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昆

(中國內地相聲演員、主持人)

鎖定
姜昆,男,1950年10月19日出生於北京市,漢族,祖籍山東省龍口市諸由觀鎮莊頭村。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原主席,當今中國説唱藝術和歡笑藝術的領軍人。是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和相聲巨匠馬季先生的傳人,中國相聲界第七代(一説八代)代表人物,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相聲)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 [24]  [55]  [59] 
1976年調入中國廣播説唱團開始專業相聲表演,先後搭檔李文華、唐傑忠、戴志誠,幾十年來為觀眾奉獻了《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等上百段相聲作品,是中國老百姓和廣大華人家喻户曉、婦孺皆愛的藝術家 [10]  。1983年,姜昆與馬季、劉曉慶、王景愚一起擔任首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併為創作組成員。從此,他連續11年參加春晚,7次主持春晚,在長達30餘年時間裏活躍於春晚舞台,為無數觀眾帶來了歡樂 [5]  。1992年,獲第二屆中國金唱片獎戲曲曲藝類獎 [11]  。2004年,被授予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25]  。2019年,被授予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先後擔任中國廣播説唱團團長、中華曲藝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1]  [3]  [9]  [56] 
如今,已到古稀之年的他為中國老百姓的歡笑奮鬥了半個多世紀,但他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仍不遺餘力地為這個世界尋找歡樂,他要“把中國的歡笑灑向世界,把世界的歡樂引進中國” [17]  [26] 
本    名
姜昆
民    族
漢族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50年10月19日
畢業院校
國家開放大學
星    座
天秤座
代表作品
《如此照相》
代表作品
《虎口遐想》
《電梯奇遇》
《着急》
職    業
相聲演員
主要成就
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
“德藝雙馨藝術家”
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相聲)代表性傳承人
祖    籍
山東省龍口市

