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仲榮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

鎖定
周仲榮,男,漢族,1965年生,浙江諸暨人,工學博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97年)和中國國家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羣體學術帶頭人(2005年)。
現任四川省政協常委,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 [1]  ,兼任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協管高層次人才的培育與引進。累計指導國內外訪問學者、博士後、博士及碩士研究生數幾十名,其中1名博士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其中2名博士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
先後擔任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現代設計與轉子系統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先後兼任清華大學等若干所大學兼職教授、國內外多種學術期刊編委、國際微動疲勞系列會議國際執委。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SCI收錄)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各類學術論著(章節)十餘部;獲授權發明專利十餘項;累計指導國內外訪問學者、博士後、博士及碩士研究生數十名,其中1名博士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其中2名博士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相關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一)1項、法國航空航天工業集團公司斯奈克瑪(SNECMA)科技獎,相關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一、第二)。 [2]  [12] 
四川省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3] 
2021年8月1日,入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技術科學部)。 [10] 
中文名
周仲榮
外文名
Zhouzhongro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5年
畢業院校
西南交通大學 [1] 
畢業院校
法國里昂中央理工大學
加拿大拉瓦爾大學 [12]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出生地
浙江諸暨
代表作品
摩擦學學報

周仲榮人物簡歷

周仲榮學習經歷

1986年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機械系
1987年作為國家公派研究生到法國留學,在里昂中央理工大學(L'école centrale de Lyon),1988、1992年在法國里昂中央大學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

周仲榮工作經歷

1993~1995年在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工程力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5年,應邀在法國里昂中央理工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1997年回國,現任西南交通大學摩擦學研究所所長
1999年任西南交通大學材料學院院長
2006任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學院院長
2010年4月出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助理,兼任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協管高層次人才的培育與引進。
2018年1月30日上午,在四川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四川省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3] 
2018年3月任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 [1] 
2021年12月—任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 [11]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13] 

周仲榮科學研究

周仲榮學術兼職

兼任中國《摩擦學學報 [4]  (EI)、《中國表面工程》雜誌編委,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副理事長、四川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全國工程設計分會、鐵道材料工藝分會理事,
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航空部科技重點實驗室(六0六研究所傳動潤滑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軸承及潤滑理論開放實驗室等4個研究機構的學術委員會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現代設計與轉子系統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等10餘項社會學術兼職
先後兼任清華大學等若干所大學兼職教授
國際微動疲勞系列會議國際執委

周仲榮科研項目

主要從事摩擦學及表面工程(微動摩擦學、生物摩擦學、摩擦噪聲等)的研究,主持或參加的課題50餘項,主要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優秀拔尖留學回國人員科研重點基金、教育部優秀年輕教師基金、四川省跨世紀人才基金等多項人才基金、航空鋁合金的微動疲勞磨損行為研究(法國航天)、電纜的微動疲勞失效(加拿大水電部) 、微動摩擦學的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
主持的科研項目有:
1.高鐵聯合基金項目(U1134103/E050501): 高速列車盤形制動噪聲的機理及預測方法研究(2011.1-2014.12),60萬
2.國家973計劃(2007CB714704): 多模式耦合複雜微動失效機制及防護(2007.1-2011.12),522萬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項目(50821063, 50521503): 高速列車運行安全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研究(2006.1-2011.12),870萬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475110): 人體皮膚/假肢接受腔材料的摩擦學特性研究(2005.1-2007.12),30萬
5.鐵道部科研計劃項目(2003J032): 機車柴油機活塞等零部件抗疲勞磨損失效的研(2003.1-2005.12),50萬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 摩擦學發展戰略研究(2003.1-2005.12),9萬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275126): 天然活性骨/醫用金屬植入體材料微動磨損的體外模擬及防護研究(2003.1-2005.12),25萬 [5] 

周仲榮榮譽獲獎

相關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1項、法國航空航天工業集團公司斯奈克瑪(SNECMA)科技獎,相關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一、第二)。
榮譽稱號
(1)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97)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羣體學術帶頭人(2005)。
(3)全國優秀教師
(4)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獲獎
(1)法國航空航天工業集團公司斯奈克瑪(SNECMA)
(2)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
(3)中國青年科技獎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97)
(4)指導1名博士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2名博士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
(5)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一、第二)
(6)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 [6] 
2020年11月,獲得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二等獎。 [7] 
2021年8月1日,入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技術科學部)。 [10] 

