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思忠

鎖定
夏思忠,字仲信,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人,早年隨其兄夏日孜北遊大都(今北京),1350年南歸後作了個小吏。 [1]  [11]  治平三年(1353年)五月,張士誠攻克高郵,夏思忠追隨張士誠。天佑四年(1357年)八月,張士誠降元,夏思忠任行樞密院斷事官 [9]  [13]  龍鳳六年(1360年),為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 [10]  。龍鳳八年(1362年)改任杭州路總管,盡購回回禮拜寺以修繕擴建學校,為岳飛女婿張憲之墓立石。後遷樞密副使,龍鳳十一年(1365年)十一月泰州徐達常遇春攻克,夏思忠被俘,仕朱元璋為應天府(今南京)知府。 [14]  洪武二年(1369年)受明太祖之命埋葬宋理宗頭骨。 [7]  永樂五年(1407年)官至應天府府尹 [1]  [5] 
本    名
夏思忠
別    名
仲信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高郵
官    職
行樞密院斷事官→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杭州路總管→樞密副使→應天府知府→應天府府尹

目錄

夏思忠人物生平

夏思忠,字仲信,早年從其兄夏日孜北遊大都(今北京),其兄調任會稽縣尹後,夏思忠在1350年南歸,作了個小吏。 [1]  [11] 
治平三年(1353年)五月,張士誠攻克高郵,夏思忠追隨張士誠。 [1]  [12] 
天佑四年(1357年)八月,張士誠降元為太尉,蒙元設立江淮分省、江浙分樞密院於平江路(今蘇州),夏思忠任行樞密院斷事官 [9]  [13] 
龍鳳六年(1360年),為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 [10] 
龍鳳八年(1362年),為杭州路總管,盡購回回禮拜寺(既清真寺)地以修繕擴建學校,又為岳飛女婿張憲之墓立石。 [1-3] 
龍鳳十一年(1365年)十月二十五日,張士誠淮安李院判來援泰州,被常遇春擊敗,萬户吳聚等一百二十九人被擒,常遇春遣人招降城中,僉院嚴再興、副使夏思忠、院判張士俊等拒守不下。 [4] 
閏十月二十六日,徐達常遇春攻克泰州,俘虜張士誠將嚴再興、夏思忠、張士俊等九十四人,卒五千,馬一百六十餘匹,船四十餘艘,遣屠千户以所俘五千人送應天府(今南京)報捷,復以守城事宜為請,朱元璋遣使告諭徐達新舊二城自度可否以便宜處之,其未下諸城宜乘勝進取。 [5] 
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九日,受明太祖之命,埋葬宋理宗頭骨於高座寺之西北。在此之前,蒙元滅宋後,楊璉真伽盜掘南宋皇陵,將宋理宗頭顱割下,並製作成飲器,送交大都(今北京)蒙元統治者,其軀幹則被焚燬。明太祖得知此事,派人找回頭顱,命應天府守臣夏思忠埋葬。 [6-7] 
永樂五年(1407年)官至應天府(今南京)府尹 [8] 
參考資料
  • 1.    《(成化)杭州府志卷之三十七·牧守》: 帖睦烈思,字周賢,康里人氏,至正十三年守杭,屬蘄黃寇犯郡之餘,廟學鞠為瓦礫,帖睦烈思以學校教化所繫,難以時艱為辭,乃謀興造基址舊隘,因購回回氏禮拜寺地以充廣之。 夏思忠,字仲信,高郵人,少嘗從吏。張氏據高郡,思忠從之,及張氏款附,官其屬有差,授思忠江浙行省郎中,改杭州路總管。思忠開敏無滯礙,遇事勇於有為,上下敬服。杭學兵燹之後,前守帖睦烈思興造甫完,守廟者不戒於火,悉焚之,思忠慨然以興造為己任。先是,帖睦烈思雖購禮拜寺地以廣學基,未能盡入。至思忠盡入之,基址廣袤,廟宇嚴整,杭學自是為浙右之冠。
  • 2.    《(成化)杭州府志卷之二十三·學校》:二十二年,守夏思忠盡購禮佛寺基
  • 3.    《(成化)杭州府志卷之四十六·墳墓》:列文侯張憲墓,在東山衕口,元夏思忠為立石表,今不存。憲,嶽飛婿也。
  • 4.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十八 乙巳年 十月 二十五日》:○己酉,張士誠淮安李院判來援泰州,常遇春擊敗之,擒萬户吳聚等一百二十九人,遣人諭降城中,其僉院嚴再興、副使夏思忠、院判張士俊等拒守不下。