姜昆人物經歷

姜昆童年照 姜昆童年照
姜昆1950年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一名小學高級教師。自幼酷愛文藝,在北京市少年宮戲劇組學習表演。初中畢業於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原北京燈市口中學) [27] 
1967年,參加中學生話劇團,參與創作話劇《在列寧的故鄉》並在劇中扮演了革命青年阿廖沙一角。這部戲填補了當時話劇斷代的空白,被記載在中國文藝發展史上 [15]  [28] 
1968年,響應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奔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二師十六團(今新華農場),成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隊員、兵團文藝骨幹。
1975年,開始和兵團戰友師勝傑一起搭檔説相聲,並跟師勝傑學習相聲表演的基本知識。後來,姜昆把師勝傑稱作他相聲藝術的啓蒙老師。
1976年,與師勝傑搭檔參加黑龍江省的文藝匯演,隨後赴北京參加全國曲藝調演,被評委馬季看中,同年調入中國廣播説唱團,開始跟隨馬季學習相聲創作和表演。
1976年,跟隨馬季老師到湖南省桃源縣採風並創作了相聲《迎春花開》。
1977年,陸續創作《紅色園丁》《喜事》等早期相聲作品,並先後與趙殿燮(後改名趙炎)、李文華合作進行專業相聲表演。
1978年,與李文華搭檔表演諷刺文革極左思潮的《如此照相》。在當時,《如此照相》的演出效果可以用“山崩地裂”來形容,傾倒了全國上下的觀眾。姜李搭檔“頑童戲老叟”的藝術特色也被全國的相聲觀眾所認可。
1979年,參加中央慰問團,跟隨侯寶林赴雲南慰問參加對越自衞反擊戰的廣大指戰員。同年,被選為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同年10月,以最年輕的演員代表的身份參加了第四屆全國文代會。
1980年,與李文華一起在全國各地邊演出邊深入生活,創作並表演了《我與乘客》《戰士之歌》《棒打與溺愛》《北海遊》《紅茶菌與打雞血》《歌迷理髮》《想入非非》等一批優秀的相聲作品 [10]  [14]  [12] 
1982年4月,跟隨侯寶林率領的中國廣播説唱團赴香港演出,將北方曲藝藝術首次展現在香港的舞台上,演出轟動香港 [30]  。同年,與李文華、曹翠芬等在北京電視台拍攝了由林汝為、魯曉威執導的電視小品《大能人》,是姜昆從廣播到電視探索不同表演媒介的一次有益嘗試 [29] 
1983年,與馬季、劉曉慶、王景愚一起擔任首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與李文華表演相聲《錯走了這一步》《對口詞》《戰士之歌》等節目,併為首屆春晚創作組成員 [12]  [13] 
1985年,在電影《京都球俠》(1987年上映)中扮演公孫弟一角,並於1988年獲百花獎最佳配角獎提名 [31]  。同年,當選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並接替恩師馬季擔任中國廣播説唱團團長的職務。同年,當選為中華青年聯合會常委,並被評為“全國十大笑星” [14]  [18]  [5]  [19]  [32] 
1986年,搭檔李文華因患喉癌做了喉部切除手術而離開了他深愛的舞台,姜昆與唐傑忠開始合作表演 [33]  。同年,結識作家梁左,開啓了相聲演員與文學作家合作的創新之路。
1987年,在央視春節晚會上與唐傑忠合作表演的相聲《虎口遐想》一炮而紅,受到全國觀眾的熱烈響應。《虎口遐想》帶有西方“災難體”的題材、新穎的創作手法、清新的語言以及獨特的包袱結構,讓其很快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相聲作品。繼《虎口遐想》之後,又與梁左一同創作了《特大新聞》《電梯奇遇》《捕風捉影》《學唱歌》《着急》《美麗暢想曲》《自我選擇》等一系列緊貼時代脈搏、反映社會現實、觀眾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優秀相聲作品,受到了全國觀眾的喜愛,迎來相聲事業上的又一高峯 [32]  [34] 
1990年4月,中央電視台首檔由外資介入的電視欄目《正大綜藝》正式開播。這檔節目開創了中央電視台綜藝節目的先河。節目的第一任主持人是姜昆和楊瀾,他們幽默與知性的搭配風格為觀眾所青睞,“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節目口號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 [32]  [35] 
1992年,創辦中華曲藝學會,並擔任首任學會會長。在任學會會長期間,組織編輯出版的《中國傳統相聲大全》成為研究中國傳統相聲的珍貴、權威性資料 [32]  [36] 
1993年5月,文化部頒發證書表彰其所指導的節目《照鏡子》獲第九屆意大利國際幽默大賽“金小丑”獎 [38]  。9月,率中國廣播説唱團赴台灣演出,這是繼北京人藝赴台演出《茶館》之後又一個轟動海峽兩岸的事件 [39]  。同年,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截至2017年又連續當選第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37] 
