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鎖定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是中山大學的一個二級學院。 [1] 
1927年8月,國立中山大學籌備成立語言歷史學研究所。1931年,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建社會學系。1932年,嶺南大學設立社會研究所。1948年,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建立人類學系。1949年,國立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被取消。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原中山大學與嶺南大學相關院系合併,組成新的中山大學社會學系。1953年,中山大學社會學系被取消。1981年,中山大學復辦人類學系與社會學系。2008年12月,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聯合組建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1]  [12-13]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2個教學系,有3個本科專業;設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有專任教師49人。 [1-2] 
中文名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Sociology & Anthropology Sun Yat-sen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2008年12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中山大學
現任領導
餘成普(院長)
羅鎮忠(黨委書記)
本科專業
3個
碩士點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2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3個
國家重點學科
二級學科1個
院系設置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人類學系
地    址
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歷史沿革

1927年8月,國立中山大學籌備成立語言歷史學研究所。
1931年,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建社會學系,招收本科生,後又設社會學所;同年,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改名文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
1932年,嶺南大學設立社會研究所。
1935年,國立中山大學成立研究院,內設的文科研究所增設人類學部,並招收研究生。
1937年,嶺南大學社會研究所更名為西南社會調查所。
1939年,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社會學系劃歸法學院。
1948年,嶺南大學西南社會調查所更名為西南社會經濟研究所;同年,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建立人類學系。
1949年,國立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被取消。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原中山大學文理院系與嶺南大學文理院系合併,組成新的中山大學,學校社會學系與廣東高校其他社會學系合併成立新的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全國高校20個社會學系僅剩中山大學和雲南大學的社會學系。
1953年,中山大學社會學系被取消,學校人類學系教師在歷史學系開展人類學研究和招收研究生。
1956年,中山大學歷史系成立考古教研室。
1972年,學校正式招收考古專業學生。
1978年,學校開始招收人類學碩士研究生。
1981年,學校復辦人類學系與社會學系,考古專業併入人類學系;同年,學校人類學系獲博士授予權,社會學系獲碩士授予權。
1982年,學校社會學系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4年,學校社會學系招收本科生。
1985年,學校成立人口研究所;同年,學校獲人口學碩士授予權,人類學系增設文化人類學研究室。
1986年,中山大學人口研究所與廣東省計劃生育委員會、廣東人口學會共同主辦《南方人口》學術期刊。
1987年,學校建立人類學博物館。
1998年,學校人類學系在廣東英德建立人類學系教學實習基地。
2000年,學校社會學系建立中法合作工業與技術社會學中心;同年,社會學系獲批設置社會工作專業並招收本科生。
2001年,學校社會學專業具有博士授予權並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學校人口研究所併入社會學系。
2002年,學校人類學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4年,學校獲批建立民俗學博士點,社會工作獲批招收碩士研究生。
2006年,學校社會學系與人類學系合作獲批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同年,學校獲批民族學博士點授予權。
2007年,學校獲批建立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同年,學校社會學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2008年12月,學校人類學系、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聯合組建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2009年,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位獲首批全國教育試點單位之一;同年,學院人類學專業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第四批特色專業建設點”嘉獎。
2017年,學院社會工作、民族學本科專業被撤銷。 [1]  [12-13]  [81] 
學院風景 學院風景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辦學條件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院系專業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2個教學系,有3個本科專業。 [1-2] 
教學系: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人類學系 [2] 
本科專業:社會學、人類學、考古學 [1]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學科建設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社會學、民族學、考古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社會學、民族學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民俗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文化與認知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社會學、民族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工作、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社會工作、文物與博物館
國家重點學科:人類學(二級學科)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社會學(二級學科)
廣東省重點學科:社會學(攀峯重點學科,一級學科)、民族學(優勢重點學科,一級學科) [1]  [76]  [79] 
學校風景 學校風景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師資力量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專任教師4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0人,高級講師1人;有專職研究人員(含博後)15人。 [1]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劉祖雲李若建蔡禾周大鳴 [3-4]  [6]  [9] 
教育部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周大鳴 [9]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張和清鄭君雷 [7-8] 
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蔡禾 [6] 
北京青年英才侯佳偉 [5] 
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周大鳴 [58] 
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劉文鎖(校級)、梁玉成(校級)、楊小柳(校級)等 [52]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2個廣東省高等學校本科特色專業建設點;學院建有社會工作實驗室、人類學實驗室、考古學實驗室、體質人類學實驗室、新媒體實驗室、中大-林護社會工作實驗室、靈長類與人類進化實驗室等教學研究機構。 [1]  [13] 
廣東省高等學校本科特色專業建設點:人類學、社會工作 [80] 
  • 培訓活動
學院曾組織開展人工社會與計算社會科學講習班、水下考古潛水訓練班、“歷史、考古與文明”研究生暑期學校、兩岸人類學研究生暑期學校、“田野調查與海島民族誌”研究生暑期學校、“海與中國及周邊社會”研究生暑期高級研討班等培訓活動。 [14]  [19]  [33]  [47]  [56]  [60]  [73]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學術研究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科研機構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1個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基地,3個廣東省重點研究基地,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1]  [11]  [49]  [59]  [64] 
學院部分科研機構
機構名稱
成立年份
中山大學人口研究所
1979
中山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1997
中山大學中國族羣研究中心
2000
中山大學社會複雜性與人工社會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民俗研究中心(與中文系合建)
2001
中山大學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
2002
中山大學華南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教學中心(與廣東省博物館合建)
2003
中山大學勞工研究與服務中心
2004
中山大學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與歷史系合建)
中山大學華南農村研究中心(廣東省重點研究基地,與哲學系合建)
中山大學城市社會研究中心(廣東省重點研究基地)
2006
中山大學消費與發展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社會組織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調查中心
2008
中山大學南中國海考古研究中心
2009
中山大學環境與身心健康維護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醫學人類學與行為健康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羣研究中心(廣東省重點研究基地、國家民委第三批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基地) [49]  [59] 
2011
中山大學中國公益慈善研究院
中山大學人類進化與科技考古實驗室(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64] 
2013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社會治理研究中心
2014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婚姻與家庭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非洲研究中心
2016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文化與認知研究中心
2017
注:以上內容來源 [1]  [11]  [49]  [59]  [64]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研究成果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教師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若干,獲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獎項。 [21-27]  [53-55]  [61]  [63]  [71]  [74] 
學院部分成果
時間
教師
成果名稱
獲獎/立項
2010年
梁玉成
在穗非洲裔外籍移民的隔離與融合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規劃基金項目
丘海雄
從經濟經營者到社會管理者——地方政府行動邏輯的轉型研究
段穎
全球化—地方化:跨國網絡中的雲南華人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青年基金項目
譚同學
中度發展農村社區公益互助組織建設研究:以農民非物質生存條件改善為中心的探討
劉志揚
《鄉土西藏文化傳統的選擇與重構》
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獎論著類一等獎
王建新
《人類學視野中的民族宗教研究方法論探析》
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蔡禾
《城市社會學》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周大鳴
《人類學概論》
2011年
張應強
清水江文書整理與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張永宏
城市化進程中的公共空間失序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譚同學
農村社區自助機制建設與農民幸福感提高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梁宏
老年羣體的貧富差距與政府控制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姚崇新
川渝地區唐宋佛教石窟的考古學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2012年
麻國慶
《文化生產與民族認同——以呼和浩特、銀川、烏魯木齊為例》
第二屆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2013年
何國強
《政治人類學通論》
第十三屆雲南省優秀出版物一等獎
麻國慶
《粵北排瑤油嶺村寨博物館建設研究》
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劃”專項立項
人類學視角下現代中國公共記憶與民族認同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劉文鎖
天山-阿爾泰山歷史文化多樣性調查與研究
姚崇新
西南唐宋石窟寺重要遺存專題研究
2015年
何國強
《卡爾·馬克思,人類學家》
第四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學術著作二等獎
《艽野東南的民族(7冊)》
第四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
麻國慶
《文化、族羣與社會:環南中國海區域研究發凡》
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民族學與文化學類三等獎
梁玉成
《在廣州的非洲裔移民行為的因果機制——累計因果視野下的移民行為研究》
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社會學類三等獎
2016年
張鵬
《猿猴家書——我們為什麼沒有進化成人》
第四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金獎
2017年
張鵬
《獼猴育幼風格及其對嬰幼兒社會形成的影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獼猴屬種羣內社會結構極其穩定機制的比較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
(注:以上內容來源 [21-27]  [53-55]  [61]  [63]  [71]  [74]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學術資源

