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堯沙村

鎖定
堯沙村位於閩侯縣南嶼鎮區東南方約2公里處,轄有浯江、月山、桐葉、榴花4個自然村。大樟溪從村東南面流過,西面與新聯村接壤,北臨江口村。該村是南嶼鎮最大的村莊,人口達6200多人,1200户。其中唐姓人口占90%以上。唐氏歷代名人層出不窮,有武術家唐大基;心理學家唐鉞;動植物學家唐仲璋;寄生蟲學家唐崇惕等。其中唐仲璋、唐崇惕父女雙院士在當地成為老生常談的話題。
中文名
堯沙村
外文名
YaoSha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
所屬地區
福州閩侯
地理位置
閩侯縣南部
下轄地區
浯江,月山,桐葉,榴花
電話區號
0591
郵政區碼
350109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6200人
著名景點
八松寺,耕隱亭,龍岐橋
機    場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火車站
福州南站福州站
車牌代碼
閩A
方    言
閩東方言福州話
名    人
唐鉞,唐大基,唐仲璋

堯沙村經濟發展

堯沙村
堯沙村(2張)
堯沙千畝高產糧食示範區經過三年建設,漸成觀賞化、田園化觀賞農業雛形,糧食畝產平均達1003公斤,每年可養魚7萬多公斤,養鴨收入達15萬元左右。是福建省商品糧基地,也是全省四個新品種高產示範區之一。園區初步規劃按田園化觀賞形農業標準,建設千畝農田,百畝河塘立體養殖,萬隻禽鴨場,千株河塘浦岸生荔枝,300畝山地果園,成為“山上花果香,田裏稻浪翻,水面羣鴨嬉,河內魚兒跳”的高標準觀賞型的現代農業園區。

堯沙村文化古蹟

八松寺、耕隱亭、龍岐橋、奶廟橋、維康厝橋、五玄橋、新安寺。

堯沙村歷史名人

一、唐鉞
唐鉞 唐鉞
唐鉞(1891年-1987年)中國現代實驗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心理學起源於西方,而心理學在中國的生根、發芽和發展離不開翻譯。老一輩的心理學家都或多或少地向國內翻譯介紹西方心理學著作。唐鉞就是這樣一位心理學和翻譯並舉,成績卓越的學者。
二、唐仲璋
唐仲璋 唐仲璋
唐仲璋(1905年-),生物學家。福建福州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1931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獲理學士學位。1949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碩士學位。廈門大學教授。從事人體和家畜的寄生蟲研究,特別對危害性較大的蠕蟲病,如日本血吸蟲病、絲蟲病、華支睾吸蟲病肺吸蟲病、胰闊盤吸蟲病、鈎蟲病、西里伯瑞氏絛蟲病以及家禽嗜眼吸蟲病等的生物學及流行病學的研究有較大貢獻。研究了30多種吸蟲和絛蟲的生活史,積累了吸蟲系統發生的大量資料,為探討吸蟲綱的演化和合理的分類體系提供了科學依據。
三、唐崇惕
唐崇惕教授與協和學院袁勇麟院長 唐崇惕教授與協和學院袁勇麟院長
唐崇惕(1929年-)福建福州市人。寄生蟲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研究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寄生蟲。着重闡明各寄生蟲病原種類的全程生活史內各發育期的生物學特點,所需各中間宿主(傳播媒介)的種類,各病原在流行區生態環境中存在和流行的規律,病原各發育期與宿主及環境因子的關係,以及人和各經濟動物受感染的地點、季節。闡明瞭病原的全程生活史及嬰幼兒防病方法;闡明瞭中國南方沿海經濟貝類各吸蟲病原的生活史及預防對策等問題。
 
四、唐大基
唐大基(1887年-1937年),武術家,祖籍閩侯縣南嶼堯沙。唐家世代為農。大基父母早喪,倚靠在伯母家耕田種地生活。堯沙地近永福(今永泰縣),永福盛傳武術,民風純樸而驍勇。解放前,國民黨警察等都不敢隨意進山抓丁派款。永福民風鄉俗,自然地流傳到堯沙。青年農民尤好此道,日間耕作,夜間便聚集在祠堂廟宇,點燈秉燭,聘請武師,教習武術。唐大基年少聰慧,
唐大基 唐大基
酷愛武道,他體強力壯,性格開朗,對划拳練腿悟性特佳。在長輩和武師指導下勤學苦練,比常人更能吃苦耐勞,“冬夜一身濕,夏晚透身汗”。功夫不負有心人,唐大基的武藝與功力大進,他也成為鄉中的佼佼者。沒有人能想到,原作為強身健體的武術,改變了唐大基的人生道路,在他經歷的坎坷和磨難中,煥發出傳奇般的光彩。 [1] 

堯沙村教育方面

福建省閩侯美術中等職業學校位於閩侯縣旗山風景區南麓南港大橋東測,環境優美,交通便捷。該校美術幼師專業學生參加省、市各項比賽成績均列同類學校前茅。在為美術院校輸送了大批人才的同時,也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美術和幼師專業人才,取得良好社會效率。
閩侯美術中等職業學校

堯沙村未來發展

規劃圖 規劃圖
隨着海西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掀起了新一輪海西經濟區建設的熱潮。福州市生物醫藥和機電產業園園區規劃用地涉及到南嶼鎮的桐南村、芝田村、玉田村、南井村、新聯村、窗廈村、堯沙村七個行政村。本次規劃將提升福州市科技和經濟實力,打造新的增長亮點。 [2] 
由此看來,本次戰略規劃,將會帶動該村經濟迅速發展。

堯沙村地理位置

公交路線:永泰13路,雙龍大樟專線,82路,171路可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