1994年,攜梁左、趙小林、馬貴榮、孫晨共同創作中國第一部大型相聲敍説劇——《明春曲》,將相聲這一來源於民間的藝術形式在長達一個世紀的社會變遷中所走過的不凡歷程呈現在了舞台之上。《明春曲》開創了相聲劇這一嶄新的藝術形式,演出雲集了眾多知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在國內外演出了近百場,獲得業內外的一致好評,堪稱經典 [40]  。同年,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加拿大考察了兩個月,與加拿大的漢學家石清照(Kate Stevens)教授一起對原住民説唱藝術以及瑪雅文化進行研討。這期間姜昆瞭解了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的Just for laughs幽默藝術節,並發現已舉辦了十幾屆的國際藝術盛會從來沒有中國藝術家參與這一事實。之後,他連續7年組織中國藝術家到蒙特利爾考察、觀摩。終於在2008年姜昆應加拿大方邀請率團參加藝術節的演出,他的照片與世界各國喜劇明星的照片排在一起,掛在蒙特利爾和多倫多的街頭,加拿大主流媒體《環球郵報》的頭版刊登了姜昆的照片並配上漢字“我講個笑話給你聽”。
199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自傳《笑面人生》 [16]  [36] 
1998年,擔任首屆“牡丹杯”相聲大賽評委會主任 [42] 
1999年,建立昆朋網城,推出中國相聲網、中國名人網 [36]  [41] 
2001年,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同年,以大陸傑出青年代表團副團長身份再次訪問寶島台灣。
2004年,被選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第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從2004年開始,姜昆帶領中國的民間藝術家們出訪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意大利、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進行表演,使從來沒有在歐洲展現過的中國民間説唱藝術走出國門,也讓西方社會更加了解中國。同年年底,姜昆與搭檔戴志誠等曲藝演員一起來到北京的一處建設工地為農民工慰問演出,從這次演出開始,中國曲藝家協會分黨組決定每月辦一次“送歡笑到基層”的義務演出活動,直到今天。“送歡笑到基層”惠民演出蓬勃開展至今,中國曲藝家協會團結帶領廣大麴藝家和曲藝工作者以及熱心參與此項活動的藝術家,深入社區、廠礦、學校、部隊,為基層羣眾送去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藝術精湛的精彩演出,有力地推動和豐富了基層羣眾的文化生活。截止2020年12月,中國曲協組織的“送歡笑到基層”惠民演出共在全國31個省、區、市組織了360多場,現場觀眾累計數百萬人次。
2005年,在擔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期間主編的《中國曲藝通史》《中國曲藝概論》正式出版。這兩本學術著作對我國曲藝發展進行了全面梳理,結束了中國曲藝長期“無史無論”的現狀 [43] 
2006年開始,連續5年組織中國曲藝藝術家到日本,同日本本土藝術家們合作表演“笑語歡歌”系列專題節目,為中日文化和藝術交流搭建了一個新平台。同年,在山東濟南成功舉辦了首屆“國際幽默藝術周”,邀請世界各國藝術家到中國與國內知名藝術家同台獻藝,以幽默為橋樑,歡笑為紐帶,搭建了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的平台。截至2018年,“國際幽默藝術周”已分別在濟南、三亞、北京、張家港等地舉辦了6屆 [44] 
2007年,組織中國曲藝家協會與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創辦“巴黎中國曲藝節”,從2010年開始每年一屆,每兩年舉辦一次評獎,評選“盧浮獎”(金銀銅)。截至2021年已成功舉辦12屆。十幾年來,共在巴黎舉辦了中國曲藝專場展演、講座等交流活動近40場,觀眾也由最初的以華人為主發展為今天的法國本地觀眾佔到九成以上,其中有不少觀眾因為觀看了“巴黎中國曲藝節”的節目而逐漸喜歡上中國文化,並開始學習漢語、學習中國曲藝。“巴黎中國曲藝節”不僅推動60多個曲種(京韻大鼓、蘇州評彈、四川清音、西河大鼓等)走向世界,形成中華曲藝在歐洲交流巡演的輻射效應,而且培育了青年曲藝演員的國際眼光和審美 [36] 
2012年12月,被評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47]  。同年,被選為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七屆主席 [45]  。同年,參演由國家大劇院出品的音樂戲劇《美麗的藍色多瑙河》,在劇中扮演音樂經紀人吉爾摩一角 [46] 
