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哈仙島

鎖定
哈仙島(哈仙村)位於黃海北部,隸屬於大連市長海縣大長山島鎮的一個行政村(在地圖上是長海縣附近的一個點位),位於大長山島西南六海里處,東與塞裏島相對,西南與廣鹿島相望。
哈仙島(哈仙村)島長4.84公里,寬1.02公里,島東西長,南北寬,形似元寶。該島有陸地面積4.7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為42公頃,海岸線長14.3公里,有居民235户,居民總 數765人,屬長海縣第六大島.
中文名
哈仙島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大連市長海縣大長山島鎮
地理位置
黃海北部
面    積
4.72 km²
電話區號
0411
郵政編碼
116500
氣候條件
冬暖夏涼
著名景點
金沙灘,五虎石,神龜石
車牌代碼
遼BZ

哈仙島旅遊特色

哈仙島於1992年率先興起了家庭旅遊業,並接受了央視台的採訪和播放。迄今,哈仙島的旅遊業正方興未艾。初級衞生保健水平達到市級示範村標準。村容島貌整潔,獲大連市優勝園林式村莊稱號。
哈仙島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且呈原始狀態,島上兩座海拔百米以上的象鼻山大王山分立東西兩端,山上森林茂盛,植被豐富,有松,柞,槐,野生板栗,山花椒等灌木,野藤和爬蔓植物間雜。長年野花不斷開放,有迎春花(當地稱和尚頭花)、黃花等不知名的野花,秋有滿山的野菊花、紅豆果和爬滿峭壁紅豔豔的野藤。哈仙島的南側(當地稱南海)呈半包圍狀是海蝕巖、礁、洞,多為片麻岩構成,間雜少量的雲母片巖。懸崖峭壁排列,造型各異,有的呈石林狀,有的呈動物造型,有的呈盆景狀,由於險峻陡峭(漲潮時過不去),所以罕為人至,是攝影、繪畫、磯釣的最佳場地。中部的懸崖遮蓋處有臨海面頭朝東南的一尊渾然一體的大型鎮海石龜(身披紅斗篷,常年有人供奉祈求);金沙灘浴場(這裏的砂質和水質都可以和海南媲美,是遊客不可不到的地方);西部有西大浴(大型天然浴場,要走二里多的山路)。島的北部順山勢而下是平緩的港灣(蛤子灣),順灣居住着島上居民,也是漁船泊位和大部分海產養殖牧場。
哈仙島 哈仙島
哈仙島的環境自然天成,是個綠色環保的樂園。這裏民風樸實,熱情好客。島上有保安大隊和個體海區承包者晝夜值班護海,並規定夜晚不得隨意行船,營造了寧靜、祥和的治安環境。
哈仙島是長海列島的嬌子,長海縣是大連市旅遊的未來(已經納入到大連市旅遊發展的規劃中)。近段時間來隨着旅遊事業的發展,在地圖上找不到名字的哈仙島象一顆奪目的珍珠,以她青山碧水和濃濃的漁家風情吸引着與日劇增的國內外遊人和影藝愛好者。哈仙島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天成的自然風光吸引着新老顧客。這裏不僅可以登高遠眺,更是下海游泳、遊船、垂釣、拾貝的樂園;這裏以其碧海藍天和清新的空氣以及漁家自產的海鮮營造了一個世外桃源的生態旅遊天地。