  • 學術刊物
學院辦有學術刊物《南方人口》,該期刊創辦於1986年,屬CSSCI來源期刊。 [1]  [75] 
  • 館藏資源
截至2019年3月,學院擁有建於1987年的人類學博物館。 [1]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學術交流

中山大學城市社會研究中心和《社會學研究》編輯部共同籌備有城市社會研究前沿論壇,定期主辦或承辦全國靈長類學與人類學協同創新青年學者論壇、飲食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南嶺走廊論壇、“文化-認知與社會治理”國際學術會議會。 [15-18]  [20] 
中山大學靈長類學論壇系列 中山大學靈長類學論壇系列 [16]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合作交流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人類學系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凌雲縣共建有凌雲縣教學研究基地,與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建有廣東田野考古研究基地,與貴州各級政府合作在黔南三都縣建立水書研究基地,還建有四川平武教學科研實習基地與貴州荔波、三都水族文化研究基地等;學院社會工作專業與啓創社會工作發展協會、中大社工服務中心和中大-香港理大映秀社工站等民辦社會工作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31個社會工作機構簽約成為專業實習與科研基地;學院與廣西龍州縣共建有民族考古學教學科研基地,與廣西民族博物館共建有教學科研實習基地,與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共建有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實習教學基地,與中山醫學院共建有醫學人文教研室,與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防治中心、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共建有醫學人文科研教學基地;學院與美國伯克利大學合作開展暑期遊學項目,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建立了學術聯繫,與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等單位簽有合作協議。 [1]  [12-13]  [36]  [45-46]  [50-51]  [57]  [62]  [66-69]  [72]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文化傳統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學院標識

  • 院徽
學院院徽外圈由學院中英文名組成,內圈由藍色與綠色的圖案組成。
學院標識 學院標識 [78]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社團文化

  • 學生社團
學院有飛天創意工作小組等學生組織。 [44] 
  • 文化活動
學院定期組織開展研究生學術月、“聚英學堂”系列講座、“班師學堂”系列講座、麥芒行動——蜀粵桂地區服務學習項目、博雅教育——蜀粵桂考察實踐項目、口才與邏輯訓練營、成長動力營、嶺南文化行學術夏令營、“社人聚焦”社會調研大賽、“人文縱覽”研究生學術論文大賽、師生午餐會、趣味運動會、迎新體育節、新生啦啦操比賽、籃球聯誼賽、宿舍嘉年華等活動。 [28-32]  [34-35]  [37-41]  [48]  [65]  [70]  [77] 
學院第二課堂成果集 學院第二課堂成果集 [77]
  • 文化刊物
學院設有研究生刊物人類學系學刊以及人學系學生工作簡報《馬丁堂》。 [42-43]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長
黨委書記
羅鎮忠
黨委副書記
海珊
副院長
注:以上內容來源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