2013年5月,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在京成立,當選首屆協會主席。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和各全國文藝家協會團結凝聚廣大文藝家、文藝工作者下基層,身影遍佈祖國大江南北。文藝志願者們奔赴革命老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受災地區和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工地,深入到農村、社區、廠礦、軍營、校園等基層單位最前沿,以文藝志願者服務隊形式開展“送歡樂下基層”“到人民中去”、文藝支教、文藝培訓、文藝扶貧等各類活動,將精神食糧奉獻給老百姓。姜昆自己更是身體力行,每年數十次下基層,與老百姓面對面,他説自己是曲藝人,更是一名文藝志願者 [48]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72名來自不同領域的文藝工作者參加,姜昆與劉蘭芳同志作為曲藝界代表出席。這是繼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後我黨召開的又一次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會議 [49] 
2015年,在姜昆從藝40週年之際,經過兩年精心籌備的大型相聲秀《姜昆“説”相聲》在北京民族宮劇院首演。《姜昆“説”相聲》通過回顧姜昆40年藝術生涯中的代表作品,向大家講述相聲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來 [50]  。至今,該劇已在國內外演出近百場,巡演足跡遍佈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各地觀眾的熱烈歡迎。同年,領導中國曲藝家協會啓動海外文化交流項目“中華曲藝海外行”,旨在通過向海外觀眾推介中國最接地氣的傳統藝術,促進海外民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增強海外華人華僑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截至2020年,“中華曲藝海外行”共出訪23次,覆蓋歐洲、北美、南美、非洲的28個國家50個城市和地區。
2016年2月,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同年,創辦天津師範大學馬季藝術研究會,並擔任首屆研究會會長。
2017年,在《虎口遐想》演出三十年之際,與戴志誠再次登上央視春晚舞台表演相聲《新虎口遐想》。同年7月,再度全票當選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 [51]  。同年11月,被選為國際説唱藝術聯盟首任主席。國際説唱藝術聯盟是説唱藝術和幽默藝術的非營利性國際聯合組織,於2017年10月在盧森堡大公國墨佛市註冊,同年11月正式成立。國際説唱藝術聯盟是聯繫世界各國和地區傳統説唱藝術與幽默藝術團體、藝術家、藝術工作者的橋樑與紐帶,以尊重各國説唱和幽默藝術特點規律,推動各民族説唱和幽默藝術傳播傳承與繁榮發展為宗旨。
2018年,卸任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主席,被聘為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名譽主席。同年12月6日,在日本東京永田海部俊樹事務所,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向姜昆頒發了“海部俊樹和平友好獎”,以表彰他三十多年來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52] 
2021年,出版《姜昆自述》一書,用“自述”“親朋”“札記”“幽默•筆記”“論道”五部分內容,親述自己的家庭、朋友、事業等鮮為人知的故事 [9]  [24] 
2022年1月31日,在2022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相聲《歡樂方言》,並在開場節目《歡樂吉祥年》中擔任特邀嘉賓 [68-69]  ;2月2日,參加《百花迎春》晚會,參與曲藝家協會拜年 [23]  。5月23日,參加由中國文聯主辦的“與人民同行”——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週年特別節目。 [54]  9月,出版新書《為曲藝大家站台:姜昆序跋集》,這是姜昆二十餘年序跋的首次結集出版 [67] 
2023年2月,參加的第四屆非遺相聲大會落下帷幕。 [57]  11月3日,參加的綜藝《火星情報局第六季》在優酷播出。 [63]  [65] 
2024年2月8日,參加《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24春節大聯歡》,領唱歌曲《掌聲響起來》。 [66] 

