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關鎮

(貴州省鎮寧縣城關鎮)

鎖定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長江水系分水嶺,隸屬安順市。地理位置處東經105°35’至106°1’,北緯25°25’至26°11’。東與安順市西秀區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相鄰;南瀕北盤江與黔西南自治州望謨、貞豐兩縣隔江相望,西同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接壤;北與普定縣、六枝特區毗鄰。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寧。
全縣土地面積1713.3平方公里,總人口386264人(2013年)。鎮寧境內長期居住着漢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23個民族。轄4個鎮12個鄉,4個社區,2個居委會、365個行政村,1750個村(居)民組。鎮寧境內的黃果樹瀑布,是中國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瀑布之一。
中文名
城關鎮 [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黃果樹瀑布
轄區面積
119平方公里
總人口
8萬餘人

城關鎮村鎮簡介

鎮寧縣城關鎮 鎮寧縣城關鎮
城關鎮是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所轄的一個鎮,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信息、物流中心和交通樞紐,距省會貴陽130公里,離安順市區僅30公里。毗鄰世界聞名的國家五A級風景名勝區黃果樹大瀑布。轄區面積119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里),有行政村48個,城市社區居委會4個。居住着漢、苗、布依、回等十多個民族,總人口8萬餘人。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水豐沛、日照充足,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森林覆蓋率達到35%左右。地形特徵呈北高南低。鎮勝、貴黃、貴煙等國道省道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區位比較優勢明顯。

城關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轄4個鎮12個鄉,4個社區、2個居委會、365個行政村,1750個村(居)民組。轄江龍鎮、城關鎮、丁旗鎮黃果樹鎮、沙子鄉、募役鄉六馬鄉、良田鄉、簡嘎鄉革利鄉打幫鄉扁擔山鄉本寨鄉朵卜隴鄉、馬廠鄉、大山鄉。

城關鎮基礎設施

景點
景點(20張)
近年來,依託良好的區位、交通優勢,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直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城關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工業強鎮、農業穩鎮、商貿興鎮、城建活鎮”的發展思路,努力盤活各種資源,求真務實,真抓實幹,鋭意進取,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初步形成了以荸薺、生薑、蔬菜種植為主打產品的農特產品基地,永紅工業小區已見雛形,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硬軟件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是外來投資者創業安居之地。相信在全鎮幹部、羣眾的共同努力下,城關的明天將會更加繁榮、富裕、秀美、文明、和諧。

城關鎮社會經濟狀況

(一)農田水利。全鎮有3條河流,大小山塘21個,原建溝渠垮塌嚴重,水輪泵年久失修。全鎮水源條件較差,85%以上的水田均靠雨水,需要進行維修方能解決該灌溉問題。
(二)人畜飲水工程。除附近接自來水的村委外,全鎮還有12個行政村飲水非常困難。
(三)交通。境內滬瑞高速、貴黃高等級、滇黔等國道省道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區位比較優勢明顯。全鎮除巖山村外,48個行政村已有47個村通公路。
(四)通信。全鎮各村委通信已全覆蓋。
(五)通電。全鎮電網覆蓋率達100%,農户用電率100%,有力地支持了全鎮經濟的發展,保證了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用電。
(六)教育。全鎮48個行政村開辦了農民文化技術學校,中、小學專任教師達到任職要求,中、小學校長全部經過崗位培訓取得合格證,符合有關要求,45%以上的小學教師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30%以上的初中教師具有本科學歷,師資力量進一步優化,鞏固了“普九”成果,改善了辦學條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七)文化。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讓精神文明齊頭並進,努力發揮鄉文化服務中心的作用,利用廣播等形式把黨的方針、政策、路線及有關法律法規送到基層。
(八)衞生。全鎮有衞生院1個。有村級衞生室11個,全鎮的醫療衞生事業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九)農家旅遊旅遊工作。有田關等村已建立農家樂2處,擬建的有地壩、治安、西二等村。

