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城關鎮

(河南省新安縣城關鎮)

鎖定
城關鎮,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位於新安縣中南部,總面積75.4平方千米,位於洛陽市區西20千米處,總面積75.4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城關鎮下轄25個社區,11個行政村,常住人口9.893萬。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S246省道穿境而過。城關鎮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工商業為主導產業 [1-3] 
2012年,城關鎮生產總值32.2億元,年均增長27.6%;固定資產投資14.2億元,年均增長38%;税收入庫完成1.06億元,年均增長22.5%;財政收入7500萬元,年均增長28.1%;農民人均純收入8385元,年均增長13.8%,鎮域綜合經濟實力位居新安縣第一 [1] 
城關鎮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鄉鎮”、“河南省六好鄉鎮黨委”“河南省級環境優美小城鎮”“河南省級文明村鎮”“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1] 
中文名
城關鎮
外文名
Cheng Guan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華中地區
地理位置
新安縣中南部
面    積
75.41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25個社區,12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379
郵政區碼
4718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98930人(2017年)
著名景點
新安函谷關
慕容山公園
城北森林公園等
火車站
新安站
車牌代碼
豫C

城關鎮歷史沿革

自唐朝以來,城關鎮一直是新安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1948年3月10日,城關解放,
1951年,改設區,
1956年,撤區改為鄉,
1958年,改為躍進人民公社,後改為城關人民公社。
1979年年底,從城關公社中劃出,成立城關街道辦事處,專轄城關各街道。
1981年3月,撤銷辦事處,
1984年,城關公社改城關鎮 [1] 

城關鎮行政區劃

2012年城關鎮地圖 2012年城關鎮地圖
截至2019年,城關鎮下轄25個社區,11個行政村(厥山村於2011年劃歸新安縣產業集聚區代管),25個社區為東關、河南、西關、紫霞、綠苑、西苑、學林、江莊、北關、暖泉、王莊、宋村、鮑莊、上河、南莊、寨灣、大章、馬溝、陳灣、石廟、塔地、牌樓、楊嶺、後峪、何溝社區;11個行政村為古路、王溝、西高、林莊、東高、尤墳咀、趙溝、安樂、劉村、火蟲驛、上楊村 [1]  [3] 
名稱
區域範圍及面積(平方千米,截至2012年)
居民户數
(户)
居民人數
(人)
西苑社區
綠雲路以東(馬溝原行政區域不變),北京路以西,高速公路以南,隴海鐵路以北。總面積2.417平方千米。
3454
10862
綠苑社區
北京路以東,南京路以西(南京路北端,以快樂大本營網吧東牆為界),高速公路以南,隴海鐵路以北。總面積0.987平方千米。
1499
4912
江莊社區
南京路以東,杭州路以西(杭州路北端以惠安小區東院牆為界),高速公路以南,漢關大道以北。總面積0.839平方千米。
2234
7107
紫霞社區
杭州路以東,上海路至軍營路以西,高速公路以南,漢關大道以北。總面積0.83平方千米。
2499
8378
學林社區
上海路以東,金斗路以西,高速公路以南,黃河大道以北。總面積0.956平方千米。
2746
8353
北關社區
金斗路以東,函谷關以西,高速公路以南,黃河大道以北。總面積2.795平方千米。
2569
8025
東關社區
車站街以東,柳灣橋以西,澗河中心以北;從車站街至漢關路交叉處沿街向西至後溝北上折向西北至黃河大道為該區西界,北界為黃河大道中心。1.348平方千米。
2233385
7151
西關社區
軍營路以東,從軍營路南端向西,北界為漢關大道中心,西至南京路;東至黃河大道與老城慕容大街交匯處;火車站以西南界為澗河中心,火車站至建行衚衕,南界為漢關大道;從建行衚衕至黃河大道與慕容大街交會處南界為慕容大街中心;北至黃河大道中心。1.337平方千米。
3153
10175
暖泉社區
毛紡廠路以東,人民路以西,澗河中心以南,機械廠後山以北。總面積0.925平方千米。
2221
6840
河南社區
人民路以東,四高以西,澗河中心以南,南大山以北。總面積1.605平方千米 [1] 
1431
5071