哈仙島特色食品

清水煮雜色蛤
哈仙島
哈仙島(5張)
特產蛤叉(藍面鏡蛤)、雜色蛤,鮮美異常,是其他沿海地區罕見的珍品。清水煮雜色蛤、蟶子等,看似簡單的方法,卻保持了貝類的原有的鮮香,不僅是沿海羣眾自家的食用習慣,也成為莊河酒店飯館不可或缺的保留菜餚。
紅烤全蝦
紅烤全蝦主料是不除皮、只除腸的全對蝦,加姜、葱、植物油煸炒後,加紹興酒、白糖、精鹽,再放到鍋裏用慢火烤,收淨湯。出鍋後的大蝦,頭尾連在一起成花瓣形,盛在大圓盤中,猶如一朵盛開着的牡丹花,火紅明亮,色澤喜人,蝦肉肥美、鮮嫩香甜,醇而不膩。
鹹魚餅子
漁民必須早出海,有一頓飯是一定要在海上吃的,吃鹹魚餅子省事、方便。對一般市民來説,以前冬季新鮮蔬菜少,只有白菜蘿蔔,調劑菜餚時,經濟實惠又隨處可買的小魚兒就成為家庭主婦的首選,家家户户每年都要鹽漬和晾曬一些鹹魚,鹹魚和苞米麪餅子成為最佳組合,家中吃飯、外出帶飯都少不了,漸漸走上街頭,成為著名小吃。
海麻線丸子
海麻線是大連長海縣海域的盛產海藻類生物,一般生長在礁石和養殖區的纜繩上,是海島百姓最為喜好的一種特色海島大菜。做的時候通常要把海麻線剁碎,加入海蠣子,肉丁,加少許玉米麪,做成團,放到鍋裏蒸,開鍋後即可食用。

哈仙島旅遊指南

哈仙島最佳旅遊時間:每年的5-9月份

哈仙島交通介紹

從遼東半島陸地去往哈仙島,有兩個港口,杏樹屯港和皮口港。杏樹屯港全年通航,皮口港只在旅遊旺季開行到哈仙島的客輪。
自駕車來哈仙島旅遊的朋友們,鶴大高速杏樹屯站出站,根據路牌指示前往杏樹港;鶴大高速和皮長高速的皮口西站出站,根據路牌指示前往皮口港
乘火車來哈仙島旅遊的朋友們,並不需要乘坐到大連站下,而是在金州火車站下車,然後換乘動車組列車至杏樹屯站,再打車到杏樹港,方便快捷。旅遊旺季時候可以乘火車在普蘭店站下車,乘坐拼車或者客運線車到達皮口港。
乘飛機到大連來哈仙島旅遊的朋友們,可以在大連火車站南廣場的快客站乘坐大連火車站至杏樹港的客車,大約1小時20分鐘可抵達杏樹港(車票每人30元)。

哈仙島海上客運交通

哈仙島海上主要交通工具是 獐子島2號高速客輪和哈仙島號客輪,獐子島2號客輪由杏樹港開往獐子島,經停哈仙島,杏樹港至哈仙島航行時間約1小時10分鐘。哈仙島號由皮口港開往哈仙島,中途經停大長山島金蟾港,航程1小時20分。旅遊旺季,皮口港會開行小長山島5號客輪,經停哈仙島,終點小長山島。皮口港到哈仙島航程1小時30分。大長山島金蟾港每日獐子島2號和哈仙島號客輪開往哈仙島。

哈仙島遊玩指南

哈仙島上有專門為垂釣愛好者提供海上釣魚項目,如岸邊拋釣,海上垂釣等,可以釣到黃魚、鱔魚、黑魚等等。不同季節可以釣到偏口魚、黑魚、活魚各種魚種。
在哈仙島不同的季節所釣的魚種類也不同,在春季5-8月份,哈仙島的周邊海域會有很多經過的海鱸魚,重量通常在2-10公斤,釣魚愛好者可以用路亞在礁石上進行拋釣,8-11月份是黃黑魚的豐收季節,可以進行船釣和磯釣,魚羣最多的地方是哈仙島和瓜皮島之間,又名三道鐵門坎,還有五虎石,西北尖,都是哈仙島釣魚的理想位置。