姜昆個人生活

妻子:李靜民
子女:姜珊
弟子:唐愛國、齊立強、周春曉、蒲克、於海濤、劉惠、白樺、鄧小林、大山(加拿大)、劉全利、劉全和、趙衞國、陸鳴、徐勇、夏文蘭、倪明、孫晨、句號、郭丹、曹曙光、原野、朱少宇、張露西、徐惠民 (新加坡)、邱勝揚(新加坡)、周煒、黃家強(新加坡)、顏貴娟(新加坡)、郭陽、郭亮、王雪飛、蔣帥、任世合、劉招、邵權、安東 [20-21] 

姜昆主要作品

姜昆相聲作品

作品名稱
合作演員
《迎春花開》
(又名:《山花爛漫》)
趙炎
《紅色園丁》
趙炎
《如此詩人》
趙炎
《喜事》
黃凱
《如此照相》
李文華
《詩歌與愛情》
李文華
《戰士之歌》
李文華
《北海遊》
李文華
《船與海》
李文華
《菜站新風》
李文華
《凍人暢想曲》
李文華
《算賬》
李文華
《科學院的春天》
李文華
《青春贊》
李文華
《處長“上課”》
李文華
《花與草》
《霸王別姬》
李文華
《如此要求》
李文華
《愛的挫折》
李文華
《弟弟的信》
李文華
《我與乘客》
李文華
《買傘》
李文華
《男子漢宣言》
李文華
《當心受騙》
李文華
《時間與青春》
李文華
《談美》
李文華
《改歌》
李文華
《嚴重警告》
李文華
《錯走了這一步》
李文華
《歌迷理髮》
《林蔭小曲》
李文華
《哺乳詩人》
李文華
《鼻子的故事》
李文華
《笑談藝術特點》
李文華
《鐵餅姑娘》
李文華
《莫迷信》
李文華
《我的改革》
李文華
《想入非非》
李文華
《紅茶菌與打雞血》
李文華
《誇家鄉》
李文華
《禍起甲魚》
李文華
《説話的藝術》
李文華
《諺語談》
李文華
《祖爺爺的煩惱》
李文華
《我是小樹種》
李文華
《尊重人》
李文華
《醉酒》
李文華
《左派行醫》
李文華
《對口詞》
李文華
《男女有別》
李文華
《看球賽》
李文華
《猜謎》
馬季
《講華語》
王振全、王德亮
《好啊好》
李文華
《打針》
李文華
《串調兒》
(又名:《小兒郎》)
李文華
《看電影》
李文華
《赫哲漁歌》
李文華
《猜字謎》
李文華
《棒打與溺愛》
李文華
《比地位》
李文華
《互相尊重》
李文華
《誇農村》
李文華
《樂器研究》
李文華
《童年的歌》
李文華
《我愛軍歌》
李文華
《在醫院裏》
李文華
《比喻與形容》
(又名《比喻》)
李文華
《五十年以後》
李文華
《語言美》
李文華
《看電視》
王金寶(與李文華合作另一版本)
《讚歌》
王金寶
《學日語》
王金寶
《新兵小傳》
唐傑忠
《暈頭轉向》
唐傑忠
《鐵面人》
唐傑忠
《提意見》
唐傑忠
《省略語》
唐傑忠
《金剛腿》
唐傑忠、大山
《名師高徒》
唐傑忠、大山
《照相》
唐傑忠
《歌唱流派》
唐傑忠
《自我選擇》
唐傑忠
《虎口遐想》
唐傑忠
《家庭怪事》
唐傑忠
《夫妻之間》
唐傑忠
《大美人》
唐傑忠
《電梯奇遇》
唐傑忠
《學説話》
唐傑忠
《老人與時代》
(又名:《老人話時代》)
唐傑忠
《捕風捉影》
唐傑忠
《火葬指標》
唐傑忠
《處長上台》
唐傑忠
《特大新聞》
唐傑忠
《學唱歌》
唐傑忠
《家庭喜劇》
唐傑忠
《着急》
唐傑忠
《美麗暢想曲》
唐傑忠
《新聞發佈》
唐傑忠
《現場勘查》
趙麗蓉、侯耀文、梁天、文興宇
《樓道曲》
唐傑忠
《繞口令》
唐傑忠
《在公共汽車上》
唐傑忠
《人情競爭》
唐傑忠
《方言研究》
唐傑忠
《廣東話》
唐傑忠
《穿針引線》
唐傑忠
《爭先恐後》
唐傑忠
《辭職以後》
唐傑忠
《明春曲》
趙世忠、戴志誠、李建華、劉亞津、劉全剛、劉惠、鄭健等
《是我不是我》
戴志誠
《閤家歡》
戴志誠
《埋怨》
戴志誠
《我想當警察》
戴志誠、孫晨
《假如沒有警察》
戴志誠、孫晨
《傳謠》
馬季、趙炎、劉偉
《姜昆開店》
土登
《我愛西藏》
戴志誠
《琢磨》
戴志誠
《説變》
戴志誠
《師徒新曲》
戴志誠、白樺、鄧小林、卓林
《送春聯》
馬季、趙炎、笑林、新光、大山
《回眸望九》
戴志誠、孫晨、鄭健、王平、唐愛國、齊立強、劉惠、劉亞津、汪洋、劉全剛
《真真假假》
常寶華、戴志誠
《家庭煩惱》
戴志誠
《大相面》
戴志誠
《怯剃頭》
戴志誠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戴志誠
《明天會更好》
戴志誠
《女足贊》
戴志誠
《談情説愛》
戴志誠
《踩腳》
戴志誠
《送您一支歌》
戴志誠
《妙趣網生》
戴志誠
《快樂的花》
李金斗、師勝傑、石富寬、常貴田、戴志誠
《老戲台》
戴志誠
《我有點暈》
戴志誠
《説外語》
戴志誠
《送禮》
師勝傑、趙炎
《真實的謊言》
全維潤、戴志誠
《五湖四海北京人》
戴志誠、常貴田、楊議、大山
《歡歌笑語》
戴志誠
《精彩網絡》
戴志誠、郝雨
《和誰説相聲》
戴志誠、趙津生
《專家指導》
戴志誠、鄭健、周煒、李偉建
《新五官爭功》
戴志誠、大山、周煒、鄭健
《新虎口遐想》
戴志誠
《樂在其中》
戴志誠
《樂在其外》
戴志誠
(以上參考資料 [6-8]  [22] 