城關鎮地理環境

城關鎮位置境域

城關鎮位於新安縣中南部,地處北緯34°36′~35°05′,東經111°53′~112°19′之間,北鄰正村鎮,南接南李村鎮,西與鐵門鎮交界,東與五頭鎮、磁澗鎮毗鄰,東西長11千米,南北寬7千米,總面積75.41平方千米 [1]  [4] 
城關鎮

城關鎮地形地貌

城關鎮地貌為丘陵和河谷階地,其中丘陵面積約佔35%,河谷階地分佈在澗河兩側。北部為黃土丘陵地帶,自然地面海拔260米—341米;南面為海拔220米—320米平原地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 [1] 

城關鎮氣候

城關鎮屬北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氣候温和,四季分明,其特徵是春暖風多,夏熱多雨,秋爽日照長,冬長雨雪少,適宜農作物生長。全鎮年均氣温14.5℃,年均降水量624.5毫米,年均風速每秒2.9米 [1] 

城關鎮水文

城關鎮鎮區所在區域屬於黃河流域,澗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區域內地下水埋藏較深(150米—200米) [1] 

城關鎮礦產資源

城關鎮原煤儲量4000萬噸,優質石灰石儲量2000萬噸,鋁礬土1400萬噸,白雲石7000萬噸,硫酸鈣2000萬噸。上河村、寨灣村從事礦產開採工人700名。煤炭、鐵主要分佈於厥山一帶;鋁礬土主要分佈於翠屏山以南;陶瓷黏土分佈於暖泉社區,估算儲量為230.3萬噸 [1] 

城關鎮人口

2012年,城關鎮總人口9.56萬,其中農業人口1.65萬,除回、壯、滿少數民族外,絕大多數為漢族 [1] 
2017年,城關鎮常住人口98930萬 [2] 

城關鎮經濟

城關鎮綜述

2012年,城關鎮生產總值32.2億元,年均增長27.6%;固定資產投資14.2億元,年均增長38%;税收入庫完成1.06億元,年均增長22.5%;財政收入7500萬元,年均增長28.1%;農民人均純收入8385元,年均增長13.8% [1] 

城關鎮第一產業

  • 農業
農業種植 農業種植
1955年,城關鎮小麥畝產83千克。受“大躍進”和自然災害影響,農業生產遭受嚴重損失,1960年,城關鎮糧食畝產只有49千克。
1978年,城關鎮糧食畝產平均110千克。
1985年,城關鎮小麥平均單產163千克,較1978年增產58%。
1996年,城關鎮政府投資70萬元,在劉村、火蟲驛、河南等村實施節水灌溉266.7公頃。
2010年,城關鎮小麥單產297千克,是1978年的2倍。
2006年—2010年,城關鎮累計發放糧食和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2072.8萬元。
2010年,城關鎮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在石廟、西高等村發展煙葉種植133.3公頃;在劉村、尤墳嘴等6個村發展林藥間作266.7公頃;鞏固澗川蔬菜種植166.7公頃;抓住退耕還林機遇,發展和培育王溝、趙溝等北區小雜果種植533.3公頃;
2012年,城關鎮種植薄皮核桃樹866.7公頃,林藥間作100公頃,林下養殖33.3公頃。
2012年,城關鎮農作物播種面積4927公頃,糧食總產量1.96萬噸 [1] 
  • 畜牧業、養殖業
民國八年(1919年),城關鎮林莊及周邊區域發生牛氣腫疽病,耕牛67頭染病,死亡46頭。
1949年後,城關鎮黨委、鎮政府採取保護、扶持、獎勵政策,加速畜牧業發展。特別是重視畜類品種改良工作,
1981年,按照“土種改良,劣種去勢”的山牛改良方針,採取引種、改良、冷配等辦法,大牲畜得到迅速發展。
2008年,城關鎮在上楊村建養兔場1家,養殖兔子6000餘隻;2009年,在大章、塔地、宋村等發展規模養殖小區12個。
2010年,城關鎮在東高村、尤墳嘴發展養豬、養雞、養牛專業户42户,提高畜牧養殖經濟效益。
2012年年底,城關鎮大牲畜存欄1075頭,生豬存欄6652頭,羊存欄8218只,家禽存欄14.6萬隻 [1] 