哈仙島海洋生物

哈仙島有着豐富的海洋資源,哈仙島周圍有着幾萬畝的天然海水養殖牧場,主要盛產海蔘,夏威夷貝,櫛孔扇貝太平洋牡蠣,海虹,海螺,海膽,對蝦,黃魚,黑魚,海螺,海蜇,蜆子,生蠔,鮑魚。
哈仙島海洋生物牡蠣詳解
牡蠣是著名而常見的貝類,有很多別名,在中國的廣東、福建稱蠔或蚵,江浙稱蠣黃,山東以北稱蠣子或海蠣子,其它俗稱各地均有不同。在西方國家其很多別名來自養殖地,如藍蠔和蘭厚牡蠣分別養殖在美國藍點和蘭厚灣。
在《聖經》中被譽為“海之神力”。中國漢朝就有“插竹養蠣”。《神農本草經》説:“牡蠣有三,皆生於海”。
唐代的牡蠣已是海中珍饈,肉稱“蠣房”、“蠔房”。李白有“天上地下,牡蠣獨尊”的題句。韓愈有《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詩“蠔相黏為山,百十各自生。”。
宋代蘇頌説“南海閩中龍多,皆附石而生,磈磊相連如房,呼為蠣房,初生只如拳石,四面漸長至一二文者,嶄巖如山,俗呼蠔山。”劉子翬《食蠣房》詩:“江瑤貴一柱,嗟豈棟樑質。”南宋陸游有《紹興中予初仕為寧德主簿與同官飲酒食蠣房甚》詩:“同寮飛酒海,小吏擘蠔山。”元代柳貫有“鷁首去乘潮浪白,蠣房催出酒波紅”詩詠。
明朝時牡蠣有“西施乳”之稱。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二·海月》載:“《王氏宛委錄》雲:‘奉化縣四月南風起,江珧一上,可得數百。如蚌稍大,肉腥韌不堪。惟四肉柱長寸許,白如珂雪,以雞汁瀹食肥美。過火則味盡也。’”郁達夫説:“福州海味,在春三二月間,最流行而最肥美的要算來自長樂的蚌肉,與海濱一帶的蠣房。”[1]牡蠣 - 形態特徵牡蠣的結構
牡蠣體形多變化,大多呈三角形,以左殼固着於岩石上,左殼凹,右殼平。幼小個體鱗片層末端邊緣伸出許多舌狀突片或尖棘,成長個體棘漸漸減少。長度從2英寸(5釐米)到超過12英寸(30釐米)不等。
牡蠣的兩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多為淡黃褐色,雜有紫褐色或黑褐色條紋;上殼中部隆起;下殼附著於其他物體上,較大,頗扁,邊緣較光滑;兩殼的內面均白色光滑,前凹陷深。通過數牡蠣殼上有許多類似年輪的圈,每圈需要一年生長,通過數這些圈,可以知道牡蠣的年齡。
兩殼於較窄的一端以一條有彈性的韌帶相連。殼的中部有強大的閉殼肌,用以對抗韌帶的拉力。殼微張時,藉纖毛波浪狀運動將水流引入殼內(每小時流過的水量可達2~3加侖),濾食微小生物。
牡蠣的身體在兩片殼的深處,被一個肉質的組織層包圍着,叫做套膜(mantle)。套膜摺疊成三個明顯的層:內層包括肌肉;中間層包括兩排感覺器官,用來探測化學和温度的變化;最外層包括殼分泌薄膜。
一對腮位於套膜下,組成了摺疊肌絲層,呈現褶皺狀。腮用來聚攏食物和呼吸。腮的前端是嘴,被四個肉質球包圍着,稱為:觸鬚(palps)。牡蠣沒有頭也沒有大腦。取而代之的是兩個神經中樞,一個控制嘴和套膜,另一個控制內部器官。[2]牡蠣 - 生活習性生境
牡蠣生活的海底堅硬的區域叫做牡蠣牀,這些牀位於或深或淺的海水或有鹽味的河口水域中。牡蠣生活在潮間帶中區。
食性
牡蠣
固着型貝類。一般固着於淺海物體或海邊礁石上,以開閉貝殼運動進行攝食、呼吸。為濾食性生物,以細小的浮游動物、硅藻和有機碎屑等為主要食料。牡蠣通過振動腮上的纖毛在水中產生氣流,水進入腮中,水中的懸浮顆粒被粘液粘住。腮上的纖毛和觸鬚按大小給顆粒分類。然後把小顆粒送到嘴邊,大的顆粒運到套膜邊緣扔出去。 繁殖
牡蠣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者。食用牡蠣(Ostrea edulis, 即歐洲平牡蠣)能按季節或隨水温的變化而改變性別(節律性雌雄同體)。牡蠣在夏季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受精。受精卵發育成游泳的幼體,叫做:緣膜幼體(veliger larvae)。兩週以後緣膜幼體永久固著於其他物體上,比如其它牡蠣殼或岩石,固定三天以後,幼體失去了游泳的能力,變成了小的成體,叫做蠔仔(spats)。經3~5年後收穫。
哈仙島海洋生物之海膽
海膽
