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大鳴

鎖定
周大鳴,男,1958年生,湖南湘潭人,人類學博士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羣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1]  2023年全職加盟雲南師範大學,任雲南師範大學全職教授 [3] 
中文名
周大鳴
出生地
湖南湘潭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移民與都市化、族羣與區域文化等
任職院校
中山大學

周大鳴人物經歷

周大鳴學歷背景

  • 1978.3-1982.1,中山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 1985.9-1988.6,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 1994.3-1998.6,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民族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1] 

周大鳴工作經歷

  • 1982.1-1992.10,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助教、講師;
  • 1992.11-1997.9,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 1997.9—今,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2000.1-2008.12,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主任、人文學院副院長;
  • 2008.12-2015.4,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黨委書記; [1] 
  • 2023年起,雲南師範大學全職教授。

周大鳴研究方向

周大鳴教授的學術貢獻主要集中在移民與都市化、族羣與區域文化、人類學應用研究以及人類學學科建設等方面。他基於人類學追蹤研究、個案研究和整體觀研究的方法論,形成了一系列極具人類學特色的新視角和新理論,豐富了人類學研究內容。在移民與城市化方面,周大鳴教授是國內都市人類學研究的發起者,他根據不同時期中國人口遷移和城市化發展的特點,先後提出了鄉村都市化、鐘擺理論、二元社區等概念和理論,構建了中國都市人類學研究主題、方法和理論基礎。在族羣與區域文化方面,周大鳴教授在國內最早運用族羣和族羣關係理論開展區域文化研究,打破單一族羣研究的視角,以族羣互動為核心,立足珠江流域,從區域的角度討論族羣與族羣關係,將珠江流域的區域文化上升為一種學術概念,構建了一種理解區域文化的方法論體系。在應用人類學方面,周大鳴教授構建了人類學應用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體系,並承擔了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務院相關部委、廣東省政府等各機構和部門的多項委託項目,從2009年起連續三年主持廣東省社會發展指標評價項目,獲得了各界好評。在學科建設方面,周大鳴教授是中山大學國家級重點學科人類學、中山大學“211”“985”工程第二、第三期項目建設的負責人,構建了中山大學人類學、民族學學科發展的主要方向和特色。 [1] 

周大鳴學術成果

周大鳴科研項目

  • 2007年主持教育部中大攻關課題“城市新移民問題與對策研究”
  • 2009年擔任教育部國外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報告《人類學與民族學》部分首席科學家
  • 2010年至今,主持教育部、中宣部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項目“《人類學概論》教材”,任首席專家
  • 2010年主持廣東省發改委、統計局項目“廣東省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
  • 2012年主持廣東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國際移民適應性研究:以廣州社區為例”
  • 2012年主持廣東省十一五規劃項目“外來務工人員城市融入研究:以廣州市為例”
  • 2012年主持世界銀行“世行貸款安徽黃山新農村建設示範項目移民安置行動計劃報告編制”
  • 2013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中國鄉村都市化再研究——珠江三角洲的透視”
  • 2013年主持西藏的傳統社會整合方式與和諧社會構建研究項目
  • 2016年主持世行貸款廣東省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示範項目
在跨學科研究平台的構建上,周大鳴教授擔任主任的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羣研究中心2010年成為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該中心目前有專、兼職研究人員21人,專業涉及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地理學、人口學等學科,是一支綜合研究能力強、梯隊層次健全、對外交流廣泛、學科涵蓋面廣的研究隊伍。在中國學界國際交流平台的構建上,周大鳴教授於2001到2010年擔任美國Chinese Sociology Anthropology雜誌主編,2010年至今擔任美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雜誌主編,致力於推動中國人類學走向世界。 [1] 

周大鳴研究成果

1、出版:《鳳凰村的變遷》(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2005)、《渴望生存:農民工流動的人類學考察》(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文化人類學概論》(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多元與共融:族羣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商務印書館,2011)、《城市新移民問題及其對策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中國鄉村都市化再研究:珠江三角洲的透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等著述。
2、主編:《中國的族羣與族羣關係》(廣西民族出版社,2002)、《華南的宗族與社會》(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工商人類學》(寧夏人民出版社,2012)和《都市中國社會學新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等;在《民族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中山大學學報》、《廣西民族研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相關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1] 

周大鳴學術交流

  • 1993.8-1994.9,美國太平洋路德大學訪問學者;
  • 1998.7-1999.8,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 2006.5-2006.8, 日本愛知大學訪問學者
  • 2008.2—2008.5,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 2009.9—2009.10,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訪問學者。 [1] 
參考資料 [4] 

周大鳴教學情況

講授課程:
《人類學概論》、《人類學研究方法》、《人類學與中國社會研究》、《族羣與族羣關係》
帶領實習:
  • 2010年中山大學人類學廣東梅州田野實習
  • 2011年中山大學人類學梅州梅縣雁洋鎮田野實習
  • 2012年中山大學人類學湖南湘西自治州茶峒鎮(邊城鎮)田野實習
  • 2013年中山大學人類學湖南通道上的巖坪寨田野調查
  • 2014年中山大學人類學山西介休田野實習
  • 2016年中山大學人類學廣西富川縣石家鄉田野實習 [1] 

周大鳴獲獎情況

  • 曾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 兩次榮獲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 曾獲“廣東省教學名師”稱號 [1] 

周大鳴社會兼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廣東省人民政府決策諮詢顧問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類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學會副會長、人類學高級論壇秘書長、雲南師範大學教授 [2-3]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