周仲榮學術成果

在上述領域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SCI收錄)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各類學術論著(章節)10部,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
1、Y.F. Zhang; *J. Zheng; L. Zheng; Z.R. Zhou, Effect of adsorption time on the adhesion strength between salivary pellicle and human tooth enamel, Journal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42卷, pp 257-266, 2015/2.
2、W. Li; Z.G. Jia; J. Wang; L. Shi; *Z.R. Zhou, Friction behavior at minimally invasive grasper/liver tissue interface,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81卷, pp 190-198, 2015/1.
3、孔亮; 賈振崗; 石磊; *李煒, 小腿殘肢與接受腔界面的摩擦行為分析及測試, 摩擦學學報, 34(6), pp 650-657, 2014/11/28.
4、鄭靖; 慄雲龍; 付和林; 茹磊磊, 一種高頻電刀實驗裝置, 中國, ( 中國專利局 已受理), 201410348793.6.
5、Zhang YF; *Zheng J; Zheng L; Zhou ZR, Effect of adsorption time on the adhesion strength between salivary pellicle and Human tooth enamel, Journal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42卷, pp 257-266, 2014/11.
6、張青; 王古月; 張科元; 陳光雄; 周仲榮, 列車輪盤制動系統的熱-機耦合分析, 潤滑與密封, 09期, pp 69-73, 2014/9/15.
7、W. Li; Z. G. Jia; J. Wang; L. Shi; *Z. R. Zhou, Friction behavior at minimally invasive grasper/liver tissue interface, TribologyInternational, 81卷, pp 190-198, 2014/8/30.
8、黃盼盼; 陳光雄; 莫繼良, 基於瞬態分析法的輪盤制動系統摩擦自激振動研究, 潤滑與密封, 08期, pp 63-67, 2014/8/15.
9、W. Li; L. Shi; H. Y. Deng; *Z. R. Zhou, Investigation on Friction Trauma of Small Intestine In Vivo Under Reciprocal Sliding Conditions, Tribology Letters, 55(2), pp 261-270, 2014/8.
10、張冰玉; *李煒; 石磊; 周仲榮, 不同法向力和紋理間距下的手指皮膚感知能力研究, 摩擦學學報, 34(4), pp 452-458, 2014/7/28.
11、李棟; 陳光雄; 錢韋吉, CRH2盤形制動系統制動尖叫噪聲研究, 機械, 06期, pp 1-7+16, 2014/6/25.
12、王冀軍; 陳光雄, 接觸共振頻率與摩擦噪聲頻率之間關係的試驗研究, 摩擦學學報, 03期, pp 278-284, 2014/5/15.
13、*李棟, 鐵路車輛軸盤制動摩擦噪聲發生趨勢的研究, 碩士, 西南交通大學, 2014/3/2.
14、*黃盼盼, 輪盤制動尖叫噪聲的研究, 碩士, 西南交通大學, 2014/3/1.
15、龐強; *李煒; 徐萍; 石磊, 人體皮膚摩擦感知基於偏最小二乘迴歸方法的量化評定, 機械工程學報, 50(3), pp 145-150, 2014/2.
16、*王冀軍, 接觸共振頻率與摩擦噪聲頻率相關關係的試驗研究, 碩士, 西南交通大學, 2013/12/1.
17、王正國、莫繼良、王安宇、陳光雄、朱旻昊, 溝槽型表面織構對界面摩擦振動噪聲特性的影響, 振動與衝擊, 32(23), p p175-179, 2013/11/10.
18、*Zheng, L.; Zheng, J.; Zhang, Y. F.; Qian, L. M.; Zhou, Z. R., Effect of CPP-ACP on the remineralization of acid-eroded human tooth enamel: nan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tribological behaviour study,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46(40), 2013/10/9.
19、Fan, Na; Morlock, Michael M.; Bishop, Nicholas E.; Huber, Gerd; Hoffmann, Norbert; Ciavarella, Michele; Chen, Guang X.; Hothan, Arne; *Witt, Florian, The influence of stem design on critical squeaking friction with ceramic bearings, 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 31(10), pp 1627-1632, 2013/10.
20、D.W. Wang; *J.L. Mo; Z.G. Wang; G.X. Chen; H. Ouyang; Z.R. Zhou, Numerical study of friction-induced vibration and noise on groove-textured surface,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64卷, pp 1-7, 2013/8.
等374條科研成果請查看科研之友。 [8] 
院士候選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