海膽,棘皮動物門海膽綱的通稱。分2亞綱,22目。化石種約5000種。現生種800種,分隸於225個屬。中國已知約100種。海膽是生物科學史上最早被使用的模式生物,它的卵子和胚胎對早期發育生物學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海膽是一種無脊椎動物,有八九百種。在遙遠的過去(古生代和中生代),它們有很多種類,發現的海膽化石就多達5000種。海膽有一層精緻的硬殼,殼上佈滿了許多刺樣的東西,叫棘。這些棘是能動的,它的功能是保持殼的清潔、運動及挖掘沙泥等。但是海膽不能很快的移動自己。除了棘,海膽還有一些管足從殼上的孔內伸出來。這些管足的功能並不一樣,如攝取食物、感覺外界情況等。海膽的身體由一個球形或盤形的膽殼所包圍,生物學家稱為硬殼。普通成年海膽的硬殼通常是3至10釐米大,外形大多是呈球形或扁薄形。海膽的殼其實是由3000塊小骨板形成的。不同種類的海膽大小差別懸殊,小的僅5毫米,叉棘散佈於整個海膽體表上及圍口區,有些海膽的叉棘區與棘刺區分開,大的則達30釐米。海膽的形狀有球形、心形和餅形。它們生活在世界各海洋中,其中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的種類最多。從淺水區到7000米的深水中都有。它們都在水底或泥沙裏棲息。不同的海膽吃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吃海藻和其他小動物,有的則吃沉積在海底的髒東西。這主要取決於它們所在的環境,因為它們移動起來很不容易。海膽分雌雄,但外形上很難看得出來。它們的生殖過程很有趣,喜歡聚在一起,當一個海膽產卵或放出精子時,其他的海膽便會受傳染似的一起放出卵或精子。
早在1875年,就開始以海膽為材料研究受精過程中細胞核的作用。1891年,HansDriesch(1876-1941年)顯微鏡下把剛剛完成第一次卵裂的海膽胚胎一分為二,結果發現,分開後的兩個細胞各自形成了一個完整幼蟲。這一實驗的意義在於證明胚胎具有調整發育的能力,為現代發育生物學奠定了第一塊觀念里程碑。
扇貝
扇貝是扇貝屬的雙殼類軟體動物的代稱,約有400餘種。該科的60餘種是世界各地重要的海洋漁業資源之一,殼、肉、珍珠層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
扇貝科(Pectinidae,尤其是扇貝屬〔Pecten〕)的海產雙殼類軟體動物。本科約有50個屬和亞屬,400餘種。世界性分佈,見於潮間帶到深海。殼扇形,但蝶鉸線直,蝶鉸的兩端有翼狀突出。大小約2.5~15公分(1~6吋)以上。殼光滑或有輻射肋。肋光滑、鱗狀或瘤突狀,色鮮紅、紫、橙、黃到白色。下殼色較淡,較光滑。有一個大閉殼肌。外套膜邊緣生有眼及短觸手,觸手能感受水質的變化,殼張開時如垂簾狀位於兩殼間。扇貝常見於沙中或清淨海水細砂礫中。取食微小生物。靠纖毛和黏液收集食物顆粒並移入口內。能游泳,雙殼間歇性地拍擊,噴出水流,藉其反作用力推動本身前進。卵和精排到水中受精。孵出的幼體自由游泳,隨後幼體固定在水底發育,有的能匍匐移動。後幼體形成,足絲腺,用以固著在他物上。有的終生附著生活,有的中途又自由游泳。扇貝為濾食性動物,對食物的大小有選擇能力,但對種類無選擇能力。大小合適的食物隨纖毛的擺動送入口中,不合適的顆粒由足的腹溝排出體外。其攝食量與濾水速度有關,濾水速度在夜間1-3點為最低值。因此攝食量在夜間最大。主要食物為有機碎屑、懸浮在海水中的微型顆粒和浮游生物,如硅藻類、雙鞭毛藻類、橈足類等;其次還有藻類的孢子、細菌等。其食物種類組成與環境中的種類相一致。扇貝和貽貝珍珠貝一樣,也是用足絲附着在淺海岩石或沙質海底生活的,一般右邊的殼在下、左邊的殼在上平鋪於海底。平時不大活動,但當感到環境不適宜時,能夠主動地把足絲脱落,做較小範圍的游泳。尤其是幼小的扇貝,用貝殼迅速開合排水,游泳很快,這在雙殼類中是比較特殊的。櫛孔扇貝在我國僅分佈於北方沿海,生活在低潮線以下、水流較急、鹽度較高、水質澄清的海區。棲息在水深10~30米硬質海底,用足絲附着於礁石、貝殼或砂礫上。營附着生活,有羣棲習性。在海區生活的扇貝,正常情況下,兩殼張開,外殼膜上的觸手向外輻射伸展,進行呼吸、攝食、排泄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其攝食方法是用鰓過濾海水中的微小浮游生物和有機碎屑。當環境不適宜時,能自動切斷足絲,利用兩殼急速開閉的排水力量,推動身體前進,形成扇貝搬家的現象。有時隨潮水的流動,能移動較遠的距離。幼小的扇貝,移動能力更強。櫛孔扇貝對低温的適應能力較強,水温—1.5℃也能生存。生長的適宜水温為15~25℃。在低於—2℃和35℃以上可導致死亡。貝對海水比重的適應範圍是1.014~1.029,而1.017~1.026是生長最適的範圍

