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基礎醫學概論

(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基礎醫學概論》是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光主。
書    名
基礎醫學概論
作    者
張光主 [1] 
ISBN
978-7-04-019523-1 [1] 
類    別
高等職業教育
頁    數
506
定    價
48.90元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08-10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圖書編號
1444409

基礎醫學概論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全國醫學高等專科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教材》之一。在對醫學高職高專院校“醫學技術類”專業基礎醫學課程進行廣泛調研,全面掌握學生、教學以及教改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根據教育部關於“醫學技術”類人才培養教育改革的精神編寫而成。
本教材是一部供高職高專“醫學技術類”專業學生了解醫學全貌,掌握必要的醫學基礎知識的必修課教材。全書包括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病原生物與免疫學以及遺傳學等內容。對上述各學科的內容進行了重組和優化,增補了新知識。全書共9章,包括緒論、正常人體結構、胚胎學基礎、酶與維生素、物質代謝與酸鹼平衡、遺傳學基礎、正常人體功能、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及病理學基礎。着重介紹正常人體各器官和系統的基本結構與功能,臨牀常見疾病的基本病理過程以及與臨牀相關的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的基礎知識等。 [1] 

基礎醫學概論內容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概述
一、基礎醫學概論的研究內容
二、基礎醫學與臨牀醫學的關係
三、人體結構的常用術語
第二節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
一、新陳代謝
二、興奮性
第三節機體與環境
一、外環境與適應性
二、內環境與穩態
第四節人體功能的調節
一、人體功能的調節方式
二、人體功能的自動控制
第二章正常人體結構
第一節細胞與基本組織
一、細胞
二、基本組織
第二節運動系統
一、骨及骨連接
二、肌
第三節消化系統
一、消化系統的組成
二、胸部標誌線和腹部的分區
三、消化管
四、消化腺
五、腹膜
第四節呼吸系統
一、呼吸道
二、肺
三、胸膜
四、縱隔
第五節泌尿系統
一、腎
二、輸尿管
三、膀胱
四、尿道
第六節生殖系統
【附】乳房和會陰
第七節脈管系統
一、心血管系統
二、淋巴系統
第八節感覺器官
一、視器
二、前庭蝸器
三、皮膚
第九節神經系統
三、神經傳導通路
一、甲狀腺
二、甲狀旁腺
三、腎上腺
四、垂體
五。松果體
第三章胚胎學基礎
第一節生殖細胞和受精
一、生殖細胞的發育和成熟
二、受精
第二節胚胎早期發育
一、卵裂、胚泡形成和植入
二、胚層的形成和分化
第三節胎膜與胎盤
一、胎膜
二、胎盤
一、胎兒心血管系統的結構特點
二、胎兒的血液循環途徑
第五節雙胎與多胎
一、雙胎
二、多胎
第六節先天性畸形與優生
一、先天性畸形的發生原因
二、致畸敏感期
三、先天性畸形的預防和產前檢查
第四章酶與維生素
第一節酶
一、酶的化學本質與組成
二、酶的結構特點與作用機制
三、影響酶作用的因素
四、酶在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維生素
一、維生素的種類
二、維生素的來源與生理功能
第五章物質代謝與酸鹼平衡
第一節糖代謝
一、糖的分解代謝
二、糖原的合成與分解
四、血糖
第二節脂質代謝
一、血漿脂蛋白代謝
二、三酰甘油的代謝
三、磷脂的代謝
四、膽固醇代謝
第三節氨基酸分解代謝
一、蛋白質的營養作用
二、氨基酸的一般代謝
三、某些氨基酸的特殊代謝
第四節核苷酸代謝
一、核苷酸的代謝
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翻譯
第五節水、鹽代謝
一、水代謝
二、無機鹽代謝
第六節酸鹼平衡
一、體內酸鹼物質的來源
二、酸鹼平衡的調節
三、酸鹼平衡失調
第七節肝臟的功能
一、肝臟在物質代謝中的作用
二、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
第六章遺傳學基礎
第一節遺傳的物質基礎
一、染色體
二、基因
第二節遺傳的基本規律
一、分離規律
二、自由組合律。。-
第三節性別與血型遺傳
一、性別遺傳
二、血型遺傳
第四節疾病的遺傳
一、基因遺傳病
二、染色體異常性遺傳病
第七章正常人體功能
第一節細胞的基本功能
一、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功能
二、細胞的受體功能
三、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四、骨骼肌細胞的收縮功能
第二節血液的功能
一、血液的組成及理化特性
二、血細胞
三、血液凝固和纖維蛋白溶解
四、血量與血型
第三節血液循環
一、心臟生理
二、血管生理
三、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四、心、肺、腦血液循環的特點
第四節呼吸系統的功能
一、肺通氣
二、呼吸氣體的交換
三、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四、呼吸的調節
第五節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一、概述
二、口腔內消化
三、胃內消化
四、小腸內消化
五、大腸的功能
六、吸收
七、消化器官活動的調節
第六節能量代謝和體温
一、能量代謝
二、體温及其調節
第七節尿的生成與排出
一、尿的生成過程
二、影響尿生成的因素
三、尿液及其排放
第八節感覺器官的功能
一、概述
二、視覺器官的功能
三、聽覺器官的功能
四、前庭器官的功能
第九節神經系統的功能
一、神經元與神經纖維
二、突觸
三、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
四、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五、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六、腦的高級功能
七、腦電活動與覺醒、睡眠
第十節內分泌
一、概述
二、下丘腦與垂體
三、甲狀腺
四、腎上腺
五、胰島
六、甲狀旁腺與甲狀腺C細胞
第十一節生殖
一、男性生殖
二、女性生殖
三、妊娠
第八章病原生物與免疫學基礎
第一節醫學微生物學
一、概述
二、細菌概論
三、常見病原菌
五、真菌
六、病毒
第二節人體寄生蟲學
一、概述
二、常見的人體寄生蟲
第三節免疫學基礎
一、概述-
二、抗原
四、免疫應答
五、超敏反應
六、免疫學應用
第九章病理學基礎
第一節疾病概論
一、健康與疾病的概念
二、病因學概述
三、疾病發生髮展的一般規律--
四、疾病的經過和轉歸-
第二節細胞和組織的損傷與
修復
一、細胞和組織的適應性反應--
二、細胞和組織的損傷-
三、損傷的修復--
一、充血--
二、出血--
四、栓塞
五、梗死
第四節炎症概論
一、炎症的概念
二、炎症的原因
三、炎症局部組織的基本病理變化
四、炎症的臨牀表現
五、炎症的類型及病變特點
六、炎症的結局及意義
一、風濕病
二、肺炎
五、結核病
八、傷寒
十一、梅毒
十二、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第六節腫瘤概論
一、腫瘤的概念和特性·
二、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三、良、惡性腫瘤的區別
四、腫瘤命名與分類
五、癌和肉瘤的區別
六、癌前病變與原位癌
七、腫瘤的病因與發病機制
第七節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概述
三、冠狀動脈性心臟病
第八節發熱
一、發熱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二、發熱時機體代謝與功能的變化
三、發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第九節缺氧
一、常用的血氧指標及其意義
二、缺氧的類型、原因與特點
三、缺氧對機體的影響
四、影響機體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五、缺氧治療的病理生理基礎
第十節休克
一、休克的原因和分類
二、休克的發展過程和發病機制
三、休克時細胞損傷與代謝障礙
四、休克時機體各主要器官的功能變化
五、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