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新覺羅·壽富

鎖定
壽富(1865—1900),愛新覺羅氏,字伯茀(一作伯福),號菊客,滿洲鑲藍旗第五族宗室。溯其世系,可謂顯赫,為和碩鄭憲親王濟爾哈朗(1599—1655)九世孫,排愛新覺羅氏子孫之“溥”字輩。 [1] 
本    名
愛新覺羅·壽富
伯茀、伯福
菊客
所處時代
清末
民族族羣
滿洲鑲藍旗
出生日期
1865年
逝世日期
1900年8月17日(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
主要作品
《知恥學會後敍》《日本風土誌》《搏虎集》
主要成就
1898年中進士,遺著有《搏虎集》
父    親
愛新覺羅·寶廷
官    職
翰林院庶吉士 [1] 
社會地位
四品宗室 [1] 
老    師
張佩綸張之洞
輩    字
死    因
引繯自縊
政治事件
戊戌政變

愛新覺羅·壽富人物介紹

壽富(1865―1900)字伯茀,號菊客。清宗室,滿洲鑲藍旗(一説正藍旗)人 [2]  寶廷之子,少時受業於父親的好友張佩綸張之洞
1898年中進士,入翰林,選庶吉士。憤國勢不張,八旗人才日竭,著論陳説時局大勢,意欲“察盛衰之所由,謀富強之攸在,通力合作,各奮其才,厚培本根”。1897年與康有為等在北京發起知恥學會,撰《知恥學會後敍》,極力鼓吹“學則智,智則強,強則大國親我,小國畏我;不學則愚,愚則弱,弱則大國鄙我,小國犯我”之主張,旨在警頑傲厲以自強。後任京師大學堂分教習,曾奉派赴日本考察學校章程。歸國後著成《日本風土誌》4卷。曾因浙江巡撫廖壽豐疏薦,受光緒帝召見,並趁機痛陳中國積弊及所宜興革等事。戊戌政變後,受到頑固派的猛烈攻擊,乃杜門不出,讀書自娛。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後,拒絕降敵,引繯自縊。時年35歲。遺著有《搏虎集》 [1] 

愛新覺羅·壽富人物生平

一、壽富其人及家世
壽富(1865—1900),愛新覺羅氏,字伯茀(一作伯福),號菊客,滿洲鑲藍旗 [2]  第五族宗室。溯其世系,可謂顯赫,為和碩鄭憲親王濟爾哈朗(1599—1655)九世孫,排愛新覺羅氏子孫之“溥”字輩。按清制,襲爵遞減,其四世祖阿札蘭已無親王頭銜,於仕進亦無表現,其曾祖興隆已降為一閒散宗室,充宗人府筆政。至祖父常祿,始在科場嶄露頭角,道光七年中舉人,十二年進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子寶廷,字竹坡,號偶齋,同治三年舉人,七年二甲六名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充浙江鄉試副考官、福建鄉試正考官,官至禮部右侍郎、正黃旗蒙古副都統。壽富為寶廷次子,光緒十四年舉人,二十四年二甲八十八名進士,選庶吉士。三代聯中進士、點翰林,文風鼎盛,為滿人所罕見,宗室子弟更是絕無僅有。作為鄭親王后裔,寶廷對家族歷史及科甲成就頗感自豪,有《詠懷七古》詩云:“大清策勳封諸王,赫赫鄭邸威名揚。文功武烈耀史冊,祖宗累代流芬芳。”然而,其家族仕途走得並不順暢。道光二十年常祿因大考革職,光緒九年寶廷以“納妾”微過自劾去官。壽富繼其祖、父,供事於“清要之職”,而仕宦履歷同其生命於光緒二十六年戛然而止。
壽富為學,抑或為人,均受乃父深刻影響。寶廷可謂晚清宗室中具有傳奇色彩的一位特出人物,在有清近三百年詩壇頂戴着“滿族第一詩人”的桂冠 [3]  。光緒初年,與陳寶琛張佩綸張之洞黃體芳鄧承修諸“清流”,以直諫敢言名天下,“當日在朝謇謇勵風節,並有文字道義之契,世目為元祐諸賢” [4]  其罷官緣由,眾説紛紜,究其實,不惜“微過自污”以求去,與朝廷黨爭及時局敗壞無望不無相當關係 [5]  。《清史稿·壽富傳》謂“幼從父授七經。稍長,師事張佩綸、張之洞。氾濫羣籍,熟精《周官》、《史記》,旁逮外國史、算學”。就治學格局言,理經未拘漢宋,而旁及於史。按,寶廷晚歲頗致力於“天文算數”,壽富由此薰陶,進而“通算術”,寫出《天元演草》一類著述 [6]  。壽富事父至孝,於寶廷晚年常侍近旁,習聆庭訓 [7]  。寶廷罷職後築室西山,以貧病終老,時人謂以“直聲著天下,身為貴胄交遊遍朝端,而窮餓不顧以死,非徒今人所難能,古亦不多見 [8]  ”。翁同龢日記光緒十八年正月十一日條記:
寶竹坡之長子壽富(號菊客),餘戊子所取士。竹坡歿,壽富寢處苫塊,並鹽酪不入口,今二年矣。薩(廉)謂為矯情,餘敬之愛之。 [1]  [9] 

