈的寫相聲、演相聲,幾乎把所有的一切都獻給了這個給別人帶來歡笑但私下裏自己卻不知道要吃多少苦的職業。
夏文蘭、倪明是中國相聲界屈指可數的夫妻搭檔,從藝30年來創作、表演了一百多段優秀的相聲作品,深受相聲觀眾的熱捧,被譽為“文明搭檔”。《我這30年》是著名相聲作家孫晨為夏文蘭、倪明量身定做的段子,裏面既有小夫妻倆在生活當中的喜怒哀樂,更折射出一代相聲人不懈的追求和時代的變遷。
[10] 
倪明夏文蘭再訪新加坡
應新加坡華族藝術節組委會的邀請,中國相聲藝術家代表團,將於元月5日至11號在新加坡進行為期一週的友好訪問,並連演三場相聲專場晚會。著名“夫妻笑星”倪明、夏文蘭作為中國男女相聲的代表人物再次受到邀請。此前,倪明、夏文蘭曾隨中國廣播藝術團大型相聲劇《明春曲》劇組兩次訪問新加坡,得到很高評價,並受到新加坡總理 李顯龍先生的接見。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訪問,倪明、夏文蘭除了精心準備了幾段相聲節目之外,還將在新加坡專門上演為南京青奧會創作的新南京説唱《南京歡迎您》。據介紹,早在第一屆青奧會在新加坡舉行的時候,新加坡華語廣播電台就通過互聯網,重點推出了這個頗具南京特色的説唱,這次能夠在新加坡現場展示,不能不説是南京人的驕傲。倪明、夏文蘭夫婦表示,能以曲藝的形式,關注、宣傳南京和青奧會,是文藝工作者責任和使命。
倪明、夏文蘭是中國相聲界男女搭檔的佼佼者,被譽為“中國相聲第一夫妻檔”。這段“新南京説唱”是為宣傳南京青奧會推出的實際舉措之一,也充分體現了江蘇曲藝家的社會公益責任。倪明介紹説,新南京説唱指主要用南京話來表演的説唱節目,關鍵是突出一個“新”字。曾經風靡網絡的《擠公交》、《喝餛飩》、《房的一米》都是這種表演形式。但與那些市井特色濃郁的説唱相比,《南京歡迎您》更多的是讚美南京的面貌、南京的文化和南京的明天。它融入了眾多南京的元素,像發源於南京地區的民歌《茉莉花》就被拿來作為背景音樂,秦淮河、中山陵、新街口等耳熟能詳的地名景點,秦淮八絕、黃燒餅等南京小吃,都是裏面描述的景觀。倪明稱,儘管他們夫妻都不是地道的南京人,但他們從心裏一直熱愛着南京這座美麗的城市,《南京歡迎您》就是他們內心感受的真實寫照。隨着青奧會的臨近,《南京歡迎您》還將拍成MTV,讓更多的朋友喜歡南京。他們這次特意在新加坡上演這個節目,就是為了更好的宣傳南京。
在前兩次華族文化節開幕式上,倪明、夏文蘭作為唯一受邀參加演出的江蘇演員出演了“小餃子”和“春姑”兩角,在新加坡大會堂劇場連演兩場相聲劇《明春曲》,與此同時,倪明、夏文蘭還和姜昆、戴志誠、李建華等相聲名家同台表演了相聲《笑語歡歌》、《智力測驗》等節目,演出場場爆滿,現場觀眾反響十分熱烈。 [11] 
倪明夏文蘭歡樂送新疆
由國家文化部、中央文明辦主辦,江蘇省文化廳承辦的“春雨工程”江蘇省文化志願者赴新疆慰問演出活動,昨天早上在南京祿口機場啓動,著名夫妻笑星倪明、夏文蘭剛剛結束了“美好江蘇”的基層巡演,就又踏上了遠赴新疆慰問的征途,這是倪明、夏文蘭第二次到新疆慰問演出。他們除了要擔任演出的主持人之外,還根據新疆觀眾的欣賞習慣,創作了《放歌伊利》、《新疆亞克西》兩個新段子,裏面不僅糅合了眾多的新疆元素,如新疆民歌、維吾爾族舞蹈等,還將即興的穿插一些新疆方言。幽默的語言、滑稽的表演、原味的演唱,一定會讓難得見到相聲表演的新疆觀眾笑得前仰後合。倪明、夏文蘭夫婦覺得:兩次到新疆慰問,必將在兩地人民之間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樑。 [12] 

夏文蘭社會活動

笑壇並蒂蓮
古人云:“桔生淮南則為桔,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今日看來,這話值得推敲。不過,其中所藴含的哲理,卻有相當的普遍性。既然是“相當的普遍性”,那就意味着有例外的情形存。比如:相聲這一地地道道的北方曲種,在南方的江蘇,卻綻放了一朵嬌豔的鮮花。這就是倪明、夏文蘭的男女的相聲。在我的見聞中,男女同台説相聲的不多, 夫妻同台説相聲的更少,而出相聲作品專集的伉儷,那就少而又少堪稱鳳毛麟角了。
夏文蘭成為相聲演員,純屬偶然。1984年6月,鹽城市組織慶“七一”文藝晚會,特邀倪明表演相聲。但就在即將登台表演他創作的《頌歌獻給黨》之際,不料在這節骨眼上,與他搭檔的同伴因故無法參加演出,這下可急壞了倪明。俗話説“救場如救火”。找誰呢?時間緊,任務重。這時,有人提出讓夏文蘭頂替。18歲的小夏是鹽城工藝品總廠的繡花女工,因為她的歌唱得特別好,故是出了名的“金嗓子”。聽説邀請小夏説相聲,不但她父母堅決反對,就連小夏也把頭搖得像貨郎鼓,他們一致認為,一個大姑娘説相聲,像啥?!