城關鎮第二產業

  • 工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城關工業企業逐漸發展起來,陶瓷工業、機械工業、建材工業、印刷工業等多家企業陸續興建。
1954年10月,建設新安縣食品廠。
1955年,成立新安縣被服生產合作社。
1958年,城關南郊野樹溝興建地方國營新安縣瓷廠(1962年遷於暖泉溝口新建瓷廠,試製細瓷),同時在上河村建立“紅旗鐵廠”(土法鍊鐵,其產品多為燒結鐵,不能使用),在暖泉溝建設縣營磚瓦廠(1961年停辦),同年,在集體手工業———新生鐵廠的基礎上,建成地方國營新安縣機械廠,由生產小件農具發展為生產龍門刨牀、鐵圓車、鼓風機等。
1958年,縣被服生產合作社發展為縣被服廠,年均生產服裝5萬件,產值約百萬元。同年,在西關糧庫院內籌建新安麪粉加工廠。
1959年,縣機械廠遷至城關河南村新建廠址,增添生產設備和生產車間,可生產簡易小型收割機、脱粒機、水泵、電動機等產品。1960年,採用半機械化生產。
20世紀70年代,國營和集體工業發展較快,由於城關的區位優勢,許多企業開始駐建城關。
1971年,從縣機械廠分出人員和設備,建立新安縣力車廠,生產350型及650型人力車,年產521萬輛。
1973年,新安縣瓷廠試生產出口杯碟和衞生瓷;
1974年,興辦新安縣農修廠,生產粉碎機、切脱機等,並擔負農業機械修配任務,同年新安縣輕工局興辦地毯廠,工人最多時達200人 [1] 
1975年,建成新安縣五金廠(1982年轉產為毛織廠);同期建成城關鎮化工廠,生產活性炭、硫化鹼等產品。
1979年,建立毛紡廠,生產民用紗,給羣眾加工自留棉。同年,新安縣被服廠生產豬皮勞保手套,供外貿出口。
1980年以後,村辦、鄉辦企業數量大增。城關鎮先後辦起瓷廠、泡沫廠、建材廠、蓄電池廠、三角帶廠、粉條廠、制磚廠等企業,進入穩定創收期。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間,境內的洛陽建築陶瓷廠、洛陽衞生陶瓷廠生產效益很好,成為當時全縣納税大户。
進入21世紀,城關鎮民營企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境內建有數家企業,吸納2萬餘名富餘勞動力,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鎮域經濟大發展。
2012年,城關鎮有民營經濟實體164家,從業2.1萬人,總產值3.1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67億元,實現利潤1512萬元,上繳税金960萬元 [1] 
  • 採礦業
1988年,城關鎮有小煤礦7座,年產原煤62萬噸;石灰窯7座,年產量1.5萬噸,工業產值200萬元。
2009年,按照新安縣統一部署進行煤炭資源整合,城關鎮煤礦全部停止開採 [1] 