城關鎮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舊堡“神鼓”
鎮寧縣城關鎮 鎮寧縣城關鎮
所謂“神鼓”是鎮寧自治縣城關鎮瓦窯村自然寨舊堡的苗族村民的鎮寨之神,特別是苗族喪葬活動中不可少的祭祀工具之一。據老輩人傳説:舊堡“神鼓”打造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因年稱久遠已經壞了,為弘揚民族文化,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政策。讓“神鼓”重現當年的神威,經打造“神鼓”領導小組研究決定,採取上級(縣民宗局)支持,村民集資的辦法,在原來的基礎上對神鼓進行維修,並加大對神鼓的保護與利用,苗族人民有這樣一句古話:“無鼓不成寨”的説法。可見神鼓在苗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與崇拜;同時,也是一個村寨文化與文明傳承的象徵……
跳花燈
跳花燈節是安順市西秀區、開發區、普定縣、鎮寧縣川黔滇方言第二土語的苗族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跳花”是漢族稱謂,因山坡上栽有花樹而得名,與苗語意思不同,苗語稱跳花為意為“趕坡”.跳花節日期全都定在農曆正月間舉行,節日期間,苗族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盛裝,未婚男子背上十幾甚至幾十個精美的背扇扇面,女子則用包裹包上銀鈴、銀珠、銀鏈等飾品。男子吹笙舞蹈,女子搖鈴起舞附合,圍繞花樹翩翩起舞。跳花節每個花坡跳花日期為三天,第一天栽花樹,次日清晨空寨前往,第三日,跳花結束,客人就近處苗寨食宿,飲酒吹笙舞弦歡樂,通霄達旦。花樹由村寨長老送至長期不生育者家中,不生育者見之大喜,宴請賓客。男女青年藉此擇偶,老人吹笙奏笛,以慶豐年。如今跳花節已成各族人民參與的盛大節日,節日期間,安順城內和鄰近各寨蜂擁而至,場面熱鬧非凡。
舞獅
舞獅是一種亞洲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打鑼打鼓,舞獅助慶。在中國古代,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徵。舞獅亦跟隨着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相當盛行舞獅。
每逢春節,城關鎮都會組織周邊村寨成立舞獅隊,在縣城主要街道舞獅子,活躍春節氣氛。

城關鎮主要景點

旅遊景點紅旗水庫
紅旗水庫位於縣城北面城關鎮五里坪村境內,佔地面積約頗大,水質清澈,可供人畜飲用及灌溉耕田。到紅旗水庫,可以欣賞沿湖的風景,也可以到附近農家去吃荸薺,荸薺是五里坪村的特產,品質優良,遠銷省內各地。
真武山
真武山(由真武大帝得名,當地方言稱之zhou武山)位於鎮寧縣城北面,城關鎮北關村內,海拔不到100米,上面有一座寺廟,內有出家和尚主持工作,香火鼎盛,四周綠樹環繞,風景優美。站在山頂上,能看到鎮寧縣城全景,雖比不上登上泰山“一覽眾山小”,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白馬湖
白馬湖坐落於城關鎮白馬村4組和5組,湖邊修建了白馬賓館供遊客遊山玩水,吃住休閒娛樂,賓館佔地面積600平方米,那裏山清水秀,四面環山,風景獨特,是一個良好的旅遊景點,湖佔地面積1000畝,那裏可以釣魚、划船等各項娛樂。

城關鎮自然資源

城關鎮水資源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縣域水能資源極為豐富,境內共有河流31條,分屬打幫河、清水河,總長580.82公里,總落差為5250米,水能理論藴藏量344萬千瓦。

城關鎮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鎮寧縣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銻、鉛鋅、鐵、錳土、重晶石、大理石、方解石、石炭石、陶土、煤等。其中銻礦50萬噸,鉛鋅汞礦4.4萬噸,重晶石3303萬噸,大理石1萬立方米,煤炭儲量42.02億噸。重晶石礦品位高、埋藏淺,開採條件較好,具有很大的開採價值。另外,石灰石、砂礦及石板材遍及全縣60%以上