小倪經過多次軟泡硬磨,小夏就是無動於衷。見此情形,頭腦活絡的倪明靈機一動,對着夏文蘭唱起了當時流行的歌曲《十八的姑娘一枝花》,不過是改了歌詞:“十八的文蘭一枝花,一枝花,高挑的身材秀麗的嘴巴,俊俏的臉蛋似紅霞……” 小倪的聲情並茂逗樂了小夏,她也不甘示弱地回敬起來:“姑娘十八人人誇,你這個小夥亂點將可像個大傻瓜……”小倪看小夏的那股生動表情和良好唱功,認為真是個難得的人才,他一拍大腿道:“就是你了,這不是配合得挺好嗎?”見小夏還在猶豫,他就趁熱打鐵:“《頌歌獻給黨》這段相聲是以唱為主,只要求你按內容唱就行了。”憑着小倪的真誠,小夏終於答應上台試一試,但是認定只此一回,下不為例。
出乎意料,這“一試”的合作卻非常成功。一男一女配合的表演,由於形式新,表演正,“笑果”佳,立刻引起轟動,受到觀眾的歡迎與好評。那時全國的相聲演員中要找個女的還真難,而夏文蘭在相聲界可謂是開了先河。打這以後,電視台、各式各樣晚會,特別點他倆的相聲。形勢“逼迫”他們不但經常在一起演出,還經常在一起研究相聲創作及表演技巧。小夏也從觀眾的掌聲和鮮花中受到了鼓舞與褒獎,與她父母一樣改變了大姑娘不説相聲的偏見,開始迷上了相聲,從此一發不可收。
[2] 
姜昆慧眼識珠收高徒
1990年“九九”重陽節之際,姜昆隨中國廣播藝術團來到蘇北鹽城演出。為了表示歡迎,鹽城市特地挑選兩個節目參加演出。前者是國家頂尖水平,後者是蘇北地區檔次。後者要和前者共同表演,似有“關公面前耍大刀”之嫌。但倪明他們不管這些,而是抱着學習的態度與藝術大腕一起登台獻藝。
孰料,姜昆看了倪明夏文蘭的表演,好像發現趙本山而發現了“新大陸”。他驚歎,沒有想到在這貧鄉僻壤之地,還有這樣的優秀人才,大加讚賞,覺得兩人的表演與他心目中的男女相聲全然不同,特別是小夏瀟灑的颱風,俊美的形象,悦耳的聲音,更使他感到男女相聲前途無量,可喜可賀。
演出一結束,姜昆主動與他們夫婦二人交流情況。誰知一交流,姜昆不僅對夏文蘭有全新的認識,而且對倪明也有了全新的瞭解。原來倪明把姜昆當作心中的偶像,故在這之前三五年間,倪明對相聲大家姜昆作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一是有關他的從藝之路,二是有關他的相聲作品,三是有關他的新聞報道。倪明蒐集這三方面的資料有100多篇約數十萬字,對姜昆的一切瞭如指掌。姜昆聞之極為驚訝,覺得這對夫婦對相聲藝術的執着與追求,令人欽佩。同時,他對倪夏夫婦二人進行了“零距離”的考核與答辯,認為功底紮實,甚為滿意,可圈可點。於是,當下決定收他們為徒。結果在“九九”重陽節正式舉行拜師儀式,倪明夏文蘭成了姜昆所收的一對夫妻弟子。在隆重而熱烈的拜師儀式上,姜昆“現掛”:“你們想不想當明星?”倪明“戲説”:“不想當明星的演員不是好演員。”名師高徒的問答獲得滿堂彩。姜昆是國內第一位收夫妻為徒的相聲藝術家。姜昆收徒要求極為嚴格,至今已收20多位弟子,其中夏文蘭是一位女弟子。
