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智光

鎖定
周智光(?-767年),籍貫不詳,世系不詳,唐朝同華節度使,藩鎮割據時代最早的軍閥之一,叛將。 [24] 
周智光少時貧賤,因善騎射從軍,出身行伍,起初為裨將。宦官魚朝恩屢於皇帝面前賞拔周智光,廣德元年(763年),周智光升任華州刺史,後歷任同華二州節度使、潼關防禦使、檢校工部尚書、御史大夫。永秦元年(765年),吐蕃、回紇、党項羌等眾10餘萬入侵奉天(今陝西乾縣),周智光率軍迎擊,破敵於澄城(今屬陝西),獲駝馬軍需萬計,北逐敵軍而至鄜州。 [24] 
永泰元年(766年),周智光獨斷地要殺死前任虢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龐充。龐充正在服喪事,暗中逃走,周智光追趕並將他殺死,同時殺害陝州監軍張志斌。大曆二年(767年)正月,唐代宗密令郭子儀率兵討伐周智光,後周智光部下紛紛解體,郭將李漢惠投降郭子儀。周智光被貶為澧州刺史,不久被帳下軍士所殺。 [24]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逝世日期
767年
本    名
周智光

周智光人物生平

周智光早年經歷

周智光出身卑微,籍貫及家世不詳,早年因擅長騎馬射箭而從軍,經常建立戰功,不久升任副將。宦官魚朝恩擔任觀軍容使,鎮守陝州時,周智光在其帳下擔任部將,因此魚朝恩與他十分親近。當時魚朝恩憑藉扈從的位置,受到唐代宗李豫的恩寵,所奏請之事大多得到同意,因此他多次在唐代宗面前賞賜提拔周智光。廣德元年(763年),周智光升任華州刺史。 [1]  後歷任同華二州節度使 [2]  、潼關防禦使、檢校工部尚書御史大夫 [3] 

周智光敗敵擅殺

永泰元年(765年)九月,吐蕃回紇、吐谷渾、党項、奴剌等部十多萬人侵犯奉天,周智光奉命屯兵同州。 [4]  不久,吐蕃移兵攻打醴泉,俘虜數萬百姓,燒燬房舍莊稼而去,周智光趁機出兵攔截,在澄城擊敗吐蕃軍,繳獲大量駱駝、馬匹等軍用物資,繼而追逐吐蕃軍到鄜州(一作邠州)。周智光平常與鄜坊節度使杜冕不和,當時杜冕駐屯坊州,而家屬安置在鄜州。因此,周智光到達鄜州後,擅自殺害鄜州刺史張麟,將杜冕家屬共計八十一人活埋,燒燬鄜州的房舍三千多家。 [5-7]  同年十月,周智光回京報捷,住宿兩夜後返回。周智光此次返京,朝廷並未就擅殺一事處置他。因此周智光返回之後,唐代宗頓生悔意。 [8] 
永泰二年(766年)正月,周智光回到華州後,更加飛揚跋扈,唐代宗下旨召見他,他害怕獲罪而抗旨不去。朝廷在外表示寬待,讓杜冕跟隨張獻誠到梁州(一作山南)躲避周智光。 [9-10]  周智光派遣軍隊在商山攔截杜冕,但沒有得到。 [11] 
周智光自知罪孽深重,便糾集亡命之徒、無賴子弟,其眾多達數萬,縱容他們燒殺虜掠以博取他們的歡心。 [12]  而且擅自截留漕運到關中的大米二萬斛。對於各藩鎮向朝廷貢獻的方物,周智光常常殺掉使者而奪取之。 [13-14] 

周智光抗命謀叛

永泰元年(76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周智光獨斷地要殺死前任虢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龐充。龐充正在服喪事,暗中逃走,周智光追趕並將他殺死 [15]  ;同時殺害陝州監軍張志斌。 [16] 
起初,周智光一向與陝州節度使(一作陝州刺史)皇甫温不和,陝州監軍張志斌從陝州入朝奏報事務,周智光將他留居館舍,而且對他非常怠慢。張志斌責備周智光部下不守紀律,周智光憤怒地説:“僕固懷恩本來不造反,正是由於你這一類人激怒他。我也沒有造反,今天卻因你而造反!”叱令左右將張志斌推下去斬首 [16]  ,將他剁成肉片吃掉。當時淮南節度使崔圓進京覲見唐代宗,準允進獻物品百萬,周智光強行留下一半。朝廷官員推舉的候選官員,都畏懼周智光的殘暴,大多數從同州悄悄經過,周智光派遣部將率兵在乾坑店阻截並殺害他們,死者眾多。朝廷無法制止周智光,只得容忍他。十二月二十七日,唐代宗下詔升任周智光為檢校尚書左僕射,派遣中使餘元仙攜帶告身前往授予周智光。周智光接受詔令時謾罵道:“我周智光對國家有特大功勞,不給平章事而給僕射的職位!況且同州、華州地方狹小,不足以施展我的才能,假如給我增加陝州、虢州、商州、鄜州、坊州等五州,那樣還差不多。”因而歷數大臣們的過失,並且説道:“這裏距長安一百八十里地,我晚上睡覺不敢伸展雙足,害怕踏破長安城。我的有幾個兒子,都能持二百斤的弓箭,可抵擋萬人,完全能夠做將入相。至於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只有我周智光才能辦到。”餘元仙嚇得雙腿直顫,周智光贈送給他百匹絹布送走他。周智光在州中周圍修置生祠,讓將吏百姓在裏面祈禱。 [17-18]  郭子儀屢次請求討伐周智光,唐代宗沒有允許。 [19] 