城關鎮歷史沿革

城關鎮古代歷史

商、周以前為荊州西南域,春秋屬牂牁郡屬。
蜀漢建興十一年(233)起,為滷氏大宗(普里大宗)所有。
宋代以前,今縣境為土著方國所踞,歷代中央王朝所建之郡縣,僅系一些政治、軍事據點,“大都無城壁,散部落而居”。
元代正式在縣境建中層行政機構,鎮寧之名始於元代。元至正十一年(1351),今鎮寧地為和宏州屬地,隸雲南普定路;是年九月,和宏州改為鎮寧州,仍屬雲南布政司之普定路(後升普定府)所轄,至1385年起普定府廢而改隸四川布政司。
明、清兩朝的行政機構基本襲元制,所不同的是實行屯軍,增設衞所,形成府州縣、衞所、土司三種建制。他們各有領地,互相制約,府州縣管民户,衞所管軍户,土司管土著民族。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建衞制於納吉堡(今鎮寧縣城),因堡中有一奇石名安莊而命名衞城為安莊衞,是年改隸貴州布政司。明嘉靖十一年(1532),知州張邦洙徙鎮寧州治所於安莊衞城,州衞同城。
清康熙十年(1671)裁安莊衞併入鎮寧州,隸安順府。明、清兩代鎮寧一直是州衞治所駐地。
民國三年(1914)改鎮寧州為鎮寧縣,其時廢府設道,隸屬黔西道;九年(1920年),廢道,全省81個縣直隸於省;二十四年(1935年),貴州實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條例》,是年,全省劃為11個專員督察區;二十五年,併為8個。設專員公署分管各縣,鎮寧隸屬貴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區,區署駐安順;二十七年(1938年)劃歸第三行政督察區,區署駐興仁。

城關鎮近代歷史

1949年11月21日,鎮寧解放,29日成立縣人民政府,隸屬於安順專署。
1956年,劃入黔南自治州管轄。
1958年,關嶺、鎮寧兩縣合併為鎮寧縣,復歸安順行署管轄。
1961年,兩縣分開復置。
1963年9月11日,成立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1964年,鎮寧自治縣木崗鄉劃入六枝特區。
1981年,鎮寧四旗公社的四旗等8個大隊劃入安順市。
1999年4月,黃果樹鎮及馬廠鄉烈山村、募龍村託管。根據省政府精神,撤消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成立“貴州省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簡稱黃果樹管委會),同時建立中共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工作委員會(簡稱黃果樹工委)。黃果樹鎮黨務及行政由黃果樹工委和管委會託管,檢察、審判司法管轄不變。

城關鎮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全年共出生人口2792人,人口出生率為12.05‰。按公安部門人口年報統計,年末全縣總户數109694户,總人口386264人。其中,男性人口202985人,女性人口183279人。總人口中,18歲以下人口98459人,佔25.4%;18至35歲人口117469人,佔30.4%;35至60歲人口123244人,佔31.9%;60歲以上人口47092人,佔12.19%。當年出生5242人,死亡3265人;遷入1769人,遷出1643人。總人口中,未落常住户口807人,非農業人口35248人,佔總人口比重9.13%。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長期居住着漢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23個民族。