姜昆出版書籍

出版著作
出版時間
圖書名稱
出版社
1981年8月
《姜昆李文華相聲選》
廣播出版社
1985年3月
《姜昆李文華新相聲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年5月
《相聲以外》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年7月
《虎口遐想——姜昆梁左相聲集》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6年12月
《笑面人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5月
《自我調侃》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4年3月
《姜昆表演相聲精品集》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5年2月
《就圖一樂兒》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7年1月
《姜昆幽默詩書集》
江蘇美術出版社
2014年12月
《馬季老師給我的思考》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17年9月
《虎口遐想三十年》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21年3月
《姜昆自述》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22年9月
《為曲藝大家站台:姜昆序跋集》 [67] 
百花文藝出版社

姜昆編撰學術書籍

出版時間
圖書名稱
出版社
1993年4月
《中國傳統相聲大全》(四冊)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7年10月
《中國傳統山東快書大全》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0年2月
《京韻大鼓傳統唱詞大全》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4年5月
《中國傳統西河大鼓鼓詞大全》
黃河出版社
2005年11月
《中國曲藝通史》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年11月
《中國曲藝概論》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1年5月
《中國傳統相聲大全》(五冊)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4年10月
《中國曆代曲藝作品選》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18年9月
《東北亞説唱藝術散論》
中國文聯出版社

姜昆參演電影

    • 京都球俠1987

      導演
      謝洪
      主演
      張豐毅、寶麗娜·拉芳、孫敏、於紹康、陳佩斯
    • 超速1987

      導演
      斯琴高娃
      主演
      朱時茂、宋曉英、傅藝偉、管宗祥、孫湘光

姜昆參演音樂劇

音樂戲劇《美麗的藍色多瑙河》,國家大劇院出品,由左青導演,宗平、原華、姜昆主演。該劇取材於約翰·施特勞斯1872年訪美事件,根據李嵐清的《李嵐清音樂筆談——歐洲經典音樂部分》和《音樂·藝術·人生》創作,於2012年9月18日首演 [46] 

姜昆綜藝節目

播出時間 節目名稱
2023-11-3 火星情報局第六季[63-64] 

姜昆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職務
2012年11月至2017年7月
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七屆主席
2017年7月至2023年5月
中國曲藝家協會第八屆主席
參考資料: [60-62] 

姜昆個人榮譽

1980年,在全國曲藝優秀節目評獎中《如此照相》獲全國曲藝優秀節目短篇作品獎一等獎,《詩歌與愛情》《霸王別姬》獲全國曲藝優秀節目短篇作品獎二等獎。
1981年,創作並表演的相聲《想入非非》獲全國相聲創作、表演二等獎。
198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笑星”。
1988年,在電影《京都球俠》中扮演公孫弟一角獲百花獎最佳配角獎提名。
1988年,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相聲評選中《虎口遐想》獲創作、表演一等獎。
1990年11月,被中直機關共建精神文明活動協調委員會評為中直機關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
1992年10月,獲第二屆中國金唱片獎(戲曲曲藝類)。
1993年5月,文化部頒發證書表彰其所指導的節目獲第九屆意大利國際幽默大賽“金小丑”獎。
2000年1月,在首屆中國互聯網絡大賽中,榮獲十大“中國傑出網絡人物”稱號。
2003年4月,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2002年度精神文明先進個人。
2003年12月,被人事部、國家廣電總局授予全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04年6月,被國家廣電總局授予國家廣電總局2000—2003年度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4年7月,被人事部、中國文聯授予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2005年6月,被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授予中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7年12月,在首屆“華鼎獎”“中國演藝名人公眾形象滿意度調查”的評選活動中榮獲“演藝名人公眾形象調查年度大獎”。
2012年12月,被文化部確定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8年12月,獲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樹頒發的“海部俊樹和平友好獎”。
2019年12月,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37]  [41] 
2023年4月,鑑於姜昆同志擔任非遺相聲傳承人所做的大量工作和突出貢獻,中國廣播藝術團綜合評估等級為優秀,並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活動評估結果向社會公示7天,公示期為2023年4月3日至4月9日止。 [58] 

