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礎醫學概論

(200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基礎醫學概論》是2001 年科學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學海/樂俊河。 [1] 
中文名
基礎醫學概論
作    者
馬學海、樂俊河
出版時間
2001年5月1日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頁    數
509 頁
ISBN
9787030091741 [1] 
定    價
43 元
開    本
16 開
書    號
7030091744
包    裝
平裝

目錄

  1. 1 簡介

基礎醫學概論簡介

本書是一部供醫學院校非醫療專業學生學習、瞭解醫學全貌,掌握必要的醫學基礎知識的必修課教材。全書以生理學、生物化學為核心,以解剖學為基礎,吸收了組織學、生物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免疫學、遺傳學等有關內容,對基礎醫學各學科的內容進行了重組和優化,增補了新知識。全書共15章,包括緒論、人體的基本構成、人體的物質代謝、細胞的基本功能、運動系統、血液與免疫、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腎的排泄功能和體液調節、感覺器官的功能、神經系統內分泌、生殖與遺傳、醫學分子生物學基礎。
本教材適合醫學院校非醫療專業的師生使用,也可供對醫學感興趣的一般讀者閲讀。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概述
一、基礎醫學的研究內容
二、基礎醫學與臨牀醫學的關係
第二節 生命的基本表現
一、新陳代謝
二、興奮性
第三節 人體功能活動的調節
一、人體功能活動的調節方式
二、人體功能活動的自動控制原理
第二章 人體的基本構成
第一節 生物大分子
一、蛋白質
二、核酸化學
三、酶
第二節 維生素
一、維生素的概念
三、維生素的命名、分類和生理功能
四、各種維生素簡介
第三節 細胞
一、細胞的結構
二、細胞的增殖
第四節 組織
一、上皮組織
二、結締組織
三、肌肉組織
四、神經組織
第五節 器官、系統與整體
一、人體器官、系統和整體
二、形態與方位
三、體表標誌
第三章 人體的物質代謝
第一節 物質代謝
一、糖代謝
二、脂類代謝
三、生物氧化
四、蛋白質營養作用與氨基酸代謝
五、核苷酸代謝
第二節 肝臟代謝和肝功能衰竭
一、肝臟在物質代謝中的作用
二、肝臟在生物轉化中的作用
三、膽汁酸代謝
四、膽色素代謝
第三節 能量代謝
一、機體能量的來源和去路
二、能量代謝測定的原理和方法
三、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
四、基礎代謝
第四節 體温及其調節
一、人的正常體温及其生理變動
二、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熱量交換
三、體温調節
第五節 發熱
一、發熱的機制
二、發熱的時相經過
三、發熱時機體的代謝與功能變化
第四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節 細胞膜的跨膜物質轉運功能
一、單純擴散
二、易化擴散
三、主動轉運
四、胞吐與胞飲作用
第二節 細胞的跨膜信號轉導功能
一、由特異性膜通道完成的跨膜信號轉導
二、由受體-G蛋白-膜的效應器酶完成的跨膜信號轉導
三、由酪氨酸激酶受體完成的跨膜信號轉導
第三節 細胞的興奮性和生物電現象
一、細胞的興奮性
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三、動作電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細胞的傳導
第四節 肌細胞的收縮功能
一、骨骼肌細胞收縮的引起和收縮機制
二、骨骼肌收縮的外部表現和力學分析
三、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第五章 運動系統
第一節 骨學
一、概述
二、中軸骨骼
三、附肢骨骼
第二節 骨連結
一、概述
二、中軸骨連結
三、附肢骨連結
第三節 肌學
一、骨骼肌的形態與作用
二、骨骼肌的分佈
第六章 血液與免疫
第一節 概述
一、體液和內環境
二、血液的組成和血量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及其生理意義
第二節 血細胞
一、紅細胞
二、白細胞
三、血小板
第三節 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二、纖維蛋白溶解
第四節 血型
三、輸血原則
第五節 免疫功能
一、免疫系統的組成
二、免疫應答
第七章 循環系統
第一節 心臟的組織和解剖
一、心臟的位置和心包
二、心臟的腔室與大血管
三、心肌組織
第二節 心臟生理
一、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和電生理特性
二、體表心電圖
三、心臟的機械活動
第三節 血管生理
一、血管的結構與機能分類
二、血流動力學的基本規律
三、動脈血壓
四、靜脈血壓與靜脈迴心血量
五、微循環
六、組織液的生成
七、水腫
第四節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三、自身調節?
第五節 器官循環
一、冠脈循環
二、肺循環
三、腦循環
第六節 心血管的病理生理
二、休克
三、高血壓
第八章 呼吸系統
第一節 呼吸器官
一、呼吸道
二、肺
第二節 肺通氣
一、肺通氣原理
二、肺容量與肺通氣量
第三節 氣體交換和運輸
一、氣體交換的原理
二、肺換氣與組織換氣
三、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第四節 呼吸運動的調節