  • 5.    《太祖高皇帝實錄 卷十八 乙巳年 閏十月 二十六日》:○庚辰,徐達、常遇春克泰州,虜張士誠將嚴再興、夏思忠、張士俊等九十四人,卒五千,馬一百六十餘匹,船四十餘艘,遣屠千户以所俘五千人送建康報捷,復以守城事宜為請, 上遣使諭達新舊二城自度可否以便宜處之,其未下諸城宜乘勝進取。
  • 6.    《宋學士文集卷十·書穆陵遺骼》:初,至元二十一年甲申,僧嗣古妙髙上言,欲毀宋會稽諸陵,江南總攝揚輦真加與丞相桑哥相表裏為姦。明年乙酉正月,奏請如二僧言,發諸𨹧寳噐,以諸帝遺骨建浮屠塔扵杭之故宮,截理宗頂以為飲噐。大明洪武二年戊申正月戊午,皇帝御劄丞相宣國公李善長,遣工部主事谷秉毅移北平大都督府及守臣吳勉索飲噐扵西僧汝納監蔵深惠,詔付應天府守臣夏思忠,以四月癸酉塟諸南門髙座寺之西北。明年己酉六月庚辰,上覽淛江行省進宋諸𨹧圗,遂命蔵諸舊穴雲。嗚呼!上之徳可謂至矣㢤。
  • 7.    石峻華. 南宋六陵大事編年[D].紹興文理學院,2021.41-42.
  • 8.    《應天府志卷六·歷官表中》:(五年)夏思忠(直隸高郵儒士)
  • 9.    陳基《夷白集卷九·送周信夫序》:太尉府妙簡屬僚,淮南周君信夫,由行樞密斷事官經歷進闢椽史,至正十八年八月二日也。斷事官夏侯仲信、唐侯伯剛旦日走樞府,揖吾黨而進之曰:「僕等辱待罪樞府,顧所資以辰入酉出役役焉,日與攘臂乎!桎梏枘鑿,間求所以折其衷而不可以,斯須或離者周君也。今引而昇之,三事之庭,知人之明則信無遺鑒矣。」
  • 10.    陳基《夷白集卷十一·憶親堂記》:江浙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淮南夏君仲信扁其所寓之室曰「憶親堂」,間謂餘曰:「吾少也孤,母夫人不以為不肖,俾奉先君子遺體,夙夜不敢遑寧,用克底於成人,及備官外朝,仕有祿秩,而先君子不待矣。頃歲辱以樞屬斷事官,分治吳中,用是由泰郵裏第,不遠千里迎母夫人來江南,竊自念言祿既不逮先君子矣,而朝夕之養幸母夫人壽康,又得就官,不敢不竭力以庶幾無忝於吾君之賜乎!未幾,行省命下,又竊以為由蘇至杭,僅三百里,因扶侍而行,其視泰郵宜益無難者,及致請,而母夫人乃不欲去吳,吾既莫之敢強,而官守有常,又不得以時歸覲,於是定省之禮,滫瀡之奉,乃反不逮於吳時,此堂之所以命名也。 夫泰郵,吾母夫人之邦也;蘇與杭,吾官所也。由泰郵至吳,千里而遠;由蘇至杭,三百里而近。吾母寧樂去泰郵而不樂去吳,而吾又不能強焉。吾豈固以吳為吾土哉!亦不重違母志爾。子幸為記之。」 古之君子,善養親者莫如曾子,而其憶親也莫如狄公,然曾子嘗南遊而仕於楚矣,而其親固未嘗去魯也;狄公嘗因使而登太行矣,而其親初未嘗去河陽也。後世言養志者必曰曾子,而狄公之於曾子蓋異世而同心者也。方白雲孤飛,眷注不已,此其心顧安忍一日去其親乎!及公勳業冠唐中興,有識之士固已於其登太行之時見之矣。仲信俶儻瑰奇,臨義有勇,其宦遊蘇杭,敡歷樞省,殆曾子之仕楚,狄公之仕唐也。嗟乎!事親得如二子,亦可矣。然曾子不強其親以去魯,狄公不強其親以去河陽。今仲信之親不欲去吳門,顧安得而強之乎!惟其不敢強於其親,故移以事君也順;移以事君也順,故資以養親也安,苟安矣,則今日之吳門即異時之河陽也,尚奚以吾土非吾土為哉!然則親之逮不逮,天也;居之近不近,時也。不可得而強者,安時以適志也。曾子,吾師也;狄公豈欺我哉!庸以是復仲信因書以為記。至正二十年夏五月戊申
  • 11.    危素《説學齋稿·送夏仲信序(庚寅)》:京師眾大之區,四方之士茍負其一藝之長、一才之善,逺者萬裏,近者數百里,杭川輿陸自東西南北而至者,莫有為之限隔,人之生乎斯時,可謂大幸矣。然生質髙下言人人殊,況其習俗不同,趨向亦異。修於家而外於逰者紛紛然,皆是也。必傑然不沒於流俗,庶幾有以自立焉。廬陵夏君仲信,其能自立者歟!蚤從其從兄會稽令仲善北來,仲善既調官南去,而仲信獨留從闢用,有稟祿即迎養其母,已而復自力於學,既而思曰:「昔者子路之去魯,曽子俾之哭墓而後行。吾其可久去墳墓乎!」乃治裝以行,文人鹹賦詩送之,以予觀於仲信,可謂傑然不沒於流俗也。夫仲信僦居鳯池之裏,左圗右史,講學不輟,自是益自勉焉,成其徳業所以顯親而揚名,其亦異乎漫然而出修於家而壊壞逰者矣。
  • 12.    錢謙益.國初羣雄事略.北京:中華書局,1982:138
  • 13.    錢謙益.國初羣雄事略.北京:中華書局,1982:162-163
  • 14.    《江寧府志卷之十六·歷官表中》:(三年)夏仲信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