周智光事敗被殺

大曆二年(767年)正月初六日,唐代宗秘密詔令關內河東副元帥、中書令郭子儀率兵討伐周智光,准許他可見機行事靈活處理。當時同州、華州的道路斷絕,詔令無法傳達,唐代宗於是召見郭子儀的女婿工部侍郎趙縱接受口頭詔令交付給郭子儀,趙縱裁帛書寫詔令放進蠟丸中,派遣家童抄小路送達。郭子儀接受詔令出兵,命令大將渾瑊李懷光在渭水河畔駐紮軍隊。當時華州將士相繼叛離,正月初八日,周智光的部將李漢惠從同州率領部下向郭子儀投降。正月十一日,唐代宗將周智光貶為澧州刺史,散官勳封如故。正月十三日,華州牙將姚懷、李延俊殺害周智光,並將周智光的頭顱以及其子周元耀、周元幹獻給朝廷。 [20]  丁卯時辰,懸掛周智光的首級於皇城的南街,他的兩個兒子腰斬用來示眾。判官監察御史邵賁、都虞候蔣羅漢一併伏法斬首,餘黨各以親疏依法定罪。 [21-22] 

周智光歷史評價

劉昫等《舊唐書》:“智光狂悖,不足與論。” [23] 

周智光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六十四》 [23]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巳亥,以魚朝恩部將皇甫温為陝州刺史,周智光為華州刺史。
  • 2.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四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周智光,少賤,失其先系,以騎射從軍,起行間為裨將。魚朝恩鎮陝州,與相暱款,數稱薦之,累遷同、華二州節度使。
  • 3.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六十四》:周智光,本以騎射從軍,常有戎捷,自行間登偏裨。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使,鎮陝州,與之暱狎。朝恩以扈從功,恩渥崇厚,奏請多允,屢於上前賞拔智光,累遷華州刺史、同華二州節度使及潼關防禦使,加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 4.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丙午,罷百高座講;召郭子儀於河中,使屯涇陽。己酉,命李忠臣屯東渭橋,李光進屯雲陽,馬璘、郝庭玉屯便橋,李抱玉屯鳳翔,內侍駱奉仙、將軍李日越屯盩厔,同華節度使周智光屯同州,鄜坊節度使杜冕屯坊州,上自將六軍屯苑中。
  • 5.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六十四》:永泰元年,吐蕃、回紇、党項薔、渾、奴束刂十餘萬眾寇奉天、醴泉等縣,智光邀戰,破於澄城,收駝馬軍資萬計,因逐賊至鄜州。智光與杜冕不協,遂殺鄜州刺史張麟,坑杜冕家屬八十一人,焚坊州廬舍三千餘家。
  • 6.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四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永泰元年,吐蕃、回紇、党項羌、渾、奴剌眾十餘萬寇奉天,智光邀戰澄城,破之,獲駝馬軍貲萬計,逐北至鄜州。素與杜冕仇嫌,時冕屯坊州,家在鄜,智光入殺刺史張麟,害冕宗屬八十人,火民三千舍而去。
  • 7.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自丙午至甲寅,大雨不止,故虜不能進。吐蕃移兵攻醴泉,党項西掠白水,東侵蒲津。丁巳,吐蕃大掠男女數萬而去,所過焚廬舍,蹂禾嫁殆盡。周智光引兵邀擊,破之於澄城北,因逐北至邠州。智光素與杜冕不協,遂殺鄜州刺史張麟,坑冕家屬八十一人,焚坊州廬舍三千餘家。
  • 8.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甲申,周智光詣闕獻捷,再宿歸鎮。智光負專殺之罪未治,上既遣而悔之。
  • 9.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六十四》:懼罪,召不赴命。朝廷外示優容,俾杜冕使梁州,實避仇也。
  • 10.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四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朝廷召,懼不赴。更詔冕使梁州避讎,冀其來。
  • 11.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四》:周智光至華州,益驕橫,召之,不至,上命杜冕從張獻誠于山南以避之;智光遣兵於商山邀之,不獲。
  • 12.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四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偃然不聽命,聚不逞數萬,恣剽掠以甘其欲,結固之。
  • 13.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六十四》:又劫諸節度使進奉貨物及轉運米二萬石,據州反。智光自鄜坊專殺,朝廷患之,遂聚亡命不逞之徒,眾至數萬,縱其剽掠,以結其心。
  • 14.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四》:智光自知罪重,乃聚亡命、無賴子弟,眾至數萬,縱其剽掠以悦其心,擅留關中所漕米二萬斛,藩鎮貢獻,往往殺其使者而奪之。
