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垌冢鎮

(漢川市下轄鎮)

鎖定
垌冢鎮地處漢川市西北部,東、北兩面與應城市接壤,西面與天門市交界,南面與本市新堰鎮相鄰,是漢川北出荊門孝感天門宜昌的重要口子鎮。全鎮總面積34.84平方千米(2017年),現有耕地面積17677畝,水域面積15000畝。全鎮下轄16個村,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1918人(2017年)。
中文名
垌塚鎮
外文名
Tongzhong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華中—湖北—漢川
地理位置
漢川市西北部
面    積
34.84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16個村,1個居民委員會
政府駐地
環城路
電話區號
0712
郵政編碼
43161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1918人(2017年) [1] 
著名景點
老觀湖
肖嚴湖等
機    場
天河國際機場
火車站
漢川站
車牌代碼
鄂K
知名產業
航天工業、汽車工業、紡織機械業
地方特產
甲魚、鱔魚、蓮藕、荸薺、板鴨、草袋
拼    音
dòng zhǒng zhèn

垌冢鎮區域概況

垌冢鎮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汈汊湖西北岸,東經113°25’,北緯30°6’。鎮區東南至漢川市區68公里,東至武漢(經漢宜公路)117公里,西至宜昌130公里,北距京山45公里。垌冢南臨漢北河,隔河與本市新堰鎮相望;東隔五龍河、老觀湖與應城市義和鎮陳河鎮相鄰;北枕漢宜公路,與應城市楊嶺鎮湯池鎮交界;西與天門胡市鎮、皂市鎮接壤,是漢川西北部重要口子鎮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全鎮人口11918人(2017年),國土面積34.84平方千米(2017年)。轄1個居委會和16個村委會:垌冢、方集、劉橋、五一、垌冢、新河、老灣、祝溪、青年、塗北、王畈、虎山、新華、興隆、同興、旗杆、朱洪堰。
垌冢歷史悠久,因固有宋朝進士垌夫墓和楚國宮墓而得名。垌冢鎮地理位置優越。北枕省幹道(武)漢宜(昌)公路,南俯漢北河,省幹道分(水)當(陽)公路縱貫全鎮,在境內與漢宜公路相接,(長荊)鐵路擦境而過,距天門市火車站僅15公里,建設中的蘭(州)杭(州)高速公路橫穿鎮境北部,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捷。擁有萬門程控電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兩座基站,通訊快捷,信息暢通。

垌冢鎮歷史起源

垌冢鎮 垌冢鎮
垌冢鎮是一個歷史古鎮,因鎮中心有兩座古土冢(墳墓)而得名。其中一座為宋朝進士垌夫之墓,另一座則年代久遠,據《漢川縣誌》記載,明朝末年,張獻忠率農民起義軍經過垌冢,聽説鎮中古冢為楚國公主墓,遂生掘寶之意,於是下令掘開,見一女屍栩栩如生,細查,方知為曹操宮女墓,隨即令軍士就地重葬。此後隨着歲月流逝,兩座古冢逐漸被人破壞,如今已無蹤跡。
古鎮垌冢關於曹操的傳説很多,相傳垌冢古稱烏林鎮,與鎮南約15公里的漢川赤壁(中洲農場赤壁街),為三國時的赤壁大戰古戰場。赤壁大戰前,曹操擁重兵坐鎮垌冢(烏林)多日,一宮女暴亡,就地安葬。隨後曹操赤壁兵敗,又退至垌冢(烏林鎮),在鎮北1.5公里處與蜀兵再戰,又敗。陣亡屍首堆積如山,是為烏林大戰,故此地現名屍骨台。當時眼看將全軍覆沒,必須突圍,但垌冢東有老鸛湖相阻,惟往西走,但鎮西1公里處又有肖嚴湖汊相隔,戰車、輜重、馬匹無法通過。無奈,曹操令軍士以戰袍兜土築堤,一天一夜撤得無影無蹤,此堤今仍在,名為“古堤”。
垌冢又是一塊紅色的土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建立起紅色政權抗日戰爭時期是刁汊湖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這裏孕育了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副司令、第一軍軍長唐金龍將軍和紅軍老團長方炳發等一批革命志士。
垌冢自解放前國民黨時期始設鎮。解放後一直是區、公社、鎮政府駐地。垌冢文化底藴深厚,是湖北省體育先進鄉鎮、孝感市文化先進鄉鎮、教育先進鄉鎮,羣眾文化體育活動經常、豐富。有線電視光纜到村,可接收30多個頻道的電視節目。