城關鎮第三產業

1962年,城關鎮供銷合作社恢復集體性質。
1978年前,城關供銷社下設河南村、林莊、石廟、東高等分銷處,並設有10個代銷點。縣城的商品交換,除了商户店鋪經營模式外,每月農曆初五、初十舉辦物資交流大會。物資交流會期間,周邊幾個縣的商販雲集新安縣城東關,他們帶來外地商品,帶走本地土特產品、竹木製品等,對促進物資流通起到促進作用。
1978年改革開放後,城鎮居民有的開店經商,外地有經營能力的人也進縣城經商,但由於縣城地域有限,加之資金緊缺,經營規模檔次低,品種單一。
1993年前,在個體商業發展的同時,城關境內商貿服務業主要由縣商業局、縣供銷社、縣物資局開辦的國營商業和集體商業。當時,城關街上規模較大的商店有:百貨樓、人民商場、紡織品大樓、五交化大樓、新華樓、城關供銷社、轉角樓商場等。
1993年8月,商業體制進行改革。民營商業逐步佔領主要市場,城關街上店鋪林立,商品種類齊全,市場更加繁榮。
1995年—2000年,通過縣城改造,新建了新興市場。
2000年後,城鎮框架拉大,給商貿發展拓展了空間;伴隨社會經濟發展、人們收入增加,給商貿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到2009年年底,城關鎮專業市場發展為13家,名牌精品店260家,等各種連鎖店入駐城關鎮。商貿發展不僅滿足了城鄉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也帶動閒散勞動力就業,促進了人流、物流、資金、技術大流通。投資1.2億元的西區大張盛德美項目總營業面積1.5萬平方米,安排就業500餘人,2012年已正式營業 [1] 

城關鎮交通運輸

城關鎮位於洛陽至西安的交通要道上,是新安縣的交通中心。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回北京途經新安,當時新安出動2萬餘人,對洛潼(洛陽至潼關)路段進行大修,道路擴寬至12米。
民國十二年(1923年),吳佩孚率部駐洛,修建洛陝汽車路,公路從新安縣城關穿過,城關第一次有了汽車路。
民國十九年(1930年),馮玉祥再次修整洛陝汽車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城關有通向四鄉的主幹道路8條。東路,縣城至孝水;西路,縣城至鐵門西;南路,縣城至宜陽縣北界;北路,縣城至狂口;東南路,縣城至二郎廟入宜陽縣境;西南路,縣城至鹽鎮;西北路,縣城至石渠;東北路,縣城經大窪至洛陽西北界。但道路大多為馬車路,僅洛潼公路能勉強通汽車,其餘多為鄉村小道,且坡陡路窄,路況很差,羣眾出行主要靠步行,運輸貨物主要靠肩挑背扛、騾馬馱載,或用牛拉鐵輪車。一到雨雪天氣,道路泥濘難行,出行困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城關鎮人民政府發動羣眾整修道路,架設橋樑,改善交通條件。
1952年冬,整修連天公路(現310國道),路面寬11米,路基抬高30釐米。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相繼對城關街—北冶—石井道路、城關街—鬱山公路、城關街—宜陽公路、城關街—峪裏公路等主幹道路進行加寬、整修,均為土石路面,使原來的車馬路變為一般無雨天汽車可以通行的道路。同時,對鄉村道路進行整修 [1] 
1958年,城關鎮組織羣眾整修河南村八米路,該公路北起城關鎮澗慕大街,經河南村到鮑莊村,全長6.5千米。
1968年,城關鎮修火王路(火蟲驛—王溝),全長6.5千米。人們的出行條件得到改善,但運輸貨物仍以牛馬車為主,也有牲口馱運。
20世紀70年代後,對城關街至各鄉鎮的主幹道路陸續進行重修、加寬,並大都鋪成瀝青路面。至1983年,縣城往各鄉鎮主幹道路全部通車。隨着交通條件改善,人們出行更加便利。至20世紀90年代,主要道路全部鋪上瀝青,人們出行風雨無阻,有公共汽車、摩托車,少數家庭還有了麪包車。運輸貨物有農用機動三輪車和農用簡易車,長途貨運則以汽車、火車為主。
2001年,建成通車的連霍高速(連雲港—霍爾果斯)公路,更為城關鎮交通增加了便利。為徹底改善交通條件,至2001年,城關鎮投資300萬元,完成林蔡(林莊—五頭蔡莊)公路工程。
2002年,獲得交通扶貧資金600萬元,對火王路、尤三(尤墳嘴—310國道)路進行鋪瀝青。
2003年開始,全鎮實施“村村通”工程,總投資320萬元,11個行政村修建了總長84.3千米的水泥路。
2007年,城關鎮投資600萬元修通了石林路(石廟—林莊村),全長4.5千米。
2010年年底,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隴海鐵路貫穿城關鎮全境,省道246、省道314連接城鄉。新城區道路七縱三橫,形成網絡,工業大道寬敞平坦。
2012年,城關鎮有運輸貨車324輛,營運客車431輛,小轎車6000餘輛,農用拖拉機1600台,三輪摩托車3211輛 [1] 

