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振宇

(《發言者》作者、江蘇大學學生)

鎖定
周振宇,男,1992年1月29日生,江蘇大學英語系學生,曾獲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江蘇大學十佳青年等多項榮譽。
中文名
周振宇
外文名
Zhenyu Zhou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92年1月29日
畢業院校
江蘇大學
代表作品
《發言者——一個90後大學生的哲思》
主要成就
國家獎學金,校長獎學金,江蘇大學十佳青年

周振宇人物簡介

2012年11月出版個人哲學散文著作《發言者——一個90後大學生的哲思》 並召開新書發佈會,引起了較大關注和反響,得到數十家媒體的採訪報道。另外,他自學德、法、日語,古典希臘語拉丁語並以高分通過德福考試;高分通過託福(113,總分120)和GRE考試(332,總分340)並在多項重大專業比賽中獲獎,大二起即於新東方環球雅思美國大學網等多家機構擔任主講教師,以其博學睿智的講課風格深受學生尊敬和歡迎。 [1] 
2014年3月10日,從江蘇大學獲悉,該校一名大四學生周振宇被哈佛大學錄取。據周振宇介紹,收到的只是哈佛的offer。“我需要在4月21號之前給哈佛校方發送確認信息,然後他們的錄取通知書就會寄過來了。”周振宇説,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他還沒有想好,但無論做什麼,都會盡最大的可能去努力。 [2] 
2014年6月參加聯合國世界青年論壇載譽歸來。此次全世界60名獲獎者中,在中國大陸就讀的學生有6名,6名同學中,僅周振宇為中國大陸本土學生,其餘均為留學生。 [1] 

周振宇讓世界認識自己

“當世界認識我時,世界也將通過我而認識它自己。”這是一個90後大學生的哲思,2012年11月,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大三學生周振宇發佈了他的哲學散文集《發言者》,而他的所學專業是英語。在很多非哲學系的學生看來,哲學有點枯燥無味,但對1992年出生的南通小夥周振宇來説,哲學卻是摯愛。
翻開這本新出版的《發言者》,愛與痛、生與死、善與美、偉大與天才……這些青年人關心的話題都成為周振宇寫作思考的主題。這本哲學散文集,由哲學散論、片段和格言、詩歌三部分組成,共十五萬餘字,周振宇用近四年時間寫成。書中的第一首詩歌是在高一寫的,最後一篇文章則是在大一完成的。在書中,周振宇旁徵博引,哲學大家、各國文豪的觀點和思想信手拈來,還不時調侃一下名人。
“人生是一場誰也不想到達目的地的旅程,因為這目的地就是死亡,人們之所以應當注重沿途的風景,並非因為這目的地的到達是不確定的,而是因為到達目的地是不可避免的。”
“人們將脱離羣體的個體稱作孤獨的人,但對孤獨的人自己而言,孤獨並非是由個體無法融入羣體所致,而是由個體無法尋找到一個與自己相同並能產生共鳴的另一個個體所致。”
“為你的失敗找理由,但不要找一個失敗的理由。”
“比奇蹟更為神奇的是,奇蹟降臨於自己身上。”
“當我的眼睛成為黑洞,把一切吸入;喉嚨必也將變作活三,將一切噴出。“
——引自《發言者》
“這樣一本哲學散文,是我對信仰、愛情、自由、死亡、道德等多個問題的獨立思考,書只是一種思考過程的副產品而已。”周振宇説。然而他的哲學之路並未止步於此,他匯聚自己思考所得的十幾萬字的哲學專著《尼采與莊子》正在積極尋求出版中。
對於哲學,他一直認為哲學可以促進人的思考,他説:“未經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但我的反思從來都不僅僅是包含自我的反思,一個人的責任也並不是只和自己有關。”在他看來,語言的學習和哲學的思考是有聯繫的,“思想的載體是語言,思考能夠加深對語言的學習”。哲學與語言方面的成功在他看來是相輔相成的。
“Most people are seeking some final definition for all their lives, but the great men are all trying to avoid being defined. ——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是在尋求某種最終的定義,絕大多數偉人的一生則是在試圖避免被定義。” 這是他書中的一句話。周振宇並不是個“規矩”的人,他説:“我的目標不是成為第一,因為只要有規則在,就永遠沒有第一,規則才是第一。”所以他想要超越規則與被評價的體系,做評價的主人。