哈仙島四季風景

哈仙島春季

哈仙島是美麗的,滿山的翠綠,其間點綴着黃花,迎春花及不知名的花草。海岸邊礁石上的海生植物也伴隨着潮起潮落而時隱時現,是難得的鏡頭。早春的南風比較大,且頻率比較高,這時是捕捉海浪的最佳季節。進入五月的哈仙島,霧繞海島就開始了,霧裏看哈仙島,更別有一番景緻。漁民在早期學大寨留下滿山的梯田上耕耘,原始的牛拉人扶農具,女人們身着各色服裝和頭巾隨後,或播種,或施肥。伴隨着陣陣飄霧傳來聲聲雞鳴狗吠,展示了好一幅桃花園裏好種田的畫卷。

哈仙島夏季

哈仙島風光——夏 哈仙島風光——夏
初夏的霧還是比較多的,這時,想拍到日出日落就看緣分了,一般早霧比較多,隨着温度生高,霧開始減少,伴隨着陣霧的出現,經常可以看到霧鎖山頂或霧沉山腳的奇觀,給海島帶來了夢幻般的景色,使人彷彿進入了太虛幻境。特別是滿山槐樹花開時,陣陣的清香沁人心脾,甚是愜意。進入盛夏(歷史最高温度為33度),遊人如織,爭奇鬥豔,或游泳,或垂釣好不熱鬧。伴隨着盛夏的來臨,霧開始漸漸的消失,日出日落的景色開始逐漸多起來,偶爾可以見到雨後的彩虹,海面上可以看到帶傘作業的漁船和穿梭在海面上的汽艇。