姜昆藝術主張

大麴藝
“大麴藝”,就是把曲藝的隊伍做大、把曲藝的影響做大、把曲藝的市場做大,通過這“一大”促“三新”:新人、新作和新的表演形式。希望廣大麴藝工作者,以創新思維指導曲藝創作,以“新人、新作、新形式”來展現社會主義新曲藝的面貌,不要過分拘泥於傳統“程序”與“表現方式”,只要在主體特質的基礎上符合曲藝的規律,不反對從其它姊妹藝術形式上汲取營養,豐富自己,就是在這樣一個指導思想下的藝術實踐。
在主持曲協工作期間,姜昆提出了“大麴藝”的戰略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得到了曲藝界大多數人士的認同。通過實踐也使曲藝得到了創作上的繁榮、品牌活動上的增強、曲藝事業影響上的擴大。
——摘自《曲藝》雜誌社2019第1期
“把中國的歡笑灑向世界,把世界的歡樂引進中國”
1978年,美國喜劇演員Bob Hope第一次來華演出,姜昆和李文華老師為他開場。Bob Hope在天安門廣場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説:“我站在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上,卻沒有一個人認識我!”當時,全場鬨堂大笑,可姜昆卻認為這是一個悲劇:世界著名的喜劇明星在中國卻不為人所知。從那時起,姜昆就開始放眼於國外的世界。
姜昆走到哪裏,哪裏就有歡樂。他的志願是“把中國的歡笑灑向世界,把世界的歡樂引進中國”。他帶領中國的曲藝演員走遍世界播撒歡笑的種子,美國的報紙評論他:“幾乎所有的世界華人,都對他轉動着希望的耳朵。”老布什總統曾經對圍觀姜昆的記者和“粉絲”們説:“嗨,我也認識他!”數十年,他不遺餘力,就是以文化使者的身份,遊走於五大洲,傳播傳統文化,促進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交往,弘揚全人類的文明和歡樂文化,用笑臉搭起不同膚色人與人心靈交流的橋樑。他説:歡樂是紐帶,會把所有的人們連在一起!
培育新人:從為小眾服務轉變為為大眾服務
文化的希望永遠都在年輕人的身上,都在明天。我二十七、八歲的時候,從北大荒來到這兒,那個時候我逐漸地踏上這個舞台,到今天我是逐漸地要離開這個舞台。在這種時候,我就特別感覺到,要把希望寄託在代表未來的這些新的媒體、新的觀眾,這些年輕人的身上。絕對不能忽略,誰忽略誰是傻瓜。
我們有一句話叫“三年胳膊五年腿,十年練不出一張嘴”。現在舞台上活躍的相聲年輕人都是小劇場裏培養出來的,小劇場給了他們一個非常好的環境,每天演出,每天接觸,每天和觀眾在一起。這樣他有一個量變,但是一旦他走上更大的平台,他需要從為小眾服務轉變為為大眾服務,他要有質變才可以。那怎麼質變呢?這種質變是一種痛苦的蜕變過程,他要逐漸把視野放寬,站到高於普通老百姓的視野上,才能讓作品立意高、有熱度、有深度、有廣度,這樣才有温度。什麼叫温度?就是你自己火熱,別人也得暖暖和和的,這就叫做温度。
——摘自 中國文明網 40人對話40年|姜昆:笑聲飛揚四十年
談相聲的“歌頌”與“諷刺”
我對把相聲分成歌頌型相聲和諷刺型相聲,並且經常把這兩種相聲的類型對立起來的説法,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從某種程度上看,我認為歌頌型相聲的這種説法,實際上是不準確的。
在相聲藝術的精品中,諷刺和歌頌都是互為表裏、相輔相成的。諷刺與歌頌都是相聲的寫作手法。在相聲傳統節目中像《八扇屏》《繞口令》《歪批三國》《同仁堂》《座數》,很難以內容定諷刺和歌頌的屬性,説他諷刺不學無術的人也顯得牽強。
所以,我是不太同意動不動就以諷刺和歌頌來界定相聲類型的。
——摘自《曲藝》月刊2021年第3期