姜昆自豪地説:“我有兩個比較特別的徒弟,一個是大山,一個是文蘭,大山成了國際相聲的傳播者,而文蘭則成了國內女相聲演員的代表人物之一。”此話不虛。因為全國有100多位女相聲演員,但有影響的實為鳳毛麟角。至於有影響的夫妻相聲演員更是“獨一有二”。所謂“獨一”,就是在地方只有倪明夏文蘭這對夫妻相聲演員;所謂“有二”,就是在部隊廣州軍區文工團還有一對夫妻相聲演員。由此可見,獲得成功的夫妻相聲演員難能可貴。難怪相聲藝術家侯耀文在評價夏文蘭時稱道:“南方人説北方人的相聲不容易,南方的女人説北方男人説的相聲更不容易。”
被收入《相聲大辭典》
由南開大學文學教授、著名曲藝理論家薛寶琨等人編著,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第一部關於相聲藝術的工具書《相聲大詞典》日前在天津舉行了首發式。著名夫妻笑星夏文蘭、倪明以及兒子倪夏宇均被收入了該詞典,一家三口同時被收入詞典,這在中國相聲界還是個案。《相聲大詞典》對於夏文蘭、倪明、倪夏宇及南京華恆昌南京相聲俱樂部長期堅持公益演出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於他們兩口子在培養新人,扶持後生方面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3] 
相聲界立規矩
“請各位弟子向倪明、夏文蘭老師獻花、行鞠躬禮……”隨着主持人的話音出口,朱軍、劉亞偉、李義、童輝等12位業餘相聲演員,一個個手捧獻花一字排開,向“夫妻笑星”行拜師禮。就在這時,台上出現了拜師議程中沒有的一幕:有的弟子突然跪倒,按相聲界老的拜師傳統行“跪拜禮”。倪明、夏文蘭面對這一幕,趕忙彎腰伸手拉起眾弟子,“咱們今兒是‘好事新辦’,不興這個,快快請起。”
“夫妻笑星”昨天上午在南京龍江賓館舉辦收徒儀式,程序上是按改良後的傳統方式進行的。國內相聲界泰斗、87歲高齡的張永熙先生坐鎮現場,省內曲藝界蘆明、梁尚義、呂少明、李國先來了,北京的相聲名家孫晨、鄧小林、白樺等也專程趕到,分別擔當“引、保、代”三個角色。在相聲界,引師是指將徒弟引薦給師父者;保師就是要向觀眾及師父保證徒弟的人品;代師是由於某種原因師父無法繼續傳授技藝給徒弟時,可由代師來代替師父。
或許是相聲界難得一見的“五代同堂”,現場氣氛莊重但不失熱烈,眾弟子一時受到感染,所以自作主張行起“跪拜禮”。目睹這一切,張永熙先生心情有些複雜,他一方面為有這麼多喜愛相聲藝術的年輕人拜師學藝感到高興,但同時,他又不贊成拜師當中行“跪拜禮”。
張永熙登台致詞時動情地説:“倪明、夏文蘭這些年推廣相聲藝術,每年演出都在150場以上,吃了不少苦。他們原先並沒有收徒的打算,還是我給他們下的‘命令’:既然有這麼多才藝出眾的‘粉絲’喜歡你們,幹嘛不收啊!不過呢,我不贊成‘跪拜禮’這種舊時代的方式。咱今兒就立個不成文的規矩:從今往後拜師,絕不再行‘跪拜禮’。”
張永熙的一席話,深深打動了現場的每個人。在一片掌聲中,老爺子幽默地跟上一句:“大家鼓掌通過,這規矩就算是定下了!” [4] 

夏文蘭個人作品

相聲作品
倪明、夏文蘭表演相聲《如此村長》
相聲《永遠是朋友》
相聲《五彩繽紛》
相聲《家鄉美》
相聲《學唱歌》
相聲《我的老師》
相聲《如此開發 》
相聲《悄悄話》
相聲《舞台趣聞》
相聲《爸爸的故事》
相聲《四字歌》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