哈仙島秋季

哈仙島風光——秋 哈仙島風光——秋
秋高氣爽,海天一色是這時的特點,哈仙島山上的色彩逐漸達到飽和,可拍的鏡頭非常多,野菊滿山,到處是紅色的果子。到了深秋,可以拍到懸崖峭壁上紅豔豔的爬藤。經常可以看到靚麗的日出日落,也是哈仙島漁民打撈海蟄、海上垂釣和岸邊磯釣的時節。

哈仙島冬季

哈仙島風光——冬 哈仙島風光——冬
海島的冬季不是很冷的,由於哈仙島比較小,所以周圍海岸邊結冰很少,海島下雪的概率相對比較小,如果趕上初冬下雪那就是難得的了,到處是落滿了白雪的鮮花,景色別緻,這時就要抓緊時間搶拍鏡頭。冬天,雪壓松枝的鏡頭也是很美麗的,如果遇到低温,岸邊隨着海浪的衝擊開始結冰雪狀,當幾天的低温過後,冰塊隨着大潮的流動,營造了江河跑冰排的景觀。如果在不同的海灣裏,冰塊和綠色的海生植物並存,色彩反差強烈,造成了反季節的景色。據説哈仙島偶爾可以出現冬天下霧,那樣哈仙島的霧凇奇觀就會出現了,當然,此景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月十三是海島人祭海的日子,夜晚的碼頭上,焰火中家家放河燈,祈禱萬事吉祥,景色獨特。