  • 15.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六十四》:永泰二年十二月,智光專殺前虢州刺史、兼御史中孫龐充。充方居縗絰,潛行,智光追而斬之。
  • 16.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四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殺陝州監軍張志斌及前虢州刺史龐充。
  • 17.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六十四》:初,與陝州節度使皇甫温不協,監軍張志斌自陝入奏,智光館給禮慢,志斌責其不肅。智光大怒曰:“僕固懷恩豈有反狀!皆由爾鼠輩作福作威,懼死不敢入朝。我本不反,今為爾作之。”因叱下斬之,臠其肉以飼從者。時淮南節度使、檢校右僕射崔圓入覲,方物百萬,智光強留其半。舉選之士竦駭,或竊同州路以過,智光使部將邀斬於乾坑店,橫死者眾。優詔以智光為尚書左僕射,遣中使餘元仙持告身以授之。智光受詔慢罵曰:“智光有數子,皆彎弓二百斤,有萬人敵,堪出將入相。只如挾天子令諸侯。天下只有周智光合作。”因歷數大臣之過。元仙股怵,智光增絹百匹遣之。於州郭置生祠,俾將吏百姓祈禱。
  • 18.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四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初,志斌自陝入奏,智光慢不為禮,志斌責之,怒曰:“僕固懷恩豈反者邪?皆鼠輩弄威福趣之禍也。我本不反,今為爾反!”遂叱斬志斌,饗帳下。時崔圓自淮南納方物百萬,盜頡其半;天下貢奉輸漕,劫留之;士沿調當西者懼何詰,間道走同者,遣部將邀捕斬之。代宗未暴其罪,命中使餘元仙持詔拜尚書左僕射。既受詔,恚語曰:“吾有大功,上不與平章事,且同、華地狹,不足申腳,若加陝、虢、商、鄜、坊五州,差可。”因言:“諸子皆彎弓二百斤,有萬人敵,挾天子令諸侯,非智光尚誰可?”即歷詆大臣,元仙震汗。徐遺百縑遣之。自立生祠,俾其下襘賽。
  • 19.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四》:十二月,癸卯,周智光殺陝州監軍張志斌。智光素與陝州刺史皇甫温不協,志斌入奏事,智光館之,志斌責其部下不肅,智光怒曰:“僕固懷恩不反,正由汝輩激之。我亦不反,今日為汝反矣!”叱下斬之,臠食其肉。朝士舉選人,畏智光之暴,多自同州竊過,智光遣將將兵邀之於路,死者甚眾。戊申,詔加智光檢校左僕射,遣中使餘元仙持告身授之。智光慢罵曰:“智光有大功於天下國家,不與平章事而與僕射!且同、華地狹,不足展材,若益以陝、虢、商、鄜、坊五州,庶猶可耳。”因歷數大臣過失,且曰:“此去長安百八十里,智光夜眠不敢舒足,恐踏破長安城,至於挾天子令諸侯,惟周智光能之。”元仙股慄。郭子儀屢請討智光,上不許。
  • 20.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四》:春,正月,丁巳,密詔郭子儀討周智光。子儀命大將渾瑊、李懷光軍於渭上;智光麾下聞之,皆有離心。己未,智光大將李漢惠自同州帥所部降於子儀。壬戌,貶智光澧州刺史。甲子,華州牙將姚懷、李延俊殺智光,以其首來獻。
  • 21.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六十四》:大曆二年正月,密詔關內河東副元帥、中書令郭子儀率兵討智光,許以便宜從事。時同、華路絕,上召子儀女婿工部侍郎趙縱受口詔付子儀,縱裂帛寫詔置蠟丸中,遣家童間道達焉。子儀奉詔將出師,華州將士相顧攜貳。智光大將李漢惠自同州以其所管降子儀。貶智光為澧州刺史,散官勳封如故。乃聽將一百人隨身,便路赴任,其所部將士官吏,一無所問。乃以兵部侍郎張仲光為華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關防禦使;又以大理卿敬括為同州刺史、兼御史大夫、長春宮等使。是日,智光為帳下將斬首,並子元耀、元乾等二人來獻。丁卯,梟智光首於皇城之南街,二子腰斬以示眾。判官監察御史邵賁、都虞候蔣羅漢並伏誅,餘黨各以親疏準法定罪。
  • 22.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四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大曆二年,帝詔郭子儀密圖之。同、華路閉,詔書不能通,乃召子儀婿趙縱受口詔,書帛內蜜丸,遣家童走間道傳詔。子儀得詔,聲言討之。未行,其眾大攜,部將李漢惠自同州降子儀。乃貶智光澧州刺史,聽百人隨身,貸將吏一切不問。尋為帳下斬其首,並斬子元耀、元幹來獻,詔梟首皇城南街。判官邵賁、別將蔣羅漢並伏誅。
  • 23.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六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4-19]
  • 24.    門巋主編.二十六史精要辭典.中.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第1554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