垌冢鎮經濟發展

垌冢鎮 垌冢鎮
垌冢山水資源豐富,農業主產水稻,米質優良,多種經營發達,魚蝦、甲魚、鱔魚、蓮藕、荸薺、板鴨、羽毛、水果農副土特產品豐富。
鄉鎮企業已形成機械、建材、糧油加工、輕工四大系列,草袋業普及到千家萬户,成為中南地區最大草袋市場。1998年農業受災,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342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9350萬元,鄉鎮企業18350萬元,財政收入190萬元,農村人平純收入1736元。
垌冢鎮地處漢北河北岸,有四個村與漢北河毗鄰,是漢川市的血吸蟲病重疫區鄉鎮場之一。2006年漢川市推行漢北河灘禁牧,該鎮淘汰了大部分耕牛,但由於經濟比較落後,農民的耕種意識一直停留在原始的牲畜耕作習慣上,耕牛一直成為農民的命根子,再加上該鎮地處丘陵,有些田塊不適宜機械耕作,仍有部分餵養耕牛。根據上級的要求,該鎮堅持以人為本、農户利益第一和工作耐心細緻等原則,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於6月23日至25日對漢北河沿線的新河、祝溪、青年、塗北等4個村的60頭耕牛全部進行了宰殺,實現了漢北河沿線4村無牛,圓滿完成了“以機代牛”項目任務。
垌冢鎮以鎮區、金三角經濟園區為中心沿分王公路發展,建設十里商業長廊,建有35KV變電站,程控電話普及到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電視台、有線電視台、文體站、影劇院、衞生院等文化衞生事業繁榮,是孝感市體育先進鄉鎮和文化先進鄉鎮,全鎮正朝城鄉一體化目標邁進。
改革開放後,本鎮大力實施科教興鎮,農業穩鎮、工業強鎮、商貿活鎮的戰略,徹底改變了過去重農輕工薄商的農業一業獨大的產業結構,全鎮個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建築業、裝璜業、服裝業、傢俱業、食品加工業、糧油加工業、運輸業、商貿業、農副產品經銷業如雨後春筍般湧躍發展壯大。從此二、三產業在鎮域經濟中的比重進一步加大,形成了一、二、三產業齊頭並進,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使全鎮經濟產業結構日趨合理。2006年,全鎮實現總收入18933萬元,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達到41.1%、34.3%和24.5%。2007年,房地產異軍突起,兩年投入資金1300萬元。2008年,全鎮總收入21258萬元,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達到37.9%、31.7%和30.4%。
在農業產業中,1985年後,全鎮始終堅持穩定糧油,多業並舉、全面發展的方向。在穩定糧油種植面積的同時,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全鎮形成林果業、水產業、生豬養殖、水禽養殖、蓮藕種植、蔬菜種植等多種經營基地,擴大了多種經營,改良了農產品結構,從而更加適合和適應了市場需求,提高了農業收入。1985年,全鎮農業總產值503萬元,其中多種經營產值104萬元,僅佔農業總產值的20.7%。2008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2170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6745萬元,農業總產值13067萬元,其中多種經營產值達到107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82%。

垌冢鎮教育資源

學生放學 學生放學
現有初中一所(漢川市垌冢中學),小學3所(漢川市垌冢鎮五一中心小學、漢川市垌冢鎮垌冢小學、漢川市垌冢鎮興隆小學)。

垌冢鎮發展規劃

垌冢鎮 垌冢鎮
2008年,“垌冢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被漢川市列為“十一五”期間農村綜合改革試驗課題,垌冢鎮將全鎮分為三大片區,認真做好產業發展規劃,促進生產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打好基礎。在包括哈啷、小屯、朱昌等5個村1.5萬人的朱昌片區,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基本建成的優勢,圍繞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充分利用朱昌、雙堰、小屯3個村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成的各類基礎設施,大力推廣普及水田實用技術,積極推行油稻兩熟制,努力提高複種指數。利用2000畝優質黑泥地,引進適宜、高產、優質、高效的旱作品種,實行地膜覆蓋或建成大棚蔬菜生產基地。其中哈啷村還利用80%的坡耕地已退耕還林還草的優勢搞好養殖業,大力發展家庭規模飼養生豬和菜牛以及庭院經濟。在包括宋伍、王家衝、八畝等5個村1.2萬人的宋伍片區,規劃為農業綜合開發、觀光農業旅遊示範、煙水配套建設的烤煙生產基地等經濟發展區。在已建成的河道兩旁進行綠色長廊建設。引導農民搞好進寨主路硬化和串户路硬化,搞好改廁、改圈、改水、改灶,配套建設沼氣池,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從而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打下經濟基礎。在伍坪、花廠等4個村1.3萬人的花廠片區,在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的同時,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推廣優良品種和科學化種植,提高糧食產量。搞好坡改梯、山塘水庫、排洪溝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25度以上陡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種植苗木以板栗核桃為主,配套搞好林下種草養畜。垌冢鎮根據經濟發展狀況,認真搞好規劃設計,抓好生產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示範試點工作。垌冢鎮共啓動3個村7個村寨的新農村建設,另有2個村正在規劃之中。現有2個村7個村民組進寨公路已硬化,400餘户串户路已硬化,改廁210個,改圈70個,建沼氣池70個、院壩硬化1.2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