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鎖定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屬於黃單胞菌目的黃單胞菌科,該菌在1961年根據其鞭毛特徵命名為嗜麥芽假單胞菌,1983年根據核酸同源性細胞脂肪酸組成等歸入黃單胞菌屬,命名為嗜麥芽黃單胞菌。但由於其無黃單胞菌素,無植物病原性,能在37℃生長等,與其他黃單胞不同,1993年有學者提議將此菌命名為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該菌是臨牀上較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嗜麥芽寡養(窄食) 單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廣泛存在於水,土壤,動物體內,為條件致病菌,隨着臨牀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廣泛和大劑量應用,其分離率在非發酵菌屬中呈上升趨勢,因該菌對多種抗生素耐藥,因而給臨牀治療帶來很大困難。
中文名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外文名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命名時間
1961
學    科
生命科學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形態與染色

革蘭陰性桿菌,有1-8根極端鞭毛,有動力、無芽孢、無莢膜、菌落不溶血,有黃色素 [1]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培養特性

最適生長温度35℃,4℃不生長,42℃近半數生長。在血瓊脂平板上35℃培養18-24h,形成圓形、光滑、濕潤、淺黃色的菌落,產生刺激的氨味,48h培養菌落增大呈黃色。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形成淡黃色菌落 [1]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生化反應

氧化酶試驗陰性,分解葡萄糖、麥芽糖,不分解木糖和甘露醇,葡萄糖OF為氧化型(緩慢),動力、明膠、賴氨酸脱羧酶和硝酸鹽還原試驗均陽性,精氨酸雙水解酶、鳥氨酸脱羧酶、枸櫞酸鹽和脲酶試驗均陰性 [1]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性質

1.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是窄食單胞菌屬中的成員,是重要的醫源性感染菌,其分離率在非發酵菌中,僅次於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氏不動桿菌,其中易感因素包括:體弱,免疫功能低下,外傷,插管,手術,移植,使用呼吸機等。從菌株的來源及分佈來看,該菌主要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在其他疾病中亦分離到該菌,説明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在醫院內感染的重要作用。
2.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具有複雜的耐藥機制,外膜通透性低,對多種抗生素不易滲透,可產生多種β-內酰胺酶,如青黴素酶,頭孢菌素L2酶以及金屬鋅酶,因此對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抗生素耐藥,同時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也耐藥。由於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的耐藥性較強,一旦發現該菌感染應及時根據藥敏報告合理用藥。
3.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醫院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對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在氣管切開,插管,呼吸機支持的危險因素存在時,要警惕該菌呼吸道感染的發生,臨牀醫生應按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合理使用抗生素,一旦檢出該菌,須根據藥敏,及時,足量聯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此外,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改善和保護機體免疫狀態等綜合性治療措施也十分重要。
4.嗜麥芽寡養單胞菌的生物學性狀:嗜麥芽寡養單胞菌為專性需氧的非發酵型革蘭氏陰性極生多鞭毛桿菌,在血平板上有強的氨味,無溶血;在營養瓊脂上顯示灰黃色素或無色素,菌落邊緣光滑,呈淡黃色或灰白色,直徑0.5mm~1mm,中央突起。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氧化酶陰性,強解脂性,DNase 陽性,水解明膠和七葉苷,賴氨酸脱羧酶陽性。在氧化發酵試驗中,產酸緩慢或不顯產酸,但分解麥芽糖。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鑑別要點

1.本菌特徵氧化酶試驗陰性,有動力,分解葡萄糖、麥芽糖,葡萄糖OF為氧化型。
2.與不動桿菌屬的鑑別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有動力,硝酸鹽還原試驗陽性;不動桿菌屬細菌則相反。
3.與莫拉菌屬的鑑別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有動力,分解麥芽糖,葡萄糖O/F為氧化型;莫拉菌屬細菌無動力,不分解麥芽糖,葡萄糖O/F為產鹼型。
4.與產鹼假單胞菌的鑑別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分解麥芽糖,賴氨酸脱羧酶試驗陽性;產鹼假單胞菌則相反 [1]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產酸明顯

可利用葡萄糖、甘露糖、蔗糖、蕈糖、麥芽糖、纖維二糖、乳糖、水楊素、乙酸鹽和丙酸鹽等24種物質,而果糖、異丁酸鹽、順烏頭酸鹽和正丙醇則僅為部分菌株利用。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臨牀意義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也可寄居於人的呼吸道和腸道中,為條件致病菌,是一種主要的醫源感染的病原菌。該菌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和傷口感染及心內膜炎、腦膜炎、附睾炎、關節炎、膽管炎、眼內炎以及腹膜透析有關的腹膜炎等,對大多數臨牀常用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類和很多β內酰胺類(包括對銅綠假單胞菌很有效的抗生素,如碳青黴烯類)天然耐藥,有別於其他革蘭陰性桿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抗生素藥敏試驗暫定做米諾環素左氧氟沙星和複方磺胺甲囀唑及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其他藥物只允許報告MC結果 [1]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診斷標準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可引起醫院獲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等。
在燒傷患者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感染的診斷與其他細菌感染無明顯不同,均需結合患者臨牀表現及細菌學檢測結果進行診斷。患者肺內感染、血液感染、創面感染的診斷標準可見相關指南。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是條件致病菌,廣泛分佈於醫院環境,易在住院患者皮膚、結膜、口腔、呼吸道、胃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定植。因此在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培養陽性時,應注意細菌定植與感染的鑑別,對培養標本的採集應注意嚴格按照操作規範進行,避免污染 [2]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試驗結果

該菌含有β-內酰胺酶,臨牀治療首選磺胺類;TMP/SMZ;喹諾酮類;環丙沙星或替卡西林/克拉維酸。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亞胺培南天然耐藥,臨牀不應選用。尚無標準方法用於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單位耐藥性檢測,藥敏試驗紙片法僅有三種抗菌藥物:頭孢他啶,米諾環素,複方磺胺有判斷折點。
參考資料
  • 1.    楊守磊主編,臨牀常見微生物鑑定指南,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3.08,第60頁
  • 2.    中國醫師協會燒傷科醫師分會編著;賈赤宇主編;吳軍,胡大海,劉毅,陳炯副主編,燒傷外科學臨牀診療指南 感染分冊,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10,第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