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增收

鎖定
增收是指預算執行結果比上年增加的財政收入
普通語境僅為動賓短語
中文名
增收
含    義
預算結果比上年增加的財政收入
分    類
動賓短語
學    科
經濟學/動賓短語

目錄

增收定義

增收在農業方面還可指農作物的收成超過往年。

增收增收對策

近年來,我國農民收入增幅慢,增長難,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直接影響到農民生產積極性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如何促進農民增收,成為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本文針對制約農民增收的一些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1] 
農民收入的增加,直接關係到農村經濟的大發展和廣闊農村市場需求的大升級,關係到我國外向型經濟向內向型經濟的順利轉型,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收入增加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如何改變這一現狀,促進農民增收,首先得從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着手。 [1] 
1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
(1)農民負擔重,收益少。一方面,隨着經濟水平的發展,雖然國家減免了農業税,但是相應的農業成本也一併提高,比如化肥、灌溉等費用的提高,還有農村人口的增多,帶來相應的醫療、教育、養老等的收入支出也增加;另一方面,農產品需求增民緩慢,未加工或初步加工的農產品價格低,農產品市場的競爭力不夠,使得農業經濟效益低,實際收益少。 [1] 
(2)農民教育水平低,就業不足。我國雖越來越重視教育的發展,但在農村,基礎教育水平還比較低,農民缺乏足夠的知識來源,也更加缺少條件參與專門的技能培訓和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科技的能力差,很難提高相應的生活水平,只能靠傳統農業為生,無法創收。使得大量農村勞動力總量居高不下,但是就業不足。這是農民收入難以增長的深層次原因。 [1] 
(3)農業結構單一,政府投資力度不夠。由於農業本身生產結構單一,農產品的生產也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農產品附加價值不高,整個農業的收益基本低於其他行業。付出多,回報少,農民的積極性不高。很難吸引更多的個人、企業來進行資金和技術的投資。所以政府的適時投資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雖然政府加大了對農業的投資,但是相對取得的成效來看,投資力度不夠,依然有投資不到位,投資速度慢等現象發生。同時,相應的財政補貼也出現分配不到位,分配不公,目標性和針對性不夠強的現象,農民收入狀況沒有明顯好轉。 [1] 
(4)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一方面,我國當今農村缺乏完善的農村基礎設施,無法為新農村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影響農民就業問題的解決和收入的提高,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另外一方面,因為缺乏完整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民的就醫、養老、保險等還沒有徹底得到解決,使得本就承擔風險能力比較弱的農村家庭收入降低。 [1] 
2促進農民增收的對策
(1)減輕農民負擔。減輕農民負擔一直以來呼聲都很高,也是一項長期性工作。減輕農民負擔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一是從農產品生產資料出發,依靠科學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產量,最大化的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讓農產品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民收益。二是從政府角度出發,要規範政府行為,這是解決農民負擔過重的根本出路。對一些政府人員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的現象給予處罰,糾正重政績、不重法紀,弄虛作假的行為。三是加快農村税費改革,使農村税收徵收制度化、公開化、透明化。讓農民明確瞭解要交多少,合不合法,讓每份税收的徵收都接受監督。 [2] 
(2)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和注重科技教育培訓。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文化素質作為支撐。要使新農村建設持續發展,每個人都要認識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兒個方面入手:一是保證農村義務教育的順利實施,特別是貧困地區貧困家庭的子女給予相應的幫助,完善農村教育的基礎設施和師資隊伍;二是注重農民的科技教育培訓。讓農民學習農業科技知識,接觸當代科技農業設備,有利於促進當代農業的發展,也為轉變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效率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第三,對於農村富餘勞動力,我們應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建設由政府、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的農民工培訓投入機制。外出務工,能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為城市帶去活力,為社會創造財富。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帶回資金、技術和市場經濟觀念,直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只有農村富餘勞動力得到合理、正確的轉移,農民整體收入才能得到整體提高。 [2] 
(3)政府加大農業投資力度,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不論如何減輕負擔,如果不能創收,農民的生活水平還是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所以,筆者認為,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投資力度,注入新的科學技術和資本,轉變農村單一經濟結構才是增加農民收入最有效的措施。 [2] 
首先,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比如,農田,水利,適路、安全飲水、供電、沼氣、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支持水利基礎建設,重點治理江河湖庫;改造農田,努力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完善交通和通訊設備,鼓勵民間投資,通過民間投資來帶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也只有改善農村生活條件的基礎才能最大化的保障農民生活水平。 [2] 
其次,政府應引導和支持農業結構的調整。政府應引導將單一的農業經濟結構向多元化、向二、三產業多種經營方式轉變。鼓勵發展效益農業,鼓勵生產優質、暢銷農產品,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增加農民收入。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提高農業的產業化、專門化,結合地區優勢,將有優勢的項目做大做強,優化農產品品質,優化區域佈局和發展精深加工的農業企業,使得農業不再是單一的結構,走向市場化、多元化。 [3] 
再次,政府的資金投入中應包括用於支持農業技術開發、推廣和人才培訓的費用。為農民帶去新的技術和知識,鼓勵創新,發展當代農業和特色農業,讓農民切實掌握到真正致富的本領,對於發展特色農業的個人、企業,給予適當補貼和政策扶持。政府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好堅強的後盾支持。 [3] 
(4)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當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還存在保障水平低、資金管理不完善、缺乏規範性和覆蓋面小等問題首先,要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修繕“以個人繳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政策扶持”的籌集原則,將主輔力度適當調整。其次,要建立較高層次的基金管理中心,組建一支擁有專業技能的基金管理隊伍,由其進行科學管理使基金達到最大程度的增值。然後,建立健全養老保險的監督機制,確保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收繳、支付、運營的規範性,防範社會保險基金的風險。最後,最大化的擴大農村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儘量完善每個保障項目,使農民真正有所依,有所靠。對特別貧困地區,國家給與政策扶持和社會救濟等方式,來保障民生。 [3] 
總之,促進農民增收,單靠農民自身的發展,空間有限,資金不足,信息不暢,觀念落後,農民收入很難真正意義上實現增長,還是需要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政策,向農村注入新活力,拉動農村經濟快速增長,提高經濟效益,使農村,農民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共同富裕。 [3] 
3集約化農業增收
通過集約化而形成的規模農業在增收環節更依賴於整體經營水平,陽光喬規模農業服務平台在對全國範圍內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規模農業服務中遇到的各種案例比較能夠説明問題,綜合的經營能力是規模農業增收的關鍵,因此,規模農業如何經營是幾乎全部的合作社都面臨的問題。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