城關鎮社會事業

城關鎮教育事業

2012年年底,城關鎮有初中3所,小學12所,學生8870人,教職工443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鎮辦成人教育學校1所,村辦16所。城關境內還有縣教育局直屬小學5所、初中3所、高中5所 [1] 

城關鎮文化事業

2010年年底,城關鎮建成示範性文化大院15個,標準化文化大院8個,“新農村書屋”32個,利用文化站平台對各村文化活動輔導員組織業務指導和培訓,培訓人員600餘人次;為更好地緩解農民羣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問題,實行每週不少於12小時圖書室免費開放 [1] 

城關鎮醫療衞生

2012年,城關衞生院有醫務人員54人,病牀45張。全鎮有33個村級衞生所,有鄉村醫生115人。全鎮衞生系統門診3.42萬人次,住院1236人次,手術276人次,急診搶救成功率96%以上,甲級病歷合格率95%以上,牀位使用率90%以上。為轄區內居民建立健康檔案4.89萬份,對不同人羣進行健康教育及指導,並對居民健康檔案分村、分類進行規範化管理 [1] 

城關鎮歷史文化

古新安函谷關北至黃河岸,南到宜陽,關塞相連,類於小長城。歷代皇帝和軍事將領所矚目的武備要地,文人墨客多有題詠。東漢中平元年(184年),朝廷曾置八關都尉,新安函谷關居首。南北朝時,北周保定五年(565)十月,武帝改新安函谷關為“通洛防”,大將賀若敦鎮守在此。隋時,隋煬帝曾在此營造顯仁宮。唐顯慶五年(660),朝廷曾在此建合璧宮。
宋代以後800多年間,新安函谷關雖經風雨戰亂,屢遭破壞,但歷代都有修復和重建。
現存新安函谷關關樓是民國十二年(1923年)張鈁重修後保留,關樓為磚石結構,分為3層,僅存2層,殘高15米,南北長25米,東西寬20米。壇下為4米寬、7米高、深18.4米的拱式東西通道。東西門均有對聯,東門對聯“功始將梁今附驥,我為尹喜誰騎牛”;西門對聯“勝蹟漫詢周柱史,雄關重睹漢樓船”。關壇上建有2層關樓,中層4門對開,4門均有對聯。東門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層紫氣萬層煙”;西門為“佑彼周室,宏我漢京”;南門為“紫氣猶存賢令尹,青牛重度古函關”;北門為“巍乎直同百二險,煥然重築一丸泥”;上層為八角樓,四面開窗,飛檐畫棟,八方翹角之上,各系銅鈴1個。關額有重修時康有為的題字“漢函谷關”。關前百米處左右築“雞鳴”“望氣”二台。這次重修的關樓,氣勢較為壯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關樓已經非常破舊,1958年,在“大鍊鋼鐵”運動中,關樓上部被拆除。
2012年7月,新安函谷關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絲綢之路首批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6項(後確定為22項)項目名單。
2013年3月,新安函谷關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城關鎮風景名勝