哈仙島傳説

從前,哈仙島是個樹木雜從的野島,方圓不足五里的小島上,一户人家也沒有。島子前邊有個大海灣,海灣裏的花蛤一層又一層,掏也掏不盡,挖也挖不完。人們都叫它蛤子灣,灣裏住着個修煉千年的蛤子仙。
蛤子仙原來是東海龍宮的宮女,因為長的苗條秀氣,就惹下了麻煩。魚鱉蝦蟹依仗着自己是龍王的左膀右臂,有事沒事的纏着她,要娶她做媳婦。他們之間還經常的爭風吃醋,大動干戈。蛤仙姑娘看不慣他們的德行,就在一個天低雲暗的夜裏逃出了龍宮,來到這個海灣裏藏下來,專心修煉。
不久,從山東來了一户姓張的人家在島上落了户。這家人父母雙亡,弟兄六個的日子沒法過了,就駕一隻小船漂流到島上來。弟兄六個都是硬漢子,個個長的虎背熊腰,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六個人的名字都取了個“虎”字,叫大虎、二虎、直到六虎。他們靠種地打魚為生,蛤子灣是他們的命根子 。天天都要來挖筐蛤子回家下飯。
誰知好景不長,一年後,這裏來了個蚆蛸精。他見蛤子灣裏的蛤子肉鮮嫩可口,就賴在這裏不走了。幾天後,住在這裏的張家兄弟發現了一樁怪事:昨天還平展展的海灘,一宿的光景,就堆起了一大堆蛤子殼,越堆越多,不到半年就堆起了一座蛤殼山。
一天,大虎和二虎划着小船來蛤子灣打魚挖蛤兒。小船劃出不遠,海面上起了大霧,黑沉沉,腥刺刺的,對面不見人。弟兄倆見事不妙,急忙轉櫓往回劃。正在這時,忽見水面“唰啦”一聲響,周圍樹起八根大柱,從四面把小船緊緊的箍在中間。三虎伸手一摸,嚇得“嗎呀”一聲驚叫,鑽到艙底躲起來了。原來那大柱子是蚆蛸腿,腿上的肉碗子(吸盤)象個小飯盆,弟兄倆沒有了主意,就躲在艙底聽動靜。停了一個時辰,霧散了,天晴了,弟兄爬起來一看,蚆蛸腿不見了。小船已經漂到岸邊。打那以後,這六兄弟再也不敢打魚挖蜆子了。好端端的一個蛤子灣,被蚆蛸精獨佔了。半年以後,海灣裏的花蛤吃光了,這精靈又向島上伸爪兒了。一天,二虎在山上耕地,歇氣兒的時候把牛放到山坡上吃草。忽聽牛直叫,抬頭一看,只見海里伸出一條又粗有長的蚆蛸腿,那腿肉乎乎、紫微微,在半空中打個旋,朝着半山坡上甩過去,把一頭九百多斤的大牛捲起來,眼睜睜的拖到海里就不見了。
當天夜裏,海上起了大霧,蛤子灣裏傳來陣陣哭聲,細聽起來,象個女人的聲音。聽着這哭聲,弟兄六個無精打采,一個個悶坐着,不知道往後給怎麼過。天剛撲亮兒,弟兄六個都做了同樣一個夢,夢見一個仙女般的姑娘,淚流滿面地來到窗前説:“張家哥哥,快來救我,我是東海龍宮的蛤仙女,為了逃婚,來到這裏安家。一心修煉,誰知半路上來了個蚆蛸精,把南大灣的蛤子吃了個精光,又把你家的耕牛拖下水吃了,看俺長的好看,天天纏着俺,要俺做它的壓寨夫人,定於明天正晌午在蛤子灣拜堂成親。俺如果不從,當場就要把俺殺死祭天,然後,扒俺的皮,吃俺的肉。俺口頭應承了,決計明天正晌午時,趁它不備,拼個你死我活。你六兄弟若肯幫我一把,這事就成了。求大哥一定幫忙,你的恩情永世不忘……
弟兄六個一覺醒來,都説了自己夢中的情景。大虎思前想後,對五個弟弟説:“怪不得呢,原來蚆蛸精興風作浪,不除掉這個孽障,咱們就沒有好日子過。”他和五個弟弟一核計,準備下刀矛魚叉,吃飽喝足,準備一場血戰。
哈仙島
哈仙島(3張)
正晌午時刻到了。張家六兄弟藏在松林裏往蛤子灣一看,只見水平如鏡,不大工夫,灣裏冒出一股水泡,轉眼,從水下鑽出兩個使女,抬着一張八仙桌往水面上一放,隨後又出來六個使女,在桌上擺下了供品和香紙蠟燭,隨着一陣鼓樂聲,一個紅臉大漢扯着一個天仙般的姑娘漂出水面。正要鞠躬向南朝拜,姑娘抽出一尖尖東西,朝着紅臉大漢的右眼紮了下去。只聽大漢“啊”的一聲慘叫,立刻顯了原形,原來是一個其大無比的蚆蛸精。只見它張開八條大腿,一下子把姑娘抓起來,摟在懷裏,張開血盆大口,剛要吞下肚去。忽然金光一閃,那姑娘也顯了原形,原來是個碾盤大的花蛤子。正在千鈞一髮之即,張家六兄弟呼哨一聲,縱身跳下水去,從四面八方把蚆蛸精緊緊圍在當中。蚆蛸精被這意外的情況驚呆了,急忙鬆開了蛤子仙,朝六兄弟撲過來。大虎手疾眼快,舉起手中的鋼刀,“喀嚓”一聲,砍掉了一條蚆蛸腿。蚆蛸精疼得“咕咕”一聲怪叫,向大虎撲來。不料,二虎、三虎從背後動了刀子,四虎、五虎從斜刺裏下了攮子,把個蚆蛸精渾身上下扎得七窟窿八眼睛的,疼的它發瘋似的一陣怪叫,掄起剩下的七條大腿,在水裏一劃拉,把弟兄五個捲到水下,擺動了三下,然後“噢”地一聲甩到了岸上。六虎趁此機會從水下鑽出來,手挺魚叉,一叉刺進蚆蛸精的左眼,一股黑色的血水嘩嘩的噴向水面。疼得它一甩身,吐出一口口黑水,把澄清的海灣染得漆黑一團,趁機鑽進水下溜走了。