周振宇外語大神

“他有很高的語言學習天賦,比同齡大學生要成熟許多,尤其是在思想層面。”江大英語系副教授蘇建紅這麼評價,在他不走尋常路的背後,是一個愛思考、有思想的90後大學生縮影,也是一個孤獨的未曾舉手的發言者形象。
“人腦應該學會轉動,但應自轉而不是公轉。”“某種意義上,勇氣比智力和耐力更加重要。”“追求卓越,成功自會而來。”這是周振宇自創的三句座右銘。他有着超強的執行力,他不參加任何考試輔導班,付出的都是默默、無人知曉的努力。
大二時備考高級口譯,周振宇貌似沒有專門練習,但是考前兩個月裏,300多頁的官方教材被翻了無數遍,在走路、吃飯、上課的任何時候都會在心裏把別人的話當作同音傳譯,在路上看到一則廣告、一句標語,也會下意識地翻譯,甚至從網上找到了歷年的總理記者招待會視頻,譯到和現場翻譯95%相同才肯罷休。
他學習語言的方法是閲讀原文。早在高中的時候,愛讀書的周振宇就讀過了原文版《紅與黑》《老人與海》《瓦爾登湖》,閲讀原文讓他收穫了豐富的詞彙量和理解英語長短句的能力,他開始理解英語的語言美,開始設身處地地用英語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在自學德語時,周振宇也是如法炮製,學習了三個月德語後就開始閲讀《共產黨宣言》等德文原著。這位“外語狂人”自學德語、法語,通過高級口譯後,更自告奮勇,參加了鎮江新東方的面試,憑藉自己紮實的英語功底和獨特的理解力征服了考官。主講有“美國高考”之稱的SAT課程,給一大幫年齡比他大的人上課。課堂中,他不時引經據典,穿插德語、法語,課堂氣氛輕鬆而充滿活力。

周振宇成長經歷

周振宇從一個普通的學生變為哲學的痴迷者,走過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初三時,個性張揚的周振宇在新的班級裏由於過於標新立異,遭到了全班同學的牴觸,“當時我一蹶不振,成績也下滑得厲害,最嚴重的時候還去醫院接受過心理治療。”
幸運的是,周振宇從心理低潮期走了出來。初三暑假那年,他第一次接觸到尼采、康德、叔本華,“原來世界上有這麼有力量的思想!”驚奇之餘他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經典哲學著作,他也把自己的個人體驗和閲讀經驗結合起來,思想和心理上都變得更加成熟。
大學是周振宇真正開始學習的地方,更加豐富的閲讀資源、開放自由的校園氛圍讓周振宇如魚得水。僅用了大一下學期短短半年時間,周振宇就創作了七萬餘字書稿,加上高中時創作的一萬餘字作品,他的出書夢已然孕育出了雛形。被其勤奮與才華打動的院系領導本着“給通才以土壤,給天才以天空”的理念對這位小作家給予支持,最終使他的哲思得以展示在世人面前。
寫書之餘,大學三年之中,周振宇還做了太多的同齡人難以企及的一些事:自學德語、法語、希臘語、日語;一次性通過高級英語口譯考試;總分120分的託福考了113分,GRE考了332分;德福考了17分”——身邊的同學,稱他為“大神”。三校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第一名,“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江蘇大學特等獎,“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江蘇省二等獎(省第七名),一次性高分通過高級口譯考試筆試及口試,江蘇省“模擬聯合國”大會最佳闡述獎及團體最佳組織獎,外研社杯寫作比賽江蘇省第一名特等獎等......這一切都是他勤勉的有力證明。
由於成績卓越,一些同學用“大神”“天才”來形容周振宇,但他自己並不這樣看。“勇氣永遠比才氣更重要。”這個20歲的大男孩説,和很多“90後”大學生一樣,他也喜歡享受人生、揮灑青春。但人生真正的意義在於奮鬥。即使最後沒有實現目標,也會收穫一路上的風雨彩虹,他不僅是夢想者,更是行動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