慕容山位於新安縣老縣城北側,古稱懷山。東晉時期,後秦大將鮮卑人慕容垂曾屯兵此山,並於西燕燕興元年(384年)在河北中山做了皇帝,國號燕,其後遂名此山為慕容山。
1998年後,新安縣建設局對慕容山南坡實施逐年綠化。2004年春,按照新安縣委、縣政府要求,將慕容山闢為公園,公園佔地面積約6公頃。慕容山公園規劃設計按照慕容山北坡有限土地和實際遊園需求,規劃園區步遊道和3座集中活動廣場(太極廣場、青少年活動廣場、老年活動廣場)以及園區綠化植物配置方案。
慕容山公園綠化工程於2004年3月20日開工,4月20日全面完成綠化栽植。慕容山西區因土層薄無法栽植,在施工中組織外運萬餘土方進行墊土,部分樹穴用鐵鎬擴穴,填土後栽植。綠化工程投資70.4萬元,栽植樹種有松樹、黃連木、黃櫨、檉柳、杏樹、李樹、梅花、合歡等。
慕容山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於2004年5月20日開工,2004年7月19日竣工。工程造價44.1萬元。慕容山公園補充景觀工程於2004年8月15日開工,10月3日竣工,工程投資14.5萬元。慕容山公園建設總投資129萬元。慕容山公園建成後,成為縣城居民休閒、娛樂重要活動場所 [1] 

城關鎮地方特產

消食丸又名理氣化滯丸,俗名小丸藥,為城關鎮後峪村陳氏祖傳驗方良藥,由清乾隆年間醫生陳青雲創制,其子陳祿存繼承,至其孫陳德慧開始專制。消食丸主治食積傷脾、嘈雜吐酸、中氣不和、呃逆痞滿、痰氣上湧及胃疼諸症 [1] 

城關鎮著名人物

  • 錢若水
錢若水,字澹成,一字長卿,城關鎮暖泉溝人,北宋名臣,宋太宗雍熙年間舉進士,初為同州(今陝西省大荔縣)觀察推官,深為民眾所擁戴,知州向皇帝上表為其請功,錢若水竭力推辭説:若水只求斷獄公正,無辜者不白白受冤,論功請賞,決不是自己本意。這樣,更為時人所推崇。不久改任右正言知制誥。至道初年,以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宋真宗即位,任工部員外郎。先後撰修《太宗實錄》《太祖實錄》。任職吏部時,隨宋真宗巡視大名府,向皇帝陳禦敵安邊之策,主張用兵應效法孫武,以伐謀為主,使將帥能料敵制勝;率軍要學習漢高祖,以用法為先,朝廷要賞罰不私。後任開封知府。當時,北部邊境連年戰亂不息,宋真宗問策於若水,若水對以備邊五要:一、擇郡守,要選任“沉厚有謀諳邊事者”為邊郡刺史,治理邊境;二、募鄉兵,要招募邊民為軍士,以借其親友關係偵察對方軍情;三、積芻粟,要在邊關擴大營田,廣積糧草,以解民力之困;四、革將帥,要選任有能力的將帥鎮守河北近鎮,分兵屯駐,常備不懈;五、明賞罰,要嚴申號令,使士卒忠於職守,用心守邊。宋真宗深為讚許。未幾,出知天雄軍兼兵馬部署,率眾過黃河,分佈軍伍,部署軍事,鹹有節制,深為戍將推服。宋真宗曾對左右説:“若水,儒臣中知兵者也。”宋真宗派他巡撫陝西邊境諸郡,回來後,拜為鄧州觀察使,後任並、代經略使。
錢若水於他44歲那年因病卒,朝廷追贈户部尚書,有《文集》20卷傳世 [1] 
  • 孟化鯉
孟化鯉(1545—1589) 字叔龍,號雲浦,新安縣城關鎮北門裏人,明代“伊洛七賢”之一,為理學家,明萬曆八年(1580年)進士,初授户部主事,後改吏部,任文選郎中。佐尚書考察京官,正直無私,不迎合權貴,終因忤旨,被斥逐為民。返鄉後,建立“川上書院”,常年講習理學,從者數百人。著有《諸儒要錄》《尊聞錄》《讀易囈言》等,有《孟雲浦集》傳世 [1] 

城關鎮獲得榮譽

2021年12月,被擬命名為“河南省法治鎮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