城關鎮民族風情

六月六
布依族“六月六”,有過“小年”之稱。節日來臨,各村寨都要殺雞宰豬,用白紙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雞血或豬血,插在莊稼地裏,以此表達期待五穀豐登的心情。
“六月六”作為布依族同胞隆重的傳統節日,是布依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
花苞舞
花苞舞 花苞舞
花苞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談戀愛時的信物,當女方中意某一男青年後,就會將花苞扔給對方,可以説是布依族女孩一種委婉的表白方式,近年來花苞也被布依族同胞獻給尊貴客人的標誌性禮物。
銅鼓十二調
布依銅鼓
布依銅鼓是布依族古老的打擊樂器之一,屬於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2006年,被文化部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它用青銅鑄造而成,常與嗩吶、皮鼓、大鑔、鐃鈸、鑼木棍混合敲擊吹奏,基本保存着古代樂器的演奏風格,具有布依族的民族特色。據傳銅鼓是布依族先祖古百越“駱越”一支所造。因此被布依族人視為傳家寶和氏族、宗教團結的象徵,敬若神靈,年年施祭,歲歲禮拜。
布依族銅鼓十二調源於古代,流傳在扁擔山、丁旗鎮、大山鄉、城關鎮、六馬鄉、沙子鄉、良田鄉、募役鄉布依族聚居區,並輻射到關嶺自治縣、六枝特區、普定縣等周邊布依族地區,形成了一個覆蓋幾縣範圍的布依族民間銅鼓文化圈。
布依族銅鼓十二調由“喜鵲調”、“散花調”、“祭鼓調”、“祭祖調”、“三六九調”、“祭祀調”、“喜慶調”等組成,是在慶典、祭祖、祭祀等儀式中表達布依族特性的民族音樂。

城關鎮地方特產

城關鎮蠟染

蠟染是布依族一種獨特的民族工藝,扁擔山(現為普里山風景區域)布依族四十八寨,方圓數十里,大部份成年婦女都會做蠟染,幾乎家家有染缸,户户有能手。蠟染紋樣如繪,有藍底白花和白底藍花,清雅脱俗,美觀大方。用蠟染花布製作的提包、窗簾、屏風、枱布、牀單、沙發罩,以及風韻獨特的蠟染衣帳等商品,工藝好,以“蠟染之鄉”著稱。

城關鎮六馬冰脆李

六馬冰脆李是鎮寧自治縣六馬鄉繼六馬桐梓以後的一項重要種植品種。於1996年該鄉爛田村村民龍開國帶頭開始種植。由於這裏出產的冰脆李個頭較大,口感好,種植難度不大,冰脆李的種植讓種植農户的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自發參與種植的農户逐年增加,六馬鄉的“四月李”、“六月李”和“七月酥李”三個品種的種植已達近6萬畝。

城關鎮鎮寧波波糖

鎮寧波波糖
鎮寧波波糖產於鎮寧縣境內,始於清朝咸豐年間,已有數百年曆史,作為貴州特色食品享譽國內外。
波波糖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酥脆爽口,風味獨特,是極富地方特色的風味食品,波波糖生產用傳統工藝,以民間作坊為主。鎮寧波波糖曾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獎、銅獎。2010年作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審核,給予註冊登記。

城關鎮鎮寧六馬狗肉

鎮寧六馬狗肉源於山清水秀的六馬布依之鄉,用六馬清澈的河水燉煮而成,加進靈芝、黨蔘、桔梗等中草藥為佐料,用炭火燻烤。上桌後配上狗灌腸、狗肺、狗肝和六馬朝天椒蘸水,融色、香、味於一鍋。

城關鎮油炸雞蛋糕

鎮寧特色小吃。用大米、黃豆漲發後摻入米飯,磨成漿,裝入模具至半,再加入調味肉餡,復裝漿至滿,炸成金黃色取出壓破,淋上辣醬或折耳根即食。形似蛋糕,外脆內軟,味美色鮮。兩個雞蛋糕配上一碗豆漿,是傳統的早餐,老少皆宜。

城關鎮涼拌剪粉

剪粉是全手工製作,無任何添加劑,它以酸、辣、清爽、柔軟、可口、開胃的獨特風味吸引着人們的食慾,近幾年它以衝出吉區域,被部分外出打工的羅甸人帶到江浙從業,這獨俱羅甸地方特色風味的素剪粉,不斷受到當地人的讚賞和喜愛。剪粉還可以將整張剪皮裹上作料,即裹剪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