愛新覺羅·壽富人物評價

壽富不僅繼承了寶廷性格中“刻苦孤峭”的一面,還有曠達勇決的另一面。孫雄後來説“前清之季宗室中最明達者,無若寶竹坡父子”,並憶及:
丁酉(1897年—引者注)夏,餘於友人席間晤伯福,其為人勇於自任,慮一事發一言,千人非笑不顧也。記通州張季直(張謇)贈詩中有句雲:“坐閲飛騰吾已倦,禁當非笑子能雄。商量舊學成新語,慷慨君恩有父風。可以為伯福寫照。
辛丑(1901)六月,即壽富自殺後次年,孫寶瑄、章太炎以《紅樓夢》人名戲擬當世人物,徑直將壽富比為“尤三姐”,這一小説人物剛烈不折、不同俗流的形象,恰可與胡思敬對壽富“性兀傲不羈,頗富時名”的品評相印證。
如此看來,林紓為撰《行狀》總結的數條,即“生平崇尚氣節,重新學,文章則持重不苟”,其實都能在寶廷身上找到影子。
甲午戰敗的刺激對壽富來説,直接而且深刻。有關他的傳記材料,多用“嘗閔世變岌岌”、“嘗憤國勢不張”、“嘗憤宗邦不振,強鄰日逼”一類語句描摹其心態,而趙炳麟所謂“力研新政,廣交豪儒傑士”,應該是對他戰後作為最精煉的表述。光緒二十一年,北京強學會創設,壽富未列名會籍,然於會務多所與聞,時與寶廷門人、號為清末四公子之一的吳保初過從甚密。又與梁啓超結識,談變法自強事,最為投契,據後者回憶:
宗室壽伯福太史富,可謂滿洲中最賢者矣。其天性性厚,其學博,其識拔,愛國之心,盎睟於面。乙未(1895年—引者注)秋冬間,餘執役強學會,君與吳彥復翩然相過,始定交彼此以大業相期許。其後君復有知恥學會之設,都人士成以為狂,莫或應也。 [1] 

愛新覺羅·壽富個人作品

臨終前自題《絕命詞》三首,曰:
袞袞諸王膽氣粗,竟將血氣喪鴻圖,請看國破家亡後,到底書生是丈夫。
曾蒙殊寵對承明,報國無能負此生,惟有孤魂凝不散,九原夜夜祝中興。
薰蕕相雜恨東林,黨禍牽聯竟陸沉,今日海枯看白石,二年重謗不傷心。 [1]  [10] 
參考資料
  • 1.    “種族”與政治:晚清宗室壽富之死及其迴響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4-09-19[引用日期2019-05-02]
  • 2.    《清史稿·壽富傳》作“隸正藍旗”(《清史稿》卷468,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2779頁),而據《愛新覺羅宗譜》,其父寶廷以舒爾哈齊子孫編入鑲藍旗[《愛新覺羅宗譜·丁四》(16),學苑出版社,第8189—8190],今依此。
  • 3.    袁行雲:《清人詩集敍錄》謂“晚清八旗詩人,當推(偶齋)第一”。參見寶廷著、聶世美校點:《偶齋詩草》(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前言,第2頁。
  • 4.    王揖唐著、張金耀點校:《今傳是樓詩話》,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頁。張之洞《拜寶竹坡墓》詩有“翰院猶傳四諫風”句。參見苑書義等主編:《張之洞全集》第12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55頁。
  • 5.    最早對寶廷寄予同情、表示理解的是“清流黨”人之一的陳寶琛,其《哭竹坡》詩有云:“黎渦未算平生誤,早羨陽狂是鏡機。”(陳寶琛著,劉永翔、許全勝校點:《滄趣樓詩文集》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8頁)指其“酒醉誤倚江邊花”,實際上是對魚爛政局的“大夢先醒”,“鏡機”而退,是一種求隱避禍的“陽狂”之舉。據寶廷詩文對其自劾罷官的解釋,可參考《偶齋詩草》(上)“前言”,第24—25頁。
  • 6.    寶廷致張之洞函雲:“擇有用書讀,作有用文字。經學固至要,而此時非當務之急。海外強鄰,耽耽環伺,不但其堅船巨炮,可為中華之患,即其邪説誣民,亦可注意。……購得李某所譯談天書,閉户晝夜讀之,苦心孤詣,窮思極慮,有所見則筆之於冊。竭三伏之以力,已得數十條。但恨不諳算數,有明知其謬而不能著一語者。”(國家圖書館善本部編:《趙鳳昌藏札》第7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版,第358—360頁)壽富撰《先考侍郎公年譜》“光緒十四年”條可與覆按:“是歲得某氏天文説,盞盡主西法者,其敍有曰:‘推步之術,聖人多疏,而西人反密,有所不知也。’公惕然曰:‘不出百年,將有謂孔氏非聖人矣。’遂取西人之説,日夜研究之,往往自夜達旦,有所得,雖眠必起紀之。”(《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175冊,第393—394頁)按“李某”、“某氏”,應為李善蘭。寶廷對“天學”大感興趣,有與西人學問爭勝的企圖,而其方法有較強的理學氣味。
  • 7.    參見林紓:《贈光祿寺卿翰林院庶吉士宗室壽富公行狀》,《林琴南文集》,第36頁;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卷468,第12779頁
  • 8.    黃濬著、李吉奎整理;《花隨人聖庵摭憶》(中),第514—515頁
  • 9.    陳義傑 整理.《翁同龢日記》第5冊:中華書局,1998:第2500頁
  • 10.    《紀宗室伯茀太史壽富殉節始末》,劉家平、蘇曉君主編:《中華歷史人物別傳集》第78冊,線裝書局2003年版,第151頁。按,絕命詞系據原件影印本過錄,此詩有多個版本,文字微有異同,另見華學瀾:《庚子日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室編:《庚子記事》,中華書局1978年版,第115頁;吳慶坻:《蕉廊脞錄·壽富殉節前之書詩》,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02—1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