一、呼吸中樞
二、呼吸的反射性調節
第五節 呼吸系統的病理生理
一、缺氧
第九章 消化系統
第一節 消化系統的構成
一、消化管的一般結構
二、消化腺
第二節 口腔和胃內的消化
一、口腔內消化
二、胃內消化
第三節 小腸和大腸內的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二、膽汁的分泌與排出
三、小腸液的分泌
四、小腸的運動
五、大腸內消化
第四節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二、小腸內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
第十章 腎的排泄功能和體液調節
第一節 腎臟的結構和血液供應特徵
一、腎臟的結構特點
二、腎血流量及其調節
第二節 尿的生成過程
一、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二、腎小管與集合管的物質轉運功能
三、尿的濃縮和稀釋
第三節 尿生成的調節
二、神經和體液調節
第四節 血漿清除率
一、血漿清除率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二、測定血漿清除率的理論意義
第五節 尿的排放
一、輸尿管與膀胱的作用
二、排尿反射
第六節 腎臟在維持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中的作用
一、腎臟在維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二、腎臟在維持電解質平衡中的作用
三、腎臟在維持酸鹼平衡中的作用
第七節 腎功能衰竭與血液淨化療法
一、腎功能衰竭
二、血液淨化療法
第十一章 感覺器官的功能
第一節 感覺器官的一般生理
一、感受器、感覺器官的定義和分類
二、感受器、感覺器官與感覺的形成
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節 眼的視覺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統的功能
二、眼的感光系統的功能
三、幾種視覺現象
第三節 耳的聽覺功能
一、聽閾和聽力
二、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三、內耳的功能
五、聽覺末梢系統中的信息處理及模型
第四節 平衡感覺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裝置和適宜刺激
二、前庭反應
第五節 嗅覺、味覺和皮膚感覺
一、嗅覺
二、味覺
三、皮膚感覺
第十二章 神經系統
第一節 神經系統的構成
一、神經元和突觸
二、脊髓和脊神經
三、腦和腦神經
第二節 神經系統活動的一般規律
一、中樞神經元的聯繫方式
二、中樞內興奮傳佈的特徵
三、中樞抑制
第三節 神經系統的感覺分析功能
一、脊髓與低位腦幹的感覺傳導功能
二、丘腦及其感覺投射系統
三、大腦皮質的感覺分析功能
第四節 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一、脊髓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二、高位中樞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三、大腦皮質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第五節 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二、各級中樞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第六節 腦的高級功能與電活動
一、條件反射
二、大腦皮質細胞的電活動
三、大腦皮質的語言功能
第十三章 內分泌
第一節 概述
一、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二、激素的分類與作用機制
三、激素分泌的調節
第二節 下丘腦與垂體
一、下丘腦與垂體的結構和功能聯繫
二、下丘腦-腺垂體系統
三、下丘腦-神經垂體系統
第三節 甲狀腺
一、甲狀腺的位置、形態和結構
二、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甲狀腺功能的調節
第四節 腎上腺
一、腎上腺的位置、形態和結構
第五節 胰島
一、胰島的位置、形態和結構
二、胰島素
第十四章 生殖與遺傳
第一節 女性生殖
一、女性生殖器官的結構
二、卵巢的功能
三、卵巢功能的調節
四、月經週期及其激素基礎
五、胎盤的內分泌功能
第二節 男性生殖
一、男性生殖器官的結構
二、睾丸的功能
三、睾丸功能的調節
第三節 遺傳
一、人類染色體與基因
二、基因遺傳病
三、染色體異常與疾病
第十五章 醫學分子生物學基礎
第一節 DNA生物合成
一、DNA複製
二、DNA的損傷、修復和基因突變
三、反轉錄
第二節 RNA生物合成
一、參與轉錄的酶及條件
二、轉錄的過程
三、轉錄出RNA的加工成熟
四、核酶
第三節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一、蛋白質生物合成體系
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過程
三、分泌蛋白質的合成
四、蛋白質生物合成的調節
五、蛋白質生物合成與醫學的關係
第四節 DNA重組與基因工程
一、DNA重組的有關概念
二、基因工程的常用載體和限制性內切酶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過程
四、基因工程技術在醫學上的成就與展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