姜昆藝術特色

在中國相聲發展的長河裏,姜昆以他獨特的風格一路領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精彩。我在一篇文章裏説:因有姜昆、梁左的攜手,使相聲有了一個異峯突起的輝煌時期。
姜昆、梁左的合作猶如給相聲界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曾引起文藝界內外的極大反響。倆人合作的鼎盛階段,士氣無比旺盛,一大批堪稱相聲的新經典——《着急》、《電梯奇遇》、《特大新聞》、《是我不是我》、《家庭喜劇》、《美麗暢想曲》等相繼問世。
《虎口遐想》與《新虎口遐想》間隔30年,“遐想”之間,標題多了一個“新”。兩個遐想歷經30年,姜昆用相聲藝術與時代的意會、與人民的共鳴,構築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相聲畫廊。這個畫廊,作品無不是以時代生活為經,以常人情趣為緯,編織出來的錦繡篇章,時代之經典,充盈着健康向上的精神意藴。他的相聲以格調高雅、題材新穎、情趣健康、清新脱俗的個性穩穩矗立在中國曲藝舞台,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心。
回望兩個“遐想”,細數30年業績之輝煌,毫不誇張地説,他用超凡脱俗的才華與滿腔熱忱的付出構築了相聲的“姜逗時代”。所謂“姜逗時代”,是指在兩個“遐想”之間誕生的幾乎所有作品起點高、立意深,講究文學性,體現藝術性,開闊了相聲人的視野,提升了相聲作品的趣味,跳出市井俚俗、家長裏短的狹隘題材,走向關注國家大事,參與並思索家國情懷的新台階。在這裏,人物社會地位並不高,卻又用常人之情表達了時代觀念變化,反映了時代變遷的進程。無論在相對狹小的曲藝空間,還是在廣闊的文化藝術領域,它們有着無可爭議的地位,無以倫比的影響。
姜昆的相聲很具經典性。所謂經典作品,是它在某一刻、以某種方式撞擊了你的心靈,讓你久久不可忘懷。經典的產生無不是用盡心、細心、匠心、耐心釀造的果實,經過了心血衝動、熱情、興趣、執著不懈的過程,能長存於世,並且愈是隨着時光的推移,愈是顯現其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及其當代價值。對照兩個“遐想”聯想系列篇章,“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特徵”凸顯在我們的腦海。姜昆以一個文藝家的偉大自覺,承擔了對時代人物的謳歌,對時代精神的體悟,使自己的相聲站在時代與人民生活的交叉點上,創造了一個相聲藝術的“姜逗時代” [53] 

姜昆人物評價

姜昆時刻把人民羣眾放在心中,放在首位,把為人民羣眾獻上更多的優秀文藝作品作為畢生追求。他以實際行動詮釋着“德藝雙馨”的內涵,最大範圍地傳遞着正能量 [2] (《中國藝術報》記者陸嘉寧評)
姜昆有一顆探索之心,生活中的姜昆與舞台上、熒屏裏一樣,也是一付樂呵呵的模樣,平易近人,忙忙叨叨,他的狀態是,只要醒着就在不斷地打量着世界 [4] (上海文聯評)
對人民,姜昆一腔熱忱;對同道,姜昆心存平實;對藝術,姜昆懷抱忠誠。(中國文明網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