再説六虎,刺那一魚叉後,只覺腦袋上好象被抽了一鞭子,就不省人事了。等他醒來,發現自己躺在炕上,一個天仙般的姑娘跪在身旁,正流着淚給他喂水。他抬了抬頭問:“大姐,你是誰?這不是在夢裏吧……”姑娘羞答答地説:“六虎哥,不是夢,你到底醒過來了。多謝你們六兄弟搭救了我,我就是那個蛤仙姑娘啊!”六虎一聽,急忙爬起來問:“我那五個哥哥呢?”姑娘一聽,撲簌簌地流下兩行熱淚説:“他們不回來了,在蛤子灣為咱守海呢!”
六虎不明白什麼意思,拉起姑娘就往海邊跑。到了灘頭一看,五個哥哥齊刷刷的站在岸上,怒衝衝地盯着海面,一動也不動。六虎跑上去一摸,放聲大哭。原來五個哥哥都變成了石頭,再也醒不過來了。六虎邊哭邊訴説:“天啊,我沒有親人了,往後我可怎麼過啊!……”
姑娘聞聽聽撲通一聲跪在底下下流着眼淚説:説六虎哥,我就是你的親人啊,你若不嫌棄,我甘願還俗,陪伴你一輩子。”六虎聽了,抬起淚眼看着面前這個天仙般的姑娘,象在夢中。
當天晚上,一對有情人就在海邊土屋裏拜了天地,成了恩愛夫妻。從此,兩個人男耕女織,打魚摸蝦,繁衍後代,成了這個島的先祖。後人為了紀念他們,給這個無名小島取了個名字叫蛤仙島,叫來叫去,叫走了字兒,叫成了哈仙島。直到如今,島上的漁民,張姓仍佔多數。
哈仙島美麗圖片
哈仙島美麗圖片(5張)
人們為了紀念張家五虎兄弟的英雄業績,給海邊五人石取了個名字叫五虎石。傳説自海邊有了五虎石,小島年年太平無事,不管是海盜鬍子,還是海怪水妖,一看到他們,就膽顫心驚。
哈仙島(哈仙村)位於黃海北部,隸屬於大連市長海縣大長山島鎮的一個行政村(在地圖上是長海縣附近的一個點位),位於大長山島西南六海里處,東與塞裏島相對,西南與廣陸島相望。島長4.84公里,寬1.02公里,島東西長,南北寬,形似元寶。該島有陸地面積4.7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為42公頃,海岸線長14.3公里,有居民235户,居民總 數765人,屬境內第八大島。
哈仙島經濟基礎較好,是長海縣未全部實行產權制度改革的行政村,集體有海水養殖浮筏1380台,以蝦夷扇 貝、海灣扇貝櫛孔扇貝、牡蠣等品種的養殖、加工為主。個體經濟十分繁榮,除上述外,又拓寬了海蔘、海膽、貝、螺、蟹、蜆、魚等海產品,人均收入6700元。
哈仙島交通便利,社會公共設施齊全。有太陽能小學教學樓,衞生所,2004年又新建了文化公園,電話和有線電視普及率100%。2003年更新了168座位的客船一艘,往返於大長山島、皮口港之間,每年客運量四萬人次。島上有中巴麪包車可以滿足旅客和遊客的租用。2003年投資愈千萬元修建了碼頭和貫穿島東西的水泥公路,安裝了路燈,公路兩側種植了名貴的花木,常年奇花盛開、喬木蒼翠,成為哈仙島的一道晾麗的風景線。
哈仙島漁家樂
隨着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步入小康生活的人們對精神享受的要求不斷增加。休閒旅遊開始作為現代人的一種休閒生活方式進入平常百姓家。近段時間來,我國城市建設、景區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深化推進,漁家樂、農家樂等日益興旺,推動了我國旅遊市場新的增長。現哈仙島、大長山島、廣鹿島等海島漁家樂發展較好,自然條件優越。
漁家樂一般內容是欣賞海島風光,吃當地特色海鮮,游泳、釣魚、趕海、沙灘遊戲(排球、足球等體育活動),卡拉OK篝火晚會。住漁家。
漁家樂的發展要依託自身的自然和資源優勢,置身於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來尋求自己的定位、放大自己的優勢、培植自己的強勢,做大做強海島漁業特色經濟,實現了海洋經濟發展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