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應合

鎖定
周應合(1213年-1280年), [1]  原名彌垢, [2]  字淳叟,號洪崖,又號溪園,武寧(今屬江西)人。 [1]  周友賢之孫,荊準宣撫使周汝翼之子。 [2]  中國方誌編纂家。 [3] 
周應合於淳祐十年(1250年)中進士,授江陵府教授。寶祐末,馬光祖為荊湖制置使,闢入幕府贊畫軍事,嘗修《江陵志》。開慶元年(1259年),充江東安撫司幹辦公事,兼明道書院山長,奉馬光祖命撰《新金陵志》,擢實錄院修撰。景定二年(1261年),以史館檢閲入對,以劾賈似道謫通判饒州,攝郡事。鹹淳四年(1268年),通判寧國府,復攝郡事。后辟通判潭州兼參議官,以論罷。德祐元年(1275年),起知瑞州,復與主帥議不合,劾去。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逝世,時年六十八歲。 [1] 
周應合能詩,《望江樓》等作,頗能刻畫江南風光。著有《洪崖集》《溪園集》,已佚。編纂有《景定建康志》五十卷,今存。《全宋詩》卷三三五○錄其詩五首。《全宋文》卷八○六五收有其文。 [1] 
別    名
彌垢
淳叟
溪園先生
所處時代
南宋
主要作品
景定建康志
本    名
周應合

周應合人物簡介

景定二年(1261),成書50卷。首為留都宮城圖錄4卷,次為地圖、年表、10志、10傳,凡45卷,末為拾遺1卷,圖之後為地名辨。成書後,又撰修志本末,總結修志工作。馬光祖評此書“博物洽聞,學力充贍”。《四庫全書提要》中説“援據該洽,條理詳明。凡所考辨,俱見典核。”此後明清修志多沿用這種體裁。周應合後來因上疏彈劾賈似道謫饒州通判,辭官回鄉。著有《洪崖集》和《溪園集》等,大都佚散。

周應合周應合與《建康志》

史志學家稱之為“志乘圭臬”之《建康志》,系武寧周應合主編,書成於宋景定二年(公元1261),主修為建康府(古都之一,晉建興元年改建鄴為建康,即今南京市)知府馬光祖。
周應合,原名彌垢,宇淳叟,自號溪園,人稱“溪園先生”,晚年辭官後取名“洪崖處士”,考取進士廷見時,宋理宗趙昀賜名“應合”。武寧鶴溪(原老縣城北門外,已淪為水域)人,南宋淳祐庚戌十年(公元1250年)進士。出生於詩書門第,官宦世家,其祖父周友貢,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進士,官至敷文閣學士,是一位“立朝勁直敢言,然不為矯激沽名”的耿直之士。叔祖周友直,宋光宗時東宮侍講,周友仁宋寧宗時兵部尚書。其父周汝翼為荊淮宣撫使,一門顯赫。
周應閤中進士後初任江陵縣教授,因文才出眾,享有盛名而被召人為實錄院修撰,是為接觸史實編撰工作之始。景定年間(約在公元1260年前後)調至江南東路安撫使司任職,宋度宗時(約公元1265年間)被徵為御史。其時賈似道身居要職,操攬朝廷大權,獨斷專行,軍政大事均在西湖葛嶺私宅內裁決,隱匿重大軍事不報。周應合目睹此景,深為痛恨;上疏參奏,歷數賈似道誤國罪行,當時度宗正寵信賈似道,因而一怒將周應合貶謫為饒州通判。賈似道並不就此罷休,不多久,將周放至華州雲台任有職無權之觀察使。周應合經此挫折,辭官返鄉,深居簡出,以教兒孫詩書自娛。宋恭帝時(公元1275年)賈似道勢敗被誅,周應合起用為直賢院學士,來赴任去世。著有《洪崖集》、《溪園集》等,惜已失傳。舊志中僅載有其《葉處士墓誌》及《望江樓》詩一首: “澄江如練正高秋,一館吹秋上此樓,有客乘風來縱酒,長歌遠送下灘舟。”
周應合在調至江南東路安撫使司任職時,建康府知府為寶章閣學士、江東安撫使馬光祖。周應馬之請,着手編撰《建康志》,他取宋乾道,慶元年間(公元1170?1198年)兩次編撰的志書為參考,另立綱目,“略者詳之,闕者補之,謬者正之”,“井井有法,志乘家皆宗之”,是當時編撰較早、較完備的一部志書。編成後曾進獻朝廷,宋理宗大加讚賞, “玉音嘉焉”。 《建康志》刊刻後在社會流傳較少,僅為少數人收藏。經元、明、清三朝更替,志書毀於兵燹,瀕於失傳,清康熙時僅殘留部份。朱彝尊為修《明史》多方收集資料,為找《建康志》歷經三十年未得。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九月,朱在曹寅家書架上發現是書,借回抄錄後刊刻,並寫《景定建康志跋》,一部四百多年前之志書復又流傳於世。《四庫全書總目》稱此志“授據總洽,條理詳明,凡所考辨,俱見典核。”現南京圖書館收藏有這部《建康志》。
參考資料
  • 1.    曾棗莊主編;李文澤,吳洪澤副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 宋代卷.北京:中華書局.2004.第574頁
  • 2.    編史修志一代宗師周應合  .九江記憶[引用日期2023-06-26]
  • 3.    中國百科大辭典編委會編;袁世全主編;李修松,蕭鈞,祁述裕等副主編.中國百科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第745-7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